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三本奇书之一,但晦涩难懂,有何妙招读懂?

老姚文字江湖


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中国文化的源头。有连山,归藏,周易。由于连山,归藏失传,现在的易经指的是周文王编写的周易。本人才疏学浅,略谈一二。

谈到周易,就要说周文王了。他把伏羲大神的先天八卦因地制宜的演变为后天八卦,来阐述一种周期循环。周易也就是后天八卦的解释、补充,相当于后天八卦的说明书。至于领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每个人根据自身文化底蕴的不同,根器不同,会有不同层次的见解,难能可贵的是从贩夫走卒到帝王将相,都可以从中感悟出相应的人生哲理。这大概就是周易的魅力吧。

说完周易再来说一下失传的连山归藏,相传连山作与盘古开天时第一代天皇氏,可能是伏羲。“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这一段记载,说明当时的伏羲发现了一种真理,用先天八卦的形式表达出来。怕人们理解不了,写了一本连山说明书。归藏也一样。同样是一种规律的说明,应用。

有机会本人详细的讲解一下先天八卦与太极图的关系,感兴趣的小伙伴点个关注,让我知道还是有很多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大家一起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天行地势小长虫


要想了解易经八卦,其实并不难。八卦其实是图形符号,以天地人三爻所构成,一阴一阳排列组合,共可组成八组卦: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而这八个卦两两复合成64个六爻卦。

下面来分析其含义: 先看单个卦的含义,这就涉及到爻象与爻位,除了乾坤两卦都是纯阳或纯阴外,其他6个卦都是有一个阳爻两个阴爻或者一个阴爻两个阳爻所构成,分析时就要看那个单独的不同的爻,并以其为中心太极点。

如震卦,一阳爻在下,二阴爻在上,我们就看初爻那个阳爻,一阳承两阴,说明了百废待兴,要发展,而且在初爻表示刚起步,所以震就表示发展、奋斗的含义,又表示长男,因为长子就是要承担比较多,震又表示雷,因为初爻为阳爻为震动响声,平地一声雷,它是在坤卦三阴爻的基础上出发的,坤为地,地上一声响,故为雷。

又如离卦,中间阴爻被初爻与三爻所包裹,阴爻为断的,为柔弱的,故为离中虚,外强内干,外表漂亮,里面丑陋,表里不一,注重外表,或者甲胄等等很多引申的含义。

了解了单卦含义,再看六爻复合卦也类似的含义,根据爻位与爻象、卦位与卦象来分析。如艮为山卦,两重艮,而单个艮卦就是一个高位,阳爻处于两阴爻之上,然后一个位置比另一个位置还要高,这不就是山吗?去爬过就知道,一山还有一山高。艮也表示门,表示桌子等。又比如天山遁卦,乾卦处于上卦,艮卦处于下面,这就是一个权贵之人高坐凳子上的形象,又这个大人物躲藏在一座山之后,被阻挡视线了,属于隐遁现象,故卦名为天山遁,这个卦只要你能发挥想象力,还可以发掘更多信息含义。想了解更多易经玄学、风水命理等更多知识,可以点击右上角关注玄运风水讲堂,在讲堂空间里面有众多易经风水等玄学文章,教你真正的易经风水知识,让你登堂入室!





玄运风水讲堂


中国易经的基石和精髓在于天与地、阴与阳的平衡。要想研究好易经以下知识必须具备。

首先,你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其次,要有一定的国学基础,易经是国学之根,要顺藤摸瓜,方可以追本溯源。第三,要有一定的知识面。易经涉猎方方面面,天文地理,人文艺术,心理伦理,哲学宗教等,没有一定的知识面,读起来会非常吃力。第四,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人的经历是人最重要的财富,它能帮你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世界。第五,注意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先从整体上对易经有一个把握,然后结合自身经历,必能有所得。第六,必须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刚读易经枯燥乏味,一般人坚持不下来。最后,建议读原著。原著是原汁原味,毕竟这本书太过深奥,原著读起来可以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不受外人的影响。

当我们对周易理解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学习历代周易学者的研究,通过愽学贯通,最后实现自己对周易的理解!








东岳隐仕


在人类历史上,被公认为最具智慧的三本书。

中国的《易经》。

印度的《吠陀》。

欧洲的《圣经》。

其中《吠陀》和《圣经》兼有史书与宗教的性质,而《易经》探讨的是整个自然的运行规律。

《易经》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

研究《易经》不但可以穷究天人之理,通晓古今之变,还可以学到处世的法则。

《易经》晦涩难懂,深奥无比,成书年代在周文王的时候。因为当时文字比较少,所以周文王用当时仅有的文字把它加进去,但是因为文字太少,所以晦涩难懂。幸好后来有孔子写了“易传”,我们今天才比较容易看懂。

想要读懂《易经》就要从孔子的易传开始,然后再综合诸子百家的学说,才能把《易经》读懂。要想读懂《易经》就要从易理入手,才不会读偏,读偏就偏了道,就无法进入易道的大门。



风生水起道命理


我们都知道《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在中国古代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但是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人来说,这本书无异于天书,读起来毫无头绪,晦涩难懂,无从下手。



现在所说的《周易》一般又称作《易经》,但从上古来讲,它们并非是一致的。相传周文王推演周易,出自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讲的是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周易》事,后来相传孔子作传,但是自孔子开始,周易逐渐被各家所关注,加上孔子的解读,开辟了“以己意随便解释《周易》”的先例。所以后世纷纷给周易做解读,也就是作注。



秦以后,焚书坑儒,儒生借托孔子之名作传数十种之多。但大家都公认《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那么怎么学习《周易》呢?这并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方法可以解决了。



首先要了解周易是做什么的?一般认为是占卜,但从其《经》的部分来讲确实很像,但更多的是推天道行人事,也就是通过每个卦象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是通过自然的道理来讲通为什么这么做的。比如《易·系辞传》指出:“古者包牺氏(伏羲氏)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就是周易八卦的原始作用,用来指导古人的生产生活的。



清楚了目的之后,我们要选好版本,前面说了,周易的书籍,千百年来已经如汗牛充栋,不挑选好,各版本水平良莠不齐,难以有收获。现存主要版本有两种:通行本与马王堆帛书本。影响最大的通行本有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本(即《周易正义》)、宋朱熹《周易本义》本。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与传世各家《易》本均有不同,是现存最早的别本。《周易》注本,古今不断,多达千余种,影响较大的有: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孔颖达《周易正义》、宋程颐《程氏易传》、朱熹《周易本义》。大体上讲,各家作注大同小异,都是一个人意愿引经据典解释而已。



选好了版本就开始学习,我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谈谈学习方法。我师承家学,幼时即开始接触古文,因为古文是通向古籍研究的必经之路,只有熟悉古文基础才能准确理解古文的含义,毕竟古今有别。如果初学建议买一本王力的古汉语常用字典,以备查用。我实在被祖父强制口口相传,读了五六年的古文之后,读高中才正式接触周易,研读近二十年,才略有收获。



所以打牢基础后要有恒心,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读易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所以要勤奋才行。不要想着多读书就行了,至少读易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参考资料非常丰富,前人的成果也非常多,但不是你读完了背熟了就会了,还要有悟性,这个悟性是什么呢?很抽象,具体来讲就是融会贯通的能力,比如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可以举一反三,有的人却百思不得其解,就是这个意思。



路漫漫兮,上下求索!这需要慢慢去学习解读,周易成书是有其历史背景的,我们通过了解其历史背景,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不断地还原其真实面目是有可能的!


朴易堂国学易学文化


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易经用什么妙招来学习,这个倒是真的有一个妙招。那就是,只看易经本经,不看市面上复杂的易学相关书籍。

自古以来,研究易学的书籍就是最多的。因为一个人读易经就有一个角度,所以心得体会越来越多。就现在所看的,《易传》,《周易正义》《易林》……等等。

有的是从象数角度看,有的是从义理角度看。但是即便是同样的角度,也会产生很多的冲突。

现在看到的《周易译注》,也经常有一个爻辞,选择多种解释,共同写在一处的。可见始终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的。

其实有时候我们想一想,古代大师都没有统一的结论,我们又何必在意谁对谁错呢?可见,正如易传所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既然如此,学习易经,就应该抛开所有的解释,(除了必要的注释),自己去解自己心目中的答案。自己寻找自己的方法。

当你有充足的自信去读这本书的时候,也许就找到捷径了。

我本人在读易经的时候,也是在某天突然抛开了所有的注释,找到了自己的方法。

其中一些也在头条做出了分享,比如关于《粗说六十四卦》,这个非常完备,把卦名解释的非常简单,合理,以及完美。

比如《易阙》,是我对易经的基本知识的认识。

比如《细说爻辞》,这个因为流量太低,我没有分享完。想了解的话,可以搜索我的文章。

这都是我自己的角度去看易经,也吸取过古人的精华,也有自己的创见。

当然,至于是与非,将来留给别人评说吧。


文人小哥


学习易经在于心静,运用在于规律演变,卦象驳辞解释在于借象。

我是三十岁左右研习易经(1992年),那时候住在一个深山的县城做生意,经营比较稳定,自己守一个门市闲得慌,于是我四处去寻找有关易经方面的著述。由于易经方面的资料多,《周易》我基本上不读,而专门研究邵康节的《梅花易数》。梅花易数讲求推算技能,讲求六爻演变及其六十卦辞的规律,用铜钱、物象、场景均可启卦。有一次我去门市上班,路过一个山坡,见一个大盘蟹自东向西北方向爬行,我临近时,它高举双蟹夹、立目注视我约一分钟后自行爬走(学习易经要做到尊崇自然,爱护一草一木,不杀生),我到门市立马画卦(实习初学阶段)占卜,卦象是三火一土,火生土是吉卦,但是,三火一土必成焦土,当时心里一惊,马上找员工代信给我老婆要她今天注意火灾,员工刚一离开约十分钟,当时我还在疑惑之际,邻居隔八个的日杂门市着火了。我们这条街是木屋老街,当大家都在看热闹的时候我就赶快自急,把门市的商品搬到安全地方,等我把可以移动的东西搬完,这个时候火才烧到了第三个门市,但是第三个门市的白酒坛子烧爆炸了,一下满街都燃了起来。我的东西得了,但是很多人的东西被炸了、烧了。

之后还准确预测了两件事,认识到易经占卜很灵,后来由于生意兴隆(火烧财门开)便放弃了易经的学习。

学习易经占卦心诚则灵,“信则灵、不信则无”。学习易经给别人占卜算卦不能收钱,收钱则不灵。学习易经要求高,一般人做不到,我只懂皮毛,要是认真钻研一般文化水平是不够的。学习易经要用于自我趋吉避凶,简单说就是寻求做人做事的规律即可。


南德智慧


学《易经》没有捷径可走,坚持每天看一点,日积月累方有所得。我本人学《易经》是先学画八卦图开始的,在画八卦图前先分清阴阳,《易经》里面用符号“一”表示阳,用“——”表示阴,八卦图是由八个单卦组成的,分别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个自己去对照八卦图看)。这八个单卦有个口决: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背下来就会画了。会画八卦图了接下来先背诵六十四卦的卦名,第本《易经》书上都有一个卦序歌,其内容如下: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盅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骞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背完卦序歌了就可以学着画出它对应的卦图来了,记住在画卦时要从下往上画,(懒得打字了,直接推荐想学的朋友看图中这本书,在百度上搜索《傅佩荣易经六十四卦》的视频,跟着学就会看《易经》这本书了)。



太极未判


你提的问题,实在没有能力解答,只能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

我翻阅易经多年,只是了解一点皮毛。不过觉得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一 你准备学习到如何程度?

我学习易经的目的,只是想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文化。易经是中国文化之源,了解一下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益。我建议多数人别把学习的目标定的太高。不一定要全搞懂。如果你真要想搞懂那你要准备几年的时间?首先要解决好自己的吃饭问题,想用学易解决自己吃饭问题比较难。

二 易经难学的原因:

1一般人都没有很好的古文基础。文字的含义又随着时代在变化。从周易算起时间跨过3000多年,第一难点就是对不同时代文字的理解。

2 易经是中国文化之源,各个时期,各个学派都在做出不同的解释。很多解释又互相矛盾的,书又多如牛毛。大的变化有两次。周易以前的易是非常实用的一本书,以先天八卦为代表。周易以后有了卦辞和爻辞,便转向了以哲学和伦理学为主。这是第一次大的变化。后来,据说是孔子写了十 翼 ,又转向了儒学的方向。看看孔子的中庸和老子的道德经,就可以看到这种差别。以后的诸子百家都有各自的解释,叫后人如何能分得清,搞得明白。

3 不少学易的人陷入了占卜的泥潭。占卜的书,现代的不说。进代的有日本高島的易断。中期的有朱熹的周易本义。远一点都有焦氏易林,再加上周易,就这几本书,读完搞明白就要多少时间和精力。当然也可以用一家之言。

4 神话了古书,神话了古人。中国人有尊圣的习惯。但古人不会比我们笨,也不会比我们聪明。这种神化不仅来自少数专家,也来源于不懂易经的多数群众。还没有看就心虚了,再说两句不着边际的话就会挨骂。

这是我对易经晦涩难懂的看法。你说的三本书应当是圣经,佛经和易经。圣经还应该包括古兰经,其实他们是一个体系的。圣经和古兰经翻译的比较直接,如果你不是一个信徒的话,也应该说不是十分难懂。佛经比较难懂,因为佛经的翻译很多是音译,创造了不少新的词汇,既保留了佛经的原意又保留了宗教的神秘感,要学好佛经首先要把这些专用词搞明白。易经为什么难学,上面我已经说过了。

三 如何学习易经。

这更是粗浅的看法。我觉得要把握住,象,数,理,占四个字和变易,简易,不易六个字,共计十个字。

具体的办法我认为,先了解八卦的起源。从中了解阴阳两个概念是怎么产生的?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同时要了解八卦是如何引导中国文化在天文,医学,音乐,数学,建筑等各学科发展的。周易以前的八卦是非常实用的一门学科。可以翻阅一下,清朝人写的河洛精蕴。

第二步再学习周易,正确理解上面的十个字。如果没有那么多的书,就在网上去查好了。

当然在这以前,大多数人都要补习一下古文。

学习易经,关键在把握里面的思想,方法,能对自己有所启示就可以了。千万不要陷入占卜的泥潭,想做神算。占卜的方法也可以看一看,便于对易经的理解和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方法。起卦容易,解卦难,一般人是学不好。现代的参考书如哲学思想史,中国文化思想史,都是比较好的。郭沫若先生对易经的分析更精辟。

我的看法粗浅的很。只是希望对初学者有一点借鉴。我希望非专业人员,不要把青春和精力,都浪费在训诂方面。一般人是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了解就可以了。

有记忆错误和观点错误请指正!


老梁139490047


《易经》是对中国有深刻思想影响的古老经典。对于《易经》的解读,后世有“三易”,即《三字经》里说的,“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连山、归藏已失传,我们现在能读到的是《周易》。《周易》也历来被儒家奉为经典,号为“群经之首”。

《易经》最基本的概念是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接而变化起,刚相推而生变化。《易经》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阳”和“阴”,再以三次重叠的爻组成八卦。八卦两两重叠生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构成严谨完整的体系来解读天道人事。阴阳的平衡和辩证相辅相成。

孔子 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或许说明,对于《易经》主要不在于读,而在于感悟。阅历、思想种种积累都不够的时候确实无法理解《易经》。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学,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易》,故易学愈繁。”这话是纪晓岚说的,非常有道理。《易》非求异,应该是通过《易》的解读能把大千世界的不同万事万物化繁为简归结于至简的道理。但可惜《周易》及八卦有时候竟成为算命的道具。

或者换个角度看问题会有全新的认识。哲学家冯友兰曾说,“周易哲学可以称为宇宙代数学。”“周易本身并不讲具体的天地万物,而只讲一些空套子,但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套进去,这就叫 ‘神无方而易无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