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另一首絕佳的登建康賞心亭之作,比“楚天千里清秋”更淒涼

乾道四年,即公元1168年,這是辛棄疾南歸之後的第七個年頭了,但是辛棄疾過得一點也不快樂,因為他的抗金復國的主張得不到皇帝和朝廷的肯定,而且經常遭到主和派的打擊和排擠,因此十分鬱悶。這一年辛棄疾被任命為建康通判(建康,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南京),在一次登建康賞心亭的時候,觸景生情,於是寫了這首《念奴嬌》,並且呈送給當時的建康行宮留守史致道,以表現自己對國家前途的關心和憂慮。

辛棄疾另一首絕佳的登建康賞心亭之作,比“楚天千里清秋”更淒涼

不同於辛棄疾同時期的另一首著名的登臨之作《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下面這首《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從建康的地理形勢、今日的衰敗景象、東晉時的名相謝安等方面,表現了辛棄疾對於國家前途的擔憂和缺乏知音的苦悶,末句以長江的險風惡浪,暗示了南宋的危險局面。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棄疾

我來弔古,上危樓,贏得閒愁千斛。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寶鏡難尋,碧雲將暮,誰勸杯中綠?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

首三句開門見山,登高望遠,觸景生情,直接點名自己內心的苦悶之情。“

贏得閒愁千斛”,以故作輕鬆之筆,寫下了自己對國事的憂慮。四五句自問自答,將昔日的“虎踞龍蟠”和今日的“興亡滿目”進行了對比,透露出今不如昔的悲涼氛圍。

辛棄疾另一首絕佳的登建康賞心亭之作,比“楚天千里清秋”更淒涼

當年的帝王之都,現在卻徒有空名,只有“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夕陽斜照在煙柳上,水邊鳥兒急促回到巢穴,隴上的樹木在風吹雨打後落葉片片,一隻孤零零的小船匆匆向西駛去,此時不知從何處突然響起一聲悲涼的笛聲。滿眼所見,一片衰敗的氣息。

辛棄疾另一首絕佳的登建康賞心亭之作,比“楚天千里清秋”更淒涼

下片側重寫自己的鬱郁和山河破碎的愁苦,以及對於國家前途深切的擔憂。首句以東晉謝安受到讒言被疏遠和淝水之戰的典故,借古諷今,藉助古人的遭遇,來表現今日自己的不得志。接著從“

寶鏡”三句開始,又將筆鋒轉回了現實,夜幕來臨、無人對酒,那種知音難覓的情緒一下子表現了出來。而結尾兩句,更是境界高遠,寓意頗深,在眺望江面的時候看到狂風捲巨浪,預想以後可能會將岸上的房屋推倒,這不正是暗示了當時南宋局面的險惡嘛!

辛棄疾另一首絕佳的登建康賞心亭之作,比“楚天千里清秋”更淒涼

整體而言這首詞采用弔古傷今的手法,寫景、抒情,都飽含了作者的濃郁悲涼和愁悶,是稼軒詞中的極其優秀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