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到博士到底有什么用?

鹊·鹞丶


现在社会上有时候会爆出一些关于博士的新闻,比如某某博士回家种地或者养猪等等,人们就开始思考,学生辛辛苦苦读完博士,考到了中国的最高学历,为什么会落的如此境地,读博士到底有什么用?

其实这种现象只是极少数,可能因为在读博期间没有好好学习或者无心于找工作,才导致了那样的情况发生。读博还是有许多好处的,看看现在社会高薪人士的学历,那些读书无用论就会不攻自破。下边我们就来看一看读博有哪些好处。

一、博士的平均薪资高,自由。大家都比较关注毕业工作以后的薪资问题,那么博士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薪资高,博士作为我国最高的学历拥有者,他们的工作也是有技术含量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干,而且他们的工作的酬劳特别高,就这事读博最大的益处。博士所学的内容层次深,难度大,但是可以解决一些困难的问题,有的工作只能博士来做,因为有的工作对知识要求较高,比如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等等,所以读博是很有用的。不仅如此,博士在企业的职位一般较高,可以拥有更多自由的时间,相对轻松。

二、便于留在发达的城市。因为现在各个城市都开始了“抢人大战”,都纷纷招揽高技术的人才,那么对于博士而言,他们有更大的优势留在一线城市或者其它发达城市,因为他们的学历高,能力强,对于着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发达城市来说,他们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现在有许多发达城市允许博士直接落户,这对于博士来说绝对是一大好处。

三、读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现在高等教育普及,本科学历显然有点不够用了,硕士的数量也在逐年上涨,所以对于博士来说,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未来需要的是拥有高学历、富有知识的高科技人才,博士肯定会具有较大的竞争力,能够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综合来看,读博的好处还是特别多的,它不仅是增加了工资,还能给你带来诸多的益处,所以对于有能力的学生来说,努力学习,考取博士学位是相当不错的,它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让你过上一种精英的生活,不仅仅是衣食无忧,还能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你们的看法是什么呐?欢迎在下方评论!


大三老学长


咱们今天不谈理想,也不谈情怀,就“读博士到底有什么用”,谈谈和钱有关的事。

本人博士在读,明年毕业,在看过前面几届师兄师姐的发展之后,不得不说,博士学位跟硕士学位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先说硕士毕业的师兄师姐,有的去企业做研发(美的,国轩,京东方等),这些在企业发展的师兄师姐,有的已经成长为主管,有了自己的研发小团队,甚至已经有股票分红。但经他们的反馈,他们其实做的并不开心,日常工作的单调枯燥,以及常常没什么意义的加班,一天下来,都没什么时间陪自己的家人。

而博士毕业的师兄师姐,有的直接到国外课题组做的博士后,现在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回到国内高校,直接就是给的正教授;有的没有争取到国外博后的机会,就去了国内高校,走师资博后,最终也留了下来。当然发展最好的师姐,以青年千人的方式回国,直接去了国内某985高校。



这些师兄师姐,他们的待遇,工资都在20万往上;更重要的是,他们去单位,都有一笔不菲的安家费,以及科研启动经费,比较容易的就解决了住房的问题。由于是理工科专业,有的师兄还能帮企业做点横向,收入也不少。

当然,他们最让人羡慕的,是工作时间的自由,这样就有时间陪陪家人,享受天伦之乐。另外,博士的工作,都属于研发类,富有创新性,你尽可以选择你自己喜欢的课题和方向来做,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做成自己的事业,这就是幸福。



总之,读书读到博士,不管怎么说,好处都还是挺多的,当你到达一定的时候,就会发现,决定自己生活质量好不好的,绝不仅仅是工资单上的那组数字,更何况,博士工资单上的数字也没有低得看不下去。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我和她本科校友,我大她一届,防火防盗没防住师兄,14年她考入某校研究生,15年出国一年,16年回国直博。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异地,我很忙,她也很忙博士论文科研压力很大,期间也有无数次退缩的念头,近期社会上的一些博士事件更是增添我的焦虑。



博士的压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毕业压力,老板给的压力,论文压力,同龄人,可能已经是结婚生子,为人父母享受家庭生活的时候,博士还在为实验发愁,每天累到凌晨甚至通宵。我能体会她的感受,不管她做任何决定,我坚决支持她。



我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希望顺利毕业,然后我们一起回到我们的城市,能找到一个高校教师的工作就再好不过了。

读过研究生的人都知道,博士没有勇气是不敢读的,或者你是非常热爱,博士也不意味着高收入。其中的辛苦只有正在经历的人知道。

感谢!


居家小灵通


1.博士很少见。不要吹牛,翻翻你的通讯录,数数有几个博士,在高校的可能多点,反正我的通讯录里只有10个博士。10/500。

2.博士不好考。没经历的就不要吹牛了。

3.博士收入不低。即便是不知名机构的博士,如果不是非要待在一线城市的话,找工作真的很容易。

有条件的放手去努力吧!


苹果乐园520


在读博士给你说说,读博到底为了什么!

首先,我从来没觉得因为我读了博士,所以我应该大富大贵

我不大同意题目里说的,考取了很好的博士,却出来拿着卑微的薪水,我不知道提问的人对于卑微的薪水定义是什么,在我看来,大部分的博士毕业之后,所拿的薪水,大体来讲还是比较体面的,谈不上卑微二字。当然,如果你是想通过博士学位来大富大贵,那大概率是不大现实的,不是说不能实现,而是博士的求学经历,知识给了你一个高的起点,而至于之后的人生能够发展到什么地步,还是需要看你的机遇和努力,这不是一个博士学位就可以简简单单给你的。

当然,像题目中说的,演艺圈里面的那些人,学历不高,素质也参差不齐,却拿着博士十几倍的薪水。你只看到了艺人们的光鲜亮丽和高劳务费,但你没看到他们的努力,也没人家那个漂亮的脸蛋,艺人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他们也是付出了你所不能够想像的努力的。没有谁会不劳而获,轻易成功。

博士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

博士,是目前最高的学位,很多人觉得,读书读到博士,那这个人的知识和智商真的没的说了。


在我看来,博士,确实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先天的智慧,但也仅此而已。其实对于博士而言,他们的知识说多也多,但说少,也真的少的可怜,说白了,也仅仅是精通于自己所研究的领域的某一个相关问题,对于其他的相关知识,大多也仅仅是处于了解的状态,而这对于普通的人来讲,通过兴趣和努力,也完全可以具备这样的素质。

那博士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我很认同我导师的一句话,博士,重点是在读博期间。这期间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对思维方式的训练,对遇到问题时候的解决,对每一次考核、每一次基金的认真准备,对论文的发表等等,博士带给我们的,最终是对问题思考的能力,对问题解决的能力,对问题表达的能力,这些东西,无法用要一个博士学位来代替。

我觉得,博士带给我的,还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大家都知道,科研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最日常的,是面对失败,经常我们打趣说,如果我博士毕业了,也都能笑对人生的坎坷了。

所以,博士,不仅仅是一个学位,更是一个人生的经历,看待任何事情不要太功利,任何事情都不会直接的带来大富大贵和体面,博士,仅仅是给你提供了更容易成功的途径,但能不能成功,还是需要靠你自己。

更多问答,请关注我。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

TLeeBio


读书读到博士当然有用,而且很有用。一个平台的价值只有在长期的生活中才会慢慢体现,你会终身享受他带来的溢价。在任何一个时段人都会迷茫,但对高平台的追求不应该停滞。

1、名校和普通本科不一样

同样是本科院校,毕业证又不写一本二本、985、211,公务员也得一块考,工作也得找。


(第一学历)

但不一样的是,公务员现在不需要一块考,北大有的是机会和平台;工作都得找,但找的层次也不一样,北大的机会想象不到的多。

2、读研和不读研不一样

对于有的人,本身家庭的教养与眼界就不需要学历来提高了,但这是少数。

(研究生)

对多数人而言,读研不仅仅是学会了写论文、做某个专题研究,更多的是带来思维认知的变化,眼界开拓了、水平提高了。

3、读博和不读博不一样

读博和不读博的区别也不是会写论文、能发期刊、或者说成为科研体制的一员。

读博最关键的是平台的变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上了楼,才有可能千里目。读博就是一次重要的获得千里目的机会。

我为什么羡慕博士?就是因为这样而羡慕。

我为什么想读博士?就是因为如此而读博。

记得导师对我说,没读博也不要遗憾,机会很多。

我给导师说:我对学术吧,没那么大热爱,对空对空都是反感的。说我对学术执着,我自己都不信。但我坚信上一层楼,能改变认识,我遗憾在这。

(博士是个好地方)

至于博士的收入和北京的公务员哭穷一样,都说的是低工资。一个不提安家费,一个不提管吃住。

所以呢,独立思想就是你要读博,如果有机会的话。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博士生,作为象牙塔最顶尖的一小撮人,不仅仅是一个文凭,更是一种阅历。在深受众人羡慕的同时,却也饱受着社会的妖魔化,尤其对于读博女性更是如此。除去少数的天才外,读博士着实是一个非常费力的过程。曾有人戏称PHD为permanent head damage的简称,尤其对于现今博士入学标准低、毕业标准高的现状。然而,读博士真的就那么恐怖吗?读到博士又究竟有什么用呢?

有人曾说,如果博士生还要靠“读”,干脆趁早退学回家。的确,衡量一位博士生是否优秀出色的标准,并非其课业成绩,更多的是以其学术贡献为参考;然而,“读”这种工作对于博士而言却有必不可少,读文献、读报告、读遍某一领域内各种学术理论,然后才能挑选出其中的某一个“点”来作为研究方向。

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所能够收获的直接能力,可能是数据处理能力,可能是分析总结能力,可能是项目管理能力,而这些,其实与个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有着非常大的联系。除去这些表象上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收获其实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的锻炼,很难在本科的教育中有所体现,反倒是在博士期间才能有更多收获。

质疑的精神

做一项研究的起点,就是不要轻易相信已经得出的结论。很多看似理所应当的事情,其实并非像表面那么简单。而本着“证伪”的学术精神,就需要在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中重新思考审视以往研究的假设前提或制约条件,发现其中的分歧,并通过严谨客观的分析,得出可能的不同观点。

创新的精神

重要的不仅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是要突破自己以往的瓶颈。当然,这种创新,指的是学术意义上的创新,与发明创造的应用性不同,是在某一领域上能够做出理论上的贡献。尽管现在已有不少博士论文都开始走向广阔,但实际上,真正的论文应该是追求更深刻的走向。要知道,在博士论文的审核与最终答辩的过程里,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研究的学术贡献在哪里”、“创新点在哪里”。

匠人的精神

倘若决定要持之以恒地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可能是要一辈子都在这一个研究方向上死磕。而越是深入地去研究,就会发现自己所了解的就越少,越是进行到写作的最后,越能够发现自己现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往往需要通过限制条件打N多个补丁之后方可言之有据。甚至到了论文写作的最后,经历过了否定之否定,也未必就一定能够获得肯定的答案。更何况,真正的博士研究选题,很可能只有自己才更清楚其意义和价值的所在,且不说评审老师,即便导师都有可能没有研究生本人更清楚研究的不足。

对于这种极致的追求,与现今社会所倡导的匠人精神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只不过通常所说的匠人更多是在强调技术在商业上的运用和细节上的更新,而博士所追求的更多则是理论化的知识。


中公考研


我也是博士,博士后一枚。

博士后为我解决了北京户口,已解决了爱人户囗,这是看得见,摸得找的收获。

另外,任何一种经历都是一种财富。读博期间读了大量企业管理方面的文献,建立了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完成炼狱般的论文撰写,并训练了一个框架式的思维体系。

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在别人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时,你在埋头读书,有的工作岗位,本科就能胜任,并且有年龄优势。

我把读博当作一种学习方式,一种人生经历。


而轻


小编从农村一路走过,博士毕业已十多年,简要谈谈自己的感受:



如果纯从财富角度讲,读博多数情况下不能使你富甲一方。除了学习热门专业,且学业精良,有经济头脑的博士外,大多博士都将与研科伴随一生,搞科研衣食无忧,养家糊口应该没有问题,想迅速积累大笔财富可能性不大。况且当前社会有更多的创造财富的路径;


如果从提升个人素质角度讲,经历读博的历练,收获还是比较多的。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思考问题方式的转变。这一锻炼集中于博士论文的写作中:选择一个研究方向,查阅大量资料,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自己的研究空间,至少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经受专家的严格审核,最终通过论文答辩。经历这一过程的人都有自己不可言说痛苦与蜕变。这种收获也将浸透到个人的工作与生活。

如果从对社会的作用角度讲,虽然我国的博士培养过程还不是那么的完美,但是多年来从国内外毕业的博士们还是为国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无论是在科研战线还是在高等教育战线,大批的博士已经成为了重要生力军。

综上所言,虽然每个人选择读博背后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能够坚持坐几年冷板凳的毅力都是值得敬佩的。小编也相信,众多走过这一历程的博士大多也无怨无悔!


姜运仓


中国学术不昌,却是产博巨国。我们本土自己培养出来的国产博士,我看到的数据,如今每年的毕业人数已超过5万人,出产率世界第一,早已将英美等所谓发达文明国家摔在龙脚下。

博士,理应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头衔。在现在的美德日等国,名教授往往更宁愿人家称呼为他为“博士”而不是“教授”,比如前日来访的基辛格老人家,人家明明曾是哈佛大学大教授,也曾官至国务卿等要职,但人家名片抬头从来只是“基辛格博士”。确实,博士意味最高学术学位,十年寒窗,黉宫折桂,念书念到博士,就是“念”到顶端了。这在任何崇尚知识的文明社会,对于学术研究之业,都找不到比博士更高的殊荣了吧。

可在时下的中国,悲哀而且搞笑的是, 博士明明是国家精英群体,却越来越成人们取笑的对象。“傻得像博士”,已经是流传很多年的梗了;“一个在中国越来越垃圾的群体”已是很出名的自嘲;读博被称“赌博”、女博士被戏谑为“第三性”,也都是大家耳目能熟的话。

也就是说,像很多本不该成为问题的“国产问题”一样,如今博士盛产也开始成为一种社会与个人的焦虑问题:国家到底该如何培养博士,特别是读书读到博士到底有什么用?


我自己是下里巴人、愚昧自知,与博士无缘。但是有幸与之来往密迩的很多朋友确是巍巍乎可畏的名校博士,所以对这个群体并不陌生,对他们的辛苦与焦虑也是能感同身受。

无需讳言,在我看来,博士群体表面风光,实是大学最苦闷、也最苦逼的一族。念书念到这步,是要以人生20多年最好的韶光为代价垫底的:即便一路绿灯畅通,中小学12年、大学硕士7年,博士三四年,最后要拿到一张A4纸般的证书,年纪已届30。

毕业出去了,还前途未卜,“一日看遍长安花”的荣光多半也只能春梦里想想。最直接的缘由,就是这些年博士扩招大跃进带来的恶果,导致中国博士学位含金量极低。实际上,我们至今很多学历学位并不为国外认可,甚至不少文凭连港澳台也不承认。211以上人才引进,基本上只收海外的名校博士,国产博士都不大可能直接留在本校,运气好一点的差不多都只能去地方二三本大学教书,像文科“青椒”可以预测工作前十年差不多也就是五千到七八千薪水过清贫日子。

从这一层面讲,博士发家致富的概率,应该要远远低于街上摆摊炒饭的大爷,余生基本还是要继续挣扎在生存线上,像前一段网上热炒那位延边大学历史学博士一样落到送快递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都说人生三十而立,过去的同学早已孩子都在自拍玩抖音,车房一切就位,而对于我们的博士来讲,如果出身的家庭,不是爸爸开矿或者就是爸爸挖矿,到了此时全部身家也不过是学校每月的800元补助(文科),虽然也能做导师苦力挣点零花钱,但毕竟微薄可怜,大部分文科博士干脆一毛钱没有。这点经济来源,不要说谈个女朋友什么的了,连吃饭开房的钱其实都不够;而对不少女博士而言,人生已然错过了最好的结婚年纪乃至生育时机。此情此境,你说博士们如何心理不煎熬?

所说这些,还仅仅只是经济与婚姻层面,其余像课题、人事、学业、恋爱等等上面的苦痛更是不忍细说。总之,浪掷三五年大好时光去换取一顶博士帽,对于多数青年来说,不能不说一个艰难的选择,一个快乐并痛着的过程。

也即是说,从纯功利来讲,读博似乎有点得不偿失。我看到有熟悉的朋友辩护,比如“读博重在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人生经历”,但我们都知道社会中的学习和磨砺往往更见效率;还有朋友说,“博士是进入中产阶级的基本入场券”云云,但我们应该也会明白中产阶级的基本入场券,名校的本与硕就已足够换取。

所以,类似这些说辞,都不免有些苍白,逃避了很多现实冲突,或者多半都只是自我的心理安慰。


事情的蹊跷也许在于:既然你把博士说的如此楚楚可怜,甚至悲惨,那么为什么还是每年都有那么庞大趋之若鹜,而读博士到底又有啥意思呢?

其实,我啰嗦说了这些多,其实也只是在说读博士很辛苦憔悴与国产博士不再值钱这两个现实问题而已。我从来没有说过,也从不认为,读博士没有价值,没有意义,没有用途。我不是“博士无用论”的信奉者,而在与那些博士朋友们的生活相处中,我也从来没有发觉,这群潜心在社会最冷门、最清苦、最不受资本待见的文科学问山海的人们,他们自己真的会深切地怀疑自己选择的意义,一头扎下去做事,有着不为世俗之见左右的踏实与坚定,虽然平日里也不乏调侃与自嘲。不管多浮躁的时代,总有知善固执的人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数十年默默无闻,洪流也冲不走。也许,专注、兴趣、少了利益盘算,求自我实现,本身即是用途,即是意义,即是幸福,即是美好,即是道之所在吧。

也就是说,读国产博士的“用处”,换算成经济利益,可能是一桩完全折本的买卖;但核心问题在于博士的“用”本就不该是纯功利计算的,抛开这一层面又可谓其“用”无穷。但这种其用无穷,绝大程度上是靠着一种超越的、多少有点形而上的精神追求来实现的。所以,读博士“有用”的前提,应该是你真的热爱所要从事的学术之业,真有为之不计代价的决心与准备,有理想主义的执著情怀可编述书海之舟。如此读博,才是真有意义与价值的选择,一路上才会温稳和静,才会在枯燥里找到成就感,才能用平凡去应对伟大和崇高,并在学习中了解生活与爱,并在无数寂寞与吵杂黑夜中能有滋有味。如果不能如此,读博其实就是选择一条歧路,是自误前程,也是自欺欺人。

选择此道,即选择人生。读博,关乎生而为人的一种热爱、坚守与生活。所以,如果要我来说读博有什么用,我的回答很简单,似乎是一句屁话:人生选择哪条路,要自己好好思量合计,收益与代价都要自己承担,博士不会挣大钱,理想也不能当饭吃,但读博士一番,也许最能给你超越常人的独具胸怀、学问境界及平步青云的风光,当然还可能有喝西北风的大无畏勇气和自甘清贫的心态。

过去看电影《编舟记》,为一细节感动:面对只沉浸在学问世界的松田龙平,房东婆婆說,“你很幸运,这么年轻就找到了终生的事业”。是呀,人生时间上的转场戏,一切冷暖自知,一切必有回响,全部人生细节与意义就藏在其中,欲说已无言,自己选吧。


2018,11,9,晚,闲谈

感谢大佬们赐阅。会勉力每天都写三两篇随感。欢迎关注、点赞、留言批评——虽然我是不会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