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功夫電影的三位巨星

行是江湖路,飲是江湖水,俠是江湖人,武是江湖藝。在《水滸傳》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中有十八般武藝。

致敬功夫電影的三位巨星

致敬功夫電影的三位巨星

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

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叉。

這是王進交給史進的十八般武藝,這十八般武藝,不是術,是器。武器,兵器,正所謂“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自有人那一刻起就學會了使用工具來獲取食物,捍衛領地。在文字記錄的小說《水滸傳》中,施耐庵用108人的故事將這些技藝展現的栩栩如生。在電影裡更是大放異彩。

功夫電影是中國的一道靚麗色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代,電影人就將深有影響的武俠小說《火燒紅蓮寺》改編為電影。因為時代原因,中國電影在內地轉向香港,在五十年代有《黃飛鴻》問世,成為第一代宗師派電影。

在六十年代邵氏電影啟用張徹和胡金銓兩位導演。張徹主鋼,在他的電影裡面人物個性鮮明,江湖俠義不拖泥帶水,畫面及具寫實感,如《刺馬》、《十三太保》、《馬永貞》等。而胡金銓主柔,在電影往往以柔和的意境展現,山水淡墨畫面很濃厚,如《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十三少爺的劍》等影片。

在六十年代還有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京劇武生於佔元。他在香港開辦“中國戲劇研究學院”,並演出了《七小福》一劇,劇組演出非常成功,於是于占元藉機成立七小福戲班。成員有了元龍(洪金寶當時的藝名)、元樓(成龍當時的藝名)、元彪、元奎、元華、元武(本名周元俊)、元泰。在七小福之外還有尚有元秋 (唯一的女成員)、元慶(即袁和平)、元德、元俊(後改名為吳元俊)、元彬、元振、元寶等七人。無奈在六十年代的香港戲曲在電影電視的衝擊之下觀眾日益稀少,到了收支難以平衡的時候不得不解散。最初于占元開門收徒,拜師授藝也是為了掙錢。時代在變化,風靡的戲曲也有走向沒落的一天。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在1971年中國戲劇研究院正式解散,從此成員們各奔東西。

致敬功夫電影的三位巨星

在七十年代,1971年,李小龍加盟嘉禾,拍攝電影《唐山大兄》在香港上映,完成了一代武術大師向電影業的轉變。在1941年,3個月大的李小龍出演其第一部電影《金門女》開始,武術與電影在他身上就沒真正的有過分界線,從最開始的配角走向主角,帶領中國電影走向世界。一句“告訴你,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也讓世界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中國。無不振奮人心,激動滿滿。遺憾的是1973年3月因為拍《死亡遊戲》發生意外,李小龍逝世香港,一代大師就此隕落。雖然李小龍的電影不多,在《唐山大兄》之前都是配角,《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和未完成的《死亡遊戲》,但也正是這幾部影片,中國功夫走向了世界,成為一張中國名片。

致敬功夫電影的三位巨星

致敬功夫電影的三位巨星

在1971年中國戲曲研究院解散之後,七小福各奔東西,各自發展自己的事業。有的成為行業佼佼者,有的在時光洗禮中被觀眾淡忘。這時的成龍以武師的角色進入電影行業,同年在《俠女》中出演配角,後來在李小龍電影的電影《猛龍過江》中為李小龍擔任替身。在1976之前大都是武術指導或替身的工作。在1976年加入羅威影視,主演《精武門》,雖然是很好的題材,但影響力並不是很大。直到後來主演《蛇形刁手》,在片中他一改傳統功夫片的硬漢形象,將喜劇表演引入到功夫電影之中,並由此確立了諧趣功夫的動作風格。至此這種風格就伴隨其演藝生涯。1995年一部嘉禾出品的《紅番區》上映,一場水上快艇拉人的戲,讓好萊塢記住了除了李小龍的另一個東方面孔,區別於其他電影的喜劇功夫。在李小龍之後,成龍的功夫電影成了另一張功夫名片。

致敬功夫電影的三位巨星

致敬功夫電影的三位巨星

香港電影的輝煌,在於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中。經濟和技術都比較成熟,能與國際之間摩擦處各種火花。香港電影在此一直是中國的一面旗幟。內地的電影雖有發展,但是相對緩慢,沒有香港那樣的步伐,直到1980年《少林寺》的拍攝,1982年上映,李連杰出道,一部內地電影出現在世界的眼前。1982年經濟並不寬裕的中國內地公映後,以1毛錢的票價創下了161578014元的票房紀錄,這是一個天文數字。在香港上映創下1616萬港元的票房,在日本創下40億日元的票房,在韓國創下51億韓元的票房。票房就是電影好壞最直觀的表現。從此李連杰開始從武術家到演員的轉變。因為有了《少林寺》的上映,李連杰開始了一個自己的時代,1984、1991、1993年先後加入邵氏、嘉禾和東正公司,並出演《南北少林》、《黃飛鴻之壯志凌雲》、《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方世玉》、《太極張三丰》等影片。在香港最不缺乏的應該是電影人,功夫電影更是受到熱捧。在電影界裡好萊塢大概是所有演員都向往的聖地。1998年,李連杰在華高韋斯基兄弟和袁和平的推薦下接拍《致命武器4》,從此李連杰闖進好萊塢。成為繼李小龍、成龍之後第三位具有影響力的華人演員。後來的《英雄》也開啟了內地大片的浪潮。

致敬功夫電影的三位巨星

致敬功夫電影的三位巨星

電影是文化傳播的一種方式,而功夫電影是一個方向。功夫有的是江湖,而江湖從不缺乏功夫。無數的電影人帶領這種功夫文化在向前不停的前行,在時間的推移下,他們都會老去,甚至死亡。但這步伐從未停止,只是現在行走的有些緩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