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直隸省都包括哪些地方?

喜劇幫


【直隸省】正式設置於公元1658年,它是在明朝【北直隸】的基礎上改制而來的,清朝【直隸省】先後以大名府(1658-1660)、真定府(1660-1669)、保定府(1669-1911)為巡撫駐地,保定府是清朝【直隸省】最久的一個巡撫駐地。【直隸省】直至公元1928年北洋政府倒臺後方才被【河北省】所取代。

清朝【直隸省】所轄範圍相當廣大,要比今天的京津冀三省市加起來還要大。具體而言,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八冊中的清朝直隸省圖,清朝【直隸省】與我們今天的省區對比之後,主要包括如下地域:

  • 今日的北京市全境

  • 今日的天津市全境

  • 今日的河北省絕大部分地區,除了如今邯鄲地區的涉縣、武安市、臨漳縣、邱縣、館陶縣五地,涉縣、武安、臨漳三地在清朝均歸【河南省-彰德府】管轄,邱縣則在清朝歸【山東省-臨清州】管轄,館陶縣在清朝歸【山東省-東昌府】管轄;

  • 今日山東省的寧津縣【直隸省河間府管】、慶雲縣【直隸省天津府管】、東明縣【直隸省大名府管】三地;

  • 今日河南省的長垣縣、濮陽市縣、清豐縣、南樂縣四地(均歸【直隸省大名府】);

  • 今日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下轄的商都縣、化德縣兩地;

  • 今日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下轄的鑲黃旗、正鑲白旗、正藍旗、太僕寺旗、多倫縣五地;

  • 今日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下轄的赤峰市區、林西縣、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敖漢旗、喀喇沁旗、寧城縣等八地;

  • 今日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下轄的奈曼旗、庫倫旗等兩地;

  • 今日遼寧省朝陽市全境

  • 今日遼寧省葫蘆島市下轄的建昌縣一地;

  • 今日遼寧省阜新市區與阜新縣的西部、南部

綜上可見,清朝【直隸省】是一個包括瞭如今的京津全部河北省大部遼寧省西北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東南兩角以及河南四縣市山東三縣的廣大地域,轄境不僅包括傳統的河北平原,甚至包括燕山山區與燕山北麓,是一個遠大於如今京津冀的清代【省級政區】。

以上便是清朝【直隸省】的大體範圍

如果您覺得本文有幫助的話,一定要點贊支持哦


寒鯤


直隸的含義是“直接隸屬於京師”,出現於明朝,最初指的是南京周邊的今江蘇、安徽、上海等省市。永樂帝遷都北京後,又分為南直隸和北直隸,進入清朝後,南直隸改為江南省,後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這樣,明代的北直隸就變成了清代的直隸省。

看上圖可知,清代直隸省的範圍並不全等於現在的京津冀,只能說主體轄區是現在的京津冀地區。清代直隸省還包括現在山東、河南、內蒙、遼寧的一小部分,比如現在的河南省濮陽、清豐、南樂、長垣、內黃、滑縣在清代屬於直隸省大名府,現在的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在清代也屬於直隸省大名府;現在的河北省轄區內也有小部分地區清代並不屬於直隸省的,比如邯鄲市涉縣、武安、臨漳清代曾屬於河南省彰德府。

直隸省地處京畿,地位重要。清代的直隸總督是全國八督之首,除了行政,還要管理軍事、鹽務、河道等,經常由北洋大臣兼任,而且統管山東、河南等軍政事務,權力已經超出直隸省範圍,治理總督一職在清代是朝廷重臣。

上圖保定直隸總督府

上圖保定直隸總督府內景

直隸省在1928年6月20日,經國民政府決定,改稱為河北省,同時首都遷往南京,北京改稱北平。

飛地,在古代又稱為“插花地”,有說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有說起源於明朝。

現在聞名全國的飛地就是河北省的北三縣“三河、大廠、香河”,這三縣在清代都是直隸省順天府的轄區。

其實清代的直隸省境內也有飛地,小但影響力巨大。教科書都有提及清代的義和團運動爆發于山東省,更詳細些的大學教科書還會說是冠縣梨園屯,這裡發生的教案是義和團運動的導火索。梨園屯十八村(據調查實際是24村),是四周被直隸省包圍的一塊飛地,屬於清代的山東省東昌府冠縣,但距離冠縣的縣城有100多里,現在已經屬於河北省邢臺市威縣。


鄧海春


直隸,顧名思義就是直接隸屬的地方,明朝時期就有直隸的說法,當時有南直隸和北直隸兩個直隸,到了清朝的時候,南直隸被取消,只剩下北邊的直隸。直隸一省在清朝所有的行省當中地位是最高的,這從直隸總督在清朝所有總督中排名最高就可以看出來。

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直隸這個地名,也會出現直隸總督的官稱。那麼,清朝的直隸省到底相當於現如今的哪些地方呢?

首先,直隸省的主體部分與現在的河北省以及天津市相重疊,直隸省的省會在保定府。同時,直隸省的轄區還包括現在的北京、內蒙古的部分地區,比如直隸的霸昌道就包含了現如今的北京的一部分,熱河道和口北道則包含了現在的內蒙古的一部分。民國初年,在直隸省的基礎上曾經析出過兩個省,一個是察哈爾、一個是熱河。

雖然仍然處於京畿之地,但是現在的河北省的地位已經不能和直隸省同日耳語。


青年史學家


直隸省的設置,始自明朝。清代沿襲明朝舊制,繼續設立直隸省,管轄京畿重地。所謂“直隸”,意思就是:直接隸屬於京師的地區。

清帝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清朝政權認定滿、漢、蒙、回、藏為國內五大民族,對不同民族聚居地採用不同的統治方式,劃分不同的行政區域。

嘉慶二十五年的版圖最受史學界認可,小嘎啦就以嘉慶朝為例,據《嘉慶重修一統志》,當時全國一級行政區分為五類二十七個,如下圖▼

直隸省為內地十八省之首,其總督也名列全國八督之首,地位最為重要。因為直隸拱衛京師,稍有動亂,就會危及朝廷,所以直隸總督一銜非重臣莫屬,晚清名臣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都擔任過直隸總督。

清順治十六年(1659 年),正式設立直隸省,巡撫駐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但因為涉及京畿重地,這裡的行政劃分一直都不太明確,最多的時候有四名巡撫同時出現,治所也一度更換多地。

雍正朝開始,由於大名府位置不好,清政府開始考慮新的省會地址。保定地處河北中心,又和北京接壤,且經濟發達,成為了首選。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改設保定為直隸省會,

到晚清時期,因為被迫開關,沿海口岸城市地位快速上升,地處內陸的保定,由於沒有出海口的控制權,迅速喪失了優勢。鴉片戰爭之後,直隸總督就必須經常到天津去照顧涉外事宜。漸漸地,天津在不封港的春夏季節成了事實上的直隸省府所在。但是名義上的省府仍保留在保定。

雍正、乾隆以後,直隸省逐漸在今河北承德,張家口北部,內蒙古西拉木倫河以南,遼寧大淩河上、中游,西河上游以北和內蒙古奈曼、庫倫二旗等地方設置州、縣,轄境逐漸擴大,包括:通永道、霸昌道、清河道、天津道、熱河道、口北道。有12府、7直隸州、3直隸廳、17散州、1散廳,總共127個縣。這些府、州、直隸廳下轄的區域包括現在的北京(全部)、天津(全部)、河北(絕大部分)、山東(部分)、河南(部分)、遼寧(部分)、內蒙古(部分)。

河北保定市直隸總督衙門舊址現存的楹聯中,有一副氣魄很闊大:

北吞大漠,南亙黃河,中更九水合流,五洲稱雄,西嶽東瀛一屏障;

內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後兩師生。

這兩段話應該算是直隸省最生動形象的註腳。

到清代晚期,直隸省所轄地區形成了三個中心: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保定是直隸省的政治中心,天津是中國北方的經濟中心。直隸總督位高權重,對三地都能有效治理,那麼就可以統一協調,配置資源,而不會三地相互扯皮,有那麼一點京津冀一體化的意思了。


文史小嘎啦


清朝時期的直隸省大致範圍包括了現在的河北省大部分地區、遼寧省西部部分地區、內蒙古東南部部分地區、山東省北部部分地區、天津市、北京市部分地區,大致範圍就是這些了。

其治所就是現在的保定,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直隸的總督也是清朝時期八大總督之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