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大营到底有多少人?为什么是雍正帝成功继位的关键?

宋安之


所谓丰台大营其实是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王朝》制造出来的伪概念!

小说就是小说!

在清代,丰台大营并不存在!最早在丰台驻扎大规模军队的是民国时代的傅作义……

其实看地图就知道,在没铁路的时代,在丰田驻军纯是闲的……

接下来,具体说一下清代北京的驻军情况

入主中原后的八旗分为“京营八旗”和“驻防八旗”。

京营八旗即为皇室禁卫军,包括骁骑营、护军营、火器营、虎枪营等等。

骁骑营起于皇太极所设的阿礼哈超哈营。顺治时满蒙汉八旗均设骁骑营,为八旗都统的直属部队。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各设都统一员及副都统、参领、佐领、骁骑校若干员,辖治八旗人丁和骁骑3.5万余名。

护军营始于皇太极时期的巴牙喇营,上三旗守皇宫禁门,即午门、东西华门和神武门等,下五旗守王公府门。雍正时改为均司禁卫。雍正三年增设圆明园八旗护军营。设护军统领八旗各一员及参领等官。

前锋营始建于皇太极时期的葛布什贤超哈营,负责皇帝巡幸时的前哨警卫。设左、右翼前锋统领各一员及参领等官。

健锐营也称云梯兵,乾隆十四年(1749年)设立,驻扎在北京香山实胜寺旁,习攻坚之战。建制为2000人,多为满人。设总统大臣管理,下有翼长、参领等官。

步军营负责守卫京师,满蒙汉八旗分驻京城,康熙十三年定制兵额21158人。设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一员及左右翼尉、参将等官,辖领八旗步军和五城巡捕营步兵(绿营兵)。

神机营始建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主要职责是守卫紫禁城三海(中南海、北海、什刹海)并从皇帝巡行。

虎枪营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立,负责扈从围猎,设总统一员,如皇帝在木兰围场(清代皇家猎苑,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狩猎时,他们负责守卫。

京营八旗军队总的职责是“环拱宸极”、“绥靖疆域”,即“宿卫扈从”,守卫皇宫、京城,随侍皇上出巡,用兵各地,对外征战。各营官兵又有各自具体职责。京师满蒙汉八旗都统从一品,共设24处都统衙门。

乾隆年间,统计北京的八旗兵共有骁骑3.4万余名、护军1.5万余名、前锋1700余名、步军2.1万余名、亲军1700余名、健锐兵2000名、火器营兵6000余名、虎枪营兵600名,以及藤牌兵等等,约9万余名。

总体布局是紫禁城内各门各宫各殿,由领侍卫内大臣调派侍卫、亲军、上三旗与内府三旗前锋、护军、骁骑宿卫。

紫禁城外周围,由下五旗护军守卫;紫禁城外皇城以内,由八旗步军守卫;皇城以外,大城以内,由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步军守卫;大城以外,即安定门、朝阳门、广渠门、永定门、西直门、东直门、右安门、广宁门、德胜门以外,由五城巡捕营之一万绿营兵守卫巡逻。

总之,满清核心的八旗兵力都蹲在京城之内呢,城外都是绿营兵。

没事在丰台驻什么军?嫌不够折腾吗?


冷兵器研究所


清朝康熙年间的丰台大营,是拱卫京师安全的野战军,大多是八旗子弟,也是八旗的主力部队,人员精干,政治纯正,配备精良,大约有4万人左右,是一个加强军的建制。相当于首都卫戍区。总部驻地就在丰台区。

后来由于丰台大营吃空饷严重,到乾隆五十四年时,将军福康安汇报说,名册上的“人数”足有5万多人。乾隆为了改变此现状,又单独组建了西山锐健营,驻地在西山。之后,丰台大营的势力在逐浙收缩,到嘉庆登基时,丰台与锐健两大营(两大军)是势力相当,各有近两万多人的建制。

康熙末年,丰台大营下辖三个营~晓骑营护军营前锋营外加特种部队火器营(相当于四个师),根据八旗分类分驻在京郊四个不同的地方,互为犄角之势,总营营部当然在丰台。丰台大营与九门提督不同,主要承担两大重任:一是拱卫北京的外围安全防务,尤其是提防来自京外的武装入侵,比如那个总督或将军突然提兵犯京,外地的流寇暴动涌入京城等等;二是保卫皇室尤其是皇上的安全。不是有九门提督吗?九门提督的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统领,官署名是步军统领衙门,主要负责北京城内的治安,当然包括紫禁城和各暑街门的外围治安管理,总人数约2万多人,九门提督正二品或从一品,为镇守皇城的最高司令官,统帅之军扎营于丰台大营,可见位置之要害。如果说皇上的安全有三层防护栏,那最核心的就是内务府上三旗(皇宫禁军)由领侍卫内大臣统领;第二层是九门提督;最外围是丰台大营野战军。(九门提督所辖之军与丰台三大营之军之统帅部都在丰台区)

丰台大营与九门提督在一般情况下是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的,比如京师城内出现大的动乱,九门提督力不从心,可请求丰台大营增援。可是二般情况下也有互相牵制监视的成份,比如九门提督或丰台大营提督哪一个心怀不轨或被人利用,另一方则是制约方。因为不论是丰台大营还是九门提督,节制权调兵权都在皇上手中,只有皇上的圣旨加兵符(二者必须合一)才可调动丰台大营的兵。否则很难。

在康熙末年“九子夺嫡”战中,如果谁同时掌握了领侍卫内大臣、丰台大营将军和九门提督,那胜算就九分九杠杠的,四皇子胤禛做到了这一点:他将九门提督隆科多(老舅)拉下水为己死党,又在关键时通过老十三胤祥稳住了丰台大营提督。记住,是稳住,而不是调动。胤祥曾任过丰台大营的武官,算是老上级,做这点工作应绰绰有余。雍正帝刚登基的几天内,外有丰台大营的将士相对稳定,不为他人所利用,内有九门提督定心丸,所以内心非常踏实,谁也掀不起大浪来,即老十四冒险从西北领十万大军来京,人困马乏不说,不要说过不了年羹尧的陕西一关,即使到了京郊,有丰台大营的特种部队火器营与九门提督的全力配合,也成不了大气侯。


书中有毒


丰台大营的人数远没有位置重要,清代对于首都北京的军事力量分布大约可以分成三级。

最内层是由侍卫处侍卫和善扑营组成,

侍卫处侍卫编制570人,负责皇宫守卫,引导官员觐见等工作。

善扑营编制300人,负责护卫皇帝外出,在皇帝会见蒙古藩部进行骑射表演等工作。

上面两个部门都是皇帝周围的近侍,需要绝对的忠诚,多是由八旗勋贵子弟中选拔,人数很精简,总数加起来不到一千人,是首都防卫的最内一层。

中间的一级归九门提督管辖,九门提督的官职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统帅人员有三万多人,负责的工作很杂。

主要负责的有北京城内九门的门禁工作,负责北京城内的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缉捕,皇室出巡时清道等工作。管辖范围是北京城墙以内皇城以外的回字形区域,主要工作是对内。大致相当于现在交警,治安,户籍,消防,武警等综合体。是首都防卫的中间层。

最外一级是就是丰台大营,是清军驻守在北京郊区的精锐野战部队,人数大约三万余人,主要负责防备来自外部的武装入侵,以及随皇帝御驾亲征,南巡等工作。是首都防卫的最外层。

雍正本身就是合法继承人,最内级最忠于皇帝的内卫部队自然是不担心的,中间层的九门提督隆科多也是雍正的人。这个时候控制丰台大营,主要是防备其他兄弟搞出什么“幺蛾子”。

对于丰台大营守军来说,如果在康熙驾崩的夜里跑来一个什么阿哥,要他们去攻打北京城,那可是要脑袋的事情。这个时候十三阿哥胤祥来了。坐镇中军要他们啥也别做,各自回营睡觉。这样的要求自然是上下官兵喜闻乐见,欣然答应的。

对于雍正本人来说,只要近在咫尺的丰台大营不进行叛乱,那么一切尽在掌握中,顺利继位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每天写一个历史小故事,喜欢的话欢迎关注哦:)


雷老师说历史


丰台大营是小说杜撰的,《清史稿》没有提到过“丰台大营”的说法,清初多尔衮曾一万清兵驻扎在京城与卢沟桥之间,在今天的六里桥以南的大片地方卫戌京城。后来这里驻军撤掉,成为军马操练的场所。清朝前期京师驻军:大内侍卫有600人,亲军营1770人,前锋营1770人,护军营1.5万人,圆明园护军营6000人,前面都是守卫宫廷宿卫皇帝的。除此之外步军营巡防五营(九门提督)2.1万人,西山键锐营3000人,虎枪营600人,火器营8000人。《清史稿·职官志》:“乾隆十四年设健锐营。”“直隶省驻防都统二人,张家口都统、热河都统(原副都统)”,“直隶驻防副都统二人。密云副都统、山海关副都统(原山海关总管)。”“直隶提督一人。顺治十八年置驻大名,康熙二十七年省,三十年徙古北口。” 直隶八旗驻防军、绿营军,均无丰台大营。健锐营设于乾隆十四年,雍正夺位时还没有健锐营。 清朝前期还没有“丰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属于宛平县,丰台是“金中都丰宜门外拜郊台”的简称,清中期才设丰台镇。


输入密码有误


因为丰台大营离皇宫最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