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ID:iamdesign

每一次,我都不只是作一组建筑,每一次,我都是在建造一个世界,我从不相信,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世界存在。

——王澍


有人说,如今的中国

成了国际建筑师的实验场

本土开放的态度使得国际建筑师

在这片沃土实现一个个大胆的想法

中国对于建筑师来说

宛如一方梦境的乌托邦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只是在这片乌托邦的沃土上

一直缺少一位本家的诸侯

不免有些缺乏主体的遗憾

所以当2012年2月27日

一个叫作“王澍”的名字

被写进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名录

中国的欣喜附带着一份民族自豪感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更因为王澍先生的建筑

是中国的本土建筑

所以这一步是更重大的一步

象征着中国建筑思想的地位得到承认

上个月时更是听说王澍先生

应邀担任普利兹克奖评委的消息

“任何人都有叛逆期,我的叛逆期比较长”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从2012年获奖之后

王澍就一直在网络舆论里热度不退

每次有新的作品也第一时间引发一片热议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那么大家真的了解王澍吗?

了解王澍的建筑吗?

我想答案是不,网络快销环境下

大多数人都仅仅是听说过这个名字

知道这个名字后面

一定是要跟一句“牛逼”或者“垃圾”

但对于王澍和他的建筑知之甚少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宁波美术馆

王澍究竟怎样?

“这个人有才华,

但是呢,有点个性,

是个不守规矩的人。”

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

齐康这样评价王澍

不守规矩是一种委婉说法

王澍这样的应该说是狂傲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文村

王澍,1963年出生于乌鲁木齐

在大学以前王澍一直是

中国传统教育模式里的好学生

刻苦努力、成绩优秀、沉默寡言

直到王澍考入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建筑系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南京工学院作为

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源地

杨廷宝、刘敦桢与童寯

中国建筑四杰的三位

都在这里长期任教

但在这样的环境里初入山门的王澍

却渐渐成了这所学校

乃至建筑领域的“乱臣贼子”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宁波美术馆


大二起,王澍就开始自学

除了建筑学之外的书也涉猎广泛

文学、哲学无书不看

那时王澍总把一句话挂在嘴边

“没有人可以教我。”

对于上课内容王澍的评判是

“老师讲的和我看的一对比,

八个字:肤浅幼稚保守陈旧。”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觉得作业总画商业效果图

王澍就领着一帮同学跟教授谈判

争得不可开交最后教授们妥协了

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成立70年以来

第一次开禁

学生的作业从此可以选择自由表达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在东南大学建筑所读研期间

王澍更是狂得可以

他写了一篇文章

从梁思成一直评到他的导师

把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大师

一个个挨着评了一遍

说是评,其实就是批判

这篇文章后来经过修改后

成了他的硕士论文《死屋手记》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答辩时,他将论文贴满了教室

并在陈述中大放狂言

“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

杨廷宝是一个,齐老师算半个。”

(齐康是王澍的导师)

论文全票通过

但学位委员会认为

他过于狂妄而没有授予学位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直到一年以后重新答辩

年少轻狂的王澍

面对学位委员会说了一句话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委员会三次想颁奖给萨特,都被拒绝了,不就一个硕士学位?又有什么呢?”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文人风骨不绝,造园一事应尚可为”


王澍硕士毕业后

1990年完成了海宁青少年宫的设计建造

这是他的第一个大型建筑作品

正值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快速发展期

开始反思快速发展的副作用

反思以西方教育为指导的建筑理念

反思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与妻子陆文宇隐居在西湖附近乡村里

读书养气,不再出手做建筑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海宁青少年宫

但他一直在学习,经常行走乡间

挽起袖子和工匠们一起生活

“我要弄明白每一块瓦是怎么做出来的,

每一根钉子是怎么钉进去的。”

日后,这种方式也被他用来教自己的学生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1995年,32岁的王澍重回象牙塔

在同济大学追随导师卢济威攻读博士

1997年,他和妻子一起成立“业余建筑工作室”

这段时间也是王澍建筑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光

生活来源的重担主要压在妻子肩上

2000年,王澍取得博士学位

“虚构城市”为题的博士论文再次成为传奇


“主要靠她的工资在养我,我打零工,偶尔挣一笔。我那种文人的孤傲早年就养成了,认识妻子后,抹平了大半。”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王澍与其妻子陆文宇

1999年王澍遇到了

人生中第一个重要作品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这座图书馆曾获得中国建筑艺术奖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文正学院图书馆

2004年象山校园引争议的一期工程

不仅让他获得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学术奖

更对他2012年获得

普利兹克建筑奖产生了直接影响

700万块从拆迁旧建筑中捡来的

不同年代的砖瓦镶嵌于内

可以说,这一作品全面实现了

王澍的屋循景势的造园之梦

也充分融合了其在现代建筑中

承继中国传统以及环保利用的建筑理念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2005年,宁波港客运码头候船大厅

被王澍改建为宁波美术馆

外墙是用附近拆毁村庄的40种不同砖块砌成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宁波美术馆


同一年王澍在宁波鄞州公园内的五散房建成

五散房是5处小公建算是实验

为国美象山校区项目积累了很多实际经验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五散房

2006年王澍在威尼斯双年展上

用回收的旧青瓦和竹子

全手工搭建出800平方米的“瓦园”

引起建筑界对当下中国城市问题的关注

四年以后,他又凭借“衰变的穹顶”

一举摘下双年展特别奖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瓦园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衰变的穹顶

2007年,他接手了自己迄今为止

唯一的高层住宅项目钱江时代

在高层建筑中为住户开辟出

可以种树种菜的旧式院落

2008年,这一项目获得

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钱江时代

2010年宁波市政府指定他用旧材料

上海世博会建造宁波滕头案例馆

最终50多万块旧砖瓦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同年,他与妻子共同获得

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世博会宁波滕头馆


2011年他又获得法国建筑学院金奖

同年年底,被聘为

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荣誉教授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世界仿佛急于给予王澍肯定

仅仅一年之后

王澍又拿到了普利兹克奖

而这个奖,只颁给最伟大的建筑师

此前华人只有贝聿铭拿过

这个有“建筑界诺贝尔”之称的奖项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这样评价他

“他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

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

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拿普利兹克奖后

王澍却一头扎进了浙江农村

文村的改造就此开始

“城市大拆大建,

使建筑文化的传承没希望了,

仅剩的一点种子在乡村,

我希望它还能发芽。”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文村的项目也让

从不低头的王澍低了头

文村的改造是给农民造房子

不同于王澍以往做的建筑

之前委书记都怼的狂人

在村子里挨家挨户的征求意见

“厨房和厕所空间要大。”

“要有柴灶、农具室。”

“还要能开进私家车,想要地下室。”

“村民一旦有意见,我立马就改。”王澍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文村

与文村同时开工的富春山馆

因为和文村建设

使用一样的工艺与材料

则常与文村一起被称为双生花

富春山馆是一片建筑群

公望美术馆、博物馆、档案馆

三馆总称为富春山馆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 富春山馆

不培养大师,培养能面对中国社会问题的建筑师


中国建筑教育制度的叛逆者,时至今日王澍的这种态度,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改变,改变的只是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

他的学生“不务正业”:大一做木匠、大三写剧本、书法是必修课……他要求学生必须动手,甚至是亲手堆夯土,因为“拿一把土在手上,和在纸上写下‘土’字,完全是两回事”。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我们学生做了很多和建筑不相干的事。做毕业设计时,有一个小组的学生两个月都在写小说。但你会发现学生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学会了叙事。其实建筑是能叙事的,可惜大部分建筑师都不懂这个道理。

.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他得了建筑界“诺贝尔奖”,却向农民低下了头


“大部分建筑师基本上是跟工程师或者办公室文员类似的角色,就是成熟生产线上的高级工人。”

(ps:前段时间读了王澍先生的《造房子》感觉很不错,喜欢王澍的小伙伴可以买来看看。)


- -


一周热文导读/错过的精彩文章都在这儿~

曼哈顿豪宅:

7座曼哈顿最新空中豪宅新地标!建筑史上的惊作,超亮眼

新加坡豪宅:

人人都想住的新加坡豪华别墅!超惊艳~

MVRDV:

MVRDV为香奈儿打造水晶屋,用砖块彻底颠覆传统零售店面设计!

网红建筑:

混凝土堆叠的盒子建筑,究竟是潮流还是水泥森林?

迈阿密豪宅:

BIG、Zaha、OMA、赫尔佐格&徳梅隆等大师设计的奢华公寓楼,你Pick哪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