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忍!跟蹤器發出死亡預警 白枕鶴遇害只剩斷腿

残忍!跟踪器发出死亡预警 白枕鹤遇害只剩断腿

路經滄州的鶴鸛類遷徙路徑匯聚圖。

残忍!跟踪器发出死亡预警 白枕鹤遇害只剩断腿

佩戴跟蹤器的白枕鶴斷腿。

11月17日,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王子建在位於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的一處農田內,發現了個體編號為061的白枕鶴的斷腿與跟蹤器。斷肢切口整齊,疑似被利器砍斷。11月29日、30日,新京報記者分別聯繫了滄州警方和林業部門,對方均表示已立案偵查,案件仍在偵破階段。

記者瞭解到,白枕鶴為國家二級保護珍禽,屬於易危物種。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統計,全球目前僅存6250-6750只。

残忍!跟踪器发出死亡预警 白枕鹤遇害只剩断腿

白枕鶴佩戴跟蹤器 途經北京、廊坊、保定

據悉,這隻白枕鶴是北京林業大學項目組的研究樣本之一,從蒙古國東方省開始跟蹤。

今年7-9月,北京林業大學與蒙古國東方省保護區進行科研合作,研究白枕鶴的遷徙路線及致危因素。項目組隨機選擇了一些白枕鶴作為樣本,在它們身上佩戴跟蹤器。通過跟蹤器,項目組可以實時獲取白枕鶴所在的經緯度、溫度、速度、海拔及航向角等信息,同時還可以根據活動量和溫度發出死亡預警。

7月25日起,項目組陸續為樣本白枕鶴佩戴跟蹤器。項目負責老師、北京林業大學教授郭玉民向記者介紹,這隻編號為061的白枕鶴是一隻成年雄鶴,遷徙前身體各項指標都顯示為正常。

這隻白枕鶴7月25日在蒙古國東方省佩戴了衛星跟蹤器,觀測數據顯示,其於10月開始向南遷徙進入我國境內。白枕鶴所佩戴的跟蹤器顯示,061號個體遷徙途經北京、廊坊、保定等地,直到11月16日前,遷徙活動一直顯示為正常。

跟蹤器發出死亡預警 白枕鶴只剩斷腿

11月16日10時,郭玉民接到跟蹤器發出的死亡預警。跟蹤器數據顯示,編號為061的個體定位在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10個小時之內沒有活動跡象,同時體溫已降至4度,等同於當時當地的室外溫度。

第二天凌晨6點,王子建與項目組其他兩位同學包車從北京林業大學出發,直奔滄州肅寧縣。上午9點,王子建一行趕到跟蹤器所在位置。

通過GPS導航,王子建在一片農田中發現了佩戴著跟蹤器的斷腿。這片農田距離村莊直線距離為2000米左右,斷腿位於農田西側,靠近公路。王子建表示,他現場查看了斷腿的切口,骨肉與筋腱的切割較為整齊,疑似利器所致。

當地公安部門表示調查仍在進行中

王子建介紹,白枕鶴為雜食性鳥類,在繁殖季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同時也採食昆蟲、小型脊椎動物。遷徙季節多以野生植物種子和農田收割後殘留的穀物為食。

由於最後發現地點為農田,根據白枕鶴的生活習性及現場情況,項目負責老師、北京林業大學教授郭玉民推測,這隻白枕鶴可能是在夜間棲息時被附近的村民捕殺。捕殺者發現跟蹤器後,便直接將佩戴跟蹤器的鶴腿用利器砍斷,丟棄在農田中。

王子建表示,自己向老師彙報完情況後,立刻向滄州警方報警,其他同學同時進行拍照取證。一小時後,滄州梁村派出所到現場進行取證。隨後,王子建又聯繫了滄州市林業局。當天下午4時,滄州市林業局工作人員帶王子建等項目組同學在梁村派出所立案。

不過自11月17日立案以來,尚未有任何案情進展的消息傳出。

記者11月29日聯繫上滄州市梁村派出所,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案件還在偵破階段,尚無法透露任何信息。11月30日,記者致電滄州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市林業局正關注案件的進展,市級林業警察並未參與調查,由肅寧縣公安部門負責偵破。

專家稱從未見過如此殘忍的捕殺手段

項目負責老師、北京林業大學教授郭玉民表示,從事鳥類研究多年,他從未見過如此殘忍的捕殺手段。捕殺者在發現白枕鶴佩戴跟蹤器時,一定意識到了這隻鳥的特殊用途,但仍然選擇將這隻白枕鶴帶走,甚至砍斷鶴腿,以逃脫懲罰。

記者瞭解到,《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滄州系候鳥遷徙路上的“咽喉”

王子建向記者介紹,白枕鶴屬於遷徙的鳥類,通常以家庭為單位或集小群進行遷徙。

據他介紹,學界通常認為白枕鶴有兩條遷徙路線:繁殖於中蒙俄交界達烏爾地區的白枕鶴遷徙經渤海灣、華北平原遷往長江中下游省份越冬;繁殖於中俄交界黑龍江流域,我國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的白枕鶴遷徙經朝鮮半島遷往朝鮮半島非軍事管理區及日本南部出水市越冬。

在我國,每年冬天前往鄱陽湖越冬的白枕鶴可達500-1000只。王子建說,繁殖於中蒙俄交界達烏爾地區的白枕鶴每年10月份從蒙古的繁殖地遷徙到我國鄱陽湖的越冬地,途經京津冀,其中滄州市作為連接南北遷徙路徑中的一環,可稱之為遷徙路上的“咽喉”。

背景

津冀頻現候鳥捕殺

從遷徙地圖來看,京津冀是很多候鳥遷徙的必經之路,捕殺候鳥的違法行為也時有發生。

早在2016年,就有報道稱津冀交界處非法捕鳥猖獗,萬米捕鳥網導致數千只野生候鳥死亡。當年秋天,國家林業局派出督導組前往河北唐山、天津濱海新區等地對打擊亂捕濫獵和非法經營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進行現場督導。

今年候鳥遷徙季期間,河北、天津仍有捕殺候鳥案件發生。今年9月,天津發現了2處特大非法候鳥催肥黑窩點。9月25日、28日,天津市林業局在東麗區濱海國際花卉科技園附近、寧河區造甲鎮馮臺村先後查處兩起收購、出售、馴養國家三有保護鳥類案件。

據天津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東麗區查處的2處鳥類非法育肥窩點,現場公安機關共清點鳥籠3199個,朱雀、黃胸鵐、黃眉鵐、慄鵐四種國家三有鳥類14482只,依據國家林業局第46號令《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價值評估方法》計算,鵐雀類每隻300元,案值達434萬元,已構成刑事案件。

另據河北媒體報道,11月1日,唐山一村民王某使用粘網捕殺野生鳥,民警在王某家中查獲野生鳥類25種658只,其中19只存活、639只已冷凍,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1只。涉案嫌疑人王某交代,其在自家後院及村東樹林架設捕鳥粘網,非法捕殺野生鳥類近700只,其中少數自己飼養,絕大部分冷凍供自己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