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電視劇《虎嘯龍吟》給騙了,為什麼歷史上的司馬懿一家人都很狠毒?

川東袍哥


電視劇《虎嘯龍吟》把司馬懿一家人塑造成有血有肉、情感細膩、匡扶大義、德行兼具的偉大人物,這完全是在誤導大眾。歷史上的司馬懿一家為達權利目的不折手段,擅自廢立、叛逆弒君,狠毒至極。




各位是否還記得曹操寫的《觀滄海》這首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正是他處於人生的最巔峰狀態。徵烏桓、敗袁紹、破呂布,驅劉備。“挾天子以令諸侯”,四夷莫不臣服,八方紛至歸附。此時北方大部已盡為曹操所有,“操隱有稱帝之志,獨仲達直言勸進”,司馬懿得到曹操的信任與器重即是從這段時間開始的。他人不敢言,司馬懿獨劈蹊蹺,專說別人心裡話。歷史上的司馬懿天資聰穎,博學多聞有大略,善於察言觀色揣摩上意,是一個很有心機的人。




司馬氏一族的成功,司馬懿起了最關鍵的作用。他的成功之道里面有重要一條信條,那就是“隱忍”,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魏景初三年正月(239年),明帝去世,遺命司馬懿與宗室曹爽(大司馬曹真之子)共同輔佐齊王曹芳繼位。但曹爽非常忌憚司馬懿,於是想盡一切辦法將司馬懿趕出中樞。司馬懿受封太傅這個無權的虛職退閒在家,整日於家中深居簡出、閉門謝客。曹爽派人到他府上刺探,看到司馬懿只知養花逗鳥,且步履老態口齒不清,於是便放鬆了警惕。司馬懿的這一招“瞞天過海”瞞不過別人(比如大司農桓範),卻足可以瞞過“蠻夫”曹爽兄弟。面對曹爽的排擠構陷,司馬懿不爭不辯,並告誡兒子不要輕舉妄動、只需靜觀其變、坐待時機。




司馬懿深受曹操器重,但曹操在時,曹氏集團人才濟濟,將星雲集。司馬懿的能力未得到全面展示。他效力於曹氏集團的這一段時間更多的是當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這樣的文職。司馬懿與後來的魏文帝曹丕交往較深,是當時支持曹丕的主力骨幹之一。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維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遂使曹操安心(表面文章做的好)。


曹氏父子對司馬懿的恩寵是很高的,但正如曹操昔年看人觀相所說的那樣,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有雄豪志”,魏國大臣華歆、王朗等人也深感擔憂司馬懿日久必反。但是,從曹操到魏帝曹睿,曹氏三代君主竟然無一人對司馬懿下手。除了他本人極善於偽裝自己外,才智出眾、有統帥之質也是得到重用的主要原因。儘管當時很多人都知道司馬懿“有吞吐宇宙之志,久必不甘居人後”。




相比於司馬懿的會裝,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在“狠”上面是盡得他真傳。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僅憑三千親軍就控制了洛陽,既快又準又狠的處置了手握大權的曹爽,將曹氏兄弟上下不管老幼夷滅三族以絕後患。這種狠辣對於當時已經成年可以獨擋一面的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來說,就如教科書般受益匪淺。嘉平三年(251)司馬懿病逝後,長子司馬師繼大將軍位總攬朝政。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廢魏帝曹芳為齊王,擅自廢立,司馬懿都不敢做的事情兒子做了。就算是曹操在世,他也沒做過擅自廢立以立威這樣的大逆事情。




廢掉曹芳後,同年司馬師改立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定王曹霖之子,十四歲的高貴鄉公曹髦為帝。曹髦是個明白人,平日裡就看不慣司馬師兄弟在朝中飛揚跋扈,目無王法。甘露五年(260年)忍無可忍的曹髦召見王經等三人,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並親自率領百餘人的禁軍和宦官討伐司馬昭。事洩,曹髦被賈充指使成濟弒殺,年僅20歲(虛歲)。曹髦死後司馬昭假意哭悼,但不久即將其廢為庶人,降禮葬於洛陽西北。曹髦之死,罪在司馬昭、加上尚書賈奎之子,司馬昭心腹賈充,還有傻乎乎當炮灰的成濟,一班亂臣賊子生生害死了年僅20歲的小皇帝曹髦。




曹魏最後一任皇帝,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曹奐,皇帝不像皇帝,傀儡完全是傀儡。《三國演義》裡把這一段曹魏皇帝禪讓的過程演繹的真好,司馬氏一族處心積慮不擇手段最終達成目的,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促成司馬炎的順利建國。但天道有輪迴,種的惡因後人必要承受惡果,西晉這個短命王朝,不到四十年而亡,上天真的是公平的。

大國布衣


首先不要說人家司馬懿一家人都心狠手辣,都知道他的兩個兒子,那麼你知道司馬懿父親是誰嗎?司馬懿兄弟是誰嗎?司馬懿為什麼差點被人給砍死?但我們真正回顧歷史時,感覺就像個玩笑,司馬懿的父親是司馬防,一個曾經舉薦過曹操來京作官的人。。。



後來也巧,曹操收留了漢獻帝,又於司馬防相遇,兩位老相識回首往事,相談甚歡。酒過三巡,曹操忽然問司馬防,“請問老哥你覺得我現在還能做北部都尉麼?”司馬防起身整整衣袖鞠躬行禮,面帶三分笑意,娓娓道來,“老夫做尚書右丞的時候,大王您做北部都尉正合適。”曹操聽聞此言,哈哈大笑,對這樣的回答甚是滿意。


司馬防告老還鄉後,關門只讀聖賢書。司馬防有八個兒子,這些兒子們個個都很有出息,在當地留下了司馬八達的美名,以老大司馬朗、老二司馬懿和老三司馬孚為能力卓著。



司馬防因為在京為官過,經歷了董卓,王允,李傕等朝廷動盪,故一生隱忍謹慎,這也給後來的兒子做出了極大的榜樣,

從司馬朗到司馬懿然後到司馬師司馬昭都是一以貫之的低調不張揚,可怕的隱忍,直至最後吞食天地,原來父母的教育可以顛覆一個王朝。

後來曹操把北面的袁紹給幹掉了,又想起了司馬防,這個時候正是用人之際,便啟用了司馬防的大兒子,司馬朗!司馬朗在為官時非常勤政愛民,積累了非常好的民望。在爆發傳染病的時候,能夠不顧危險身處一線,被百姓稱為司馬神農。

司馬朗可以說是家族中唯一一個憂國憂民無私付出的人,可惜在司馬懿成為權臣之前就已病故。如果長兄還在的話,司馬懿或許要隱忍更長的時間,甚至沒有歷史舞臺表演,但可惜死的太早。

然後我們回過頭看看司馬懿,司馬懿年輕的時候在潁川也是十分豪放,廣交朋友。年輕的司馬懿經常去找漢末名仕胡昭,還經常到胡昭家裡去侃大山,吹大牛。



此時另一個潁川豪族周生就很看不慣司馬懿的囂張的做派,聯絡了幾個殺手準備幹掉司馬懿。胡昭聽說後,拼命勸說周生,終於使周生決定把司馬懿當個屁給放了。

同時也是從那天起年少輕狂的司馬懿死了,一個吞食天地的司馬懿開始漫漫培養起來!一個時代不狠毒無法獨存,那麼狠毒不過是生存手段罷了。


原來還有這事


要說司馬懿父子是不是狠毒,我們先不必著急爭執,來看看司馬家自己的後代是怎麼說的吧。

司馬懿的曾孫叫司馬睿,也就是東晉的第一任皇帝晉元帝,他死後,兒子

司馬紹繼位,是為晉明帝

《世說新語·尤悔》記載:王導、溫嶠俱見明帝,帝同溫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溫未答,頃,王曰:“溫嶠年少未諳,臣為陛下陳之。”王乃具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貴鄉公事。明帝聞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長!

意思是什麼呢?就是這個晉明帝距離西晉創業已經挺久了,不瞭解自己祖上是怎麼打下的江山,於是就問大臣。東晉著名的輔政大臣王導就跟他一五一十說了那段歷史。

(王導像)

王導提到的宣王,正是司馬懿,司馬懿為了獨攬大權,發動高平陵事變,誅殺了另一位輔政大臣——大將軍曹爽,以及他的同夥。

一開始,曹爽是有機會反抗的,可是司馬懿哄騙他,只要投降,就能平安富貴到老,取得了曹爽的信任。可是轉眼間,司馬懿就殺了曹爽,而且,是滅族,斬草除根。

王導提到的高貴鄉公事,指的則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弒君

(央視三國演義,高貴鄉公劇照)

高貴鄉公名叫曹髦,他本是曹丕之孫,曹魏政權的第四任皇帝。在他之前,皇帝是曹芳,可是曹芳僅僅在位11年,就被司馬懿的兒子,同樣是權臣的

司馬師所廢。

司馬師死後,弟弟司馬昭繼續獨攬大權。可以說,從司馬懿到司馬師再到司馬昭,司馬師一族把曹魏的大權全部搬回了自己家,沒有一個忠於社稷的。

可惜,這個曹髦不願意像曹芳那樣任人宰割。當時人評價他才同陳思,武類太祖。意思就是文才像曹植,武略像曹操。可見這個人還是有些天賦的。

可惜,曹髦生錯了時候,他當上皇帝的時候,已經沒有可用之人,毫無翻盤可能。

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七一大早,不甘當傀儡的曹髦決定帶兵討伐司馬昭。可惜,他手下哪有可用之兵?帶去的無非是宮裡的護衛跟奴僕。

司馬昭很聰明,自己不出面,而是派手下的爪牙前往抵禦。一個叫成濟的武士,直接上前,刺死了曹髦

這時候,司馬昭才出來,為了平息大家的憤怒,還殺掉成濟滅口,成濟被捕殺之前大罵司馬昭。

再往後,很多人都知道的,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採用禪讓,正式當了皇帝,建立了西晉。

在古代講究忠誠、信義的背景下, 司馬家通過陰謀手段獲取權力的行為,其實是相當為人所不齒的,所以才留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話。

回到開頭,晉明帝司馬紹還是一個有良知的好青年,所以他聽了王導講的這段家族史之後,直接矇住臉趴在床上哭啊!

若如公言,祚安得長?就是說,真要是你說的這樣,我們司馬家的皇位,怎麼可能長久呢??!!

順便一提,西晉末年的五胡之一,羯族的首領石勒很有本事,他雖然出身低微,沒讀過書,但是起事之後經常找文人給他講歷史故事。聽得多了,他很佩服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這些人,卻對曹操、司馬懿獲取政權的手段表達了深深的鄙視:

大丈夫行事,宜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效曹孟德、司馬仲達欺人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所以,看電視,大家樂呵一下就行,真實的歷史,並沒有那麼優雅。

補充幾句,看了一下底下的回覆,很多人說電視劇不必較真,確實,我也說了,看電視就是樂呵一下,這道題,題主問的原本就是歷史,所以我也就說說歷史。怕帶入了過多的個人感情,還特意找來當時人的評價。不過,每個人有自己心中的司馬懿,所以,看看就好。


考古軍中馬前卒


司馬懿確實沒那麼可愛,而且他和張春華的關係也很奇妙。

司馬懿最大的本事是什麼,那就是裝病,他可真是太能裝病了,從曹操時代就開始,一直到曹叡死了,曹芳繼位,其城府和算計非一般人能夠企及。期間或許還存在未記載的裝病,說起來很有意思,司馬懿拒絕曹操當官就是裝病,謀殺曹爽也是要裝病,倘若當年沒有曹操強迫他當官,會有此悲劇?

(《軍師聯盟》司馬懿,出題者配圖)

司馬懿晚年生病,張春華看望他司馬懿打罵,老東西,非常不想看見她,張春華因此絕食,他的兒子們也絕食,後來司馬懿妥協,說,老東西死了麼關係,就怕影響到我聰明的兒子。看看他。

(《軍師聯盟》司馬懿,出題者配圖)

司馬師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曹芳想廢了司馬師,沒想到事情敗露,反被司馬師廢,參與其中的大臣也被殺三族,同時皇后也被廢。堪稱魏國版“衣帶詔”事件,和曹操做法驚人相似。

司馬昭更是狠毒,曹髦率領僕從組成戰鬥力極其低下的討伐軍,司馬昭的人把曹髦殺死,那個給司馬昭出頭殺人的成濟反而後來被司馬昭殺死,這當然就是拿他背了黑鍋,倒黴至極。所以說有時候盲目的在領導面前表現自己,獻殷勤,未必是什麼好事。

(《軍師聯盟》三司馬,來自網絡)


大眼大世界


 1、公元238年,遼東的孫淵來犯魏,司馬懿縱兵擊敗他,並將他斬殺。然後攻佔領了遼東。這時他竟然下令,將年齡在十五歲以上的全部殺掉,就這樣,七千餘人去見了馬克思!

  2、公元249年,魏正始十年司馬懿,趁曹爽陪伴曹芳祭祖掃墳,發動政變,史稱高平陵事件。之後把曹爽等人悉數下獄,全都被誅滅三族。五千餘人被株連!

  司馬懿狠毒,他倆兒子也狠毒,這都不稀奇,畢竟嘛,玩政治的嘛。可誰能想到,他老婆也狠毒!真可謂一家子狠毒!

  3、他老婆張春華也不是蓋的,話說當年司馬懿,為了逃避曹操,就在家裡假裝中風。這天在院子裡曬書,不料突降暴雨。司馬懿嗜書如命,就自己起來收書,卻沒想到這個過程,被家裡一個女服務員看到了,要是裝病這事情,被曹操聽了去,那是死罪呀!張春華知道事態的嚴重性,害怕惹來殺身大禍,就親手殺死了這個女服務員。

司馬懿是何許人也?好色!這點也是遺傳的。據說他的孫子,晉武帝司馬炎因為嬪妃太多,不知晚上挑誰侍寢,讓羊拉著自己的車,走到誰宮裡就是誰了,這司馬懿也不例外!偏偏自己的原配老婆張春華很醜,司馬懿不喜歡她。

  4、有一天司馬懿病了,張春華等到這個機會,來見司馬懿,司馬懿竟然罵道:“老東西,誰叫你來看我了?”張女士慚愧、傷心、怨恨、生氣,竟然決心絕食自殺。這事正合老頭子的意,誰承想,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加入母親隊伍,集體宣佈絕食。司馬懿聽後害怕了,向老婆正式道歉,並作出深刻檢討,並堅決保證,就算在外面彩旗飄飄,也務必在張女士這裡,紅旗不倒。

你認為他真的知道錯了,哼哼,根本沒有!老司馬對別人說:“其實我家這黃臉婆,餓死才好,我只不過是害怕,我的兩個兒子也餓死!”古人講:髒糠之妻不下堂!能對老婆下如此毒口的,司馬懿當真狠毒!


川東袍哥


我來換個角度談談這個問題吧。

司馬家篡魏和曹家篡漢有本質性的不同。曹家篡漢時,漢室江山基本上已經是個空殼子,漢獻帝帶著大臣逃出長安時是落魄到不能再落魄,號召勤王時並沒有什麼諸侯想去搭理漢獻帝,袁紹根本就是無視的冷漠態度,只有曹操應召出兵保護漢獻帝。可以說,當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時,漢獻帝和漢室只有禮儀性的權威作用,並無半點實力可言。

曹操和曹丕的篡漢,本身就是一個實力碾壓的過程,是曹操通過一場場大仗拼出來的,要克服的只是天下人對漢室的最後那一點留戀之情而已。換句話說,所謂曹操篡漢,篡的只是一個合法性的位置而已,漢室本身沒有任何軍事實力以及實際控制的地盤,曹操的軍力和實際控制區都是曹操一刀一槍經營出來的。正如曹操所言,設使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因此,在曹家篡漢時,並不需要太多的陰謀詭計和狠毒決絕,實力碾壓而已。或者說,沒有曹家來篡,也會有另外的人來篡,漢室江山已經很難在有獨立復興的可能性。

而當司馬家篡魏伊始,曹魏是有著一個完備的中央政權,國力正值鼎盛,在軍事足可以震撼吳國和蜀漢。司馬懿在發動高平陵之變時,事實上是弄險之舉,司馬家在曹魏內部並沒有什麼壓倒性的實力可言,高平陵之變是純粹的政治陰謀。可以說,司馬家篡魏最大的“歷史經驗”就是步步為營的權謀(陰謀),是一個在實力不足情況下完成的政治大反轉。如果不是司馬懿的出現,曹魏很可能將會順順當當的依次消滅東吳和蜀漢,沒有任何“亡國之禍“的預兆。可以說,曹魏之亡,完全是司馬家的”人禍“,而不是”天命“。

趙翼在《二十二史札記》中也說,“然操起兵於漢祚垂絕之後,力征經營,延漢祚者二十餘年,然後代之。司馬氏當魏室未衰,乘機竊權,廢一帝、弒一帝而奪其位,比之於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語矣!”

東晉時,司馬懿的玄孫晉明帝與重臣王導聊天,說到司馬家是如何得天下時,王導毫不避諱地從司馬懿的創業之始一一道來。據說晉明帝聽了之後羞愧到“以面覆床”,感嘆說:“要是照你說的,我們司馬家的皇位怎麼可能坐得長久?”(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張明揚不說話


真的狠毒嗎?我看未必。

歷史如何,我們只能從文獻中來看,但是在魏晉時期,司馬懿在民中的口碑還是極好的,至於為什麼司馬懿再後來便成一個所謂狠毒的人,我們從下面幾方面看就知道了。

一、其子孫奪了曹魏的皇位,這種東西稍微有點腹黑的人都能想出來許多關於司馬懿的黑料,畢竟他們家族最後坐上皇位是真事,那麼別人就可以說司馬懿老謀深算,一家人都不簡單,但是如果放在司馬懿自己的年代看這件事(即還沒有奪皇位的時候)司馬懿興水利,興屯田,重用人才,敗諸葛(對於當時的魏國來說,這可是保家衛國的大功勞,完全可以說沒有司馬懿,曹魏都不一定能堅持那麼長時間),平內亂,完全以一人之力做到了蓋世功勞,就算最後殺曹爽,本來的目的也是為了曹魏匡扶皇帝,但奪得至高權利之後,他突然意識到,在他們前朝(那時候能參考的只有春秋戰國,秦漢)所有得到過最好權利的外戚無一有好下場的,所以大概那時候他才真正有了謀取天下的心思。

而且史書也有記載,司馬懿在世的時候,在魏國威望是相當之高的,即使毌丘儉、文欽在其死後討伐司馬師,檄文中依然對司馬懿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等讚譽。史書上稱其使“天下欣賴”“天下大悅”,這些可都是美譽。

二、司馬懿最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子孫發動了永嘉之禍,也就是俗稱的五胡亂華,中華民族嗯正統險些被少數民族給滅掉,死了幾百萬的人口,而且還斷絕了很多歷史傳統,可以說古中華文明在這裡遭到了近乎斷代的崩潰,這種在歷史書上能大書特書的劣跡,就如同一桶泔水倒在了司馬懿頭上,不管他是忠是奸,絕對在民間小說戲曲中得不到好。

以上純手打,希望能讓你走更多思路理解這一段歷史。


用戶6581464919


三國史上,頗有兩個跟司馬家類似的家族。1、曹家(曹操、曹丕、曹植)2、孫家(孫堅、孫策、孫權)。咱們後世很多人,喜歡用一家三人傑稱呼這類人才璀璨的家族。有意思的是這三個家族,都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殺人如麻。並且此殺人如麻還不是兩軍交戰斬殺敵首無數那種如麻,而是屠城搶掠老百姓。

  • 曹操熱衷屠城自不用多說,為報殺父之仇,血洗徐州,雞犬不留。曹丕登上王位後,親弟弟曹植差點被他“煮了”。黃鬚兒曹彰,只跟他短短見了一面,便忽然暴斃。


  • 東吳孫家的屠城歷史,三國志吳主傳裡,也有明文記載。

  • 遼東之戰,司馬懿奉旨討伐公孫淵,也按照慣例屠城立威,襄平城滿十五歲的男青年,盡數枉死。屍體被司馬懿堆成屍山,供人們欣賞。其子司馬師接班後,也是大力屠殺異己。

此等望族之外,像大善人劉備長坂坡逃命,雖在三國演義裡寫得是,為了老百姓不被曹軍屠戮,不惜拖家帶口,為此還拖慢了部隊進程。事實上,劉備哪是疼惜老百姓,用老百姓當擋箭牌拖慢曹軍進程,掩護大部隊撤退還差不多。

因此,說一千道一萬,東漢末年那幫子大佬,沒一個是大冬天不顧嚴寒扶老太太過馬路的三好學生。甚至可以這樣講,別說在東漢末年的大佬,就是任意一個朝代的大佬,都不是什麼好人。人命這東西,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死個把人對於當權者來說灑灑水而已。古代壓根沒有人權這東西。

說回電視劇。

兩部《軍師聯盟》對於司馬家族,其實是有褒有貶的。並不是一味的推崇司馬家天真無邪,否則吳秀波就不會有司馬懿設計張郃被蜀軍箭殺的鏡頭,也不會有曹家滅門,不顧反對斬殺曹爽未成年兒子的鏡頭。

戲劇不同於現實,照此騙子觀點,三國演義便是大型玄幻權謀劇。狗屁的草船借箭,狗屁的空城計。諸葛亮既然能借東風,為什麼不弄個十七級的山竹呢?一整套摧枯拉朽,全玩兒完。

之前多次提到,我們不能用今人的眼光看待古人的歷史。同樣,我們用道德看待成王敗寇的君主時代,也是不合時宜的。歷史講的是權謀、技巧,牽扯到道德都是王八蛋。戰爭會講道德嗎?不會吧,戰爭講得只有利益。即便目前的職場裡,兩公司對壘,也是一肚子男盜女娼的下流手段。

這個世界上,未必是惡人的天下,但一定不會是好人的天下。用狠毒來形容當權者,從某種意義上算一種褒獎,是能力的體現。

ps:何況歷史真假難辨。


王老四他大舅


《虎嘯龍吟》主要講述了中老年司馬懿和諸葛亮的戰場對決,以及曹丕逝世後,司馬懿培養勢力、從託孤輔臣走向權傾重臣的故事。
很多觀眾看完該劇,紛紛表示:《虎嘯龍吟》這部劇洗白了司馬懿,因為本劇把歷史上權謀過人,厚黑果決的主人公蘇化——太彰顯出他們身上的人性,而弱化了政治人物的暗黑屬性。

司馬懿是什麼人?

他食曹家的俸祿,掌曹家的兵權,卻經營著自己的勢力,他靠著曹家兩代主君的信任,趁著人家孤兒寡母稚弱無依時,竊取了曹魏的江山。是個老謀深算,韜光養晦的狠角色,更是個關鍵時刻可以施展毒辣手段的人物。

歷史上司馬懿一家人為什麼都那麼狠毒呢?個人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險惡的政治環境。

司馬懿生於曹操掌權最巔峰的年代——眾所周知,曹操暴戾狠毒、多疑好殺,他活著的時候,司馬家能夠存活實屬有幸;他死後司馬家又是在曹爽的極力打壓下苟且生存著。

司馬家活得小心苟且,一旦擁有了掌控別人生死的權利,被壓抑的情緒便會全部都爆發出來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曾經被打壓得有多慘,報復反彈就有多激烈。

第二:這一家人龍鳳輩出,目標是天下,不狠行嗎?

司馬家族,是個古老的家族,秦漢時代就已出位,至司馬防時代,已蔚然成勢,此時祖墳青煙滾滾、俊傑輩出,非常給力。司馬防八個兒子各個是人中龍鳳,司馬懿只是八個俊傑之一。這樣的家族實力在那個虎狼時代,要麼進一步位極臨品,要麼遭嫉殃及全族存亡。

司馬懿更是生了兩個梟雄兒子,司馬昭、司馬師。


一切跡象表明,司馬防一代就已經制定了家族一體進取的戰略。為了家族的大目標,一切自家人都可以犧牲,何況危及家族的外人呢。

這種狠甚至已到了六親不認的程度了——司馬師的原配妻子夏侯徽是一個才女,經常幫司馬師出謀劃策,同時她也知道司馬師的謀逆之心。但司馬師終究不信任這個出身曹魏家族的妻子,甚至不惜將自己的原配夫人毒殺了。

至於司馬昭派成濟殺死傀儡皇帝曹髦,為了平息大家的憤怒,還殺掉成濟滅口,成濟被殺之前大罵司馬昭,這種毒辣手段數不勝數。

第三:我若不狠毒,別人就會對我狠毒。

從司馬懿屠殺曹爽一家的事件來看,當時就覺得他是一個毫無人性,內心狠毒的人。不過,反過來一想“成王敗寇”啊——如果司馬懿敗了,被屠殺的便是司馬懿一家了;或者司馬懿放過曹爽一家了,那以後遭殃的還是司馬懿自己。自古以來,權利的爭奪都是伴著狠毒殘忍,所謂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在這種生死存亡的時刻,退讓會被排擠打壓,婦人之仁只會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電影爛番茄


說到狠毒,我實在想不起來,成大事者,有幾個不狠毒的。

司馬家的晉朝,善待魏蜀吳三代亡國之君,而被後人所稱讚的北伐甚是有功的劉裕,殺盡司馬家皇室全族,我不知道,人們是用什麼標準,來評判一個人是狠毒,還是不狠毒?


再拿日本和司馬懿類似的德川家康來比較,在織田信長的逼迫下,德川家康親手賜死自己的長子德川信康,我想問諸位一句,這算不算狠毒?虎毒尚且不食子,而德川家康能夠在尚有一戰之力的情況下,賜死自己長子,這算是狠毒的極致麼?

而有意思的是,德川家康在日本歷史中的評價,和司馬懿在中國歷史中的評價,卻完全不同。德川家康在司馬遼太郎的小說中,是比較正面的,其忍辱負重更是為其所稱道,“人之一生,如負重遠行,不可急於求成”之類的德川家訓成為日本國民精神的一部分,而司馬懿的評價,特別是在近代的評價,卻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成為陰險歹毒,極其負面的代名詞。這是為什麼呢?有人說這是司馬家的本來面貌,是這樣麼?隋文帝楊堅欺人孤兒寡母,取代宇文家的北周,而歷史卻也未曾對楊堅有什麼極其負面的評價,近年來更有吹噓千古一帝的評價;趙匡胤依靠柴榮的關係,而成為後周大將,柴榮對其可謂不薄,結果柴榮死後不過數月,便奪人江山,後世有有多少人因此而對趙匡胤口誅筆伐?

那麼到底為什麼對司馬家的評價,是如此之不堪呢?

說穿了,不過都是從後果倒推前因的荒唐邏輯導致的結果罷了

。所謂事後諸葛亮,人人都能扯而已。楊堅的隋朝開啟了中華的隋唐盛世,自然是大大的有功;趙匡胤的趙宋,使得中華進入了一個經濟文化及其繁榮的時代,自然也是值得大大的吹噓一番;而司馬家的晉朝,後面就是五胡十六國,南北朝,要找罪魁禍首,自然要找到司馬家頭上,近代以來民主主義情緒高漲,凡是外戰有功的,一律大肆宣揚,凡是外戰失利的,不論其內政是否如何,一律大肆攻擊,表面上看這是蓋棺定論,終究不過是後果倒推前因,胡說八道,東扯西拉罷了。五胡亂中華,和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有何關係?要按照這個邏輯,蒙元,滿清入主中原,又是誰的責任?

中國的歷史研究,就是如此可笑;不僅僅是當代中國的歷史研究,包括當代中國人的思想,更是可笑。

可笑就可笑在,陷入了一個無法自拔的“二元觀”上。中國人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人物,事物,而是以自己當代人的利益為出發點,在如何評價歷史人物,事件上,其觀點不斷搖擺,一會兒左,一會兒右,令人莫衷一是。司馬家雖狠,也狠不過劉裕,趙匡胤,而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評價,並不是基於歷史事實,而是基於歷史的後果,彷彿只要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麼,就能夠對前人進行客觀的評價一番。

恕我直言,當代國人的歷史邏輯,思想邏輯,實在是無語的很。其實大部分人連立場都沒有,所謂的立場,不過是在各種情緒的渲染下,對各個事件的獨立的觀點而已,這種觀點既無連續性,也無持續性,總之在一切皆為我所用的前提下,凡是符合自己的利益的,就往好的說,凡是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就往壞的說,不要說在我看來,就是在外國人看來,中國人的某些觀點,也是自我矛盾的,而國人往往不覺,不過是當局者迷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