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被炸死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艺术火


张作霖治下的东北,是典型的强人政治。老张凭着异于常人的天赋,经年累月修炼的政治智慧、手腕,在日本、苏俄的夹缝中,闪转腾挪,长袖善舞,成为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强力势力。



老张被害,再无强人继承其衣钵,东北政局大乱,各路牛鬼蛇神纷纷露头,内部缝隙越来越大,给外部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

少帅上位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无奈之举,凭个人才智,根本无法应对东北的复杂局面。既缺乏夹缝中求生存的政治智慧,也缺乏收买笼络人心的方法手段。内政、外交都陷于困顿状态,白白糟蹋了一手好牌。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少帅在处理东北易帜、中东路事件、杨宇霆事件中,错误不断,把自己的软肋完全暴露给了敌手,最终导致了东北沦陷。

可以说,老张的被害是造成东北沦陷的首要原因!


三体之外


张作霖作为一代枭雄,他的爱国守土之心是不容怀疑的,跟日本人寸土不让,这也是日本人要除掉他的根本原因。张作霖的奉军,装备精良,不仅有炮兵,坦克,还有空军,特别是在郭松龄的治理下,能征善战,二次直奉大战,把吴佩伏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此时的奉军在当时的中国,堪称老虎部队,难有敌手。而郭松龄是这只老虎部队的牙,由于张作霖生性多疑,再加上扬宇庭挑拨离间,当然郭松龄也毛病挺多,于是郭松龄有功不赏,而扬宇庭无功授禄,逼反了郭松龄,失去了郭松龄,东北奉军就变成了一群没牙的老虎,真打起来,无论跟谁,恐怕只有失败的份,28年被北伐军打得溃如潮水决堤,日本人一看时机成熟,把张作霖给炸死了,希望趁机将东三省收入囊中,他们深知少帅张学良充其量也就是一只羊,到他手里,东北军变成了一群羊,而且内部多有不服,汤玉林,张景惠,张宗昌首属两端,扬宇庭,常阴槐视少帅如阿斗,拿他当猴耍。虽然吓破胆的张学良,不敢报杀父之仇,但绝不甘心将父辈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日本人,于是改旗易帜,把东北三省交给蒋介石,他哪知道蒋介石却是一只猪,一头蠢驴,根本不爱惜沃野千里的东三省,只知道排斥异己,同根相煎,大打内战,日本人一看,蒋猪头充其量是个败家子,毒夫国賊,张学良是个刘阿斗,欣然发动蚕食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果然蒋几乎不闻不问,张学良弃城逃亡。于是日本不费吹灰之力,尽占东北,利用三省的媒,铁,粮食,发展经济,军事,经过六年的厉精图治,实力膨胀,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惨忍地杀害了3500万我可怜的同胞,使我山河破碎,生灵涂炭。





一探乾坤静观万物


张作霖的死,其实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推动了接下来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发生。


张作霖之死,把年轻的张学良推上了历史的舞台。然而,此时的张少帅却还没有做好成为一方霸主的准备。

张作霖的死,让原本看似铁板一块的奉系军阀集团内部产生权力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之下,奉系集团的智囊杨宇霆死在张学良的手下,奉系在内耗中削弱了自己的战斗力。

年轻的张学良接手了奉系,雄心勃勃,企图有一翻大作为。然而,奉系的元老却希望掌控张学良,于是杨宇霆死了。而张学良接手之后的第一战,中东路事件,把张学良的锐气直接打没了。

内忧外患之下,自己能力又不足,张学良决定寻找一个靠山,这个靠山就是蒋介石。于是在张作霖时代宣布自治的东三省改旗易帜,回到国民政府的统治下,让蒋介石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日本人已经盯着东北很久了,眼看着东三省改旗易帜投入国民政府的怀抱,自然是不愿意。于是,日本关东军试探性的发起进攻。原本,这只是关东军的一次赌博式的行为,然而,数十万东北军毫无抵抗,眼睁睁的看着日本人侵占了东三省,是为“918事变”。

918之后,让日本人的野心得到了膨胀,继而南下,于是爆发了长城抗战,让宋哲元手下的二十九军的大刀队一战成名。

与此同时,日本人还在淞沪挑起战端,一二八淞沪抗战由此爆发,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的指挥下英勇还击日本人的进攻。

也许是918事变这种赌博式的行为让日本人尝到了甜头,1937年,日本人再次在华北地区进行了一场赌博,也就是七七事变。是的,日本人再次赌赢,全面抗战爆发,加快了日本人侵略步伐。而有意思的是,当时华北地区的驻防军队正式二十九军,曾经以大刀队抗日闻名的队伍。

在七七事变中,张自忠将军背负上汉奸的骂名。为了洗脱自己身上的骂名,张自忠将军以及集团军司令的身份,每战必冲锋陷阵,终于用自己的生命洗刷污名,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国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胡史乱翔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返回东北的途中被炸死,随行的吴俊升等人也被炸死,虽然这么多年来炸死张作霖的真凶并没有找到,也有很多种说法,但是其中比较可信的说法就是张作霖是被日本人炸死的。

张作霖的死对于当时中国东北的政局乃至整个中国的政治的走向都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首先,张作霖的死使得东北的唯一权威丧失。张学良不管是德才还是魄力都不足以服众,因而在张作霖死后,东北群雄实际上并不服张学良,所以就有了张学良枪杀杨宇霆和常荫槐的杨常事件的发生。此举对东北的军政格局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再者,张作霖本人在身前是非常擅于和日本人以及俄国人打交道的,而且他非常知道借力用力,在与日本人的长期周旋当中积累了一套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张学良因为还非常年轻,血气方刚,根本无法掌握张作霖的套路。所以,张作霖死后,张学良不顾东北军元老的反对,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最终铩羽而归。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同样也有张学良误判的因素存在。


青年史学家


张作霖死日本自乱,政治幼稚的少帅二面受敌,东北易帜,随后投名状打苏联,最后外交错误重重,918来临。

1928年6月4日,凌晨5.30,皇姑屯事件发生。张作霖带领随从坐火车途径皇姑屯,消息泄露,被预谋已久的日本关东军刺杀,车厢当场被炸的面目全非。张作霖本人受重伤,致命一击在咽喉处,回家不久就一命呜呼了,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一代枭雄张作霖陨落,这件事发生后,在中国和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当时的张作霖身份可不一般,是中国民国合法政府的国家元首,这样身份的人,被明目张胆刺杀可谓世界首例。

而这个时间是由日本关东军少壮派将领河本大作个人及其团伙私下策划。

他们想法很简单,除掉老谋深算,油盐不进的张作霖。没有老帅在,东北军就没有主心骨,小小张学良可没大本事,压制不了东北那群骄兵悍将,只要老帅一死,东北就乱的很,那么关东军将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东北。

可是谁知道事与愿违,少帅虽然本事不咋地,但是老帅兄弟给力啊,在张作相等元老派的大力支持之下,张学良顺利接管东北军,实现权利平稳过度,就此河本大作的精心谋划付之一空。

在这件事情连带反应之下,最先倒霉的除了东北军还有日本内阁。

这件事是由关东军将领河本大作还有绰号"日本之脑"的石原莞尔以及坂垣征四郎等人共同策划,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毫不知情,在得知事情发生之后,他非常震惊就像天皇汇报此事,昭和听闻后很愤怒,于是责问日本军部这样的秘密事件为何不告知自己。

军部也很无奈,表示从没策划过炸死张作霖,也没有相关汇报告知过军部。

昭和天皇更加生气,招来首相田中义一臭骂一顿。

田中义一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去找陆军大臣白川义则,目的是让他背锅,他承认自己安排的人炸死了张作霖,陆军大臣百川义则也不傻,一口咬定,自己也不知情,

张作霖之死,包括昭和天皇,日本首相,还有军部高层,居然一无所知,这真实千古奇谈。

因为关东军的肆意妄为,昭和天皇深感失望和愤怒还有恐惧

原因很简单,巨大的国际压力让日本国家名誉扫地,在加上整个东北局是混乱,而关东军少壮派也开始变的越来越不受控制,让天皇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啦挑战,于是他觉得必须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这涉及到天皇权威必须要做。

在天皇巨大压力之下,陆军大臣白川义辞职谢罪而田中义一也选择辞职,不仅如此,田中义一这个日本前首相,还在辞职几个月后郁郁而终。

而日本关东军激进派将领反而没有受到过多责难,这件事值得深究,在我看来这就是就是天皇需要的结果,让稳重的首先田中义一下台,目的无非是鼓励激进派继续。最后激进派军官也如他所愿,在后续不久就发动啦2.26兵变。

以上是日本发生的事情,以及后果,后果的直接影响是,日本激进派开始控制日本军政大权,那么东北又发生啦什么?

作为东北少帅的张学良在得知父亲死讯后,一时之间也是手足无措,不过他有一个好后妈,五夫人寿夫人成为当时张家的主心骨,她深感责任重大,秘不发丧,等待张学良回到奉天老家之后才对外发丧,也给了张学良做好权力交接的准备工作。

回到奉天老家之后,张学良强忍悲痛,模仿父亲的笔迹,签发一系列命令,再将一切相关事宜安排好后,才对外宣布张作霖的死讯。据说从此以后,为怀念死去的父亲,铭记杀父之仇,张学良将老帅张作霖的忌日当做自己新的生日,以便时刻铭记复仇。

少帅的政治手腕幼稚造成二面受敌

第一件事:日本的试探

在张学良主政东北之后,日本人看自己的计划并没有达到最终目的,东北军还有东北局势居然在张作霖死后平稳过度到张学良手中,他们开始郁闷进而开始加紧逼迫。

在他们看来,张作霖这样的土匪头子,油盐不进非常滑溜,很难对付,这张学良年纪轻轻经验不足,应该更好对付,于是日本开始自己的单方面举措,那就是鼓动张学良独立并在东北称帝,当时的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曾起草一份计划:内容是,让张学良在日本支持下,在东北地区独立,担当日本人统治东北的傀儡。

当他把这份文件送到张学良面前时,少帅当面质问他:

“你让我当什么满洲皇帝,你这是什么意思!”告诉你们日本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句话一说,碰了一鼻子灰的土肥原,悻悻而去。之后,张学良更是从此不再接受土肥原贤二的会见请求。

如果是老帅在肯定是用拖字诀,让这件事不了了之,不会如此直白干脆的拒绝可是张学良年轻气盛,直接拒绝的结果就是,日本开始放弃对张学良的幻想,转而用武力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东北易帜

1928年起因为对日本强硬态度,眼看日本策略转向,张学良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开始思考自己是否能独立面对日本的压力,在压力之下的他不断召开军政会议,最后得出结论是,需要找一个能够给予帮助并且依靠的势力,他将目光瞄准势头正劲的蒋介石国民政府,于是在同年12月12日,对全国宣布东北易帜,表示服从国民政府领导,南京国民政府终于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而因为事前保密工作做的很好,日本没有收到任何风声。

知道消息的日本人一时恼羞成怒,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也无法挽回,于是开始密谋军事行动解决东北问题,在他们看来,一个统一的中国威胁太大,必须扼杀在萌芽之中。

第三件事:不理智的投名状,中东路事件。

转投国民政府之后的张学良其实还是在惴惴不安中渡过,从来没有那个实力派军阀能在国家中独立存在,而蒋介石虽然给他加官进爵最高礼遇,但也不过是政治手腕而已。

当时的民国政府因为完成国家的统一,一时之间威望在国内极度提升,国民政府进而开始“革命外交”希望能借助统一这件事造成的国际国内影响和民心士气,收复外国在中国的特权,而张学良主政的东北,在这股风气的引导下,也开始想心思。

1929年7月,张学良宣布以武力强行收回为苏联掌握的中东铁路部分管理权,7月17日,苏联政府宣布从中国召回官方代表,要求中国外交官撤离,断绝外交关系。9月至11月,"苏联远东特别集团军"开始进攻中国东北边防军,随后东北军战败。12月22日,东北地方当局代表蔡运升受张学良委派,与苏联代表谈判,达成《伯力协定》。

在事件中,东北当局损兵折将,实力大为削弱,但张学良却因此而获颁青天白日勋章。冲突持续近5个月,动用一线兵力超20万,使用重炮,坦克,飞机和军舰等重型装备,也是中苏历史上首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

这不得不说,是张作霖死带来的后果,在张作霖时期,以老帅政治手腕断然不会做这种以软击石的事情,最后战争失败,张学良是拿到啦投名状,给国民政府安心,可是却在远东外交中失去啦苏联可能会有的牵制和支援。

而日本看到东北军和苏联交恶当然是拍手称快,没有苏联的干涉,日本开始进一步加紧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

仅仅过去不到二年1931年9.18日,日本就开始9.18事变,进而在很短时间内占领东北全境,而当年的东北军坐拥30万精锐,面对日本关东军几千人打击之下,居然接到到命令是“站着被打死,也别开枪。”无疑可悲可叹。

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谁下的,历史无法定断,但是张学良在那一刻的表现无疑是胆小而又丢人的。当时的他正在北京的风月场所中,怀抱女人美酒佳肴,不知道那一刻,曾经铭记于心的杀父之仇,还记得多少?

由老帅作为在看少帅作为,我们可以看出,张学良还是太过幼稚,政治斗争,其实军事实力虽然是决定因素,但是政治手腕还有权术和决心也是斗争的实力表现,在这方面来看,土匪出生的张作霖是在高张学良太多太多,不仅在民族大义上值得肯定的。他那多次将日本人耍得团团转的权术,谋略,还有夹缝中生存的智慧,也胜过少帅太多,他若不死,东北绝对不会那么容易丢弃。


阿斗不傻


张作霖,字雨亭,(1875/3/19~1928/6/4),号称“东北王”。1927年6月18日,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最后一任内阁。1928年奉军在与北伐军的作战中全线溃退,张作霖宣布退出北京。1928年6月4日,所乘专列返回沈阳途中,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设的炸弹炸毁,张作霖被炸身亡。享年53岁。

张作霖离开北京前也心有不安,担心有人在途中做手脚,离京日期推迟两次,可仍被预先埋伏的炸弹实行精准爆破,被炸地点是南满铁路和京奉铁路交叉的桥洞,被炸得最严重的就是他所在的前后三节车厢。一是说明他们的专列上有奸细报告详细行踪;二是奉军警惕性不够,当时日方曾拒绝奉军对该段铁路进行检查和警戒。离京前,日本公使曾到中南海造访,逼张作霖在《日张密约》上签字,张拒不接见还破口大骂日本人不够朋友,在关键时刻干卡人脖子的事,自己决不能当卖国贼。这让日本关东军军部下定决心除掉张作霖,12年前日本人没有干成功的事,这一次做成了。


(皇姑屯三洞桥,张作霖的专列从桥下方通过,上方是日本人控制的南满铁路)


不过日本人估计不足,张作霖被炸身亡后事态的发展没有完全按照日本人构想进行。首先是奉天当局对张作霖之死秘不发丧,日本人在爆炸现场只看到张作霖被抬走,伤势细节以及能否撑住不能确定。医官每日仍到大帅府上班,填写病案。虽然接连在奉天城内制造的炸弹事件,使流言四起,日本要在东北复辟清廷的说法甚嚣尘上。但奉天当局下令全城戒严,并要求日方严格管束日本浪人,以免扰乱社会治安。其次,6月8日,北伐军和平接收京津,没有乘胜出兵东北追击奉军。6月11日,奉天省长刘尚清致电南京政府,悬挂青天白日旗,希望勿对东三省用兵。6月21日,张学良被推举为东三省保安司令后,对外公布张作霖死讯。并立即对易帜做出响应,表示愿意服从民意,决不阻碍国家的统一运动。


日本怀着霸占满蒙的野心,从采用外交政策,到施加巨大压力,妄图通过各种手段阻止中国在自己的土地上修建铁路,与日本利益相抵触者一律不准建造。他们本想将张作霖培养成利益代言人,但张总是虚与委蛇,在关键问题上要么装糊涂、要么拖延,一直没有让步。日本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即采取武力解决。

但炸死张作霖,造成最直接的后果是,和奉系和张学良结下不共戴天之仇,张学良成为东北军的最高领导人,

为保东北平安,抵抗日本对东北的侵略,东三省通电服从向国民政府,改换旗帜,使国家统一。


今安在的文史情缘


张作霖之所以在1928年想要退守东北,是因为在面对南方国民革命军的军事压迫下的一种自保的手段,从本质上说是新军阀打败了旧军阀,当然,这是从张作霖的角度,老张一看,江湖险恶,不好就撤,老子从山海关来来回回走好几趟了,还差这一回。

张作霖被炸死的直接后果应该是促成了后来的张学良东北易帜,在张作霖被炸死的事件中,张学良感到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国是要受欺负的,是任人宰割的,如果没有张作霖的炸死,就不可能造成张学良的东北易帜,最起码东北易还要晚一些实现。

张作霖离开北京前也心有不安,担心有人在途中做手脚,离京日期推迟两次,可仍被预先埋伏的炸弹实行精准爆破,被炸地点是南满铁路和京奉铁路交叉的桥洞,被炸得最严重的就是他所在的前后三节车厢。一是说明他们的专列上有奸细报告详细行踪;二是奉军警惕性不够,当时日方曾拒绝奉军对该段铁路进行检查和警戒。

而日本方面也有很多人对这一事件表示了批评(比如首相田中义一),因为这一暗杀事件等于将奉系势力直接推到了日本的对立面,果然,张学良本年12月宣布东北易帜,这使得国民政府名义上一统全国,而日方则是手足无措。 然而,张学良本人能力不够,使得后来的奉系王国三年类就崩溃,东北沦陷。


若愚若呆


1928年6月4日,5时23分,张作霖专列驶抵老道口桥沿时,关东军伏击人员引爆了早已填埋好的炸药,整桥瞬间坍塌,张作霖所乘车厢当即崩出三四丈远,只剩两个轮子是完好的。

据说爆炸发生与预定起爆时间只差了一秒,皇姑屯事件的幕后主谋河本大作至始至终观察着起爆的全过程,当他看到剧烈爆炸燃起的黑烟飞扬到两百公尺的高空时,这家伙当时认为张作霖的骨头也飞上了天。

爆炸发生后,现场十分凄惨悲凉,有十七人被炸死。由奉天专程到山海关迎接张作霖的吴俊升头贯铁钉,当场身亡。张作霖则被炸出三丈远,满身是血,喉咙处有一个很深的窟窿。校尉处长温守善用一个绸子手绢将血窟窿堵上,然后和其他人一起将张作霖抬上了汽车。

据说张作霖的神情看上去很难过,虽然神志已糊涂,但张大帅还是艰难地说了几句话。

头一句:“逮住了吗?”

温守善骗他说:“逮住了。”

第二句:“哪的?”

温守善说:“正过问呢。”

随后张作霖说:“我到家看看小五。我尿一泡尿,尿完了尿我就要走啦!”

众人以为是呓语,未料却是张大帅最后的遗言。

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对日本方面产生了很直接的影响——日本天皇非常震惊,接连怒斥日本军部,问他们是怎么回事;首相田中义一脸色苍白,流着泪说了一句话:“一切都完了!”不久之后被迫下台郁郁而终;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作为军部负责人引咎辞职;关东军司令官村冈长太郎被调回国内接受处理;河本大作被解职。

除了日本方面表面的人事动荡,从长远看,因皇姑屯事件产生的最直接影响几乎接近于中日两国同归于尽——东北就此失去了一个既能镇得住内部,又能在夹缝中巧妙应对苏日俄的枭雄,这为若干年后的东北沦丧以及民族危机埋下了沉重的伏笔;对日本言,张作霖被炸死后,非但没有出现他们希望的奉军大乱的局面,相反田中内阁寄希望的“满蒙五路”和“积极外交”彻底化成了泡影,加之随后与奉系在满蒙问题上找不到可以对等交涉的对手,最终只能冒险一逞。

有人认为,皇姑屯事件是九一八的开端,更是太平洋战争的远因。

而对张作霖亲手打下的奉系江山来说,皇姑屯事件后表面上奉系实现了权利的平稳过渡,没有出现大乱,但其实张作霖一死,奉系原先真正能应对时局的班底已经不复存在了,张学良是草头统帅,杨宇霆等核心班底成员则要么被杀,要么被边缘化。

所以就奉系本身而言,看似直接后果不严重,其实很严重,几乎就是丢完了的概念。


黑句本


作为东北三省的最高统帅,统领百万雄师的张作霖一死,对于当时的日本侵略者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

他们在皇姑屯用炸弹暗杀张作霖,就是奔着彻底干跨张作霖,令东北三省群龙无首,然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就能趁机建立伪满洲国。


而对于我国的影响则是,数以千百万计的老百姓们,身家性命将不再寄于张作霖身上,而是转到了他的儿子张学良身上,从张作霖离世的那一刻起,张学良就成为了东北三省的新主人。

然而与张作霖的宁死也要和日本人干到底不同,张学良极力主张东北易帜。

于是才有了后来他跟南京国民政府达成了一致,将东北三省纳入南京国民政府的管辖范围内,成功易帜,这回的主人又换成了老蒋,而张学良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的陆海军副总司令,可谓大权在握。

其实纵观皇姑屯刺杀张作霖的后续来看,并没有发生大的动荡,反而促使了张学良成功完成了“东北易帜”。

然而长远来看,张作霖身为东北奉系的三军统帅,他在世一天,就能管住手下人,一旦他不在了,那么奉系的核心权力之争,势必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摆在台面上,同时能够独当一面,与日本人面对面坐下来谈判,甚至是应对复杂局势的人,也就不会存在。

因此,在张作霖离世的短期内,整个东北三省尚处于稳定,然而长期过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日本侵略者成功建立了伪满政权。


————————


钱品聚


1928年6月4日,震惊中外的沈阳皇姑屯事件爆发,一代枭雄东北王大帅张作霖在这次事件中被炸身亡。


张作霖一死,无疑会给东北军政各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东北老大没了,东北局势面临危机,在这个危急关头,少帅张学良临危受命,在众元老的举荐下就任东北三省最高统帅,接替大帅张作霖的位置,成了东北新的主人。


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死后,日本人的阴谋虽然得逞了,但并未给日本带来什么好处,日本人希望的东北局势大乱的现象并未发生,而而是在少帅张学良的领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样就令日本的政治阴谋化为了泡影,但太平静了往往就是暴风雨到来的前兆,张作霖的死也加进了日本侵略东北的进程。


处心积虑的日本关东军,害死了张作霖之后,本想趁东北局势大乱之际,对东三省发动侵略,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大帅归西后,东北军内部虽然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新旧两派出现了纷争,原本张作霖最得意的智囊心腹爱将杨宇霆,成了出头之鸟,但最终还是被张学良摆平了,东北军内部并没有因此而出现什么大乱。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作为东北的新主人,他极力主张东北易帜,后来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达成一致,东北被转型纳入南京国民政府的管辖范围内,成功易帜。张学良也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陆海军副总司令。


张作霖死后的几年,东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缺少胆识和野心的少帅张学良,也成了墙头草,在管理东北的重大决策上大部分都是听命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因此东北军在大帅死后,基本上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张作霖当年亲手打下的奉系江山已经名存实亡。


在这个情况下,蓄谋已久的日本关东军,终于在1931年9月18日夜,在沈阳的柳条湖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柳条湖事件,史上称这次事件为“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打响了武力侵略东北的第一枪。




这次事变说明什么,说明少帅张学良不及张作霖,假如张作霖不被炸死,日本关东军绝不敢如此嚣张,也不会那么快就对东北下手,张作霖的江山是靠玩命打出来的,而张学良只是一个坐享其成的主,一个纨绔子弟怎么可以和大帅张作霖比,因此东北沦陷是迟早的事。

张作霖的死直接后果就是为东北沦陷埋下了沉重的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