在抗战中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南京,为何就不敢进攻离它最近的青岛?

独狼


在抗战中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南京,为何就不敢进攻离它最近的青岛?

攻打青岛对于占领整个中国的战略地位较低

日本曾两次占领青岛,第一次是趁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的档口,直接率领军队围攻控制着青岛的德国人,并声称一旦攻下来,就把青岛还给中国政府。当然了,这都是骗鬼的,日本占领青岛后就一直霸占,直至1922年底北洋政府将之收回。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首先要考虑的,应当是如何尽快地出兵,尽快地占据中国更多的土地,青岛对整个的战略的重要程度不高。所以日军选择先攻打上海和南京,时间点是1937年8月13日,而占领青岛的时间则是1938年初。首先,青岛相较于上海,距离民国首府南京太远了,出兵慢了,会给中国太多的时间进行作战准备。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出兵上海较出兵青岛为佳,上海地势平坦,不适合防守,攻占上海后直接推进到南京,会打得中国军队和首府百姓措手不及。不过淞沪会战打得很激烈,日军推进不动,就从侧翼,即杭州湾登陆,直走南京。1937年11月8日淞沪会战结束,1937年12月1日攻占江阴,12月5日南京即遭受屠杀。

日军的目的是“一击必杀,迫使蒋介石投降,直接全盘接收”,而不是“缓慢占领”

上海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而南京是民国的政治中心,占领了,一可以沉重打击中国的经济(上海经济占据全国经济的四分之一),二是沉重打击中国人的信心(首府都被攻陷,人们会陷入绝望)。放着上海不进攻,取远道青岛慢慢推进,是不符合日军“一击”的要求的。而战争到了关键阶段,原本计划在攻打上海的同时对青岛进行的登陆作战也取消了,因为中方的淞沪会战打得很激烈,日本兵力不足,便从各处征调军队围攻上海。而为了确保能在上海登陆,日军直接调走了对青岛作战的海军特别陆战队,孰轻孰重,青岛与上海对当时日本的战略地位,一目了然。

日军不是“不敢”,而是觉得“暂时搁置”,后期占领青岛,未发一枪一弹

1938年1月10日,腾出手来的日军开始占领青岛,日本海军第二舰队与海军陆战队司令官铃木率领三个大队抢滩登陆,没有发射一颗子弹,也没耗费一点军火,即顺利占领青岛。当时他们设置的司令部是在山东大学原址,即当年德占时期的俾斯麦兵营。这是由于日军完成了攻占中国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目标后,即将作战重心放在了攻占华北上。

之所以说“淞沪会战”重要,乃是中国倾全国之力在并不适合作战的上海抵御日寇,极大地消耗了拖延了日军,粉碎了其短时间内灭亡中国的计划。日本不得不改换别的方案,而淞沪会战又为中国本身赢取了较为充沛的时间,进行战略转移(即工厂、学校、首府迁至重庆或昆明等地),为打持久战赢得了机会,最终将日军耗死。


豆子人民艺术家


日本两度占领青岛,使其沦为殖民地达15年之久,怎么成了不敢进攻?耻辱的是,德国人誓死保卫青岛,激战3个月;我们却不发一枪一弹,拱手送出青岛。

第一次强占青岛,德军誓死保卫,伤亡惨重

1898年3月,德国出兵胶州湾,强占青岛。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大举进攻青岛。

德皇威廉二世电令“必须战斗到最后一人,誓死保卫青岛!”

德军把青岛当做自己领土保卫,投入战斗1万余人,与近4万日军激战,双方激战将近3个月,直到11月7日,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德军才战败投降。德军付出伤亡5000余人的代价,给予日军重创,使其伤亡3000余人。

日军在仰口一带大肆庆祝胜利,他们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公然维护日本在山东的利益。

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日本被迫于1922年12月将青岛归还中国。

无耻的日本侵略者对青岛贼心不死,撤离前故意利用土匪烧杀抢掠,制造混乱,给自己制造延迟撤兵的借口,又留下大量特务机构,开办一批日资企业,试图从经济上控制青岛,为下次侵占青岛打下基础。

第二次强占青岛,我军坚壁清野,一枪未发

日本对华侵略预谋已久,战略位置重要、日本侨民众多的青岛成为他们的重点目标。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8月,日本内阁批准进攻青岛的秘案。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日军陈兵黄海,耀武扬威,青岛风声鹤唳,官绅富商迁移撤离,普通百姓仓皇逃难,哭喊震天,日夜不绝,整个城市仅留5万人。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1937年12月18日,时任青岛市长沈鸿烈下令实行“焦土政策”,炸毁日本在青岛的啤酒厂、炼油厂厂等工厂,毁掉自来水厂和船坞,又把困在胶州湾的20多国民党军舰、船只凿沉。

1938年1月10日,日本军舰和飞机兵临青岛。在飞机军舰掩护下,日本海军陆战分别在山东头、沙子口、浮山湾、汇泉湾等处登陆,
大摇大摆开入市内。

整个过程,日军只用半天,未发一弹,就占领整个青岛,大肆烧杀劫掠,青岛再次沦陷。

德国人誓死保卫青岛,激战3个月;我们却不发一枪一弹,拱手送出青岛。试问我们应该给伟大英明的蒋介石找出什么的合适借口呢?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命题错误,日军在1938年1月进攻青岛,并且是陆军第五师团和海军陆战队同时入侵,为争夺驻地甚至发生了日本陆海军拔枪相向差点火拼的丑闻。



不少同学对青岛在七七事变时的主权归属有错觉,以为是日占,其实不是。青岛作为德国租界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确实被协约国成员日本武力夺走,从1914年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罪恶磬竹难书,但是在“五四”运动的大潮冲击下,全国兴起反日运动,1922年《华盛顿条约》签署后,日本被迫将青岛主权交还中国。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华北方面军矶谷廉介第10师团从天津进攻济南,韩复渠不战而逃,胶济铁路西段沦陷,随后山东大部成为日战区。12月日本海军宣布封锁青岛海面,此时胶东半岛末端的青岛已经成为孤立之绝地,不再有坚守的价值,国民政府的青岛机关及保安部队全部撤离。



期间淞沪会战爆发后,日军全力投入上海,搁置了立刻进攻青岛的计划,由于青岛日资日侨较多,日本政府担心中国军队象在上海一样主动发起进攻,还搞了一次撤侨行动,真是小人之心。

1938年1月10日,日军第五师团国崎支队7000余人在飞机和军舰掩护下,于青岛以东登陆,未遇抵抗,几乎兵不血刃占领青岛。


度度狼gg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第四天,日本的海军舰队就陈兵青岛海域,对青岛构成威胁,此时的青岛,国民政府军的守备兵力不足万人,假如日本人发动一拨猛攻,拿下青岛并非痴人说梦。

要说起青岛这座城市,跟日本渊源极深,说日本人不惦记,那是假的,1914年日本人在这里发动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远东唯一一战的主战场,就是此城。日本人从此战中抢走了德国在青岛和胶济线的利益,后来拒不归还,因此还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高涨,不能不说日本人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中国人民的誓死抗争下,加上国际势力的干涉,日本于1922年“遵守承诺”,把青岛还给了中国,但日本对青岛的觊觎之心,未曾改变。他们在青岛创办大量日资工厂,到了1937年,包括八大纱厂,日资工厂已有200多家,日本侨民达到20000多人。同一战一样,日本当然想占据青岛,但日本不想要一个废墟上的城市,一是太有碍国际观瞻,二是不符合它的经济利益。关键是,如此多的日本侨民和日资工厂,使得日本军队也投鼠忌器,因此并未发起主动进攻。

日本人的战略思想是速战速决、三个月打痛中国,从而使中国政府屈服,为此做出的战争准备工作是重兵聚集于平津一带,先行征服华北,把中国政府逼成偏安的东南小朝廷。

而中国政府方面,蒋介石按照蒋百里的战略构想,是想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打起,从东向西由沿海到内陆,逐层抗击,在江西两湖等长江中游地区完成对日寇的全面阻击,不愿随着日本的战争指挥棒起舞,想把战争的指挥棒控制在自己手里。

对中日双方来说,位于山东半岛的青岛都不是战略要地,尤其是对于中国,处于津浦线要津的山东中部在韩复榘的镇守下很快失守,青岛已成孤悬之地,不具备战略价值。

山东抗战打响之后,日本人也腾出精力着手准备进占青岛,在青岛市长沈鸿烈“同归于尽”的威胁下,日本开始从青岛大规模撤侨。沈鸿烈虽然答应撤侨请求,但规定日本侨民只可携带小件行李,日本人的大部家当仍在,日本军队同样不情愿去砸烂它们。

山东大部沦陷后,沈鸿烈面对孤岛处境,最终也选择弃守青岛,但在撤退之前,把日本工厂全部炸毁,青岛北部绵延30余里的日本工厂地带尽被炸毁烧毁,1938年1月,日本军队再次占据了工业区已成瓦砾的青岛。

上两图为1938年日本人绘制的青岛观光地图

1938年1月,日军入城式


历来现实


不敢,从你嘴里说出来这两个字,肤浅。而且纠正一下,什么叫离日本最近?当年日本已经占领了整个东北,三面包围了北京。你告诉我哪个近哪个远?

第一,好好学习

第二,青岛可能距离日本本土最近,但是日军当时已经霸占了朝鲜半岛,中国东北,包围了北京。出兵最方便的就是北京。

第三,日本要占领中国,采用的是经过几十年研究的战略构想,蚕食,由北而南,逐步消灭中国。

第四,上海战场是蒋介石根据蒋百里的建议而开辟的。其战略意图就是将日军由北向南逐步蚕食的计划打乱。从上海开战,预示着日军要两线作战。为确保上海战场胜利,日军大规模抽调国内军队参战。这样战争主动权掌握在中国手里。而日军进攻路线改为由东到西,补给线困难。本来蒋介石意图引起美国欧洲重视,毕竟上海是世界城市。不料欧美无暇顾及,国军战败,南京失守。总体来说,这个战略是正确的。日军为了打通南北交通,进行了徐州会战。后来有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战线拉长,蚂蚁啃大象,兵力捉襟见肘。所以二战后期,美国加入同盟国后给予中国无限援助,就是希望中国拖垮日本。结果也是这样。胜利最终还是中国的。

最后说一句,打蛇打七寸。青岛在当时没有战略价值,日军暂时顾不上。



日军并不是不敢侵略青岛,也不是没有侵略青岛。

实际上,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不宣而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仅仅半年半年之后,日军便占领了青岛。

也许题主是想问为什么日军没有在第一时间就攻占青岛,而是在攻占平津地区和淞沪地区之后才攻占青岛!

这就和当年日本的战略意图相关。日本叫嚣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目的很明显,就是要速战速决。

中国领土广褒,地毯式的占领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日军意图必然是先攻占重点城市,比如说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交通要塞等。

南京是当时中国的首都,是政治中心,是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象征;上海是当时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是经济中心,而且又毗邻南京;北京就不要说了,文化中心,前政治中心,连接东北于华北的枢纽。

至于青岛,虽然经济在当时属于发达地区,但叫战略地位而言,则远不及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并不是日军进攻的第一选择。

当然,青岛并不是不重要。青岛位于胶州半岛,经济发达,有青岛港这样的大港口。日本对于青岛的窥探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早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就曾侵占青岛长达8年之久,直到1922年才归还。

当日军在淞沪会战中受阻,快速占领中国的幻想已经破灭,日军转而就把青岛给占领了。然后开始进攻徐州,武汉等重点城市,从而导致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等大规模战斗。


胡史乱翔


青岛早在一九一四年就被日本占领

一战时期的一九一四年十一月七日,日军打败一直占领青岛的德国军队并攻下了青岛。尽管当时的德皇威廉二世下令德军死守青岛,但德军毕竟扛不住人数占优的日军凶猛的攻势,结果最终德军两千三百多人被日军俘虏。几天后的十一月十四日,胶州德国总督华德克被日军押送至日本东京本愿寺监禁,且这一天恰恰是德国占领青岛十七周年。


图为一九一四年日军占领青岛

日本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由于其资源匮乏,从而深知拖不起耗不起旷日持久的侵华战争。所以日本从一开始就决定速战速决,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甚至信心满满的向天皇裕仁许诺‘’三个月灭亡中国‘’。

日本为此先以东条师团和坂垣师团等几个精锐的甲种师团组成所谓的华北派遣军入侵华北;同时再以其海军陆战队从(东海)海面登陆上海,继而直捣南京或逼降中央政府。日本妄图通过北压和东插的两线作战,从而达到所谓的‘’速战速决‘’战略意图。然而日本的所谓‘’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意图很快破产,被中国‘’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战略所粉碎:中国以辽阔广袤的战略纵深,将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侵华日军拖进了让其举步维艰的战争泥潭。随着台儿庄保卫战和武汉大会战之后,侵华日军已经被中国军队拖得疲惫不堪,从而进入了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Mrttlzz99


抗战中,日本占领青岛是在1938年1月,这个时候,华北战事已经告一段落,平津全部沦陷;东部地区战事也告一段落,上海、南京都已沦陷。而此前半年多,华北和淞沪激战正酣的时候,青岛确实相对安静。不过,这并不是因为日军不敢进攻青岛,而是因为青岛以及青岛的中国军事力量本身对日本构不成威胁,日军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先放过这个小目标也是很正常的。

我们知道,青岛确实是个良港。但良港需要有强大的海军力量才能发挥作用。抗战爆发的时候,整个中国海军的力量都很弱,而且中国海军中相对比较新一点、战斗力强一点的舰艇也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包围东南部更加核心的地区。青岛就只有“九一八事变”之后逃到青岛来的东北海军改编而来的第三舰队,其实力简直微不足道,从海上对日军完全没有任何威胁。

陆地上呢?尽管第三舰队实力很弱,但为了拉拢实权派,同时也为了分化东北军,蒋介石任命第三舰队司令沈鸿烈为青岛市长,等于是把青岛划作第三舰队的势力范围。沈鸿烈感恩戴德,于是就在东北军和蒋介石之间采取了中立的态度。如此一来,青岛自然不可能得到东北军陆军的防御,同时,把青岛视为禁脔的沈鸿烈更不可能放其他势力的军队进驻,于是,青岛的地面部队也就是第三舰队兼带着客串一下。所以,青岛从陆地上更不会对日军有什么威胁。

正因为如此,日军才在搞定了平津、淞沪等更为重要的目标之后,才来进攻青岛这类“次一级”的目标。事实证明,青岛的军事实力的确很弱,日军登陆之后,沈鸿烈直接放弃抵抗,把当地的日本企业炸掉以后就撤了,让日军得以“无血接受”青岛。T


联合防务


因为进攻青岛并不能使中国迅速屈服,是浪费资源的表现,不符合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

即使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都没有马上进攻北京,为什么呢?因为北京根本就不是当时中国核心中的核心!


而当时中国核心中的核心就是上海、南京!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远东最大的城市,同时上海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是中国民国的钱袋子!如果打下上海,对于中国的经济绝对是致命的伤害!

而南京,也同样是当时中国的特大城市,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更是中国的首都!拿下南京的意义重大!


日本想着对中国速战速决,甚至宣城“三个月灭亡中国”,不过可惜,民国不是清政府,蒋介石也不是清朝统治者,蒋介石坚决抵抗是日本人万万想不到的!按照他们的设想,把蒋介石打趴下,然后勒令蒋介石投降,然后签条约结束战争,然后腾出手来攻打太平洋、东南亚等地方。

可以,没有让日本人如愿,中国军民坚决抵抗日寇,最终还是拖死了日本。


梦三七夜


在民国的历史中,青岛和南京、上海是根本无法相比的,在当时,南京是国民党的首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灵魂所在,只要攻占下了南京,那他们就能彻底在精神上摧毁中国人的意志。

而上海是整个世界都闻名的不夜城,有着非常发达的工商业,在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亚洲都是数一数二的大都市,就算在欧美国家也颇负盛名。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上海、南京都是当时日本人势必攻打下来的地方。

而青岛呢?虽然那里工业也非常发达,但是青岛工业发达的地方大多数属于外国人的租界,日本人是不好直接和外国列强撕开脸的。

而把青岛攻占下来虽然也是必然的,但是一切总得分一个先后,青岛的工业就算再发达,又怎么可能与当时两个代表着中国灵魂所在的都市相比呢?所以青岛不是日本人不敢打,而是因为不够重要,留到后来才打。


1937年在上海地区打了三个月的淞沪会战

上海地区是国民党部队第一次和日本爆发激烈战斗的地方,当时蒋介石为了贯彻他抗日的意志,于是决定向驻扎在上海的日本派遣军动手,最后在激烈冲突爆发后,浩浩荡荡的淞沪会战爆发了。

这是中国和日本第一次爆发的大规模会战,在这里国民党投入了绝大多数的精锐部队,当时国民党的部队有将近80万人,而日本的部队则只有20来万人。

(国民党部队)

就这样,两支兵力悬殊的部队在淞沪战场上爆发了激烈的大战,这场战斗延续了足足三个月的时间才以国民党的撤退中止,在整个过程中,国民党是呈防守状态的。

这个时候可能很多人会说了,80万人打20万人竟然还要防守?

但是大家不要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武器问题,当时日本人的武器是绝对碾压国民党的,他们不仅有着非常精良的火炮、坦克、飞机,就连普通的枪支在射程上都远远优于国民党的部队。

国民党部队因为重武器极度缺少,所以他们基本上是拿血肉之躯和日本人的坦克、飞机对抗的。

再加上日本士兵受到过军国主义洗礼后,他们是完全不怕死的,所以战斗力极为惊人,正因为这两重因素的影响,最终使得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呈直线的上升,基本碾压于当时武器落后的国民党部队。

因为当时日本人是号称要三个月打下全中国的,所以国民党的部队即便有着很大的伤亡,他们也在上海地区坚持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才开始撤退。

但也正因为坚守的这三个月,国民党部队死伤了30万人,日本人死伤了4万人。

也在这三个月时间里,蒋介石将他积攒了很多年的精锐部队给打没了,一直到很长时间后,国民党部队的元气才慢慢的恢复回来。

唐生智丢下军队自己跑掉后,日本攻打下南京

而日本人为了报复蒋介石以及他们一统中国的狂想,所以他们整装待发后,调发军队开始准备南下进攻南京。

当时蒋介石的精锐部队损伤是非常严重的,他知道如果死守在南京这个无险之地的话,自己仅剩下来的一点点兵力就将会在战争开始没多久后被日本人打光。

所以他将南京很多重要的设备搬到了山城重庆,开始依靠地势准备抵挡日本人。

(民国南京)

但是南京毕竟是一个国家的脸面,所以蒋介石就派了唐生智驻守在南京,不过在日本人准备兵临南京城的时候,蒋介石又给唐生智下了撤退命令。

而唐生智只顾着自己跑,随便下了一个撤退命令后,也没管命令传递下去没有,就溜之大吉了。

但是因为通讯混乱,当时很多守军都没来得及接到撤退的命令,于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军队留在了南京,而失去主将的军人们,根本无法组织起来抵抗日本人,他们最后只能向日本人投降或者躲了起来,最终在日本人密不透风的搜查下,这些士兵全部被日本人屠杀了。

日本海军陆军兵分两路攻打青岛

而打下了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两座城市后,日本人基本上取得了他们的战略目标,所以接下来就开始进行了全面的侵略,这个时候才是日本人进攻青岛的初端。

日本人是在1938年年初的时候进攻青岛的,当时刚刚好是占领南京后不久,在进攻青岛的时候,日军是兵分两路的,海军和陆军分别进攻起了青岛。


(民国青岛)

当时日本的海军乘坐着军舰走最快捷、而又没有抵挡的路线迫向青岛。

而日本的陆军是要攻下济南才能往下打青岛的。

如果以最初的战局来说,首先占领青岛的肯定是乘坐军舰的海军们,但是因为韩复渠与蒋介石的恩怨冲突爆发,所以山东军阀韩复渠撤走了自己的10万大军,使得日本人开始长驱直入攻入了山东,然后日本陆军才得以和海军一同攻入了青岛。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日本海军和陆军之间的恩怨,虽然他们都是日本的军队,其但是他们双方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因为竞争战争资源的原因,日本的海军和陆军都恨不得将对方置于死地,如果不是有着天皇的限制和最后的一丝底线,他们早就互相打起来了,所以才会在攻打青岛的时候,日本海军、陆军争先恐后地争在第一位。


(日本海军)

而他们在进攻青岛的时候,当时驻守在青岛的军队和警察基本上已经撤得差不多了,所以他们没经过什么抵抗就攻下了青岛。

所以说这就是日本人打南京、上海时没有率先攻打青岛的原因,这个提问的标题是有些夸张的,日本人不是不敢打,而是青岛在当时根本没有重要到成为日本人的首要目标,从工业、从发达程度、还有当时国际间的地位上,青岛不如上海,虽然当时青岛工业比南京要好一些,但是南京作为一个国家的国都,在战略意义上却是完全碾压青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