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发动机怎么样?

兰州宜信普惠高英敏


太行,WS10系列涡扇发动机,是我国现役最大推力的战斗机发动机,他的原型机推力12.5吨,WS10A是13.2吨,WS10B是14吨。他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国产航空发动机,如果涡扇15能够研发出来,那么太行就是第二了,但是目前依然可以堪称第一。说起来,太行也算是一个还不错的航发了。

图为太行发动机的尾喷口,内部有引射喷管。


太行发动机一开始是因为我国进口了俄罗斯的苏27SK战斗机,然后开启国产单发四代战机,也就是此后的歼10项目后,立足于一台发动机供应两款飞机使用的新型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太行发动机的核心机是我国通过测绘美国发动机获得的,虽然有着很好的性能,但是升级改造潜力不足,而且故障出现后也很难根治,不过就当时而言,能够研发成功就实属不易了。

图为装备太行发动机的歼20战斗机。


太行发动机一开始装备的是我国的歼11A战斗机的部分飞机,装备后虽然飞机获得了很好的战术性能,但是发动机故障频发,导致飞机维护保养非常麻烦。后来太行WS10发动机大规模装备了歼11B战斗机,但是依然存在故障较多的问题,随后导致了歼11B战斗机再2008年全面停飞,等待故障排除后重新恢复飞行。

图为一架装备了太行发动机的歼11B战斗机。


2012年,故障完全排除后的太行WS10发动机再次开始参加军事训练任务,但是推力被限制为12.5吨,限制推力后,发动机的寿命有所上升,故障率大幅降低,看来故障的出现和发动机的耐高温能力有一定关系。此后改进了涡轮盘设计的WS10A开始投入服役,并且继续大规模装备歼11B,也开始装备歼10,推力进一步提高到了13.2吨。

图为装备太行发动机的歼10B战斗机。


后来,我国五代机研发成功,面临需要服役的情况,而且海军的舰载机也需要更大推力的发动机缩短飞机的起飞滑跑距离,于是WS10系列又开发出了WS10B发动机,推力提到到了14吨,号称海太行发动机。此时,WS10A技术已经成熟,寿命达到3000小时,无故障间隔超过600小时,首翻寿命达到了1200小时,而WS10B的全寿命也达到了2000小时左右,太行系列基本从堪用变成了好用。

图为展示中的太行发动机。


其实,太行发动机的这一路非常坎坷,但是又很科学,要知道所有的新一代发动机都是这么试出来的,太行走过的路美国和苏联都曾经走过,美国的F15一开始使用F100发动机的时候,也被称为是机库皇后,苏27一开始也是部署在飞机制造厂附近,方便维修保养,发动机是必须要飞出来的,而不是在设计和研发中就能解决问题的。

图为太行发动机尾喷口。


所以说,太行发动机性能还行,算是一个堪用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的发动机了,但是仍然不如我国未来将要推出的涡扇15,所以我们也应该关注关注新产品了,眼光放长远一些。


海事先锋


每日点兵,为您解答

太行发动机,也叫涡扇10系列发动机。由中国航空研究院606所研制,是国产第三代大型军用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发动机于1978年预研,1987年立项,2005年12月28日完成设计定型审查考核,历时27年。整体技术水平跟美国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F110发动机相似,但在总体零件寿命,精加工程度上略逊于F110发动机。

总是报喜不报忧的官八股都承认了,想想太行发动机的程度。

为啥说WS-10发动机参考的是美国的F110而不是AL31发动机,原因很简单,太行的高压级是从CFM-56/F110系列拿来的,做出来核心机,然后要匹配低压级,做成完整的双转子发动机。结果发现自己没有做这样大低压级的经验,手里也没有F110,只有CFM56没法抄,只好去抄AL31的轴系方案。

奈何AL31的旋转方向跟F110是反着的,本来正常设计是两个级同向旋转,双方叶片和轴之间的转速差就是高压级转速-低压级转速,也就是三、四千转而已,之前气流的匹配也不算难。

结果搞成了两级反向旋转……风扇的气流进入高压压气机的时候紊乱,匹配困难。而且两个轴相对转速两万多转,比正常高几倍,两轴之间的中介轴承根本顶不住……反反复复折腾十几年,才总算把当初这个偷工减料的坑凑合填上。整体上,工程开发经验还是太缺,根本做不好,所以都压根不存在瓶颈问题了。


诸葛小兵兵


这问题很扯,即便就是真的不行,那又怎么办?至少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备选的发动机。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国空军的大部分发动机来自俄罗斯,可这是和平时期,你可以进口,而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万一打起来,谁知道俄罗斯是个什么态度。



爱好军事的读者都知道,在阿英马岛战争的时候,英国施压法国,硬是不让法国履行出口飞鱼导弹的合同,还要到飞鱼导弹的相关技术参数。虽说不能用一个问题把问题绝对化。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啊!

所以,再不行我们已经有了一种替代产品。


太行WS-10发动机03年上台试、06年上高空台、2007年上飞行台、2008年首飞、2010年技术鉴定。也就是说2010年WS-10A发动机已经达到了目标机俄罗斯的AL-31F发动机的技术水准,但是可靠性还不如AL-31F。

太行发动机早期型号WS-10A是三代半的水平,和俄罗斯AL-31F技术水平接近,但是距离美国三代机F-15、F-16使用的F-110-GE-129发动机早期型号还是有差距,尤其是在推力、可靠性、经济性上距离F-110-GE-129发动机晚期型号差距更大。


玻羊车界


“太行”成,发动机公司成立以来干得好大事,祝贺606所,并略致敬意,航空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这事我们成了,中国航空工业前景光明而灿烂。长期以来,606的科技工作者俯首攻关,白加黑,没日没夜在这个直径1米,长4米的小管子里面折腾,18年艰辛倍尝,"螺蛳壳里做道场",今天可以扬眉吐气地讲,自公元2017年始,中国可以与普惠、GE和罗罗三大巨头并肩而立,不再受制于人了。曾经何时,网上每有讨论,无不讲说咱们发动机的落后,有说差距二十年的,有说五十年的,惨不忍睹,也不知差距何处,只是这样说,人云亦云罢了,即便有了“太行”的成功,仍有一群麻雀整天犹再叽叽喳喳,说什么如之普惠F119,我们有吗?F-119的推比能到10.2,F-35的F135发动机更到了11.7,恐怖呀。今天就让我们来理一理,看看“太行”的广泛应用说明了什么。

高精尖的叶片。三姨夫的涡轮前温度达到1665K,F-119到了1977K,要在一项技术,其叶片达到了第三代,相当于中国DD8,“太行”用得是DD6,媒体为DD6贺,殊不知,中国DD8已成功研制多年,要不然哪来的WS-15?发动机技术复杂,首在高精尖的叶片,其加工工艺要求控制在0.1毫米以内。当我们不知铼为何物的时代,讲说差距太大,自无问题,那么现在,DD6把铼含量降低了三分之一,成本已降低了20%,我们现在所要跨越的是五代叶片,国际三巨头也正在努力,与中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就冲这高精尖的叶片,每讲落后之人,也要喝一杯,为国家的争气干杯。今天不只为“太行”贺,更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今天的中国,已碍难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矢推也成了。现在的消息,WS-10B是矢推矢推以前只有美俄两家掌握2017正式加上中国。没有矢推的时候,纷言咱们的苏-30不及印度MKI,歼-20没有矢推最多就是个三代半,现在可以闭嘴了,太行有了矢推,钢钢的,自无问题,歼-10C先用上了。琢磨矢推,香港媒体当年有报道,1998,俄罗斯遭遇经济危机,中国不惜重金买了R-79B-300,并取得了全套技术资料,此型发动机是前苏联用在雅克-141战斗机上的,从1998到2017,19年光阴,咱们一直在研究。如果香港不说,就没人知道,尤其每说航发落后之人,现在要问问他们,还有多少年差距。个人犹记,航发集团成立日,有专家就讲,咱们的航发技术,与强国的差距,也就是三年五载,可是没人听得进去,张嘴欺天,一说还是几十年,现在呢?仍然大有人在。

前景可期。不是差距越来越大,而是追平了,就在今天,你信吗?我们发展,人家也在发展,所以落后总是无法避免的,这是这些人扯开大嗓子要嚷嚷的理由,其实不是这样,完全不懂科学技术研发的规律,现在的差距是工艺与工程实践,有待提高,说白了吧,就是眼前还盖着一片叶子。材料工艺都有了,装在一起生生差点事,怎么差的不知道,这就需要慢慢琢磨,琢磨得好,也许可以实现在一夜之间,琢磨得不好,也不过一年两年,还哪里来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呢。吵吵巴火之人完全不懂,光知道叫唤什么用,引喻失义妄自菲薄,只能长人家志气灭自己威风,说实话这样的人让人看不起,为人总得实事求是,尤其面对陌生的领域,先闹懂了怎么回事再言语,难道不好吗?


魂舞大漠


有关都说国产的太行发动机不行,我想问问太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实在太难回答了,只有总设计师才有权利发言,但是也受到机密上的限制不得随意透漏。我们可以从我们的军工发展来看。

1.我们每种技术都能够在从零开始的情况下,反而还能成为世界领先的位置。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太行不会太差,起码是可以作为我们战时飞机的心脏没问题。

2.技术是在不断的创新和运用的,作为研发发动机的全职式科学家。他们的心血都在发动机的上,如果他们倾尽所有心血,而不懂的人在外面一直吐槽不好,这不是在伤科学家的心吗?他们的压力很大,不管研发的新发动机怎么样,都时刻牵着他们的心脏跳动。因此我们要信任他们一定能行

3.一代发动机向另一代发动机过渡,需要的不单单是技术的掌握还有跳跃式思维的有效性。战争年代最可爱的人是人民解放军,和平年代还有一批比人民解放军还可爱的人,那就是军工的科研人员。他们二者我们祖国的脊梁撑起了我们的今天和未来。

因此我们要对他们信任,并且渴望有一天我们也能为祖国的技术革命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智慧心蕾


我仅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有错还请谅解,发动机研制周期往往是20年,核心机的研制更早。在太行预研立项到成功,走过的路是极其艰难的,也走了弯路。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为什么落后其实就是在经济技术人才极度的匮乏导致的,还有就是体制问题。尤其是在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遗留下的一种不顾实际超出实际范围内搞出一系列产品如运-10,涡扇-6,还有沈飞一票歼击机等等。在之后研发太行发动机不免的会有影响。太行是CFM-56核心机基础研发,这就导致了我们对航发设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中航发成立以前发动机与飞机研制一同展开的,往往飞机成功了,发动机还没成功。这个项目下马,所有的跟着下马。穷啊基础太差。整合资金和各种有利的资源也不足。解决办法主要就是举国体制整合全国研制航发单位公司成立一个新的集团集中攻克所有技术,与世界知名航空发动机企业合作学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单位高校合作,对民间资本开放已获得更多资金。扯到原话题太行发动机在研发成功后,出现质量问题直到2011年才成熟可靠,现已装备在歼-11B/BS,歼-16上。而且也在歼-10和歼-15上已经过试验,也是满足歼-20早期动力要求。并发展出多个型号,在基础上研发出7兆瓦,18兆瓦,40兆瓦陆上发电/船用燃气轮机和涡扇-2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继续高中飙车组


中国的这个矢量技术全世界第一,歼十在空中做了一个尾部小角度转身动作不知道大家看到没,这个技术俄罗斯,美国都做不出来,这种小角度转身只有微动的技术才能做到,而且它的直径也就一米左右的尾部圆弧形转身,猛禽方形的发动机根本做不出来,俄罗斯是大角度的转弯,宏观的大动作眼镜蛇动作,落叶飘动作,都是大动作,没人看到歼十小角度的转身,这是最难的技术。刚才有个喷子问了,中国人都是学别人的机动动作,哪个机动动作是咱们自己做出来命名的,今天我就告诉那帮喷子傻逼们,这种小角度转身机动就是武功中的抽身换影,这个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研究出来的机动动作。中国的矢量技术绝对是世界第一了。落叶飘动作,眼镜蛇动作,最难的小角度转身,我们都能做了。现在哪个二逼再问哪个动作是中国发动机做出来的告诉他们抽身换影就是我们中国人,中国矢量发动机做出来的。


爱国人士guyu


说实话,太行是一个拼凑的东西,本质上和早年的涡扇六一样。不过发动机是看结果的,说的再好拿不出产品来就啥也不好。太行有三点比较幸运,第一是中国有点钱了,可以上一些设备了,第二是上边下决心了,肯投入,肯花钱上设备,搞实验了,第三就是外部环境好了,可以买到性能相似的发动机,可以拿来参考,改进太行设计。其中最关键的是决心。下决心补课。进口发动机也保证了飞机型号能够按时装备部队,不会因为没有装机对象导致发动机下马。太行的成功解决了一批飞机的发动机问题。起码达到了法国的水平。

太行虽然搞出来了,但是很多基础研究还是空白,还有待补课。涡扇15迟迟不出来,说明基础研究还有缺失。


天明遥遥山海关


我看太行发动机受制于我国新材料技术的研发突破,这是困扰我们多年的一个问题。



目前,太行发动机用在歼10系列这样的轻型战斗机上还是够用的,但使用寿命较低。如果用在重型战斗机上显则得推力不够,大过载机动能力受限。

我们只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发动机耐磨耐高温新型材料攻关克难,才能使太行发动机满足重型战斗机的需要。


视线2018


对于航发,其实原理不复杂,印度也可以研发自己的发动机(卡佛里),但稳定性,推重比就惨不忍睹了,中国也一样,通过逆向工程中国早就有自己的航发(涡喷),只是受限于材料、制造工艺和技术积累,成品率极低,但中国一直没有放弃,随着中国制造业厚积薄发,以及基础材料工艺的不断突破,太行终成大器,这其实根本不必怀疑,非要说差距,那肯定还有,毕竟是追赶者,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还是航发人才梯队的培养,研发人才基数太少,人才培养的机制不够健全,中国要抛弃仿制,走自己独创的技术路线还任重道远,毕竟走别人的老路,往往会受制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