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養神的、愛做木匠的,明朝為何多是“不務正業”的皇帝?

黃元中


這個可能是和祖上有關吧,要說這“奇葩皇帝”還是屬明朝最多。從正德之後就特別“奇葩”先給各位說正德皇帝吧!這個正德啊用咱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不務正業,愛玩角色扮演”為什麼這麼說呢?他呀不喜歡當皇帝,喜歡打仗,御駕親征後贏了,還封自己為威武大將軍,給自己起名為朱壽。讓他的文武百官不要叫他皇帝,叫大將軍。還自封自己為國師什麼的,想想多可樂吧。再者就是他的下一輩,嘉靖帝。這個嘉靖沉迷於長生不老之術,煉丹求藥,信奉道教。但不得不說嘉靖雖然這個樣子,在他在位四十於年裡這個軍政大全依然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裡的。接著就是嘉靖的下一輩,隆慶皇帝。這個就有意思了,就是一個字形容“淫”都到了什麼程度呢?吃媚藥,就是我們說的春藥,用這個來提升自己的興趣。說到這真是羨慕啊!這皇帝就是好,舒服。再接下來啊,就是隆慶的下一輩,萬曆皇帝。萬曆就出名了,從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一書之中可以瞭解到。這萬曆皇帝啊,不理朝政了,還專門和他手下的文官集團作對。你讓我幹什麼,我偏不幹,總是找各種理由來推脫。就說這麼幾位吧,明朝一共二十來位皇帝吧,幾乎每個都是“奇葩皇帝”。這也可能和他們的制度有關吧。有司禮監和內閣一起把持著朝政,才能讓這些“奇葩皇帝”得到機會吧!






想有一個霸氣的名字


《明史》越讀越生氣,除了朱元璋、朱棣兩個不識字的皇帝搞得較好,明武宗明穆宗稍好,其他的盡做壞事——毛主席評《明史》。這應該是對明朝皇帝所作為比較客觀的評價,實際上相比其他朝代,大明朝的皇帝確實不務正業,後世以清朝抹黑為由辯解。但以一些公認的記載來看,他們確實德不配位。如重用宦官,致英宗親征被俘,弟弟登上大寶,英宗被放回也不想讓位,直接軟禁,後哥哥趁弟弟生病又奪回皇位。如明時,長期絕跡的倭寇屢屢襲擾,一群烏合之眾的倭寇竟能攻下大明的城市,令朝廷頭疼不已。還有煉丹的,當木匠的,幾十年不上朝的,差點被宮女勒死的……堪稱前所未有,個別只是偶然,普遍應是必然,則必有深因。



一、我們研究朝代國家時總是從大處入手,偏偏忽略了家庭家風。皇帝也是肉身,也有家,也是從小長大的,說偏點,和遺傳基因也有關係。明皇歲能過六十的,屈指可數,大多不到四十而歿,身體狀況極差,最短的一任,登基一個月就昇天歸位。在這種狀況下,小皇帝多以年少登位,心智不成熟,於國事根本是不甚了了。另外由歷任皇帝的所作所為來看,年幼時應沒受過嚴格管束和系統訓練,倉促登位的年青皇帝們不知道如何去管理這麼龐大的帝國。



二、宦官當政,歷朝將宦官提升到如此高度的也只有明。專門設立司禮監、東廠代理皇帝辦事,讓一群本該伺候人的貨,去處理國政,能幹好嗎?前期還是打醬油的,到了明朝中後期皇帝懈怠,宦官當道,出了王振劉瑾魏忠賢等特大號太監,一手遮天。太監是什麼人?軀體殘缺,本就行事陰損心智畸形。特長就是哄皇帝主子開心,正是眼中只有主子沒有國家。平時費盡心機讓皇帝高興,把奴位坐穩為第一要務。皇帝年少正是貪玩之時,有人代勞再好不過,苦活累活交給奴才們,自己煉丹的煉丹,木匠的木匠,極盡荒唐。人之本性,誰對他好,誰讓他高興省心,就越加信任,至於少年們沒有分辨能力,更是如此,長此以往,羽翼漸成,即使有心剷除,也是不易亦是不捨了。



三、監督機制癱瘓。歷代有諫官機制,作用可大可小,終其明,只有一位海瑞,還差點橫死。在昏君,庸官,閹黨的攪和之下,這種勸諫的作用微乎其微,皇上依舊找他的樂子,大臣依舊撈著銀子,宦官繼續當著權。偶有明君面對這種亂局,只能改良一時,妄稱“中興”,對於這種制度上的腐爛一直持續到明亡。


百味乾坤


因為皇帝覺得“大明不值得。”

在明朝當個皇帝挺無奈也挺無聊的。

看《萬曆十五年》就能發現,皇帝從小就被按一個模板塑造,皇帝愛書法,對不起,字寫出來能看就行,皇帝愛玩, 不行,玩物喪志啊陛下。皇帝晚上喝個小酒,這還了得,這不是往昏君路上走嗎?

按照文官集團的想象,皇帝應該是一個勤政愛民、明辨忠奸、道德超然的神像,你不過是這個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其他的都交給我們這些文官來做就行了。

任何皇帝試圖超越這個藩籬,都會受到文官集團的堵截。

最厲害的就是正德皇帝,他處處跟文官集團作對,他要給自己封官為將軍,他要御駕親征,他要微服私訪,文官集團攔截失敗,幸虧他早早死掉了,這就給文官集團敲響了警鐘,如果有機會一定要給皇帝講述這個反面教材。

所以一個皇帝在深宮之中就是按照模板來塑造,但皇帝也是人,他發現自己雖然看起來權力很大,但要乾點事處處掣肘,動不動就有文官上書批評,遇見兩個海瑞這樣的,還敢給自己罵一頓。

自己說起來也很重要,但是少了自己還一點事沒有,內閣會把應該他做的事情都做了。

於是皇帝作為一個人,就會消極怠工,個別性子不好的,會養宦官給這些文官作對。

實在無聊的,就躲在後宮不出來,開發自己的業餘愛好。

大明不值得,人間不值得。


錦翼


皇帝九五至尊,是天下權利最大的人,偏偏權利這東西,自己不抓緊,別人就會想要搶,於是皇帝也是天下最累的人。偏偏有的皇帝不願累著自己,於是便開始放飛自我,有的愛畫畫,有的愛學道,有的還成了勞動人民,成了木匠,“皇帝”反而成了兼職。按理說國家有這樣的皇帝哪怕一位就該亡國了,然而有這樣的一個朝代連出了幾位“荒唐”皇帝卻堅持了幾百年,這就是大明。


那麼為什麼大明出了這麼多荒唐皇帝呢?小編認為這與明朝的宦官專權有莫大的關係!

有明一代,每一個不務正業的皇帝幾乎都有一個著名太監陪伴著。

比如明朝著名“貪玩”皇帝明武宗,他寵幸的大太監名喚劉瑾,也是明史上最有名的太監之一。劉瑾少年入宮,憑藉好用的頭腦,學會一身鑽營功夫,得到大太監李廣賞識推薦入東宮侍奉當時還是太子得朱厚照。這貨傾心盡力討太子歡心,不久成為太子心腹內臣。太子繼位後,劉瑾連連升遷,很快當上了司禮太監。

武宗也是個不省心的主,為了自己能有時間玩,居然批准劉瑾代皇帝批答天下奏章。對外他把貪淫樂的明武宗哄入豹房,並且炮製罪名,把敢於上書彈劾他的朝臣一網打盡。朝廷的一切決斷由他獨攬,成了無名有實的“立皇帝”;對內,他對皇帝隱瞞朝政,營造天下昇平的假象。於是武宗從此專心玩樂,更加不務正業了


又如,明朝閹海第一梟淫,著名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本名李進忠,不過他和忠是在是沒有關係。李進忠本是一市井惡少,目不識丁,唯一有用的技能就是拍馬絕技,入宮不久,得太監王安提拔,又與皇孫奶孃客氏打得火熱,地位和權勢與日俱進。

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後,藉助客氏是皇帝奶孃的身份,魏忠賢開始攬權干政。他首先恩將仇報除掉恩公王安,後又逼走魏朝。他杖殺朝臣,大興冤獄,捕殺東林黨,私植黨羽,自稱“九千歲”,為歷代閹官專權亂國的最高峰。於是他獻春藥慫恿皇帝淫逸,甚至對皇帝說:“宮內的事情您做主,宮外的事有老奴呢”。於是明熹宗更加信任魏忠賢,更加專心做自己的木匠皇帝了。



一個人的失職離不開另一個人的縱容,可以說明朝皇帝不務正業,與太監的欺騙與縱容是分不開的。

您對這個回答還滿意嗎?


電視劇裡看歷史


大明朝享國300年,一共出了16位皇帝,並不是都不務正業,有兩個皇帝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一個是開國皇帝朱元璋勵精圖治,完成了從乞丐到皇帝的神話,另個一是明成祖朱棣,東征西伐,滅蒙古北元,南征越南,鄭家七下西洋,成為一代雄主。

不可否認,中國曆朝歷代都有不務正業的皇帝,否則就不會朝代更迭了,例如唐玄宗開小差玩一會,安史之亂就來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埋葬了自己。類似這樣誤國誤民的不誤正義的皇帝還有:“書畫雙絕”的宋徽宗,“千古詞帝”李煜,“和尚皇帝”梁武帝蕭衍,“蹴鞠皇帝” 唐僖宗,“旅遊皇帝”隋煬帝等。這些項目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不乏是健康的愛好,但是你是皇帝,不能因為這些愛好不理朝政。那些誤國誤民的“酒色皇帝”就更多了,每個朝代幾乎都有,數不勝數,就不一一列舉了,這是皇帝的通病。

各朝代頂多出一個兩個這樣的皇帝,嚮明朝這樣多的不務正業皇帝,在歷史上也是少見的。明朝不務正業的皇帝,具有“蟋蟀皇帝”之稱的明宣宗朱瞻基。天啟皇帝朱由校,痴迷於木匠,為了專心做好木匠活,把大權交給太監魏忠賢手裡。明憲宗朱見深,迷戀房中術,熱心於修煉丹藥。明武宗朱厚照沉迷於後宮,玩豹子,更喜歡遊玩射獵,作為一國之君,竟然玩自當將軍的遊戲,封自己為威武大將軍。嘉靖皇帝朱厚熜二十多年避居西苑,想要修道成仙。他們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沒上朝。這些荒唐的皇帝,都有幾個特點,不理朝政就等於全面放權了,自己不干預朝政,重用能人,能夠讓手下人相互制衡。

明朝為什麼有這麼多不誤正義的皇帝呢?

明朝科舉制度完善,明朝科舉制度和文官制度發展完善,特別科舉制度極大地改善了用人制度,打破了皇親貴族和世族的壟斷。部分下層讀書人能通過科舉進入上層社會,施展才華,真能做到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些人進入朝廷後,能夠各司其職,按部就班。

明朝皇親貴族允許科舉入官,在這裡還的多說一句,朱元璋吸取唐朝亡於節度使,宋朝軍事實力衰落於藩鎮的教訓,規定各地王爺不能從事任何社會職業,只能在固定領地活動,為了防止親王們串通,還規定親王不能相見,這就是著名的“二王不想見”。大量養尊處優,教育資源良好的皇親貴族子弟,不能通過科舉入仕,反倒保證了科舉制度的公正、公平性。

官僚制度非常成熟,帝國政權是由這些優秀的士大夫階層來支持,明朝的內閣制度代替了宰相制度,他們權力相互制衡,不僅消除了宰相專權的弊端,更能充分發揮了理政的職能,類似於今天西方君主內閣制。首輔大臣相當於總理,皇帝不干預具體事務,這種體制到了後期更加成熟了,皇帝成了虛有實名的代名詞。在皇帝不上朝的情況下,國家照樣運行。

明朝早期實行了嚴酷的文字案件,殘酷刑法,以及東廠特務制度,特別是朱元璋時期,大量的誅九族事件,使皇權威望達到了頂峰。皇帝是絕對的中心,即使皇帝幾十年上朝,事事也得經過皇帝同意,否則誰也不敢做主。誰也不敢反皇帝,皇帝反倒無所事事,特別是治國能力平庸的皇帝,只能通過個人愛好打發時間,宣洩下心中情緒。

明朝這種內閣制度,其實就是西方內閣制度的雛形,明朝出現了這麼多,不務正業,不靠譜的皇帝,竟然享國近300年,不得不說這種制度在當時還是有其優越性的!


資深人士說


明朝的皇帝很奇葩,有隻知玩樂的正德皇帝,專門煉丹修道的嘉靖皇帝,恣意聲色的隆慶皇帝,躲在深宮死活不見大臣二十八年的萬曆皇帝,尋歡作樂身先死的泰昌皇帝,專門做木匠活的天啟皇帝,這些皇帝之所以不務正業,其實與朱元璋有很大的關係。

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為了給子孫後代謀福利,出臺了兩份永保朱家江山不變色的政治遺產。一份是《皇明祖訓》,這是保護大明王朝的看家法寶。告誡子孫後代該如何做皇帝,如何管理好這個國家。一份是用制度強化家族特權。規定親王府每年有五萬石祿米,親王子為郡王的,每年也有一萬石祿米。還規定藩王的地位僅次於皇帝,大臣無論位置多高,也都要對親王行拜禮。

朱元璋的兩份政治遺產,造就了他的子孫後代不學無術、浪蕩嬉戲、遊戲人生的頹廢生活,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努力照樣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如此紙醉金迷的糜爛氣息誘導出他們任性追求奇葩的行為。即使當了皇帝,根本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和責任心,當遭遇強勢的文臣集體和宦官集體時,他們只能選擇逃避或者舉手投降。大明朝以朱元璋勤苦治國開始,到崇禎的嘔心瀝血上吊自殺收尾,中間這些奇葩皇帝們的所作所為早已把帝國精力耗盡,朱元璋抱著護犢子的心態來庇佑子孫,沒想到卻害了他們。


希榮文創


遍觀中國各朝史書對皇帝有褒有貶,可以看出大部分史官有氣節有操守,因為記錄各任皇帝言行的“實錄”要求真實性、客觀性。“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正是因為史官們不畏生死的秉筆直書,我們才看到了各個帝王真實的一面。

我們看到了嬴政的一統華夏,也看到了焚書坑儒。看到了劉徹的橫掃匈奴,也看到了窮兵黷武。看到了李世民的開疆拓土,也記住了武德九年。

可是,你能看到清代皇帝的汙點嗎?

明末的瘋狂屠殺已經打斷了文人士大夫的脊樑。人們在恐怖高壓下各個噤若寒蟬,連時局都不敢評論,更遑論明式的海瑞罵嘉靖、大禮議事件。

想當年,萬曆皇帝要立福王為儲君遭到大臣們竭力反對,欲立鄭妃為後也被阻,連萬曆帝彌留之際遺命鄭妃為皇后都被大臣否決。大臣們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是要遵禮制、循祖制。萬曆皇帝為什麼不強制推行?因為大臣們寧死不執行。皇帝為什麼不殺人?是因為他知道有某種規範、某種禮教比皇權更重要,即使貴為天子也無可奈何。

不否認清代有幾位賢明的皇帝,但他們沒有瑕疵嗎?此時,世上已沒有齊之太史、晉之董狐。

讀史書不是考記憶力,也要動腦子。


史慰風塵


其實是中國人錯覺,畢竟後來有勤政的大清。

明清時期,也是世界皇位退位時期。皇帝越不幹事,國家越好,越幹事,國家越糟。最典型就是英國,同時代的英國開始君主立憲,國王基本不幹事了。皇位之爭基本到了一戰是最高潮,同盟會是皇帝國,協約國皇帝基本不幹事了,協約國最大的意外是俄國,因為幹事最後在一戰被推翻了。

明代最後出了個幹事皇帝崇禎,國家滅亡。其實崇禎哥哥天啟皇帝政治上沒有作為,但是善於木匠,是中國難得一見的理科皇帝。他同期的西班牙國王,法國國王,瑞典皇帝等等的理科水平都不如天啟。因為據說天啟是死在自己發明的船上,是當時時代理科最強皇帝,畢竟,發明船在當時乃至現在都太難了,需要極強的理科積累。在天啟年間,縱然天下旱災凍災不斷,但是國泰民安,只知道有魏忠賢之亂。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天啟年間太監收稅到了馬來西亞菲律賓,嚇得西班牙總督不敢說話,因為天啟朝的海外船特別多,大量靠天啟皇帝擅長的手工產品換外匯,買糧食到國內。

要是按照天啟的時代發現規律,崇禎和天啟一樣不掌實權,任由魏忠賢當政,天下還不知怎樣,因為魏忠賢是太監沒孩子,皇室一脈肯定就在朱家,跑不了。


童琪雅


這跟開國皇帝勞模朱元璋廢除相權有很大關係,之前皇帝大臣各司其職,大家相互平衡相互制約,老朱廢除丞相,違背了遊戲規則,老朱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幹完用不用丞相沒關係,反正我是勞模,可他的子孫不行啊,就滋生出內閣制 內閣首輔不是丞相卻勝似丞相什麼都管,這時候就會發現皇帝就算不管事帝國照樣能夠正常運行,皇帝也是人,閒下來就想找點事做,有喜歡玩打仗的 ,喜歡做木匠的 喜歡煉丹藥的給人的印象就是明朝的皇帝多半不務正業。


木子羊啊


好幾個大學士當秘書“內閣”工作好乾多了,娛樂生活也得到了豐富。越勤政的皇帝其實越專政,啥都想管,累死自己拉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