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到底應該教學生什麼?

致良知平天下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去看教師在寫教案的時候,是怎麼寫教學目標的。

如今課堂的教學目標基本上是三維教學目標,即:

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於三維目標,有很多官方的定義,在這裡就不做引用和贅述了。

我就從我本人的實際教學經驗和具體的例子來談談三維目標到底是什麼:

知識與技能,顧名思義,即孩子在本節課中通過學習應得到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比如知道了某個國家的地理位置,或者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過程和方法,即學習過程和方法,包括但不限於聽老師講、閱讀課本、小組討論、自主探究等等。

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則是本節課中,給學生以正能量,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和態度,比如樹立孩子的愛國意識、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等。

從以上的三維教學目標中我們可以看到,老師要教的,除了知識和技能,還有高效的學習方法和正確的三觀。

優秀的教師在講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能將高效的學習方法和正確的三觀不知不覺地滲透進課堂,就像“潤物細無聲”一般教化著學生。

而要做到這一切,教師自己就要對知識和技能有著系統的掌握,擁有良好的學習方法,並且自己就要有正確的三觀。

而所謂“身正為範,學高為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了吧。


吳清緣老師


一直以為:

① 教師的責任:教書、育人。

② 學生年齡越小越難教,因為越小,其育人的責任也越大。除了育學生,常常還要能育家長。

③ 教書,教的不是書,而是帶路。能帶著學生鑽進去,一窺那“百官之富,宗廟之美”。

④ 育人,育的不是一種人,而應該是在基礎道德上的千人千面。發現每個學生的美,管好每個學生的“鬼”。

⑤ 至於學習成績,一定要告訴他真相:這不是全部,但必須全力。因為整個人生就是一場淘汰賽,學生階段是最公平的,籌碼越少,越要拼命。





九月風滿樓


每個單個的老師,知識量是有限的,就算他想盡一切辦法,把他知道的都灌進學生肚子裡,那也只是複製了他,如果老師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就會從書本、從其它老師、從社會、從各個方面獲得海量的知識,我就見過不少學生的競賽題、高考題單個的老師還不如學生考得好。

灌輸知識,只是把學生的大腦當作倉庫,很多學生存放到遺忘甚至糜爛了,不會合理應用,白學了。只有教會方法,學生才有了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

很多成功的科學家特別是大家,一定是既有理性的思維,又有縝密的邏輯思維,還有極富想象的感性思維,所謂融會貫通,就是方法的運用。生活中,有不少科學家的文學造詣連專業人士望塵莫及。

同樣,一個哲學家,一個文學家,一個詩人,無論他多浪漫,無論他的想象力多麼豐富,但他也一定離不開理性的思維和判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麼浪漫的想象,離不開“明月光”和“地上霜”都是白的這個理性判斷。

老師教會了學生方法,再複雜紛繁的知識,也會被極簡的處理,所謂靈感,所謂神來之筆,就是方法到了極致。

一個只會灌輸知識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只是個搬運工,一個庸才。

一個懂得方法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往往是奇才怪才。

做領袖的人,知識不一定是最精尖最全面的,但一定是方法高超的,他就是個吸鐵石。

而很多“專家”“技術男”“精英”,往往是在替別人服務,原因很簡單,他也許掌握了局部的方法,但他掌握不了更高層面的方法。

所以,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只是本職,最應該教學生的是如何“悟道精業求惑”,就是方法。


無語石1


謝謝!

老師到底要教學生什麼?這個話題的準確答案應該是“德智體”全面發展。從我踏上學校的那一天,老師先給我們上政治課,首先讓我們知道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德智體”,老師首先給我們講“德"字,讓我們學會如何做人,做事,在道德的原則下,用你的智慧去吸收文化知識,那個時候老師還經常跟我們講,國家,社會,家庭生活都處在貧窮狀態,須要我們這代人努力學習,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建設祖國,建設我們的美好家園,對於老師講的一些道理,只是有個概念,通過自己半生的經歷,才深知老師的每一句話都是正確的。當我在教學生的時候,同樣,也是從“德”字開始給學生傳受,在道德的基礎上用你們的智慧去吸收文化知識,智慧的來源是靠你們的大腦及全身的運動量而形成,因而產生你對學習的感悟,我想這可能就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便道理吧!


吳桂清9


首先來談談“福”。福就是要學會惜福,要學會培福。惜福就是要珍惜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而恰恰很多人都會活在過去,或者因為沒有得到而耿耿於懷,別忘記當你有鞋穿的時候,別人可能連腳都沒有;別人擁有千萬財富,卻換不來半刻清閒,所謂洪福易得,清福難享!所以好好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就是惜福,哪怕你喝的每一口水,吃的每一口飯,都要感恩,都要珍惜,所以怎麼能輕易浪費糧食呢?再說培福,其實惜福就是培福的一種表現形式了,再有就是可以多去幫助別人,所謂助人為樂,幫別人解除困苦,帶去快樂,自己身心也是愉悅的,不是嗎?幫助別人的形式很多,大到千萬捐款,小到一句良言,也可使得三冬暖啊,幫助別人在與真心,不在與錢多少,不在於形式。

接下來再談談“慧”,慧就是智慧,她不是知識,不是聰明,是源自內心深處的一種靈性,是洞悉一切現象背後的本質的一種不可說的悟性,這種感覺就好像人吃飯穿衣,冷暖自知,智慧的獲得其中一種方式就是來自於啟發式的學習,而不是現今的填鴨式的單向灌輸知識的學習,我們可以從知識學習中感悟、培養思維模式,把知識不僅僅當成知識本身,更可以把知識當成一種工具,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一言以蔽之,作為老師,到底應該教學生什麼?我的回答就是除了教知識外,更多的還是要教會學生懂得惜福培福和開啟他們本有的智慧,其實就是這個“人”字,這一撇一捺寫好著實不容易啊!再補充一點,即使是教知識,也是要以向著培養思維模式、提升靈性和開啟智慧上去著手,想得到什麼結果就要先種下什麼因,以考試提升成績為目的的教知識,學生會什麼樣?以培養思維模式和提升靈性,開啟智慧為目的的教知識,得到的結果又會是什麼樣?我想這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深思!以上拙見,僅供參考!歡迎發表評論,各抒己見!


悟教悟育



三眼觀天下


一、學前班開始,老師傳授孩子們,怎樣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比如腄覺起床時間,自己穿衣吃飯等)及動手能力(大家一起完成智力拼圖)訓練,教會日常禮儀等!

但學前教育必須是正規的,經有關上級部門嚴格審核批准的學校。學前教育學校的環境,教育理念,老師各方面,素質和道德修養是很重要很關鍵的。因為這是孩子的啟蒙教育階段!

二、小學階段:老師應該根據孩子們,不同的年齡段,不同年級去以不同的教育理念與模式,去給孩子們傳授基本的做人原則、道理及文化知識!

三、中學階段:老師最應該教孩子們學習的重要性!做人的原則性!注重孩子們的道德品質及素質教育等!要求老師是一個有素養的、博學的,有職業道德和責任心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四、大學:也已經是一個小社會了,情況錯綜複雜!對老師的要求也很高!本人能力一般,水平有限,多說無益!望各位大伽們抱著寬容之心去看!若有不到之外!還望大家多做自我批評!


善良是一種選擇PK感恩


我認為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幫孩子認清自己,找到自己,成為他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僅僅是為了掙錢,為了一份好工作,為了別人眼中的成功。Be great, be yourself!就像電影《獅子王》中的Simba,他本來就是一頭獅子,他必須選擇回到他的故鄉,只有在那裡,他才能成長為一頭閃閃發光威武耀眼的獅子王,才能最終重獲內心的驕傲和榮耀。

對於我來說,老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用欣賞的眼光發現每一個學生獨特的閃光點讓他知道自己是特別的唯一的。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成為學生人生路上的指明燈,激勵他們為之奮鬥,最終成就不一樣的的自己。


西西育兒育己


所謂教書育人,教書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現在的應試教育,因為追求功利,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變成只有教沒有育了。育人,就是通過文章的故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師者,授業解惑也。但只做到這樣,也不是一個真正的好老師。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更要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和能力。所以個人認為,老師首先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其次是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然後才是知識的傳承。


蘇西皮


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知識。

成才先成人。

不能只關注成績,更要注意品格培養。

親其師者信其道。教師最動人的魅力就是人格魅力,是身正是範,是德高望重,是能夠根植於學生內心積極向上,陽光明媚,與人為善的人生態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景仰。強調的是人格魅力對別人的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