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为何能佩六国相印?

历史大观源


历史的发展总有其必然性,都说时势造英雄,既是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局面造就了苏秦,也是苏秦合纵的谋略才得以让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延长了六国的寿命。

那为何苏秦能得以佩戴六国相印呢?我想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大环境,自秦孝公力求强秦,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实力大增,一跃成为七国当中的最强国,具备灭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之前七国实力相当的动态平衡,即将被打破,苏秦看到了秦国实力的强劲,同时也看到了六国对秦国的忧虑。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才能为苏秦游说六国,为最终佩戴六国相印奠定了基础。

这里还有一点,我认为有必要说一说,其实在苏秦游说六国之前是先去的秦国,当时的秦国秦孝公刚死,商鞅被车裂,秦惠文王也刚即位不久,苏秦建议秦惠文王兼并列国以称帝,但是秦惠文王认为时机尚不成熟,苏秦不得不离开秦国,去往其他列国。我觉得苏秦之所以会游说其他六国来对抗秦国,不乏是对秦惠文王展示自己,在秦国坐了冷板凳,就让你秦国也不如意,这只是我的一点猜测,具体苏秦当时有没有这么想,谁都不知道,但是,我认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其次,能成为这样的人,必须有学识、有魄力,有真才实学,才有资格。在当时七国纷争的年代,百花齐放,各家各派层出不穷。那为什么不是其他人呢?偏偏是苏秦呢?

其一、苏秦师承鬼谷子,可谓师出有名。

其二、苏秦多年游历于各国之间,了解当时各国的具体情况。

其三、苏秦有建功立业的心,他自己说:“从师受教,埋头攻读,却不能换来荣华富贵,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呢?”。

其四、苏秦是一个很有决心的人,苏秦从鬼谷子处毕业之后,多年游历他国,依旧穷困潦倒,回到家乡后大家都私下讥笑他“不治生产而逞口舌之利,舍本逐末”,此时苏秦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便开始埋头苦读,瞌睡的时候就用锥子来刺他的大腿,就这样,在一年后,他研究出了合纵连横之术。

正是苏秦身上所具备的这种特质,才能让他在游说六国时游刃有余,可以说这几种特质缺一不可。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六国的原因,多亏当时的六国国君都是明白人,并不糊涂,但凡有一个国家不同意,六国联盟都难以成功。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苏秦凭借着自己的才学,魄力和多六国的了解以及当时大的环境分别游说燕、赵、韩、魏、楚、齐共同联盟对抗秦国,得以同时兼职六国丞相,佩戴六国相印。

只是在战国时期,合纵在六国看来对他们来说的利益并没有那么大,既没有增加土地,也没有增加军队,在六国看来这样的联盟实际上或许没有多大的意义,这一点在合纵后期是很明显的,张仪在说服秦王采取连横的策略后,秦王骗齐魏攻赵,共分赵地,联盟瓦解。

真的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三点壹事




苏秦,字季子,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和谋略家。师从鬼谷子,学成之后却多年不得志。随后,便苦读《阴符》,一年后,便开始游说列国,以合纵的策略深得燕文公的赏识,被任命为使臣,出使赵国,进行“合纵”策略的游说,经过苏秦的一番合纵策略分析之后,赵肃侯同意了苏秦的合纵主张,并且资助他去游说其他诸侯国来加盟,并且订立了合纵盟约。



此后,苏秦分别以合纵之策游说了韩国,魏国,楚国,齐国,并向各诸侯国指出秦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只有六国合为一体,才可以抵抗秦国。六国也由此联盟起来,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同时担任了六国的国相,自然佩戴六国相印,他的名声也为天下人所知。



以上便是苏秦为何能佩戴六国相印的来龙去脉,答得不好,仅供参考,谢谢!


历史壹加壹


古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大破吴国,苏秦悬梁刺股身佩六国相印都是经典的奋发向上的励志故事,现在就来说说苏秦的故事。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小时候读了不少书,后来在齐国拜鬼谷子为师,向他学习纵横术,纵横就是合纵连横的意思,都是南北叫纵,东西叫横;战国七雄中,秦国远据西边的关中,实力最强,经常侵扰周边的小国,而燕、赵、韩、魏、齐、楚等六国都在南北两端的山之东,六国合作抗秦叫合纵,秦国与六国中的一国合作抵抗其他国叫连横。

苏秦学有所成后就开始周游列国游说各国诸侯,企图谋取政治地位,但是几年之后不仅没有谋得一官半职,连身上的钱都花得精光,好不容易回到家里,全家人看到他这番模样,都没人愿意搭理他,甚至还奚落、嘲笑他。

苏秦绝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他开始闭关修炼,潜心研读经典著作《周书阴符》,仔细揣摩了一年多的时间,又开始去游说各国诸侯了。

苏秦去见周天子,可他手下的人认为苏秦是那种只会说大话、不切实际的人,就打发他走了,苏秦连周天子本人都没有见到;他又来到赵国,赵国的国君和相国两人不和,也没人搭理他;苏秦又来到了秦国,秦惠王更是讨厌外地说客,自然就不待见他。


苏秦无奈,辗转来到了燕国,也是被燕王拒之门外,苏秦仍不死心,在燕国苦苦相等,他在燕国待了一年多,燕王才同意见他,两人谈得非常投缘,苏秦提出燕赵结成同盟,两国同心,就不怕外患。

燕王非常赞同苏秦的观点,于是拜他为相,并拨给他经费, 请苏秦去邯郸游说赵国;此时赵国的相国以死,年轻有为的赵肃侯正式掌管了赵国,苏秦手拿一张军事地图,向赵王说,六国土地合起来大秦国五倍,军队大秦国十倍,只要六国合纵在一起,力量就足够制伏秦国。

赵王觉得很有道理,当即采用了苏秦的建议,并且也拜苏秦为相国,派他去游说其他各国,以订立合纵盟约,苏秦遂以赵国使者的身份去其余各国说以利害,并成功得到各国君主的赞同,六国同意结成军事同盟共抗强秦。


就这样苏秦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说服了关东六国的国君,使他们接受了“合纵”的主张,苏秦也当上了燕、赵、韩、魏、齐、楚等六国的相国,佩起六国国家的相印,风光无限。

六国“合纵”的形成,力量倍增,自此以后,强大的秦国竟有十五年不敢越函谷关“雷池”一步。


功成名就的苏秦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家看看,六国的国君都派人来为苏秦送行,当时的排场已经远远超过周天子,当他经过洛阳时,周天子特地叫人打扫街道,派大臣出来迎接,家里人对他也是180度的大转弯。


后来秦国的张仪为了对付六国的“合纵”就采取“连横”的办法,也就是让秦国与六国中的任意一国结盟,组成一条横线来打击六国的合纵。

秦国首先拉拢燕国,施以好处,接着又以同样的方法靠拢齐国,渐渐六国防线被瓦解。


时期的成功却遭到了一些小人的嫉妒,惨遭杀害,一代纵横家以这样悲壮的形式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遗产君


苏秦为何能佩六国相印?除了苏秦的老师鬼谷子的教导和他的刻苦努力外,还与当时战国七雄的强弱形势有很大关系。

一、名师出高徒——鬼谷门徒

苏秦的老师是谁?鬼谷子,兵法家尊鬼谷子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则将他与老子同列,尊为王禅老祖。据传鬼谷子收过五百位弟子:庞涓、孙膑、苏秦、张仪、白起、李牧、毛遂等,个个大放异彩、名流千古。有证可靠的也有庞涓、孙膑、苏秦、张仪,都是搅动战国风云的人物。

鬼谷子是怎么教导孙膑、庞涓的呢?斩草为马,撒豆为兵,以庞涓、孙膑为帅,演兵各种兵法战阵。有风后握奇阵、黄帝八卦阵、周易师卦阵、鬼谷子的颠倒八门阵。可想而知,作为鬼谷子纵横一脉的代表人物,也是收到了极大的培养。更何况,在那个没有纸张、印刷术的年代,获得典籍是多么困难。而苏秦赖以成名的就是纵横之术,就是从鬼谷子的著作《本经阴符七术》学到的。所以说,苏秦能佩六国相印与鬼谷子的教导有很大的关系。

二、修行在个人——苏秦刺股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算是师父再高明,自己不努力,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孔子弟子三千,也不是个个都能成才,甚至把孔子气的说出了:“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样的话,可见孔子也是拿这样的学生没有办法了。所以就算得到了鬼谷传承,不认真学习,没有真才实学,苏秦游说六国,推行自己的主张,到处碰壁。等苏秦家财散尽,衣衫褴褛的回家,妻子不把他当丈夫,嫂嫂不把他当小叔,父母不把他当儿子。这才开始专心研读《本经阴符七术》,读到什么程度呢?昏昏欲睡的时候,就拿锥子扎大腿,扎到鲜血一直流到脚跟。这样苦读一年,才得到重用,最终佩六国相印。

三、时势造英雄——强秦崛起

等苏秦再次出关游说诸侯的时候,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综合国力日渐增长,采取远交近攻之策,国土面积不断扩大。从弱小到强大,秦国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侵略性,也可以说秦国统治阶层的野心展露无遗,并且还有能力将野心付诸行动,所以说诸侯对秦国的警惕性都很高。而从现在看历史,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六国联合伐秦的必要性。可以说苏秦就是找到了这个关键,有针对性的对诸侯进行游说,才一举成功,佩六国相印。再到后来的纵横家传人,也有极为出色的,比如范雎、邹忌、毛遂,但都没有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这就是苏秦能佩六国相印的原因,传承、努力和社会形势缺一不可。

当然,也有传说苏秦故意刺激张仪,去为秦国效力,采用连横之计,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为自己游说六国创造条件。那就是更高层次英雄造时势了,有条件就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那样的苏秦能太可怕了。

我是春秋百晓生,与大家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敬请期待!


春秋百晓生


苏秦有本事,师出鬼谷子门下,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战略家,类似于现在的外交家加演说家。凭借一张伶牙俐齿游走于六国之间,六国国君被他忽悠的晕头转向,唬的秦国十五年不敢对六国用兵。佩六国相印,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一个人身兼数职,好比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被好几个单位聘为顾问。所以,苏秦无论去那一个国家都受到热情的招待,好吃好喝,走时候还装一车金银珠宝。某种程度上讲,苏秦也可以算得上战国时期最风光无限的人了,他还有一个同门师兄弟名叫张仪,张仪更比苏秦还厉害。苏秦为六国(齐、楚、燕、韩、赵、魏)服务,张仪则为秦国效力,师兄俩一比六对着干。


那么,为什么师兄俩能混得如此风生水起呢?原因就是大的历史环境,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速度强大,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此时的秦国,已经是战国时期最强盛的一个国家,所以秦惠文王就有了吞并六国的打算。为了生存,六国不能坐以待毙,所以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人。但是,苏秦是一个功利心很强的人,他最初打算服务的对象并不是六国人。

早年苏秦穷困潦倒,觉得自己学有所成,就开始游宦各国。结果几年下来一事无成,可以说是灰头土脸,四处碰壁。对此《战国策》中有比较深动的记载,说苏秦回来的时候面容憔悴、形如枯槁。老婆不用正眼看他,父母也不和他说话,嫂子连饭也不给他做。于是,苏秦又闭门苦读,困了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年后重出江湖。


苏秦第一站找的是周显王(周天子),周天子身边的人将他拒之门外。然后,苏秦去了秦国,见到秦惠文王之后侃侃而谈,建义秦惠文王称帝。秦惠文王敷衍了苏秦一下,就把他打发走了。受到两次冷落后的苏秦又去了燕国,见到燕国国君后,苏秦讲的是弱国的生存法则。燕王觉得有道理,很是喜欢,临行时送了他一辆豪华马车和许多财物。这样一来,苏秦有了信心,精神抖擞,连续拜访了魏国、赵国、齐国、韩国和楚国。每到一个地方,他就用合纵理论说服君王,因为现实的危胁明摆着呢,六国要想不被秦灭,只能团结起来共御强敌。所以,苏秦就充当了六国相互之间的联络员,而且被六国奉为圭臬,每个国家都承认他的地位,并给他刻相印一枚。成为了苏秦四处炫耀的资本。


发达后的苏秦回到家乡,父母亲自打扫房屋,并且出迎三十里。到家后,妻子不敢用正眼看他,嫂子像蛇一样爬在地上道歉。苏秦问他嫂子说,为什么态度有这么大的转变呢?他嫂子很实在,说因为你成了达官贵人,有钱了。这就是现实。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苏秦,东周洛阳人。起初,他曾到齐国从师当时的文化名人鬼谷先生,掌握了许多济世从政的知识。离开鬼谷先生之后,他便游历各国,寻找施展才华的机会,谋求尊贵的自身地位,但多年都是无人肯任用他。当他赤手空拳地返回到故乡时,他的家人都很看不起他,认为他不老老实实地在家做生意,想靠一张嘴就能立身于世,是异想天开。

但苏秦并不灰心。在家隐居期间,他专攻一本叫《阴符》的书,终于有了新的心得。不久,他又开始周游列国,宣扬他的治国安邦的理论。

他先是游说周显王。虽然没有得到周显王的重视,但他摸索出了与上层人物打交道的经验。于是他又去游说秦惠王,秦惠王也因刚处死了商鞅,不愿再任用一般只会说教的人。他又去游说赵王,但这时的赵王正任用自己的弟弟主持国政,而这个弟弟厌烦苏秦这样的人,自然是,苏秦在那里又是什么也没有得到。

但苏秦认定自己的理论绝非无用,他以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转至燕国,在那里等候了一年多之后,终于得到了燕文侯的接见。当时,他透彻地分析了燕国的现状,指出燕国不去忧虑百里之内的隐患,却在重视千里之外的敌人,是一大错误。然后,他建议燕国去与邻国赵国结成联盟,以便更有力量去对付那些有可能侵害燕国的其他国家。

燕文侯对他的如此点拨十分信服,当即承诺:如果你能说动燕国周边的齐国、赵国都能与燕国结成友好的同盟,我现在就可以让你代表燕国出使这两个国家。

就是这样,苏秦的梦想开始付诸实现。

燕文侯当即给苏秦配备了马车,并让他带上了大量的黄金布匹等礼物,让他赶赴上述二国。

在苏秦的努力下,齐赵楚韩魏等五国很快与燕国结成了六国南北联合体,使分散的军事力量有了统一的步调,使这些国家更有胆量对付当时的早有吞并这六国野心的虎狼之国秦国。而苏秦由此,成了这个联各体的首脑性人物,六国都授与了宰相之职和相应的权力。他的身上一下子佩挂上了六国相印。

由此,有十五年之久,秦国没敢向这些国家发过一兵一卒,联合体内部的各国也都在这一时段因免遭了外来的侵扰,而在自身的经济上得到了安稳的发展。


梦野闲夫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阳人。苏秦出身平寒,《战国策》用一句话来概括苏秦“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尔”说这个苏秦呀特穷,住在死胡同里,这里的穷巷指的就是死胡同没退后路的巷子,“掘门”是说门是挖出来,不是熟砖做的门是生土干打垒,下面挖个门上面放个木头就是“掘门”。“棬枢”指的门轴是用绳子绑的,住在死巷子里挖的门捆的轴,就是这样一个平寒子弟发奋苦读。终于有天从鬼谷子那里学成归来,第一个试水的地方就考虑自己的国家东周,于是就去游说周显王,周显王听信了身边的人说“这个苏秦没啥本事,家里破破烂烂的,这人不值一用”。于是苏秦一恼直奔西方的秦国而去,这正赶上秦惠王当政才杀死商鞅,正讨嫌那些能说会道之人,恰恰苏秦就是巧舌如簧,前前后后数十次上书,都没得到秦惠王的重视每次都敷衍而过。就这样把自己弄得穷困潦倒,“黑貂之裘敝 黄金百斤尽”穿着名贵的黑色貂皮衣服已经破破烂烂没得换,黄金百斤也消耗殆尽,他出身平寒这些钱财衣物都是借来的,那时候人们讲求“穷家富路”。苏秦又是个读书人出门肯定得有书呀,那个时候的书都是竹简,背上背着肩上挑着都是竹简“面目黧色 状有愧色”,当时苏秦的状态呀打着绑腿穿着草鞋穿着破烂的黑色貂皮面色黑不溜秋的一脸惭愧,整个人的状态就十分的狼狈。这一来二去的钱财散尽也没谋得自己所求,于是便回到洛阳。回到家里妻子织着布不搭理他,嫂嫂也不做饭给他吃,父母也是不和他说话鄙夷相视,面对这一家人的势利眼于是“夜发书 陈箧数十”大晚上打开几十箱子的书挑选起来,最后选了齐太公姜子牙所著的兵书《阴符》之《谋》简练以为揣摩每天不分白昼的苦读。这就留下了一段佳话“引锥刺股”,这个“引”字用得很形象往后一拉这样一刺“血流至足”。



一年过后学成推开大门说了两句话“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这些足够可以说服现在的这些君主了“安能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卿相之尊者乎”而这句话就暴露出他心里所想:“要让现在的君主们给我卿相之位给我金玉锦绣”,主观上讲为自己的地位财富,客观上为稳定社会做出了贡献。就这样胸有成竹的苏秦再次出发游说各诸侯,这次的出发就没有在考虑周和秦,直接北上到了赵国。第一次到了赵国觐见赵肃候没能成功,因为赵肃候有个弟弟叫赵成,赵成被任命为赵国的国相封为“奉阳君”,这个封阳君不满这个苏秦非常讨嫌他,还没等苏秦面见赵肃候就被奉阳君打发走了。于是苏秦前往燕国这次就成功了,到了燕国面见当时的燕文候,苏秦询问燕文候此时燕国的需要是什么或者是对国家现状有什么要求,燕文候就说:“只要强秦不来进攻咱们燕国就行了”,苏秦就说“你不畏惧百里之外的赵国而去担心千里之外的秦国?秦国如果要向您发起进攻就必须面对赵国,或行军千里饶一大圈。你应该担心赵国,如果赵国进攻您百里之远,几天就能抵达首都,之所以赵国没有这样做是因为西边秦国的牵制,担心战斗时腹背受敌,燕赵地理上呈相依之势,如果说我们合纵赵国给赵肃候承诺,我们不会在赵国作战时给他添乱子,只要让他们安心对付秦国,就是在保护我们燕国,就这样不管是强秦还是近赵都不会对我们造成威胁”。燕文候大喜许诺苏秦只要能游说成功我们举国相报,于是苏秦得到了燕文候车马金帛的资助再次前往赵国。这次前往赵国正好奉阳君去世了,就没有从中作梗的人了,给赵肃候分析了各国诸侯关系,指出了魏韩的战略相依,进一步提出了合纵六国以抗强秦的战略方针,这样让赵国高枕无忧哪怕直面秦国也不畏惧。就这样苏秦分析赵国的利弊并以利导之,赵肃候也采纳了苏秦的合纵之策,资助他继续游说其它国家。就这样苏秦东奔西走的提出合纵之策,每到一个国家都直指利弊,让各国君主都欣然接受。苏秦之所以能成功说服各国无外乎都是,肯定优势—指出危机—出谋划策—分析利弊—以利导之,不论对于哪个国家,都首先强调其优势,以解除他们惧怕强秦的心理压力。更为重要的是明确指出秦国厉行变法,锐意改革,兼并巴蜀,国强地险;而六国彼此消耗,七雄并立的均势格局自此被打破。而苏秦适时提出了以遏制秦国、维护七雄均势为宗旨的合纵战略,他反复告诫六国的君主,要明白这一形势,即他们共同的危险来自西方侧翼的秦国。由于秦国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形地势优势、体制优势,将来必


正史搬运工


这正代表了好多的历史现实

第一六国各自骨子里实际气馁了,无强臣可以主事,国君们希望苏秦可以通过合纵抗秦来扭转乾坤。

第二反映的更到位,代表了秦的强大

秦的强大更是一种精神和自信,更是人心。六国只有一个宰相,岂不悲乎?

我们可以看目前的欧盟诸国,还有美国,和中国,还有俄罗斯,虽然不一样,但还是可以借鉴

联合是必须的,然而真正联合了吗?联合到啥程度?毕竟还不是一个集权国家啊!!


读史谈兵


苏秦为何能佩六国相印?

因为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钻研天下大事,悟透了“天下局势”……而苏秦对“天下局势”的知识正是六国为了生存发展而需要的“法宝”!!!正因为六国需要苏秦,所以六国会委任苏秦以相印!!!


富贵如意天师庆平


首先这六国有共同的利益目标,及对付日益强大的秦国,另外苏秦口才也很好,不然也无法说动六国国君。苏秦跟我们现在职业经理人很像,自己没有产业但是能帮人打理公司,同时兼任刘家公司老总,因为这六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竞争对手,所以苏秦可以配六国相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