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重回行业前三,保利地产需要花多少钱?


数读:重回行业前三,保利地产需要花多少钱?


一年前,保利地产定下重回行业前三的目标,如今,目标临近,保利地产为此付出了较大代价。

11月27日,保利地产发布公告称,近日,该公司收到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出具的《接受注册通知书》,同意接受该公司100亿元永续中期票据注册。

在资成本持续上升背景下,面对偿债压力,永续债成为不得已的选择,对负债总额近七千亿的保利来说,或许是当下不错的选择。

据保利地产收到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出具的《接受注册通知书》披露内容显示,本次中期票据注册金额为100亿元,注册额度自《接受注册通知书》落款之日起2年内有效,由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主承销。

100亿元永续债

早在今年10月31日,保利地产就曾透露过永续债的发行动作。31日晚间,保利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注册100亿元永续中期票据的议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

保利地产表示,本次申请注册100亿规模永续中期票据,是为拓宽公司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

在2017年的股东大会上,保利地产董事长宋广菊就提出:“2018年保利地产回到前五是可以的,对未来两三年保利再站到前三的位置我是有信心的。”

今年9月,保利地产宣布正式升级为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拓展出保利地产、保利建筑、保利物业、保利经纪、保利商业、保利公寓、保利会展、保利康养、保利教育、保利文旅、保利金控、保利科创共12大业务板块。 而保利地产升级为保利发展后,保利建筑、保利物业、保利经纪、保利商业等将同时升位,成为与保利地产对等平行发展的业务单元。

在重回行业前三的强烈诉求下,保利地产拿地投资力度较去年同期也有所增加。

69个项目

2018年上半年,保利新拓展国内项目69个,新增容积率面积1510万平方米,总成本1072亿元。其中一二线城市拓展金额及面积占比分别为68%和50%,三四线城市主要聚焦于珠三角、长三角等核心城市群周边。

保利地产发布了2018年9月份销售情况简报显示,2018年9月,保利地产实现签约面积237.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36%;实现签约金额368.82亿元,同比增长67.7%。

回顾前九月,保利地产共实现签约面积 2024.70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34.87%;实现签约金额 3036.51 亿元,同比增长 45.87%。按照保利地产年初提出的2018年销售目标4000个亿,截止目前已完成75.9%。

在市场持续下行背景下,保利地产的任务完成率排名行业前列。

虽然销售规模差距有所收窄,但保利重回前三压力仍然较大,在地产行业三巨头也在不断向前的同时,保利要缩短其与第三名之间两千亿元左右的差距(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仍存有较大压力。

稍早前,保利地产总经理刘平在股东会所言,因为城市布局、周期性战略等因素,保利与碧桂园、恒大及万科之间确实存在差距。

要继续保持第一方阵地位的保利而言,保利任重道远。在追赶规模和转型的同时,保利的财务压力一点点增加。

6845.2亿负债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1-9月,保利地产实现营业收入949.21亿元,同比增长25.66%,实现净利润134.90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84%和16.04%。

现金流方面,保利地产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9.64亿元,而2017年这个数据是-292.96亿元。

负债方面,2015年全年,保利地产录得总负债3066.93亿元,与年初的2848.93亿元相比增长了21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5.95%;2016年,总负债为3498.95亿元。

在2017年,保利地产的总负债大增1883.17亿元至5382.12亿元,当年的负债率达到了77.28%。截至9月30日,保利地产的总负债为6845.2亿元,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1463.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79.87%。

2018年上半年,保利融资活动现金流入856.31亿元,同比增长43.16%。其中,新增有息负债796.13亿元,综合成本仅5.09%,全部有息负债综合成本仅4.86%,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债务类型结构来看,有息负债仍以银行借款为主,占比超过71%;公司债券及中期票据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占比约14%。一年内到期债务仅330.69亿元,占有息负债的12.99%,仅为账面现金余额的33.91%。

截至前10月,保利累计实现签约金额3347.69亿元,前五家龙头房中,碧桂园的销售额为4560亿元(权益),恒大5011.4亿元,万科4856亿元,融创3745.4亿元。

三年前,品牌房企纷纷开始“跨界”转型,“地产+产业”转型吸引了整个房地产市场及相关产业的眼球。万科、恒大、碧桂园等转型医疗健康;万达、绿地、平安等布局金融行业;保利、远洋、新城控股等进军社区O2O。

实质上,很多房企通过“地产+产业”概念拿地之后仍然延续原来住宅市场的开发逻辑,将大部分开发的物业进行出售,扮演的仍是开发商,而不是进行持有经营。

对于保利地产而言,在保利集团庞大的体系中,有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协作整合和外部的市场竞争,任重道远,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