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為分水嶺,漢唐國富民強,宋明兩度亡天下,漢奸太多,何為?

春秋戰國,雖然戰亂不斷,流血漂櫓,可卻也形成了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漢唐之際,更是給了國人以挺立千秋的脊樑和光耀四方的榮耀。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宋朝可謂是一道分水嶺,宋前國富民強,文化鼎盛,宋後,國家淪喪,兩度被異族侵佔,認真觀察這兩個時間段,你會發現一個現象,漢唐的漢奸較之宋明實在小巫見大巫,而宋明的滅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於漢奸對異族的投誠。

宋成為分水嶺,漢唐國富民強,宋明兩度亡天下,漢奸太多,何為?

漢唐是我國曆史上最為輝煌的年代,那個時期主要是世家大族和皇室共天下的格局,隋朝之前,科舉出現前的官場選拔人才用的是九品中正制度,在曹丕使用九品中正制度之前,普遍適用於察舉制,因此,在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還是門閥制度,皇帝雖然坐鎮金鑾殿,可未必就能為所欲為,中央集權有著很大程度的掣踵,這段歷史就是朝臣大族和皇帝之間的政治博弈。

在宋朝之前,中原戰亂也是時有發生,可最終在面對異族之時,幾乎都是碾壓或者寧死不屈的態勢,南北朝時期,前秦南征東晉,此時是世家大族鼎立支持才有了淝水之戰的勝利,由此有一種言論是:門閥士族是阻礙國家發展的障礙,可卻因為和國家利益高度一致,所以在面對外敵之際,漢奸出現的並不多,反而是科舉盛行之後,寒門子弟登上歷史舞臺,他們成為了後世漢奸的主力。

這種結論是基於一些歷史的事實,可是卻很是有些片面,不足以令人信服。

宋成為分水嶺,漢唐國富民強,宋明兩度亡天下,漢奸太多,何為?

儒家思想,作為統治工具是在漢武帝時期實行的,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朝代更替之際,文武並濟的儒家學說被篡改的有些面目全非,從宋朝開始,孔孟思想的地位是越來越高,大儒們不斷把私貨強塞於儒家學說之中,以此來迎合統治者,如此本來是強調“民貴君輕”思想的聖人之學,變成了一種偽學說。程朱理學講的是“存天理,滅人慾”,誇誇其談,打著報效國家而行卑劣行徑的朝臣實在是不少,以聖人的標準來規範每一個讀書人,久而久之下,孔孟儒學教出來的很多都成為了表裡不一的偽君子,人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中樞朝堂一旦糜爛,我們可想天下的局面將會變成如何的不堪!

這是閹割之後的儒學,使得國民麻木不仁的主要原因之一,從而宋明之際國破家亡也就不再顯得驚訝,而難以理解了,再說說第二個原因。

宋成為分水嶺,漢唐國富民強,宋明兩度亡天下,漢奸太多,何為?

凡事都能見證文化屬性的。所謂強勢文化下誕生的定然是強者,至少幾率是大很多,而弱勢文化演變出的是弱者,這是自然人文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漢唐強悍,是因為崇文尚武,文武之風盛行,統治者有著開疆拓土的野心,朝臣有著不服輸的血性和氣節,在強勢的文化之中,國富民強,自然是百戰而不怠。一句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不服就打,打到你服你止,我漢唐華夏有著包容萬邦的胸襟和氣概,但同樣也是有著“以直報怨”的狠辣和手段。

從五代十國開始,邊疆地區的異族逐漸強大,而中原淪喪也變得頻繁了,契丹佔據燕雲十六州開始,國民頻頻缺乏安全感,到金國入主中原,滅亡北宋,再到蒙古崛起,一統天下,覆滅華夏正朔,由此開始華夏進入到了一個被奴役的時代,幾百年的戰亂和弱勢,讓民眾感到的是一種習慣,習慣了弱勢,習慣了被欺負。漢奸的土壤是盛行在這種弱勢文化之中的,南宋,明朝出現了秦檜,蔡京,洪承疇、吳三桂之流,而且漢奸的趨勢是逐漸出現不少高官,國家的文化沒有再現秦漢隋唐的自信,就是因為幾百年的捱打而造就的習慣。

宋成為分水嶺,漢唐國富民強,宋明兩度亡天下,漢奸太多,何為?

所以筆者認為除了儒家閹割的文化之外,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弱勢文化而導致的漢奸輩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