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的来源是什么?

若那志


1、太极图的来历与二十四节气

由于借助了圭表这个工具,古人发现圭表丝毫不爽的把天地运行的规律和意义表现出来,通过圭(影子)的变化上可反映天文,下可反映地理,从而发明了太极图。

圭表与太极图的渊源

通过《周髀算经》里记载的每个节气日影长度,如下表:

按照二十四节气那天日影的长短尺寸,轻松地在一个圆形里找到相应的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把日影长度阴影部分涂成黑色就得到了下面的太极图。你会发现阴阳鱼的鱼尾角正好是23.5°,跟太阳运行的黄赤夹角一样。这不是巧合,而是说明阴阳太极图正是太阳等天体运行的图形表示方式,不是凭空而来的。

2、二十四节气的物候学含义

二十四节气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特点。的命名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了季节更替。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称为“四立”, 立就是开始,分就是中间。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物候现象。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温度变化。

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天气现象。


易道人家贺大宏


如今的太极图,基本是被认为来自于五代时真人陈抟所创。

朱震的论述:“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汉上易传·进易说表》)这里的先天图,就指的是太极图。

确定了如今太极图定式和解释的,来自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最早的一张太极图图像记录,目前发现的是在南宋张行成的《翼玄》中。

更早期的类似于太极图的先天图概念则很早了,早在商代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双环围绕的器具图形。陕西永墨韵太极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乃使用毛笔中锋所画,竟早于孔子四千年。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图。”双龙缠绕图实际上就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交尾图”


太极图可以比较确信是由最早的女娲伏羲图代表的阴阳和合为意义,加入后来的易学,道家思想,尤其是周易参同契的内容,逐渐形成。

比如陈抟之前的先天图,已经有黑白环绕之图说,但是没有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概念。确立了如今阴阳环绕,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外有八卦环绕的太极先天图。目前考证的结果是,是五代陈抟老祖所最终确立。在没有更确定的信息考据之前,这个就是答案了。


方士的知识乐园


太极图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物一太极,事事一太极,念念一太极。西方人难道没有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引力波,量子学家玻尔与太极,太极是宇宙法则,也是人的法则。

法虽是一,但运用的巧妙各不同。



《易》运太极成万古之经王。

中医运太极成五脏、经络丶草药、天地宇宙之天人相应的超级医学体系。

西方人难道没有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学家玻尔与太极,西人二元对立的思维,引力波,处处都是太极运化之道。区别在于西方人善于用仪器,中国人善于用自己的身心运太极。




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他们不是一对太极运化吗?

最值得称道的是。禅宗《坛经》中运用36对来见性,习之能通过一切经法,换句话说,这种太极运的方法,可以通过训练把握而握,由此成就大智慧,总知一切法。


雷火神



显而易见,太极图来源于银河系星云图,中国的太极图与佛教卍、基督教“十”字符应该是同根同源,都来自“银河系”。可以假设人类文明是来自外太空文明,否则就很难解释《易经》、《山海经》、玛雅历法、金字塔这类文明成就了。



一堂国学


太极图较之八卦符号图像,出现为晚。八卦符号出现于周朝之前,相传为上古伏羲氏所作,而“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何谓太极?“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指的是宇宙演生阶段中阴阳尚未分化的最初形式。故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阴阳鱼形环转相抱的太极图,并不是用来表达太极形象的图,倒是其原名“天地自然之图”(表达阴阳二气自然流转)比较贴切;而想要表达太极形象,一个空空如也的灰色圆形似乎就足够了。

杭辛斋(1869年—1923年)在《易学藏书》中写道:“赵撝谦《六书本义》曰‘天地自然之图,伏羲氏龙马负之出于荥河,八卦所由以画也。世传蔡季通得于蜀隐者,秘而不传。赵氏得之于陈伯敷氏,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之妙。自明洪武以后,此图遂盛传于世’(按:蔡氏晚年得此图未久即病卒,故朱子亦未之见也。蔡死后秘藏于家,至其孙始传布之,已在宋亡之后。胡元一代,尚鲜称述。至明初刘青田取以绘入八卦之中,遂风行海内,几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有太极图矣)。 朱子发(朱震)云‘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三传而至邵。



现存文献中最早一张太极图出自南宋张行成的《翼玄》。此图不是清康熙以后人窜入,这一点从《翼玄》、《易通变》的文字内容中可以得到证实。

现存最早的实物为熙宁(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元年:1068年 - 末年:1077年))重宝背太极图折十铁钱。

明初,赵伪谦在《六书本义》中载有太极图,这张图过去被学者认为是第一张“太极图”,看来这个结论应该改写了。不过当时仍未称“太极图”,而是称“天地自然河图”(胡渭引用时称“天地自然之图”)。赵撝谦解释:伏羲时,荥阳一带的黄河中有龙马背负这张图浮出水面,所以被称为“河图”,《周易》说“河出图”,《尚书》说“河图在东序”,就是指这张图,而不是指九数图或十数图。

到了明末,赵仲全作《道学正宗》,书中载有“古太极图”,这是现存文献中第一次将这张图称为“古太极图”的。与赵撝谦图比较,在“阴阳鱼”上加了四条线,划分为八个区域。这就将卦爻阴阳位数与“阴阳鱼图”黑白变化度数更严格地对应起来。


六子134443005


我是心念自在,我来答题,与朋友们探讨,欢迎关注、评论。

太极图,被誉为“天下第一图”,又被称为“阴阳鱼太极图”,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宇宙观点、哲学观点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下面发一个标准太极图)

关于太极图的起源时间,现代有不少人认为起源于原始时期,甚至有人认为是太古时外星人留下的,至今在国内学术界没有公论。

大极图到底是根据什么演变而来的呢?陈立夫先生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乾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的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现藏于瑞典远东博物馆),乃使用毛笔中锋所画,竟早于孔子四千年。又在出土的商代及西周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的太极图。”(《关于太极图的一此问题》)陈先生将双龙相互缠绕之图直接称为“双龙太极图”。双龙缠绕图实际上就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娟交尾图”。等等……

张其成老师在《周易》中论述,原始时代的一些阴阳图纹应该是太极图的思想渊源,但还不能演变为太极图,真正成图,一直是个迷,至今没有确切的考证依据。张其成老师多年的研究,现存文献中最早一张阴阳鱼太极图出自南宋张行成的《翼玄》。阴阳鱼太极图最初经明初赵伪谦改造(简化)而成,称为“天地自然河图”。载于《六书本义》中。



到了明末,赵仲全作《道学正宗》,书中载有“古太极图”,与赵伪谦的图比较,他在“阴阳鱼”上加了四条线,划分为八个区域。这就将卦爻的阴阳位数与阴阳鱼图的黑白变化度数更严格地对应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后世千变万化的太极图(以两个半圆合成的太极图最为流行),都是不对的,都不符合卦爻位数与太极图黑白变化度数严格对应的本义。从章潢,赵仲全称此图为“古太极图”后,对这张图的称谓才开始统一,最终定名为 “太极图”,一直沿用至今。

说到这里,太极思想和“太极图”笔者认为是两个概念,太极图是太极思想的图形表示,太极图来源于太极思想,所以要要探讨太极图的起源必须先探讨太极思想的起源。

太极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这是最早出现的太极概念、观点。


太极作为道家思想观点,经过发展完善,太极在道家中一般逐渐指宇宙原始的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无极)之后,而后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较早使用“太极”概念的,有《庄子》和《易传》,一般在宇宙论、方法论上用的太极概念,在中国的典籍中,《易》本就是作为穷尽天地奥秘的书,对成卦过程的分析,根本说来,也是对天地开辟的概述。太极生两仪,便是太极的一体两面分化形成天地的过程,两仪,即是天地,亦可是阴阳。太极从此和阴阳观点结合,完美合为一体。

自从太极、阴阳两仪的概念产生以后,古人认为这个概念很抽象,应该有个图形来表示,于是“太极图”也就出现了,至于图形具体出现于何时,至今没有确证。

后来,太极图据说是宋朝道士陈抟所传出,原叫《无极图》。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相传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先天图》、《太极图》以及《河图》、《洛书》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穆修、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图, 就是周敦颐所传的。


可以肯定的是,太极图思想原形应该起源于原始时期,后期道家学派的阴阳思想是太极图核心,最终成图应该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是我们中华民族先辈众人共同的思想智慧结晶。


心念自在


我如果说太极图是神灵传给人类揭示宇宙奥秘的天书,你信不信?
在各种不可能的机缘巧合之下,我去年(2017)在山西拍摄到这个景色。天地合在一起刚好构成一个完美的太极图。


能量加持



太极图的来源问题我认为是来自月相,我记得二十多年前我曾临摹过满月时的月相,结果在勾满月轮廓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秘密,画稿上的图居然出现了一个模糊的太极图案,联想后我认为古人在长期观察月相后没准有一天也操起画笔描摹了一下美丽的月亮结果太极图诞生了。

道教的标志符号可能来自满月,而佛教的标志万字符则可能来自星系,实际抛弃外星文明传播的可能,一些地球奇人用肉眼是直接可以看到星系的,当然这种人的出现概率很低,而且多是一种病症。前些日子我看到一个报道,大概意思是国外有一人患瞳孔无法收缩症,亦或是无瞳,总之眼睛在白天根本无法睁开,但是在晴朗的夜空中他的聚光能力远远高于普通人,他的眼睛居然可以搜寻到一些河外大型星系。我认为在人类史上偶尔出现这样的人是有可能的,所以在人类的遗迹中出现一些只有用现代天文望远镜才能观察到的物证时也不要大惊小怪😀😁😂


逞论风马牛


太极图,是【重叠结构世界】的示意图!

什么是【重叠结构世界】?

【完整的世界】是由两个不同性质的世界重叠而成的。

其中一个世界,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世界,这个世界用古代的说法就是【阳】,但是按照古代阴阳家的说法【阳为虚】。

另一个世界,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世界。那个世界用古代的说法就是【阴】,阴阳家认为【阴为实】。也就是说,看不见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所以,从单一结构的思维去看,太极图是阴阳两条鱼,但是,从重叠结构的思维去看,太极图是两个完整的圆,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重叠结构示意图。

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中国古代,甚至东方古代的文明的逻辑前提,都是重叠结构世界,儒、释、道、武、医莫不如此。

心智玩家:还原人类源头文化、揭秘重叠结构世界、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心智玩家


太极图是中华文明第一图,是华夏族群原生文明绵延相续、一脉相承的核心价值和最高思想成就之所在。太极图是从哪里来的呢?太极图是人文始祖伏羲创作出来的。伏羲到底是依据什么创作出太极图的呢?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伏羲生活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和农耕文明的早期阶段,他是一个性格纯厚的人。而且最重要的是,伏羲是一个思想家,是一个有着宇宙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人,是一个想探求宇宙和生命终极存在问题的人。

《易经·系辞》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文王“演易”不过三年,伏羲创易的时候应该时间非常非常短,现在有的人在易学上一辈子研究,最后的研究结果并没有什么特别高的心得,那可能是方法或者方向错了。

易本来的意思就是变易、简易和不易,而简易就是简单容易。一个知识,一个思想,如果要是搞复杂了,它不可能流传几千年,它只有简单才有生命力,才有活力,才会被大家喜闻乐见。而伏羲演易是用调息导引方法进入入静态,或者说是禅定态,这个时候,人就可以体会到自然力,即元气力了……

伏羲感天悟地,一画开天、以一拟太极。为什么说世间万物的创造,世界生命的诞生全靠这一画,全在这一个太极图之中呢?为什么说天地定位,日月运行,万物之生生不息都在这一个太极图中呢?为什么南宋著名文人陆游对伏羲一画开天的评价是:“无端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画时”呢?

因为太极图是道的图示,或者说是自然力的图示,阴阳律的图示,元气力的图示。宇宙万事万物内部都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在共存、互动和交感,而太极图就是这种自然力的图示!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太极图就是宇宙本原学说——元气本体论的图示,即“气本为一,分为阴阳。

上图为民国时期出土的、现藏于瑞典远东博物馆的、6500年前的双耳彩陶壶,上面刻绘有古双龙太极图。虽然不是伏羲在7000年前“

以一拟太极”所画出来的那个图,但却是伏羲500多年后的产物,自然也可以验证伏羲以一拟太极、创立先天八卦的真实性。太极图和先天八卦是中华文明之魂魄,尽览物性、穷极天理、洞悉人事。

世纪伟人、犹太裔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从那些看起来十分不同的复杂现象中认识到它们的统一性,那是一种壮丽的感觉。”思想家的使命就是探寻隐藏着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宇宙万象背后的普遍性和统一性的规律!伏羲是将中国人从矇昧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人文始祖!太极图就是伏羲认知自然力的图示和证明!

郭文喜 2017年6月3日 晚18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