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古代名人,冤枉啊!

 功臣被殺,首先他們功高震主,他們在大臣或者軍隊或者民間的威望已經要達到或者超過皇帝。從而可能威脅皇帝的皇位。其次他們的個人能力要高於皇室,這樣也是有可能要威脅皇室。最後功臣的某些行為或者想法阻礙了當權者的利益。總之,功臣在自古的下場很少有善終的,這其中以漢朝和明朝為典型。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有名的謀士武將就是因為功高震主,而被他們的君主殺掉,他們一日不死,國君心中一日不寧啊!

七大古代名人,冤枉啊!

第七文種(冤屈指數:7.8)

勾踐從君王到馬伕,恍若隔世,常人是無搜索法體驗勾踐悽笑後面隱藏在內心最深處的那份疼痛,也許正是這種空了前的境況使得他興國滅吳,雄霸天下的壯志,比他的那把著名的佩劍更堅韌了許多。文種作為絕對的賢能之士,在勾踐范蠡囚困吳國之後,傾力整頓內政,發展生產、節約財政開支,積極開展富國強兵的系列活動,政績彪彰,一時無人出其右。所以戰爭勝利後,這樣德才兼備,又有實權的人,又怎麼能留?文種是被自己殺死的,怨不得勾踐。誰讓你功高震主,誰叫你威望參天,誰讓你才幹了得,誰叫你不審時度勢,還經常在君王榻前打鼾打哈哈,你不死君王們睡不踏實覺呀。

七大古代名人,冤枉啊!

第六長孫無忌(冤屈指數:8.0)

長孫無忌輔佐唐太宗李世明那麼多年,也算是老江湖,老狐狸了,可是後來在武則天的授意下,由許敬宗費盡心機,把長孫無忌編織進一樁朋黨案,進行惡毒陷害。唐高宗竟然不與長孫無忌對質(或者他需要不進行對質),就下詔削去了長孫無忌的太尉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但准許按一品官供給飲食,算是對元舅的照顧,對當年為其爭得帝位的報答。長孫無忌的兒子及宗族全被株連,或流或殺。三個月後,高宗又令許敬宗等人複合此案,許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長孫無忌自殺。其實這就是長孫無忌威脅到了武則天和唐高宗的統治,所以必須要殺。

七大古代名人,冤枉啊!

第五檀道濟(冤屈指數:8.5)

檀道濟因在前劉裕一朝立功,威信名望特別高,左右及心腹,都身經百戰,幾個兒子有才氣,因而朝廷懷疑,對他不放心。宋文帝生病多年,屢次病危,彭城王劉義康怕皇帝駕崩後,檀道濟不可控制。公元436年(元嘉十三年)春,朝廷將要派檀道濟回鎮,突然宋文帝又發病,劉義康矯詔召檀道濟回到餞行的道路上,把他逮捕交給掌刑獄的廷尉。下令逮捕檀道濟和他的兒子給事黃門侍郎檀植、司徒從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隰、徵北主簿檀承伯、秘書郎檀遵等八人,都在廷尉處斬首。

七大古代名人,冤枉啊!

第四袁崇煥(冤屈指數:9.0)

崇禎三年,鎮守邊關的遼東巡撫袁崇煥被以「謀叛」大罪論死。「八月,遂磔崇煥於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貲,天下冤之。」這是繼南宋趙構冤殺岳飛之後歷史上最令人扼腕嘆息的一起令親者痛,仇者快的自毀長城冤獄,其迴響會伴隨中華歷史,即使千年也依舊餘音嫋嫋,讓人悲憤痛惜。袁崇煥坐的是叛逆罪,所謂「磔」即是分屍,比之岳飛遭遇更慘。趙構殺岳飛,雖為求苟安,畢竟是其私心作祟。而崇禎殺袁崇煥,則是地地道道的自毀長城,「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

七大古代名人,冤枉啊!

三白起(冤屈指數:9.5)

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並沒有居功自傲,更沒有擁兵自重,然而他卻被秦王無情地殺掉了——去咸陽七里絞而殺之。這時秦王的眼裡只能看到他的天下,戰功、君臣之宜等等這些根本無法讓他動衷。因為政治是凌駕於一切之上的,生命根本就象眼前的塵土一樣。也許秦王會傷感、甚至會傷心,但他絕對不會後悔——自己不再擁有的也決不讓別人獲得。他可以容忍國人對白起的祭奠,放縱他們的悲痛,暫留他們的嘆息,但他決不會讓他們停下隨他征戰的步伐。

七大古代名人,冤枉啊!

二岳飛(冤屈指數:9.8)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民族英雄[1——4] ,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表達對「岳家軍」的由衷敬畏。但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七大古代名人,冤枉啊!

一韓信(冤屈指數:10)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西漢開國功臣,傑出軍事家。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功高震主」一詞,就是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同為西漢開國功臣彭越、英布,也同樣因功高震主而死。韓信當時幫劉邦打下了整個江山,按理說應該榮華富貴享用不盡了,這個時候他旁邊有一個人很瞭解劉邦的個性,叫「蒯生」,他跟韓信說「因為劉邦很愛猜疑別人,所以你要很小心,有時候又勇敢又有謀略的人通常不會善終。」可是韓信沒有聽進去,最後劉邦因疑慮使用美人計誅殺了韓信三族。

這些人在幫助皇帝解決一個又一個困難的時候,樹立起了極高的個人威望。他們手下帶出來的人,對他們的忠實度是最高的,皇帝反而在其次。這是皇帝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所以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他們就不得不殺那麼名氣很大,又掌握實權的功臣,雖然會背罵名,但是解決了後顧之憂也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