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放大招”进行股权激励 预期目标能否实现?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周子荑)近两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舍得”)再次“放大招”。11月30日,舍得对外发布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显示,公司拟向421名董事、高管、中层管理人员以及核心人员授予限制性股票。

而相应的股票解锁条件为,以2017年为业绩基数,考核2019年至2022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60%、350%、460%、600%。

舍得“放大招”进行股权激励 预期目标能否实现?

图片来自:舍得酒业官方网站


据悉,自天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洋集团”)入驻后,舍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调整高层人员、削减产品线等,此次股权激励计划更是力度空前。那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提升有多大作用,接下来几年的业绩目标能否实现呢?

股权激励力度空前

具体而言,上述激励计划授予涉及的激励对象共计421人,包括舍得酒业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骨干人员,总计约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0%。本激励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合计不超过919.3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3.37亿股的2.73%。

值得注意的是,舍得很早之前就为此股权激励进行“筹谋”。资料显示,今年8月21日晚间,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8月21日召开的2018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回购公司股份的议案》,回购股份将用于对员工的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之后的今年9月3日-9月10日,舍得又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合计1132.4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36%。成交价格区间为26.03元/股-27.24元/股,回购平均价为26.49元/股,回购总成本约3亿元。

对于推行股权激励的原因,舍得表示,该措施是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企业利益和核心团队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舍得酒业的长远发展,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此,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说,股权激励对于企业员工的激励和加大经销商对于企业信心层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企业有积极意义。

白酒行业专家苏元辉也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股权激励对企业的作用类似注射“肾上腺素”,能激活公司各项业务,一方面能释放积极性,另一方面能把集约的东西进行分散。短期来看,对企业而言利大于弊。

“而舍得此时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也是迫于酒水行业增长放缓的业绩压力,此外,从长期来看,股权激励会改变公司的营销架构,当股权激励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则需要公司进行组织的再次升级,否则会限制舍得公司的发展。”苏元辉对中国商报记者如是说。

业绩目标能否实现?

实际上,舍得公司近几年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自2016年6月天洋集团入驻后,先是舍得管理团队进行了“大换血”,接着天洋集团对舍得公司进行了产品聚焦、区域聚焦、费用投放以及团队建设的一系列改革方案,砍掉了很多产品线。

2018年2月,舍得酒业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未来发展战略规划,为了凸显舍得品牌,传播企业文化,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名称由“四川沱牌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业内人士分析,舍得公司放弃“沱牌”系列聚焦“舍得”系列体现了公司中高端的产品定位,“舍得”产品对公司业绩贡献逐渐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舍得公司中高档酒收入同比增长32.73%,低档酒收入同比下滑45.8%。舍得系列生产量同比增长28.11%,销售量同比增长28.8%,而沱牌系列生产量同比下滑57.07%,销售量同比下滑58.49%。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即使如此,公司沱牌系列的生产量仍大于舍得系列,数据显示,2017年,公司沱牌系列生产量为1.07万千升,舍得系列生产量为4324千升。并且,沱牌系列的品牌知名度仍然很大。可见,公司进行双品牌向单品牌的转换需要时间。

而与舍得公司一系列激进改革相对应的是对业绩的高预期。2016年天洋入驻后对舍得公司2017年的业绩预期是20亿元,不过,这个目标并没有实现,数据显示,2017年,舍得实现营收16.18亿元,同比增长12.1%。

而对于此次股权激励的业绩预期,公告显示,以2017年为基准,2019年~2022年,公司净利润较2017年增长率分别为260%、350%、460%和600%。对此,苏元辉坦言,股权激励确实能释放积极性,如果到一定阶段后,公司如能适时进行一定的组织结构调整,这个业绩预期应该可以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