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经验获全国推广!“奖优罚劣”等多手段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江西经验获全国推广!“奖优罚劣”等多手段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今天9:00,由省政府新闻办、省农业厅、省高标准农田办联合举办的“江西省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南昌召开。会上通报了全省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强调,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和重要粮食主产区与调出区,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要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发挥粮食生产优势,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广泛调研、学习借鉴、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从2017年起,在全国率先从省级层面统筹整合资金,启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成立了以常务副省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计划用4年时间,统筹整合资金360亿元,新建1158万亩高标准农田,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务院下达我省2825万亩建设任务。

江西经验获全国推广!“奖优罚劣”等多手段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江西: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

工作成果

首先,为落实这一政策目标,江西创新性提出了“三变、三创、八结合”的建设路径:“三变”,即变县级整合为省级整合、低标准为中高标准、部门验收为统一验收;“三创”,即创新融资方式、建设布局、考核办法;“八结合”,即与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推进精准扶贫、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立“两区”和轮作休耕相结合。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上,江西作了典型经验介绍;今年10月份,农业农村部又把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放在我省召开,向全国推介我省经验做法;

二是建出了效率与质量。经省、市、县三级考核验收,全省2017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建成高标准农田294.5万亩。基本达到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预计新增粮食产能5.8亿斤左右,巩固提升了我省粮食主产区的地位;

三是实现了利用效益最优化。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着力做好“八个结合”文章,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组合拳”,全面提升农田综合利用效益。2017年度项目区,土地流转率高达73.5%,带动产业结构调整面积占比43.0%,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0530个;在全省879个贫困村,安排建设高标准农田89.3万亩,惠及贫困户6.8万户;新增耕地率1.5%左右,预计可带动232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增收3.4亿元。

江西经验获全国推广!“奖优罚劣”等多手段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了我省现代农业进程, 植保无人机为智慧农业助力。

经验总结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注重通过“三变”,破解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分散、标准不一、质量不高”等问题。在项目管理上,变各自为战为统一指挥;二是坚持绿色发展。全面落实“少硬化、不填塘、慎砍树、禁挖山”建设要求,实现农田与绿色生态的协调统一。同时,注重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坚持质量为先。严把工程质量关,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项目评估验收试点。对工程质量不达标的,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并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四是坚持规范管理。立足“怎么干、干什么、安全干”,制定出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项目建设规范》等系列文件,实行“奖优罚劣”绩效考评机制,对考评综合排名前30位的项目县进行表彰奖励;五是坚持统筹利用。创新建设模式,注重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提升粮食供给质量、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农田综合利用效益。

当前,全省2018年度95个项目县,290万亩建设任务基本全面开工,截至11月底,项目投资完成率14.98%,总体进度较上年同期加快,为顺利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将着重从三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一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省农业厅将按照“五型”机关建设要求,加大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力度,着力打造一支懂政策、懂技术、守纪律、愿奉献、能战斗的人才队伍;二是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在项目设计环节和田间施工环节加强监管和制度规范;在项目验收环节,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评估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标。三是进一步加强建后管护。积极探索建立高标准农田管护的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好管护主体、管护资金、管护责任的落实问题,切实提升建后管护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