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冬至后,熏腊肉”,为什么腊肉要在冬至后才熏?

老张谈三农


农村老话“冬至后,熏腊肉”,为什么腊肉要在冬至后才熏?

又快要到年底了,对于很多南方地区的朋友们来说,这个时候估计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杀年猪了,而有的人家也着手熏腊肉了。可能是在各地的风俗习惯有点不一样,农夫是湖南人,在我们的家乡这边一般都是在小雪节气才开始杀年猪,然后杀完猪了就要开始熏腊肉了。那为什么要走冬至以后熏腊肉呢?其实这个也是有说道的!

腊肉是很多南方人的最爱,在以前因为没什么肉吃,所以如果谁家里杀猪了,会熏制很多的腊肉。尤其是在我们湖南湘西那边,有些人家会把一整头猪都做成腊肉,至少能吃上一整年。而做腊肉普遍都是在冬至以后,在民间也有着“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农谚。

其实在冬至节气之后熏制腊肉这个是古代劳动人民经验的总结。因为熏腊肉如果时间过早,那就会因为气温高而导致腊肉变坏。但是到了冬至节气以后,也就开始进入数九天了,这个期间气温比较多了,并且天气也是比较干燥的。这样的环境是非常利于腊肉的制作和储存的,等到春节的时候,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家之后,又可以品尝到家乡的味道了!

你们爱吃腊肉吗?马上就要冬至了,大家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了哦!


农夫也疯狂


在农村都有过年吃腊肉的习惯,反正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腊肉来食用的,这可以是农民少有能够上台面的招待菜之一了。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腊肉为何都是会过了冬至后才熏,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农村老话“冬至后,熏腊肉”,为什么腊肉要在冬至后才熏?

农村老话“冬至后,熏腊肉”就是说明了冬至过后就会开始熏腊肉了,为何要过了冬至才熏,而不能够在冬至前熏腊肉呢,在老农看来主要有这几个说法。

1、首先就是从气温来考虑

时节过了冬至,那就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了,腊肉虽然能够长期保存,但是如果天气太暖和了,那也是不能够熏腊肉的。很多时候在制作腊肉的时候就算是放了盐,但是气温太高了,那也会放坏的,就算不坏品质也不佳。所以农民都知道要等到过了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再制作,就是为了避免腊肉坏了。

2、从食用的时间进行考虑

要知道腊肉是需要时间来制作的,一般来说整个过程至少要一个月,放得越久脱水就越多,那样味道就会更加好一些。而腊肉一般都是为了过年食用的,所以冬至过后再熏腊肉主要就是为了刚好可以在过年的时候就可以食用。制作太早怕变坏,制作太晚了又怕过年还没不能够吃,而冬至这个时间点就是刚刚好了。

由于长时间的经验,在农村就流传着冬至后熏腊肉这个说法了,这句话可是告诉着后辈制作腊肉的时间点。不仅有利于腊肉的储存,更能够让回来过年的人能够吃上上好的腊肉。

不知道大家过年吃不吃腊肉呢,相信最好吃的腊肉肯定是自己家的吧?


深山老农民


为什么说“冬至后,熏腊肉”?这有什么讲究?

烟熏腊肉,是很多地方的美食,尤以云贵川,两湖为最,广东则已甜腊肉为主。毛哥贵州人,家乡家家户户杀年猪,做烟熏腊肉,是美味,也是山里人家一年的“舌尖上的中国味”。

杀年猪,一是风俗二是地域饮食文化,说起杀年猪,农村还有一些风俗习惯,其它地方不得而知,在我们家乡,杀年猪得立冬后至来年的立春前,哪一天杀猪还得翻黄历,因为年猪首要作用是祭祀品,其次才是做烟熏腊肉使猪肉能长期保存并食用。过去,因为杀年猪风俗,为了解决年猪肉的储存,才有了今天腊肉这种独具风味的食材。

做腊肉,气温是关键,烟熏前有一个腌制过程,得三至五天,如果气温高,则在腌制过程中就会腐烂,加上杀年猪风俗,故有冬至后开始做烟熏腊肉的说法。

保存得好的烟熏腊肉,两三年都没问题,不过在云南,也有保存几年甚至十来年的腊肉。我们家乡常见的都是一年左右。

贵州腊肉你吃过吗?欢迎各位朋友到贵州做客!





下坝毛哥


问农村老话冬至后薰腊肉为什么腊肉要在冬至后薰?

薰腊肉是我们南方少数民族地方具有特色的一道美食,特点:外观焦糖色,黄中透红,腊肉特有的香味中透着一般火烟味。吃时肥而不腻,入口咸香。


这种肉我们这里也叫烟秋肉, 主要是居住在山区热地方的彝族,哈尼族等族喜欢薰制。比如四川省也有一部分地方也有人薰腊肉

一个地方的吃法和一个地方的不同,虽然我们这里也是彝族人多,但这里相对少一点,主要喜欢腌,不薰。

为什么我们薰腊肉要选择在冬至呢?主要有这几个原因:一、南方冬季相对来说比北方温暖,到冬至后才感觉到寒意。天气冷,细菌繁殖慢,苍蝇也就少了。苍蝇少了,天气也不热,就可以腌肉,薰腊肉了。 要不然,苍蝇一产卵,那麻烦就大了。

二、 山区比不得大城市,一出门就可以买到肉,以前没有冰箱,只能靠这种方法储存。

三、从冬至开始 ,哈尼族的十月年就开始了,他们过年不象我们统一选择在春天这天。单家独户杀只猪就算,请的客人越多说明主人家的面子就越大。

有的人家杀猪不只是杀一头,有的会杀两头,杀了后该腌的腌,该薰的薰的,一年四季的吃。所以在冬至后薰腊肉不仅仅是因为气候的原因,还因为民俗。



去年,小丫就到过邻县一个寨子里过过年,可以说是吃得太丰盛了。饭后走时,主人还割了一大块肉送给每一个人,提着肉觉得真不好意思,

我们卖去的糖食价值还不及这条肉。我们看到主人家杀好猪后就把肉分割好,先用盐腌,据说要制半个月后,


才用甘蔗渣,甘蔗叶和柏树叶,清香树叶薰。当天,我们还吃了前一年薰的老腊肉,味道奇美。

立冬后,天气转凉,冬至一到,说明真正的冬天开始了,我们这里,有的人家也开始杀猪了,吃杀猪饭也是我们农村人特有的待客方式之一,我也好期待吃呢。

关注泥糖小丫,话三农,解乡愁,带你看故乡的原风景。图片来自好友,文字原创。


泥糖小丫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就预示着已经进入一年的冬季,气温会急剧下降,空气也变得更加干燥起来,而这个时候也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气温低腊肉不容易变质。

在我们家乡陕南秦巴山区,都有“杀年猪,腌腊肉”的习俗,说是杀年猪,其实等不到年跟前,过了冬至以后就陆续有人家杀猪腌肉了,到快过年的时候已经有新腊肉可以吃。

腊肉是逢年过节招待亲友的首选食材,以前生活条件还不好的时候是个稀罕物,虽然家家户户喂猪,但是大多拿来卖钱,家里最多留一半的肉就很不错了,在那个时候招待亲朋饭桌上有腊肉就是最高规格了。以至于现在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腊肉待客还是必不可少的,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习惯。

话说又到冬季了,离腌腌肉的时间也不远了呢😄





秦巴阿超



河山59286680


这和我们这儿,霜降前,吊柿饼是一个道理,因为冬至后温度会变得更低,这个时候熏是最合时宜的,有些东西就是自然形成的,主要还是靠天和气候的影响!


乡村一朵行走的小花


快过年了,很多地方都有薰腊内的风俗习惯,这个习惯可能是因为在旧社会,一头猪要养一整年,到年底才杀,但一整头猪吃不完,只有腌制或薰制起来等来年慢慢吃,这样既能保证肉不会坏,还能让来年有肉吃。为了保证肉不会坏,就必须在寒冷的天气薰制,所以腊肉要在冬至后薰制才安全。

但我们江西这边一般是那种不加碘的粗盐放在一个瓦缸里腌制的,不是向胡南等地的薰制。


财源汪哥


这些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所以我们那里都这样的,在家上都过年回家家里杀年猪,所以才会搞腊肉的准备过年完给孩子们带到外面吃的


悦231417593


因为冬至过后是数九天,特别寒冷就是腌制腊肉的最好时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