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一定要杀年羹尧?

其实我不想爱你


早些年有多部影视剧材料把雍正皇帝描写成一个非常腹黑的形象,基本上属于“一面倒”的局面,更是把年羹尧的死描写成了功高震主才引来的杀身之祸,能把一个人黑成这样,确实也是罕见,但是近些年随着史学专家考证的材料与影视材料的演绎,基本上算是把雍正皇帝洗白了,接着我们在说一下雍正皇帝与年羹尧之间这段“精彩的君臣关系”,年羹尧作为雍正的门人,开始确实是对雍正言听计从,开始的时候他只是作为雍正的“近臣”,他作的相当好了,并且他也认为自己的主子将来一定是飞龙在天的人物,慢慢的雍正皇帝把他外放当官了,慢慢的他从地方小吏做到了川陕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接着雍正皇帝顺利的继承了帝国大业,封年羹尧为西北大将军王,这下可好了,所谓天高皇帝远,年羹尧算是肆无忌惮了,光是每顿饭就要花费上千两银子,每晚要翻牌子侍寝(这是皇帝的方式),各地送粮官说斩就斩,完全目无法纪,但是碍于战事,雍正皇帝还是没有处置他,打胜仗回家要百官跪迎,见到皇帝不行礼不下马,要说上天要你灭亡必先让你猖狂,后来满朝文武要求处置年羹尧的折子多如牛毛,雍正皇帝也是忍无可忍才把他赐死了。


傻的有点坏


雍正出手杀年羹尧,是有这样几个原因的:年羹尧是他的奴才,但是张扬跋扈贪污腐败引起了雍正的猜忌,最后想保命的时候提到了雍正当年夺嫡的经历而被杀。

首先,年羹尧就在身份上是雍正的奴才,杀他在身份上更容易一些。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人,祖父本被俘为奴,后因科举考试而摆脱奴隶籍贯当官,康熙四十八年便拜入雍王府,同年升任四川巡抚,在康熙四十七年尚未投入雍王府门下的时候,年羹尧的职位仅是广东乡试正考官、侍讲学士,为从四品。而在其投入皇四子胤禛门下的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便已成为四川巡抚,为从二品。这就说明年羹尧的晋升和雍正的提携有莫大关系,加上年羹尧祖上奴才身份,说年羹尧是雍正的奴才不过分。

但是一般来说奴才懂得本分也会落得主奴情深的下场啊,可年羹尧偏不,他在立下大功后骄横跋扈,贪污腐败,任用私人。这样不老实的举动,就容易引起雍正这样雄猜之主的记恨和报复。年羹尧骄横跋扈,在与其他将军的行文中,年羹尧经常使用皇帝才有的命令口气,就连雍正派来的御前侍卫,年羹尧只把他们当成下人使用。年羹尧贪赃受贿,贪污腐败,买官卖官,敛财高达数百万两银子。年羹尧经常保举私人,以至于在西北他的辖区出现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小团伙。这要是换个宽容的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是雍正可是有为但小心眼、猜忌心重、又致力于整顿吏治的皇帝,这就饶不了年羹尧了。

雍正采用了先是慢慢麻痹他,后来慢慢削弱他的权柄,最终将他一网打尽的策略。年羹尧希望保住自己的性命,妄图用雍正当皇子时他们的亲密友谊来打动雍正,但是雍正是很忌讳别人提到当皇子时他夺嫡的事情的。年羹尧作为当时的见证人和出力者,对于雍正来说是很犯忌讳的,雍正宁愿他带着这些秘密死掉。


叶子评论


第一,不要忘了:年羹尧虽然算是旗人,但却是改隶汉军镶黄旗,只是因为老祖宗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搬家到了关外。他的祖籍是大明太祖高皇帝的龙兴之地中都凤阳府!他可是地地道道的汉人。雍正皇帝虽然开始很信任年羹尧,然而在清朝满汉之大防还是他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么一个手握重兵、久战沙场的汉人,立于卧榻之侧,终究是隐患。

第二,年羹尧性格太强势,因为雍正经常给他发一些肉麻兮兮的朱批,比如“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这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此年羹尧自己性格越来越不知收敛,在军队中建立了很强的威信,比如有一次雍正皇帝召见军中有功将领,皇帝赐座,大家都不敢坐下,年大将军点了点头,才敢坐下来。还有一次,年羹尧在军训亲军,当时下着大雪,军人手里都拿着冰冷的刀,年羹尧动了恻隐之心,说:“去手!”意思是让大家把刀扔了,没想到军人们理解错了,直接都拿起刀把自己的手剁了。这也体现了军中只知年羹尧,不知有皇上。甚至蒙古王公见了他,都行跪礼,这就犯了忌讳了。

第三点最重要,那就是结党。大清国的“祖宗家法”,最忌讳“结党”二字。康熙朝的索额图、明珠强大一时,也是因为结党才破败的。年羹尧也是如此。后来弹劾他的奏章,“挟威势而作威福,招权纳贿,排异党同,冒滥军功,侵吞国帑,杀戮无辜,残害良民。”结党自然是最重的一项罪名。


历史有妖气


康熙晚期的时候两次废掉了太子,这使得诸位皇子为了夺嫡而暗中斗争。朝廷的局势极为错综复杂,除了雍正,还有八爷党、三爷等人的势力。康熙没有明确的拥立太子,而且他在生前并没有为下一届的皇帝继位做过多的准备。

后来,康熙在短时间内突然驾崩,雍正靠着胤祥、隆科多、年羹尧等人的帮助才勉强做上了皇帝。这个时候的雍正皇位其实并不稳固,毕竟康熙活了六十多岁,诸位皇子又早早的参与了政事,他们在朝廷中几十年,每个人权力根基很深。所以雍正继位以后,马上封上了其余的皇子,哪怕是八爷这样的死对头,雍正不仅加封他为和硕廉亲王,而且还让他、胤祥、马齐、隆科多这四个人总理事务。

毛爷爷当初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说有句话说得很好,革命一定要搞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现在,仔细分析一下雍正刚刚继位的局势。怡亲王胤祥跟随雍正多年,肯定值得信任的。其余的二人隆科多、年羹尧则需要拉拢,毕竟隆科多的家族显赫,位高权重,而且他担任了步兵统领多年,掌握了京师的兵马,在雍正继位的时候有拥立之功。年羹尧本是雍正的猛人,而且他现在是一方总督,不仅在钳制大将军王十四阿哥发挥重大的作用,并且现在非常需要年羹尧稳住边境的稳定。

对于八爷这样的人必然是要打倒的,毕竟八爷党和雍正争夺皇位多年。

所以可以看到早期的时候隆科多和年羹尧是位极人臣,备受恩宠的。雍正当时称隆科多为“舅舅隆科多”,年羹尧则是常常收到雍正恩赏。

皇帝刻意拉拢隆科多、年羹尧,只不过是当时没有办法的事情。雍正可是一个权力控制欲望很强的人,等他坐稳了皇位,这些人都是要一个个收拾掉的。

这便是历史上一句很有名的话“狡兔死、走狗烹”。隆科多和年羹尧最好的结局便是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威胁,放弃现在的权力,安安稳稳的退下去做个享受富贵的人。

只是隆科多和年羹尧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雍正便对他们下手了。隆科多的佟氏家族和爱新觉罗是有着很长的姻亲关系,毕竟是雍正的舅舅,正常情况下是能活下来的。

年羹尧则不一样,他不过是一个奴才。虽然他有能力,但是在当时他得罪了太多的人,雍正杀掉他也就非常自然了。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可以说是年羹尧亲手断送了自己,虽然年羹尧在雍正登帝之前,给了雍正很大的帮助,但是随着雍正登基之后,年羹尧野心渐渐的大了起来,作为一个臣子却有着想和皇帝平等的想法,这样雍正不杀他才怪,有哪位皇帝愿意留一个狂妄自大的人在身边。


不得不说年羹尧确实是一位英勇武将,再加上他用兵如神,为清朝做了很多的贡献。并且他自小颇有才识,不到38岁就破格提拔为“四川巡抚”,建功立业很受康熙帝的喜爱,那时的他想的是如何做好一个“臣”所以他努力上进,尽心尽力的为大清王朝做事,但是当他作为扶持雍正成功夺得皇位的人时,他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就变了,他不满足于作为“臣”,他以为自己是皇帝的“恩人”,地位自然就不能低,自己手中的权利自然也不能少,自己的功劳也要有更大的回报。所以他想要的和“皇权”有了冲突,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有好下场。自古臣就是臣,哪怕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也不能忘记“臣”的地位,一旦越过这个“臣”的界限,那么下场只有死。


大史小谈


年羹尧,汉军镶黄旗人,清代名将,具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曾在康熙年间担任工部侍郎、潮广巡抚等职务,后因为生病告退。

兄长年希尧曾担任过广东巡抚,得到康熙、雍正的宠信。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年羹尧考中进士,后改庶吉士,被任命为四川广东乡试考官,后来做到内阁学士的官职。他从小聪颖无比,刚毅决断,涉猎广泛,长于记忆,能文能武。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二月被任命为四川巡抚,后又担任四川总督、平西将军。康熙六十年(1721年)担任川陕总督,既是封疆大史,又是抚远大将军胤禵手下握有重兵、掌有实权的征西主将。年羹尧是雍正的心腹,他早就投靠雍亲王府,把他妹妺嫁给了雍正。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生下了一女,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又生下了皇子福惠,非常受雍正喜受。年羹尧到四川、陕西担任巡抚、总督之后,曾在四川给雍亲王(当时雍正的爵位)写信说:“现在不辜负皇上,就是将来也不辜负王爷您。”这是在向雍正表示忠心。

雍正即位之后,年羹尧在平定西部时任命私人,只要向吏部通报,不用向皇帝请示,称为年选。实际上,他那欺上压下、擅权横行的不法行为早就滋生起来了,任四川巡抚时,由于他本性贪婪,任权独断,加上军费开支很多,经常在四川加派赋税,使当地人民很是不满。当时江津县知县余田生对他额外急征的命令予以断然拒绝,年羹尧派使者拿了他盖印的文书去催征,使者到达县衙后,从早晨到中午,余田生不接见他。使者在堂上大闹,余田生命人把他捆起来,实行杖责。这时,江津几千百姓聚集在堂外,让几十位老人进堂,对余田生恳求道:“您敢得罪年羹尧,最多辞官不做;可您走了之后,我们没了依靠,日子就苦了。还是饶了使者吧!"由此可见,四川百姓对年羹尧加派赋税无可奈何。雍正登基后,年羹尧越来越放肆,很多大臣都向雍正弹劾年羹尧,揭发他种种罪名,结果反倒遭到雍正的训斥。雍正之所以这样对年羹尧和隆科多恩宠有加,除了因为年羹尧平定青海、隆科多传康熙遗诏之外,主要是年、隆二人作为雍正的长期心腹之臣,在支持自己即位、稳定即位后的局势、压制反对派等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雍正必须凭借他们,拉拢多数官员,使自己政权的核心力量得以建立。雍正这样做是颇为必要的,但是雍正对他们的恩宠肯定会使年、隆认为有这样亲近的皇帝为自己撑腰,自己可以毫无顾忌地擅权专断,从而形成与皇权相抗衡的权力中心,使皇帝主宰一切的中央专制主义集权的局面遭到破坏。当雍正发现年、隆的势力已经开始威胁自己的权威、破坏国家统一,甚至危及自己的统治时,他对年、隆二人的态度马上转变,抛弃自己对他们说过的所有亲切的言语,到处搜集他们的罪证,鼓励大臣们揭发。此时,雍正已下决心将他们二人置于死地,以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年、隆二人,特别是年羹尧,的确罪无可赦,不处死不足以维护封建法律的尊严,封建统治也不能得以巩固,对他们绳之以法极为必要,可雍正对这种局势的形成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对年、隆的感情由十分热烈到极其冷酷,是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和康熙过去批评他喜怒无常大概也有一定的关系。

雍正对年羹尧态度的变化,从雍正二年(1724年)冬,即年羹尧第二次进京时开始。当年十ー月十三日,雍正在李维钧的奏折上批示说:“近来年羹尧上奏言事,朕怀疑他居心叵测,很是有擅政专权的意思。”十ニ月十ー日,雍正在年羹尧折子上进行批示,说身为臣子的,有为国立功之心,容易立功,但要持守功劳是不易的,而君王也很难持守对臣子的恩宠。如果臣子有恃功妄为的,必会失去君主恩宠而受到惩罚。在这里就显示出雍正要对年羹尧下手了。从雍正三年(1725年)春开始,雍正对年羹尧的错误和罪行,不断进行指责,对年属下的川陕两省官员进行大批调整,鼓励臣下揭发检举年羹尧,对年羹尧连连罢官。当年一月,曾由年羹尧提拔、深得其赏识的甘肃巡抚胡期恒向雍正上奏弹劾陕西驿道金南瑛,雍正反而指责年、胡搞

朋党,没有批准。年羹尧曾上奏弹劾蔡珽将属下官员逼死,刑部奏请斩首蔡珽,雍正反而接见蔡珽,蔡上奏弹劾年羹尧贪暴,雍正不但不问蔡珽之罪,还任命他为左都御史。二月,因为出现的天象怪异,雍正和很多非常迷信的人认为这是祥兆,大臣们纷纷上书表祝贺,而年羹尧在三月所写的贺表上将“朝乾夕惕”这个称赞雍正的字眼写得颠倒了,而且字迹不清楚。雍正认为这是大不敬,下诏指责年羹尧并不是因为粗心,而是擅权之心显露无疑。不久,雍正又对年羹尧虐待青海残部、重罪逃入准噶尔之人表示斥责。据传说在雍正改变态度开始斥责年羹尧时,曾有人劝年羹光谋反,赶走雍正自己称帝。当时年羹尧有个叫孙剑才的门客,投靠年羹尧很长时间了。年羹尧扩建住宅,术士们都说百年之内都可兴旺,而孙剑才却说一会儿就要完了。年羹尧勃然大怒,要杀了他。孙剑才对年羹尧说:“大将军就要大祸临头了,我也不怕

死。”年羹尧马上细问为什么。孙剑才说:“您劳苦功高,声名远扬,圣上怀疑您,而其他人陷害您,这并不是好事,而且张广泗、岳钟琪领兵西征,是在牵制您。如果派人刺杀张、岳二人,您自己亲率大军谋取中原,进攻京师,何愁大事不成呢”年羹尧说:“成败未卜,再说我手中也有重兵。”孙剑才被放,后来改名换姓逃走了。后年羹尧果然大祸临头。可以说即使年羹尧当初真的听信孙剑才的话谋反,他也不会成功。

在雍正的不断恩宠之下,年羹光得意忘形,擅权存私,任意对地方文武官员进行举荐,形成前面所说的“年选‘’局面。这样,在年羹尧周围聚集起来一大批人,形成了新的宗派。此外,他还仿效胤禵,经常向将军、督抚擅自发布命令;对于皇帝派往军中的御前侍卫像奴隶一样使唤;甚至在进京时还让额驸扎萨克郡王阿宝在他面前下跪,令人难以容忍。还要提一下的是,年羹尧贪赃枉法的情况也十分严重。

年羹尧的行为自然会使雍正无法再容忍下去,不过他还是有充分把握,随时可以将年羹尧绳之以法。所以在年羹尧第二次陛见后,有人提出不要让他回到陕西时,雍正很是不在乎,以为这是非常可笑的。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年羹光之所以不叛乱,不是不愿意,而是他没有足够的能力;朕不提防他,是没有这个必要。‘’

康熙初年清朝统一全国后不久,吴三桂等人控制将近半个天下,以这样的力量发动三藩之乱,都还被康熙平定。现在清朝统一全国已80年,国家的富足稳定、皇权的巩固远胜康熙初年,如果年羹尧真的凭借川、陕两省来谋反,只能破坏国家统一和社会生产,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历史决不会宽恕他。年羹尧不会谋反,因为他深知这不可能取得成功,而他又自恃有军功,而且手握重兵,雍正也会讲些情面,不会将他怎样。当时京城的确有人担心年羹尧会发动叛乱,建议雍正不要过分责备和处罚年羹尧。雍正很是坦然,说:“考察一下目前的形势,对年羹尧的实力很是了解,他不会有所作为。”雍正独搅天下大权,政权稳固,实力雄厚,不怕年羹尧谋反,故而敢于彻查年羹尧的罪行。这是雍正的高明之处。当年四月,雍正下令削夺年羹尧的军权,其权力交由岳钟琪暂时办理,命他去浙江就任杭州将军。年羹尧接旨后3天才交出大将军印,不得不离开了他管辖了十几年、指挥过十万大军、建立过重大功勋的川陕,带着少数随从赶往浙江,任由雍正控制。为了防止年羹尧在途中有什么不轨行为,雍正命令所经地方官员,密切注意他的动向。在去浙江途中,年羹尧还在幻想雍正能原谅他,竟上书说自己不想去杭州赴任,这等于抗旨不遵,使雍正更为不满,命他即刻上任。朝廷大臣们看到雍正决心已下,纷纷上奏揭发检举年羹尧。直隶总督李维钧三次上书,说年羹尧利用权势作威作福,贪赃枉法,排除异己,侵吞国库,滥杀无辜,残害百姓。

雍正将这些奏折一一给年羹尧观看,要他回奏。随后,雍正严惩年的心腹和党羽,一一处理。同年七月,雍正免去年羹尧杭州将军职务,授以闲散章京将其安置在杭州,又令地方官员对如何处理年羹尧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处死年羹尧作與论准备。于是广西巡抚李绂、河南巡抚田文镜等纷纷递上奏章,要求将年羹尧处死。雍正表示接受,于九月将年羹尧的官职头衔尽数革除,下令立即速捕他。十ー月,年羹尧被装进囚车送往京城。十二月,议政大臣奉雍正旨意历数了年羹尧92款罪行,请求处死年羹尧。这时年羹尧在狱中还希望雍正念自己有功能免一死,上书哀求雍正说:“我已经知罪了。希望主子能开天恩,可怜我,饶了我吧。我现在还不算老,还能给主子效犬马之劳。”但雍正不为所动,决心已下,认为在年羹尧的92款罪行中该判极刑和斩立决的就有30多条,但表示开恩,允许年羹尧自杀。

在给年羹尧最后的谕旨中,雍正说:“你也是读书人,纵观历史,像你这样不法悖逆之人还有比得上的吗?自古悖逆之臣也大有人在,可在败露前还进行掩饰,而你却毫无顾忌,任意妄为,从古以来有这样的吗?”接到自杀的命令,年羹尧不愿动手,雍正就让他的死对头蔡珽担任监刑官,年羹尧只好上吊自杀了。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兄长年希尧因为没有参与年羹尧的罪行,被免去官职而没有被刑罚,年羹尧的儿子年富被斩首,其他15岁以上的儿子被发配到广西、云南、贵州等边远烟瘴之地充军,嫡亲子孙将来长到15岁时,一个个地发配,永不赦免。

但雍正五年(1727年)正月,雍正还是将年羹尧戍边的儿子赦免了。


历史说是非


《雍正王朝》让我们见识了一位不作不死的封疆大吏,电视剧的描述大体真实:就是年羹尧立了大功,加上雍正宠爱,变得不可一世,结果触犯了皇权底线,最后被赐死。但你绝想不到他还有很多标签:华妃的哥哥,纳兰性德的女婿,打仗用过空城计,雍正还给他包邮过荔枝。这是个奇人。



首先可以肯定年羹尧是有两下子的,并不像电视剧说的他开始就是雍正的包衣奴才。其实人家实实在在是康熙年间平步青云的。

康熙三十九年,二十岁的年羹尧中进士。后升为内阁学士,反正是个不小的文官。所以他可不仅仅是个武将。

康熙四十五年,取纳兰性德的女儿为妻,当然这时候纳兰已经驾鹤了。纳兰性德即纳兰明珠的儿子,清朝最有名的词人。只可惜别人是三十而立,他却是三十而没。


康熙四十八年,年升任四川巡抚,巡抚大概就是省长级别的官,这时的年羹尧还不到30岁。对于康熙的格外赏识,年羹尧非常感激,在奏折中表示自己一定要竭力图报。上任后,年羹尧很快就熟悉了四川的大概情形,提出了很多有效措施。而他自己也带头做出表率:今,“年”过节不收礼。是的,开始年可是个正儿八经的清官。康熙对他在四川的作为非常赞赏,并寄以厚望。


后来,年羹尧也没有辜负康熙。在击败准噶尔入侵西藏的战争中,为保障清军的后勤供给,他再次显示出卓越才能。

康熙五十七年,被授为四川总督。 康熙六十年,升为川陕总督。这年九月,青海发生叛乱,年羹尧利用当地部落间的矛盾,采取“以番攻番”的策略,迅速平定了叛乱。

康熙六十一年,抚远大将军十四皇子胤禵被召回京,年羹尧被命与另一官员共同执掌西北军务。

巅峰来了!雍正元年,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罗卜藏丹津是青海境内一个蒙古族的首领。其实蒙古族不止蒙古高原有,别的地方也有,而且他们是不同的世界同一个梦想,就是不安分。他想搞藏独+青(海)独。此战为雍正年间最大战役,战争的胜利给初登基的雍正稳定皇位起了极大的作用。


雍正命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当时年羹尧初到西宁,清廷大军未到,罗卜藏丹津率军偷袭西宁。城内空虚,年羹尧于是率左右数十人坐于城楼上,毫不慌张,指着城楼残缺不全的大门冲老罗大喊:“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安不好老年我弄死你!”老罗并没有看过另一个老罗写的《三国演义》,便以为有伏兵,部下更是不敢冒进,于是全军引退。战争的最后阶段,年羹尧下令诸将分兵深入。各路兵马顶风冒雪,昼夜行进,迅速横扫敌军残部,大获全胜。有勇有谋,文武双全啊!年大将军的威名从此享誉朝野。



其实吧这场胜利的含金量真的不高,西北不是喇嘛庙多嘛,大部分叛军都是庙里的和尚,战斗力可想而知。而且罗卜的同盟多数是被胁迫起兵,清军一到大部分都倒戈了。说白了实力根本不在一个量级。罗卜藏丹津这家伙真是人如其名,有点萝卜淡操心的性格,西藏独不独立关你屁事!

这场胜利令雍正喜出望外,于是给年羹尧破格恩赏:此前年羹尧已经被封为三等和二等公。这次只能升为一等公了。他的父亲也被封为一等公,外加太傅衔。不知道这些是啥官,总之是极好的,大概有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意思。此时的年羹尧不仅是封疆大吏还是中央常委。不光在西部问题上大权独揽,而且还可直接参与朝政。甚至川陕以外官员的任用,雍正也经常与年进行亲切友好的会谈并交换双方不同意见。有一次雍正在给年羹尧奏折的朱批中写道:“朕甚想你。”(真事!)开始有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意思了。雍正认为有年羹尧这样的封疆大吏是自己的幸运,把年视为恩人。更甚者雍正还要求世世代代亿兆黎民都要牢记年羹尧的丰功伟绩,否则便不是他的子孙臣民,不带他们玩了(“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一次赐给年羹尧荔枝,为保证鲜美,雍正令驿站6天内从北京送到西安。真事!一个皇帝不远千里送荔枝,毫无利己的动机,把属下吃荔枝的爱好当成自己的爱好,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唐玄宗杨贵妃的精神,这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精神。至此,雍正对年羹尧的宠信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终于物极必反。既然正哥这么看得上我,我不撒点娇怎么对得起亿兆黎民,这就叫恃宠而骄。于是:赠送给属下物件,年令他们磕头谢恩;蒙古郡王驸马见他,要下跪;对于朝廷派来的御前侍卫,理应优待,但年把他们留在身边当作奴仆;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献出自己出钱刻印的《陆宣公奏议》,雍正打算亲自写序,还没等写出,年羹尧自己写出一篇,并要雍正认可。这还是第一点。


第二,年羹尧结党营私。当时在官员的选任上,凡是年羹尧保举的人,吏部兵部一律优先录用,号称“年选”。形成了一个以他为头头,以陕甘四川官员为管理层,包括其他地区官员的小集团。此外,年羹尧还虚报军功,让自己的家奴分别当上了直隶布政使和署理副将。

第三,贪敛财富。这就不奇怪了,无官不贪嘛。年羹尧贪赃受贿,数目达到好几百万金。简称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百万金。而我们知道雍正初年,打老虎拍苍蝇是一个重要国策。这就触犯到帝王的底线了。



终于雍正三年,皇帝开始整治年羹尧。年羹尧曾经参劾四川巡抚 蔡珽 把下属逼死,蔡珽因此被罢官,而由年羹尧的门人出任。蔡珽被押到北京后,雍正不同意刑部把他监禁,反而升他作左都御史,成为对付年羹尧的得力工具。

三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所谓“祥瑞”,群臣称贺。但年羹尧奏折中字迹潦草,雍正抓住这个把柄,说这是他自恃功高,显露不敬之意,所以对他在青海立的战功,“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接着雍正更换了四川和陕西的官员,使他们不能作乱。

四月,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之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年羹尧调职后,内外官员看清形势,纷纷揭发他的罪状。 十二月,雍正给年羹尧列出92条大罪。其中: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雍正说,这92条中应判斩立决的就有30多条,但念及年羹尧功勋卓著,赐其自尽。多少年升的官,几个月就给扒完了。 雍正做事可是雷厉风行,你想49岁才继位啊,青春无处安放,可憋坏了,而且又懂得韬光养晦。


好了,完了。 某种程度上年羹尧有点像韩信。韩信辛辛苦苦打来了天下,心想我要个小王咋不行呢?于是真不行,一个Q(吕后)就把他这个小王给炸了,哦,不对,是扎了。所以光会打仗不懂政治不行啊,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说功高震主也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也好,总之年羹尧后来的存在威胁到了皇权的正常统治,所以没有他对雍正很重要。不管雍正开始对他的放纵是真还是套,都不重要了。关键是年羹尧不懂得收敛,迷失了自己。所以人生道路太顺了不见得是好事。

喜欢可关注微信公号“说明白了吗”,愿与君一起理解世界


说明白了吗


提起年羹尧,就会想到血滴子,一个让人恐惧的杀人道具。各种野史传说中,年羹尧作为执法者,总是用血滴子残酷地杀死对方,然而在为雍正除掉许多对头之后,年羹尧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最终为雍正所杀,只是不知道杀年羹尧的刑具是不是血滴子?也许是吧!因为雍正也是个够狠的皇帝。

年羹尧,字亮工,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进士,自小为人聪敏,性格豁达,口若悬河,文采出众,办事能力也极强。因此非常受雍亲王(雍正)重用,在九龙夺嫡那个非常时期,他利用自己的精明才干,不断为雍正出谋献策,不仅如此还到处奔波游说,可以说没有年羹尧雍正坐上皇位也有困难。

雍正为了感谢年羹尧的付出,还和年羹尧亲妹妹结合在一起,二人成了连襟关系。

当时的主仆二人,感情深厚,居所他们二人曾互相发誓,死生不相背负。(真实基情满满)因为这层特殊关系,还有二人深厚的友谊,年羹尧的官是越做越大,不到10年就升为四川巡抚,接着,又升为川陕总督,为雍正守护一方,独掌军政大权,成为雍正心腹。

但是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却在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10月年羹尧来京见雍正之后,发生啦根本性转变。

具体地说,在那年7月中旬以前,即平定西海叛乱以后,年氏手握重权,又荣立青海大功,君臣之间,无猜无疑,如雍正所谓“千古君臣知遇榜样”。

但7月中旬后,雍正就开始使出浑身解数,要置年羹尧于死地,雍正为什么转变得这么快?年羹尧死因究竟如何?

有一种说法是:年羹尧知道啦不该他知道的事情所以雍正帝必须杀人灭口。

这件事就是雍正帝夺嫡,学者孟森:《清代史》王钟翰:《清世宗夺嫡考实》等书中都认为这是年羹尧死因。

据说康熙帝临终时其实是指定的皇十四子继承大统,而皇四子不甘心,于是串通年羹尧、鄂尔泰,隆科多,矫诏篡位,将传为皇十四子,改为传为于皇四子。这个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其时,当时的皇十四子正在四川就任抚远大将军,是可以拥兵争位的,年羹尧当时是四川都督,又是皇四子心腹,结果皇十四子害怕啦,没有出兵争夺帝位。

皇四子即位后,改元雍正,为报年羹尧拥立之功,大加恩赏,然而这不过是灌“迷魂汤”,雍正帝内心其实对所以知情者都存有杀心,所以在时隔不久之后,找借口除掉了他。

第二种说法是:雍正初年年羹尧受宠,并非雍正帝为他灌“迷魂汤”,而是皇帝对他效忠辅弼的奖励。

雍正帝继位时,年羹尧尚在四川平乱,并未参与,所以不可能知情,故上说不能成立。

他们认为年羹尧被杀,最关键的点是恃功自傲。太过飞扬跋扈,最后自取灭亡。

《清史稿》载:“羹尧才气凌厉,恃上眷遇,师出屡有功,骄傲……入觐,令总督李维钧、巡抚范时捷跪道送迎……公卿跪接于广宁门外,年(羹尧)策马过,毫不动容;王公有下马问候者,年颔之而已。世宗前,亦箕坐无人臣礼。”

《清代轶闻》载:“年挟拥戴功,骄益盛”,且年羹尧残暴对待部下,任人惟亲,乱劾贤吏,引起公愤,也为雍正帝所不容,故被杀。

就我看来,雍正杀年羹尧,最终原因肯定不是年羹尧所谓的知道九龙夺嫡内情,因为本身就是自己心腹,知道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不是大问题,年羹尧被杀的真实原因不过是飞扬跋扈,功高震主,不仅如此,还有结党隐私的嫌疑,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这实在太可怕啦。年羹尧如此做完全是在作死。


阿斗不傻


雍正可以当上皇帝,年羹尧功不可没,为何最后却下场悲惨?

年羹尧在清朝时期是一名非常英勇善战的将军,在他没有被雍正杀掉之前,他为雍正做了许多事情,尤其是在雍正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平定了许多地方的混乱。雍正可以牢牢地坐稳他的位置,可以说年羹尧功不可没,年羹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按理来说,经常打胜仗的人不论是情商还是智商都挺高的,让人没想到的是年羹尧的下场非常悲惨。

据说年羹尧在西藏打仗的时候,有一次扎营休息,三更半夜的时候,年羹尧突然听到一阵疾风刮了过来,突然间就没有声音了。对于一般人来说,在荒郊野外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在年羹尧眼里,这是不寻常的一件事。年羹尧认为大半夜的树林子里面,鸟儿都在休息,能够引起鸟儿飞起来,那只有一个原因,鸟儿受到了惊吓。

想清楚之后,年羹尧带着自己的部下去树林子搜查,果不其然,搜出了许多贼人,成功的把这些贼人给歼灭。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年羹尧是一个非常机警的人,通过一个小小的细节揪出一帮贼人,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这场仗他打得很顺利,等他班师回朝的时候,年羹尧完全放松了警惕,他认为雍正还是以前的皇子,并没有把雍正当皇帝对待。

过了几年青海出现了严重的叛乱,雍正依旧派自己的小舅子年羹尧去征战,年羹尧对于打仗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他的指导下,把青海地区的战乱分子收拾的服服帖帖,等到他回到了京城,雍正赏了他许多奇珍异宝,雍正还把年羹尧的战绩写在了一篇文章当中,让清朝后代子孙都记着年羹尧的战绩。

这个时候的年羹尧目中无人,认为皇帝都得听他的话,雍正岂是傀儡之辈,他看年羹尧也不是特别顺眼了。后面雍正看见年羹尧与许多官员勾结在一起,背着他做了许多坏事,雍正彻底翻脸了。直接下令把年羹尧给抓起来判死刑,还下令让年羹尧的后人一辈子为奴,永远不能再当官,这个惩罚可以说相当严重了。

回想年羹尧这一辈子,风光的时候无人能敌,但是他却不自知雍正对他的忌惮,伴君如伴虎,在年羹尧身上很好的体现了这句话。


零零七说历史


很多人认为雍正杀年羹尧是因为年羹尧功高震主,飞扬跋扈,无视君父导致的。也有说最终让雍正动了杀心的是张廷玉那句话。我有不同的看法。一家之言,无论对错!

个人认为雍正并不想杀年羹尧。但最终杀年羹尧是出于无奈。首先功高震主这个论调不成立,明清以来,再没有一个权臣能够功高震主取而代之的了。更何况,雍正继位的时候,内部外部矛盾重重,雍正起用年羹尧在西北打一仗立威,转移国内矛盾,树立自己的领导权威,巩固统治。当时把康熙仅剩的800万两国库全部兜底压上去了,后续军费不够,无奈之下打劫江南盐商和织造,全部填进军费,投入赌注。彼时,雍正是把自己都交给了年羹尧。可以想见年羹尧的功劳有多大。而雍正是个性情中人,我们从他的朱笔御批可以看到。“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所以雍正是十分念恩的人。这从田文镜隐瞒黄泛,最终雍正念田文镜给自己办了那么多事的份上,甚至都未追究上都可以看出。

当时西北打仗,年羹尧专断独行,动了很多人的奶酪,积累了很多别人对他的恨。而年羹尧也很清楚,你们恨的不是我,而是雍正,只是你们不敢骂雍正,所以来参我。而雍正也是理解的。最后仗打赢了。年羹尧是进士出身,他会不懂功高震主这类的?他不懂应该低调?当然不是。而是年羹尧知道雍正信任我,我所做的是代表皇帝。新朝初立,人心不稳,更需要我杀伐决断,飞扬跋扈来告诉那批老臣,贴心跟着新皇帝你们才能像我这样牛。妄图走老路,只能猪狗不如。而雍正也是这个心思。所以,年选才会出现。雍正作为康熙朝不党的孤臣,他没有像老八那样满朝的党羽。他只能通过不断加码恩宠宠臣来开辟新局面。更何况,他要进行当时士绅所反对的改革,这些都是动人家奶酪的活,人家是要和你拼命的。所以没有极度信任和恩宠,谁会去为你卖命?

那么这样的平衡是怎么被打破的?几种改革同时推行,民间和朝堂的反弹也是必然的。这种反弹就变成奏章如洪水般地涌向雍正。而雍正也不愧是铁血真汉子。他不怕黄河大水,自然也扛得住人言。但一个微妙的点出现了。雍正希望年羹尧能继续再立新功,让其推行火耗归公。而年羹尧则此时万般推却,因为火耗归公也动了年羹尧自己的奶酪。这让雍正意识到年羹尧已无法继续出力了。但雍正也只是剥夺了他的军权,并没有想杀他的意思。毕竟他是有过大功的人。雍正是念恩之人。

而雍正罢夺年羹尧军权的时候,用的理由是让年羹尧最终被杀的导火索。他的理由是言官的奏折。这让满天下满朝堂的人找到了突破口。又是如潮水般的奏折涌向雍正。因为以前言官不管写什么,雍正一概不理,甚至直接打包廷寄给年羹尧。现在皇帝理了。所以带着对雍正的恨,带着痛打落水狗的心态。奏折像发了疯一样。雍正此刻也傻了,他想压制,已经无法压制了。但雍正还是动不动想起年羹尧的功劳,只是一路贬,心想我把他贬成无官无职,你们总能放过他了吧?哪那么容易?剑一旦出鞘,那必须死人,这是原则。雍正最终无奈。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年羹尧的反应也特别有意思,年羹尧心里我是你雍正的一条狗,你总也不至于杀我。所以他也委屈,在表达委屈的方式上,他像个孩子,每天要闹点动静让雍正知道他的存在。而他没意识到正是雍正希望天下人都忘记你年羹尧好保你一条命,也不至于让我落个兔死狗烹,杀功臣的罪名,你年羹尧却在自己作死。

所以对于雍正而言,他杀年羹尧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从心底无论念恩也好,为了政治清誉也罢,他都不愿杀年羹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