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生辰纲是如何丢的?

“下官如何不记得,泰山是六月十五日生辰,已使人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京师庆寿。一月之前,干人都关领去了。现今九分齐备,数日之间,也待打点停当,差人起程。——《水浒传》第十三回

没有阴谋论,干净聊水浒之十五

第一次生辰纲是如何丢的?


(1)

有一种说法,杨志押送的生辰纲,是梁中书下的一盘大旗。

梁中书不愿意给老丈人蔡京买东西,于是就找人拼凑了一堆不值钱的家当,由于担心府上有蔡夫人的亲信,所以迟迟没定押送的人选。后来,梁中书明知杨志已经押送过花石纲失败了,还让杨志押送生辰纲,摆明了就是让杨志背黑锅的。

这个说法恐怕是对生辰纲,有什么误解。

梁中书是《水浒传》里不多的好官之一,重要的是,他从来没有得罪过一个好汉。在梁中书看来,他“自幼读书,颇知经史”,从一个读书人成为一方大员,靠的就是老丈人蔡京的提携。在这个意义上,老丈人生日,送点钱算什么?完全不计入损耗。

第一次生辰纲是如何丢的?


梁中书更伟大的一点,是生辰纲完全是他差人买的。当然我们可以说,这些是梁中书搜刮的民脂民膏。但问题在于,对梁中书来说,同样是贪,梁中书并没有像花石纲那样,当官的看上什么东西,直接冲过去贴个条就抢走了。如同坏人吃饭也是正常给钱的逻辑一样,给自己老丈人的礼物,自然要自己掏腰包了。

所以杨志押送的生辰纲,应该是实打实的金银珠宝,再加上一些古玩玉器什么的,总共价值十万贯。十万贯也是虚数,实际并不见得有这么多。

(2)

既然梁中书没有捣鬼,那么上一次押运的生辰纲去哪了?

一般来说,《水浒传》里的信息网在官方和民间是两套系统。对官方来说,某些地方出现了一桩命案,只有调查清楚之后,不管是不是冤案,在官方总有一个交代。

第一次生辰纲是如何丢的?


所以丢失的十万贯生辰纲下达的路径一定和第二次相同。在哪丢的,梁中书就发公文到哪个州府,然后当地知府再不断的将任务下派,直到细致到某个地方官。我们大体就知道了至少生辰纲在哪丢的。

但不好意思,官方并没有生辰纲的消息,换句话说,不知道生辰纲是丢哪了,丢失的一点线索也没有。

而在民间,也有一套消息网。原则上比官方的消息网更加完备,在好汉中间相互流传。

比如在二龙山下,鲁智深和杨志大打出手,后来得知对方是杨志以后,鲁智深第一反应是“莫不是在东京汴梁杀死牛二的杨制使?”

要知道杨志杀掉牛二后被刺配,到他押送完生辰纲,前后也不到一年。而鲁智深此时作为一个“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的好汉,居然对“江湖上”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

不单鲁智深如此,宋江杀死阎婆惜、武松杀嫂……这些事有的官府还没来得及反应,江湖上已经传的到处都是了。

第一次生辰纲是如何丢的?


最典型的是孙二娘的酒店,明明江湖上人人皆知孙二娘的是人肉包子铺,但孙二娘毕竟还一直有生意做,店也没倒闭。但官府也一直没来查封,证明官府对此并不知情。

换句话说,江湖没有秘密。但生辰纲的下落,却成了一个迷。

第一次生辰纲是如何丢的?


(3)

所以上一次生辰纲的丢失,才里外透着诡异。

首先是刘唐传递消息的时候说道:去年也曾送十万贯金珠宝贝,来到半路里,不知被谁人打劫了,至今也无捉处;今年又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

刘唐作为一个江湖人,对上一次生辰纲的消息几乎完全不知情。不知道打劫的人,不知道打劫的地方,也不知道打劫之后的结果是什么。

换句话说,所有江湖上对生辰纲的传闻,都当做“谣言”看待。否则如果生辰纲这么好劫,大家早都去打劫了,再怎样也轮不到晁盖捡这个便宜。

所以,第一次生辰纲去哪了呢?

(4)

如果一件事让所有人都不知道结果。那就只剩下了一个解释:

第一次生辰纲,梁中书在礼物里夹杂了一些见不得光的东西。

这些东西丢失后,梁中书不敢下令让地方官府着重追查,担心由此会使得自己的身份地位不保;

而对打劫到的江湖豪杰来说,费劲抢来的生辰纲,居然是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实在没脸面对外宣传。就这样,在大家合力下,生辰纲的秘密就然就被保护了下来。

所以这次生辰纲,梁中书反复提到,生辰纲是买的。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第一次生辰纲是如何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