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从来不给宝宝买一分钱的东西,还天天说疼宝宝,这种疼是真的吗?

勇敢的大马路


我来扒一扒我自己奇葩的奶奶和姥爷吧,爷爷和姥姥都是正常人。

奶奶是旧地主家庭出身,不过已经没落了。又加上从土改到文革,土地是没有了。爷爷是入赘的,可惜没碰上好运气。由于地主家庭出身,非常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怕干累活,而且很馋,完全不是那种传说中的大家闺秀,倒像是周扒皮一样的坏婆娘。爷爷虽然聪明,但是太宠爱我奶奶,什么事都惯着她。甚至因为她的任性错失两次进城落户的机会,终生待在农村。

奶奶对于自己的子女没有什么感情,经常对别人说子女的坏话闲话,常常引起我爸我大伯我大姑们的不满。你爸给她跑腿买菜,她回头就对别人说我爸克扣她二两;过中秋对别人说我家没给她送月饼,这可是明明送的;串门对人家说我家命运不好,因为不听她的话……类似的事情就更多了,好像奶奶天生就对子女有很大的仇恨。别人的奶奶都是有什么好东西留着给孙子孙女,而我奶奶正好相反,见我们去耍赶紧把好吃的藏起来。有些东西没吃完,坏了喂鸡喂猪也不分给我们吃。甚至还跟邻居炫耀说,她家猪吃的东西都比我家好。

那个年代的农村人都很勤快,而我奶奶怕干累活,才过40岁就不下地了,故意装病,躺在炕上,没事就喊腿疼腰疼胃疼。为了掩人耳目,就开药吃药。一晃三十年过去了,还是这样子。也就是说,装病装了30年,吃了30年的药。直到我二姑带她去大医院检查,医生说没什么大病,倒是吃药过多有严重的药物中毒。一直到我健壮的爷爷突然脑血栓去世后,我奶奶竟然都活得好好的。下地干活说累说疼,但是串门聊天去外村赶集倒是杠杠滴。

再来说说我姥爷。我姥爷当年算是知识分子,参加地下革命活动。解放后,因为有点文化,被留在县城当市委秘书。本来前途无量,惠及后代。只可惜反左运动被打下去,平反后怕了再也不愿回去,就留在镇公社干了一辈子的财务主管。退休后享受国家干部待遇,八几年的时候就三千多,而且住院吃药全额报销,也算是福利不错。

但是我姥爷怪就怪在脾气很倔上,没几个人能对得上他的脾气。包括他的子女在内。由于我姥爷闲在家里,所以很盼望子女能没事来看看。但是,那时候我家真穷啊,我记事起,我爸妈晚上七八点才从地里回来。我中午有时都是自己泡方便面吃的。干活这么累,哪有闲工夫去天天看姥爷啊。渐渐地,姥爷就对我家不满。有次过年,我爸妈让我去,姥爷看了看我带的礼品都是些便宜饼干,就不再跟我说话,直接回里屋去了。


以上是我的奶奶和姥爷,不代表所有的老人都如此,光我村里就有不少很好很好的老人。各人有各人的脾气和性格吧,只怪我命不好,没碰上慈爱的老人。这也成了我的遗憾,导致我很渴望这种爱,但是今生是没有福气了。


语不惊人死不休才怪


我是爷爷,我也从来不给孙子,孙女们一分钱,并告戒他奶奶也不能给。我很疼宝宝们。


为什么?

一代管一代,不管钱和物。只要宝宝父母还在,爷爷奶奶最好别乱给钱于孙辈。给也得父母在场,或亲自给儿子或儿媳妇。并说明这是给宝宝的。年青儿媳妇们你听好,原因如下。

1,如果爷爷,奶奶以下有几个儿子或女儿的,大家没看见,只要你给了下面一个孙辈,时有孙辈大小年龄不一的,没有任何办法给均,下面会炒成一锅粥。

2,独生子女一个的,爷爷,奶奶有些没想通的,会给孙子们钱。时有孙辈玩皮吊蛋的,会自行去买不适合的玩具,垃圾食品吃下,儿子,儿媳绝对怪你。使家庭用产生缝隙开始。要给直接给儿子,儿媳,让他们自行处理。

3,如果宝宝由爷爷奶奶带着孙辈宝宝,由于年轻一辈现在知识面比较广,让他们做一计划这钱如何花费,老人们有钱可以出一部分,按计划花费就是,超支可以老人贴出少部分。千万能贴多,儿媳绝大部分认为是应该的,心里反而不满足,搞出矛盾。宁扣门,莫大方。儿郎们只要身体发育根得上,吃点苦对将来有好处。而女人大部分不会如此想。

疼爱宝宝于心理,于行为,于方法。不是给点钱于宝宝而了事。法律上没有爷爷奶奶必须给财产于宝宝们。别被年青人用道德绑架下,过完你的夕阳。这问题我就这么认为的。


老艾叶


这种疼,他是说给别人听的,他认为别人也会信。 我有一儿子,公婆逢人便说他们打心里疼孙子,因为别人也是疼孙子,都有点重男轻女。 可我孩子的爷爷奶奶从来不给孙子花一分钱,因为他是有钱的。 我小叔子生了一个女孩,一切花销都是爷爷奶奶开,可他们却说:别看为小孙女花点钱,但心里还是疼孙子。 我多想让他们心里疼孙女,把钱花在孙子身上啊! 有一天婆婆不舒服,想让我照顾两人,我对她说:你病了我很心疼,昨天晚上就没有合眼,今天还难受呢,我也要去看医生。 这样的爷爷奶奶真是太假了,还自作聪明,还嫌我的孩子和他们不亲近,难道你没想到他会长大吗?


书伴茶


我们家就是这种情况,从来不给宝宝买一分钱的东西,甚至连颗糖都没有买过,不过仅仅是爷爷,因为没有奶奶了。

有些老人经历过了1959-1961三年饥荒时期,所以节约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东西。有时候看到自己的子女买任何东西都会絮絮叨叨一大通,因为在他们的价值观里面,这些东西确实没必要买。心里可能还在回味那个年代啥都没有,可是自己也挺过来了。

自己的公公也是一个国家行政单位上的小头头,可以说经济条件并不差,但是他对自己那可真的是节约,每天吃什么菜,什么时候该散步,什么时候该睡觉精确到了以分计算,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剩菜只要没叟,能吃好几顿,每次看到孩子买了零食,都会絮絮叨叨说一大通。在别人心里可能是:不买就别bb。可是在他眼里却认为,他有责任把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老人其实往往是以另一种形式去传达他们的爱,无关金钱。


北鼻妈咪


考虑一下老人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

还是考虑一下老人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比如有的老人一辈子节俭惯了,可能不是不买,是确实舍不得,一分钱都想存起来,花出一点钱都觉得心疼,是有历史因素。

我爷爷就是挺节省的人,平时吃饭穿衣都舍不得花,他以前自己做生意,相当于自己一点一点省吃俭用攒起来的钱,但是因为历史原因,攒的钱也都没了,其实对他打击蛮大的。

还有爷爷的子女很多,不管怎么样,每个子女都要吃要喝,生活缺一点都玩不转,也可能是这个原因造成爷爷很节俭。

貌似在记忆里也没有给我买过什么好玩好看的东西,但是我爷爷还是很疼我的。

我奶奶经常说,小时候你就是个小黄毛,你爷爷整天背着你到处走。

那时候小,也没啥太大的印象,只记得有个地方免费放电影,当时我姐姐腿出了点问题,我爷爷就背着姐姐去很远的地方看电影,背过去又背回来。

我跟在后边,记得爷爷背一阵子就很累了,中途要歇气,可是下次有好玩的地方,爷爷还会背着姐姐去。爷爷确实没给我们买过什么东西,但是那种疼爱的感觉也确实萦绕在心头。

也看实际情况

看有些人反馈,虽然不愿意给孙辈花钱,但是自己吃的用的穿的却是都很好的,不亏待的,这种情况只能说那他们的性格就是这样了,也不必费心在上面理论了。

自己把日子过好了,过得红红火火的,也就不在意这些了。

认识一个人,小时候是继父养大她,虽然养大她,却是什么都没有给过她好的,即便是对自己老婆,也是这个人的母亲,也是很设防的那种,有点钱都会藏起来。

但是当事人没有计较那么多,自己拼命努力拼搏,现在嫁的很幸福,有自己的事业,也经常会回去看母亲和继父,同时并不因继父当年那样对自己而记恨,也是一种人生格局吧。

格局大了,视野宽了,路也就越走越顺了。



jason妈咪有办法


爷爷奶奶疼宝宝,其实也并不是仅仅只有钱这一种方式。有的老人非常节俭,这是老一辈苦日子养成的生活习惯,自己都是不舍的吃不舍的喝,自然也不会花钱给孙子买这买那。

但是不花钱的爷爷奶奶照样可以疼宝宝,比如在生活中多和宝宝玩,多去接送宝宝上幼儿园,给宝宝讲故事,做游戏,给宝宝穿衣服做饭,帮忙照顾宝宝,这也是疼孩子的一种。

不过,并不是所有爷爷奶奶疼宝宝都是真的疼,有的爷爷奶奶就是不疼,或者说就是虚伪。有的人就是仅仅耍耍嘴皮子,除了说两句好听的话,啥都不干。口口声声说疼孩子,一个月都不去看一次宝宝,也从来不帮忙带孩子照顾孩子,更别提给孩子花钱买个玩具衣服的了。

俗话说,有钱出钱,没钱出力。有钱不出钱,有力还不出力,嘴皮子一碰好轻松,这种嘴上说说的疼,跟放屁没什么差别。


妇产科女司机


这样的爷爷奶奶我家也有,我只能说我已经习惯了。有些东西确实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比如父母对孩子的爱,但是很多时候爱的体现也是需要用一定的物质来辅助的。

我家宝宝马上三周岁了,爷爷奶奶真的就是从来没有给宝宝买过一件衣服、一件玩具、甚至连零食都没有的。我自己是一个全职妈妈,奶奶其实是完全有能力可以帮我们带小孩的,或者说是稍微搭一把手的,可是从来都是袖手旁观。关于这一点其实我毫无怨恨,自己的孩子的自己带,孩子奶奶本来就没有义务帮忙的,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但是父母都是为孩子着想的,其实帮忙带小孩最大程度上还是帮了自己的子女,毕竟现在生活成本高,生活压力大,很多双职工家庭都是很艰辛的。很多时候只是希望老人能搭一把手,并非是要把孩子完全丢给老人。

至于说到不给孩子买东西,老一辈人的消费习惯确实和我们不一样,这一点我们确实也应该理解

老人勤俭节约了一辈子,消费习惯确实不一样。

因为生活成长环境不一样,一般老人都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和我们这一辈的消费习惯很不一样,平时也非常容易产生分歧,而现在孩子的用品确实价格不菲,老人一般都会比较舍不得买。

老人怕自己的买的东西不符合我们的消费习惯

因为育儿习惯不一样,很多老人怕自己买的东西我们会不喜欢,甚至被“嫌弃”。其实我是不会这么想的,至少这是代表了一份心意。

中国人向来讲究礼尚往来、礼轻情意重,其实我相信很多妈妈们并非看中的是爷爷奶奶给孩子买了多少价格的东西,而是爷爷奶奶的那份心意,如果真的疼孩子,绝对是不会做出不给孩子花一分钱这个地步的。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父母和孩子间亦如此。


天天妈妈育儿说


不能否认爷爷奶奶是真的疼爱孩子,我家宝宝奶奶就是这样的,爷爷两年前去世了。

这可能只是她们的观念问题。在她那个年代,吃都吃不饱,更别说浪费了,节省成了习惯。认为孩子的衣服鞋子穿不久就小了,买了是浪费能捡别人的最好,孩子的玩具有两个就不错了,她也没有给自己儿子买过玩具。老人的观念里,钱都是留着干重要的事情的,比如说孩子需要买房子了,买车子了,有大笔支出了,在其他方面则是能省就省。

宝奶奶有退休金,但是她也不给孩子买衣服鞋子玩具,只买过一罐旺仔小馒头,回到家就说竟然18块,真的是太贵了,太贵了。消费观念跟我们年轻人也不太一样。宝奶奶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我老公,肯定不存在偏心的情况,全身心都是为了我们好,我们给她的零花钱也都存起来不动,说以后也都是我们的。

所以,老人不舍得给孩子买东西,并不代表她不疼宝宝,只是疼的方式不一样。


小天宝大玉儿


我家的情况呢,我觉的我自己都搞不清楚孩子爷爷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孩子现在6岁了,5岁之前都是自己带的,今年才把孩子放在老家上学了,但是爷爷奶奶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没有给孩子花过钱,哪怕到现在,我今年就打了好几万回去给她们,我儿子的学费衣服零食都是我买的,我忘了说我公公婆婆今年刚满50岁,以前一直在外面做生意,我不说她们有多少钱吧,但是也不会没有钱啊?现在动不动就和我说她们把钱全给我儿子花了,一个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能花多少钱,我还要声明,我嫁给我老公的时候我老公什么都没有,现在这么多年过来了,车子房子都是自己买的,他爸妈没有帮衬一点,最让我难过的是,他爸妈在外人面前说什么什么都是他们老的买的,弄的亲戚都说我和我老公真享福,爸妈又年轻还能赚钱给我们俩夫妻花,谁能了解我们家的真实情况呢?我也不好意思和别人说,因为别人说不定还不会信呢。


入了冬的猫


我们从来不给钱,我老公一个月就1000多的工资,从结婚到孩子15个月我不知道花了多少钱,我爸爸倒是经常给几千。我婆婆偶尔给买件衣服,便宜的,我从怀孕没几个月就住娘家,坐完月子我就又住娘家,坐月子的时候我公公婆婆打架,让我公公把肋骨打折了,连月子也没伺候,却跑去装修饭店,我老公一下班就叫我老公去帮忙,我天天一个人看孩子,害得我现在天天腰疼,我妈因为前段时间摔断了胳膊也伺候不了。我婆婆好几天才来看一回孙女,也从来不叫我们回家,每次来就说你看小宝脸色不好,这不好那不好吧,你不看,你叨叨什么啊。有时候一起出去看到路边卖玩具的,又说不好,我真想说她好的你又不给买。反正各种事儿,我公公更是从来不来看孩子。老公倒是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就是没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