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华为第一个1亿,是怎么来的?

任正非:华为第一个1亿,是怎么来的?

任正非创立华为时,已经过了40岁,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不惑之年”。可以说,这个年龄才开始创业,不算年轻了。

创业之前,任正非在体制内最高做到正团职军官。之所以下海,是因为中央宣布大裁军,不得不转业。1987年,任正非到深圳南油集团做贸易,在一次交易中,被人骗了200万,又不得不从南油辞职。

之后,在一间民居屋里起步,创办华为。任正非也成为深圳最早的一批小老板。

1987年的深圳,有一个巨大优势——这里是特区,不但毗领香港,而且在关税上有优惠。这个时期的华为,也有一个特点,就是什么贸易都做,只要赚钱。

很快,任正非接触到了一个产品,叫“小交换机”,他发现内地对这个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华为就这样进入了通讯领域。

于是,做贸易的华为,拿到了香港鸿年公司的代理权,专注做这类产品的代理。

任正非决定以采购散件为主的方式,自行组装小型交换机,然后向市场出售,这样利润更高。同时开始建立华为品牌。

任正非:华为第一个1亿,是怎么来的?

1989年,任正非推出24口小型交换机的全新定价策略。在当时,那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价格。一方面,成就了华为,华为获得了大量订单,收到大笔定金。另一方面,这也差点把华为逼入绝境。

由于市场上这种类型的小交换机需求太大,导致采购不到散件。因此,大量已经交付订金的订单,很可能无货可发。

为了不让华为在客户面前信誉破产,同时也彻底打开小交换机的市场,任正非在1990年再下赌注,决心对这款名叫BH01的产品,全部自行开发软件和电路。

当时,华为有个6人小组来研发这个项目。不过,当时的华为缺乏最基础的研发环境,甚至连最基本的测试设备也没有。工程师们不得不使用人工通话和肉眼观察的方式,检测外加工电路板的质量。

在这件事上,任正非经常回忆起的关键点是:华为当时不仅使用了所有利润来投资这项研发,还把客户预订小交换机的钱也都投了进去。如果1991年,这款产品还不能供应市场,华为就会破产。

结果,任正非和华为赢下了这场赌局。

这款叫做BH03的交换机,不仅成功推向市场,而且受到认可。这件事,大大剌激了任正非和华为投入研发的积极性。

但是,BH03只是一台能带24门分机的小总机。利润更好的设备,是带更多分机的大型交换机。当时,华为只能以代理的形式来做。很快,任正非引进了郭平和郑宝用两位电信方面的专业人才,连续开发了能带48门分机的HJD48,能带256门和500门分机的两款产品。

终于,华为成为小交换机市场上,具有全系列产品的一个完整供应商。

这也让华为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用户交换机生产企业,1992年销售额一举突破1亿元,这就是华为的第一桶金。

华为早期的发展经历,有3点启发:

1、一流公司,都懂得降低生产成本,压低产品价格,进而创造客户价值。

华为自行组装小型交换机,就是这个道理。这种交换机,价格极为便宜,为客户节省大量成本,自然带来了大量订单。

2、通过小型交换机,华为进入了规模巨大的通讯市场。

市场大,发展空间就大,即使只做好一小块,也能活下来。

3、任正非不仅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机会,而且押上全部资源。

这种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是华为早期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也是从那时起,华为开始持续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这样让华为积累了其他公司无法追赶的技术实力。

任正非:华为第一个1亿,是怎么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