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贞、石亨等人发动的夺门之变为什么能够成功?

司马长史


“夺门之变”的历史背景。

明英宗朱祁镇在1449年“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于谦以及孙太后支持朱祁钰为皇帝(明代宗),一年左右,明英宗回朝,尊为太上皇被软禁起来。朱祁钰废朱祁镇的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1457年,太子朱见济夭折,景泰帝朱祁钰已经无后,并且病重,重臣一致推荐拥立朱见深为太子,这时发生了“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的缘起

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将石亨召到病榻前,让他代自己去祭祀。石亨一切都答应下来,但他亲眼看见朱祁钰的病态,内心已经打起了主意。他退出后,立即派人找到了前府右都督张鞁和宦官曹吉祥,告诉二人朱祁钰已经不行了,商议要为自己谋后路。

“夺门之变”的经过

第一步:寻找支持,宦官曹吉祥进宫去见孙太后,密告她复辟一事,借机取得了孙太后的支持,在内廷获得了支持。石亨和张鞁则一起去找太常寺正卿许彬商议,老奸巨猾的许斌推脱年老,推荐徐有贞,朝堂的文武官员都有了代表。

第二步:石亨率自己的家将、徐有贞联络的家将、曹吉祥的家将以及张鞁率领的京营兵。四股势力集合,向皇城而去。石亨掌握了皇城大门的钥匙,张鞁假借瓦剌进犯调动军队,四方顺利进入到软禁明英宗之地,顺利解救。

第三步:朱祁镇被扶上了奉天殿皇帝宝座。群臣觐见时,发现皇帝已经变了,大臣们是吃瓜群众,谁当皇帝就拥护谁。

“夺门之变”出奇的顺利,朝堂上没有反对之声。

“夺门之变”顺利成功的原因

一、明英宗朱祁镇即位是正统,这是朝廷主流思想。“夺门之变”的当天,众位大臣已经再次拟好推荐拥立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只不过这些人提前拥立了朱祁镇而已。

二、孙太后本意支持拥立朱见深为太子,代宗朱祁钰不同意,曹吉祥询问太后复辟朱祁镇时,她点了头。

三、拥有控制权的朝臣和太监里应外合,顺利控制皇宫局势。

四、于谦的默许。曾经有人专门研究过,于谦作为兵部尚书,在军队内耳目众多,这四方人吗在京城调动数千人马,于谦不可能不知道,只是采取默许的方法。主要从国家的全面来考虑,也先放明英宗回朝,其目的是造成明朝内廷的混乱,如果于谦调动军队和石亨、曹吉祥等人混战,不管是从国家角度,换是个人角度都没有好处,因此,于谦没有调动军队镇压。

“夺门之变”的评价

明代宗朱祁钰留恋皇位,自身病重,并且自己的太子朱见济已经亡故,已经无后。从道义上来讲,理应传位于朱祁镇一脉,其实他自己也是拖延而已,如果没有“夺门之变”,朱祁镇复位也是晚些的事情,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等只是为了贪功,把这个时间提前了些。

《明史》评论说:明代皇位之争,而甚无意义者,夺门是也。


夺门之变参与者的境遇

一、徐有贞争权,被石亨、曹吉祥排挤到广东做广东参政。

二、石亨。因拥立有功,权倾朝野,广布党羽。1459年,也就是拥立明英宗两年后,石亨受其侄子谋反和凌辱亲王罪株连,停止上朝参见,削官为民,并究治石亨朋党,悉数罢黜。1460年石亨死于狱中,其子侄都被处斩。

三、曹吉祥因拥立有功,提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总督三大营,内廷都受其管辖。1461年,因石亨事件的发生,曹吉祥心生反意。曹钦(曹吉祥的侄子)曾问门客冯益,“历史上有没有宦官子弟当天子的?”冯益说:“您的本家魏武帝就是。”曹钦听后非常高兴。

曹吉祥的子侄等密谋里应外合,占领皇宫,夺取帝位。被马亮告发后,曹氏一族尽被诛灭。

本来就是一群小人,为了获取高官厚禄,得势后竟然谋取帝位,下场可想而知了。


另附:明英宗和内阁首辅李贤的对话。

曹吉祥和石亨控制了内外大权,飞扬跋扈,有时根本不把英宗放在眼里。英宗有感觉,问当时的内阁首辅李贤。

明英宗询问“夺门”一事。李贤答说:“如果说迎接皇上大驾则可以,‘夺门’怎能作为后世榜样?天位本来是皇帝固有的,“夺”反而说不是本来应有的了。而且当时万一失败,将把您置于何地?何况当时郕王已经病重,他病死了,群臣自然会请您复位,何必如此多事?他们又怎能借此强要升迁赏赐呢?”


老旺民俗传说


夺门之变能成功原因有三:一是景帝得重病,不能起床,消息外泄;二是于谦得罪的人太多,包括得罪了英宗、徐有贞、石亨、太监曹吉祥等等,他们污蔑当时的兵部尚书于谦和大学士王文等人谋划等景帝死后迎立外面的藩王;三是武官与内监勾结,参与夺门之变的石亨、张靰都是有兵权的人。


1.景帝重病消息外泄。

明景帝景泰八年,明景帝得了重病,朝廷百官都还未得知病得厉不厉害,有一个人就先知道了,他就是武清侯石亨。

当年正月十三日夜里,景帝独自召见总兵石亨,想让他代自己去祭祀,此时石亨发现景帝已经病得不轻,恐怕很难再好了,于是石亨找到都督张靰,徐有贞,内监曹吉祥,英宗近臣袁彬等人商议,要拥立英宗复位。


2.夺门之变的参与者深恨于谦。

参与夺门之变的大部分人都特别恨于谦。要说他们为什么恨于谦,还得从土木之变说起。

土木之变,英宗被俘,消息传到京城,立刻有人上疏迁都,此人就是当时的翰林学士徐有贞。而于谦坚决要求抵抗,并力扶景帝继位。后又惩治了这个徐有贞,并严令有再敢言迁都的,一概格杀勿论。因此这个徐有贞特别恨于谦。

土木之变以后,瓦剌太师也先俘虏英宗想要以此要挟大明朝廷,也先押解着英宗连续到大明的北方边关扣关,想利用英宗达到不费一兵一卒攻入大明城池的目的,但是在于谦等人扶持景帝继位以后,曾经严令边关将领,新皇帝已经确立,英宗已经是太上皇,如果也先以英宗为要挟要求开关的,一律不准开城门,从而打破了也先的阴谋诡计。因此英宗也开始怨恨景帝和于谦。

石亨本来是跟着英宗和王振的几十万大军的,土木之变时,石亨捡了一条命,逃回了京城,按照律法,应该严惩,但是于谦为石亨求情了,说罪不在他。后来北京保卫战,石亨也立了赫赫战功,于是石亨想报答于谦,就举荐于谦的儿子,结果这惹毛了于谦,说石亨举人不当,于是石亨巴结于谦不行,也开始怨恨起于谦了。

至于内监曹吉祥,则是王振的余党。当年王振的余党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还有几个内监就是于谦带头打死了,曹吉祥因此深恨于谦。

都督张靰曾经打败仗被于谦弹劾。

总之这些人各有恨于谦的理由,这次景帝病重,他们正好借机会整倒于谦,复立英宗。


3.夺门之变计划周详,武官自城外调兵入内

当时这群人商议于城南,谋划好以后,当夜诸人就先去各个城门,跟守城士兵要到了城门的钥匙,然后秘密调集了数千人马从从长安门偷偷进城,负责守卫城门的官军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等这数千兵马入城以后,又把各城门给锁上了。接着徐有贞把钥匙都扔在水窖里完事。

之所以锁上城门,是害怕万一打起来,朝廷从外调兵进来,内外夹攻,夺门的计划有可能失败。

接着这些人就带着这些人打开软禁英宗的宫门,迎立英宗复位了。

英宗一复位,就把于谦给杀了。后来打仗,英宗无可用之人,又后悔了。


西堤君


为什么会成功?这要说当时的政治形势,景泰帝本来就是代替明英宗做的皇帝,可明英宗回来之后景泰帝没有让位的意思,大明朝出现了“国有二主”的现象,景泰帝把明英宗囚禁南宫,甚至希望他死在南宫。明英宗恨透了这个弟弟。景泰帝不仅囚禁了明英宗,还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然后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是这个朱见济没多久就死了,导致储君之位虚空,后来景泰帝病危,又无储君;在景泰朝过得不如意的太监曹吉祥,文官徐有贞,武将石亨等人看准时机,带人打破南宫大门,迎立明英宗到正殿复位,上朝的大臣一看台上坐的是明英宗,懵了,在那种政治氛围下,帝位本来就是明英宗的,大臣们顺理成章的接受了这个结果。但是这个“夺门三巨头”成功发动夺门之变并不是出于政治谋略,就是政治投机,他们没有什么政治谋略远见,所以很快他们三个都被搞掉了。投机的成功注定不会长久。


过去即历史


首先这件事得从正统十四年说起,当时瓦剌军师也先帅军进犯大明,明英宗朱祁镇摔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结果全军覆没,他自己也成了瓦剌的阶下囚。

为了稳定朝廷的局面,孙太后与于谦等大臣推举了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登上了皇位,但是前提是必须是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

朱祁镇被放回明朝后被代宗皇帝朱祁钰关到南宫,一关就是七年,这件事件惹得朝中上下大为不满,也为后来的“夺门之变”埋下了伏笔,接着朱祁钰又坐了一件让人更加愤慨的事,就是“收买”文武百官,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这件事可以说是代宗皇帝失去了民心,可能是天意吧,没多久朱见济夭折了,代宗皇帝也一病不起,按理来说就是这样英宗复辟的希望也不大,但是几个关键性的条件让他成功复辟了。

一:武清候石哼,在京城保卫战中石哼立下了赫赫战功,就因为这样,他拥有了军权,可就是这样还是不行,因为他上面还有兵部尚书于谦,但是部分史料记载,“夺门之变”时于谦采取了“不理睬”政策,也有书籍记载当时于谦不在京城,小编倒认为不在京城的可能下大,如果是“不理睬”政策,倒是没有理由这么做,因为当时代宗的位子已经坐稳了,而且是个说一不二的主。

二:宦官曹吉祥,虽然当时曹吉祥不是伺礼太监,但是也是少有的能够接近皇帝身边的人,多亏他对代宗皇帝作息的了解,“夺门之变”才可以顺利完成。

三:徐有贞:这个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时就是他单枪匹马去瓦剌迎回英宗皇帝朱祁镇的,他也是“夺门之变”的谋士。

四:孙太后,当然了“夺门之变”被称为不流血之变全靠孙太后支走了紫禁城包括南宫的里三层外三层的首位。

五:进军统领袁斌,袁斌是当时明英宗被俘后唯一在当身边的人,当然了还有太监王喜(这个人是个十足的大坏蛋,先不说他了),可以说代宗范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以为给袁斌荣华富贵就可以让袁斌替他看守着朱祁镇,可是朱祁钰低估了患难时的君臣兄弟情义。

就是这样仿佛一切注定的一样,“夺门之变”“顺利”的完成了,明英宗重新登上了帝位,定年号天顺,过了不久代宗皇帝朱祁钰死亡(原因不详),这件事谁对谁错很难去说明,相信时间会有答案。(伙伴们有何感想?欢迎讨论!)


傻的有点坏


“夺门之变”可以说是“土木堡之变”的延伸。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太监王振的谗言,草率亲征瓦剌,致使在土木堡被俘,以天子之身沦陷漠北。



然而战争还在继续,国又不能一日无君,在于谦等主战派的拥护下,英宗的异母兄弟朱祁钰临危以监国的身份继位大统,遥尊英宗为太上皇。而主张迁都南京的徐有贞和以功臣自居的武将石亨又与于谦等素有嫌隙,所以朝廷派系就此而成。



战争结束后,瓦剌放回了英宗,被代宗朱祁钰软禁在了南宫,严加看管。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官场失意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密谋发动政变,拥立英宗辟位,以功邀赏。



而之前,代宗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已经夭折,他这一脉已经后继无人,故而病重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百年之后要还位于皇兄朱祁镇。所以在病榻上的代宗得知英宗被拥立辟位时只说了“好,好”,并没有宣臣调兵另做安排。

可怜英宗被小人利用,致使一大批能臣干吏在这次政变中枉死。除了一些奸佞小人借此上位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实质意义。因此这次政变也就被称为“夺门之变”。



为卿沉沦


首先,景泰皇帝病重,危在旦夕,为夺门之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其次,景泰皇帝没有子嗣,一旦驾崩,皇位势必回到英宗一脉,导致其他大臣知道有人要发动夺门之变,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坐山观虎斗,从而方便夺门之变顺利进行。

再次,英宗憋屈了很久,总是想班师回朝,所以即使牺牲生命也想奋力一搏,所以勇于挑战并抓住了机会。

最后,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成功就是必然了


闲时看点历史


小人遇到君子时,胜利的永远是小人。虽然于谦当天在值夜,但他认为这是皇帝的家事,所以没有干预。如果于谦干预,十个徐有贞等都不是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