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湖南為什麼成為日軍最難攻克的地方?

劍橋視頻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衛國戰爭。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組關於抗日戰爭的數據:


抗戰打了8年,湖南戰場上就打了7年,始終未被攻破。


抗戰全國共有22次大型的會戰,其中6次在湖南。


抗戰全國殲滅日軍約44萬人,湖南境內殲滅日軍約21萬人,佔全國殲敵總數的一半左右。


抗戰期間湖南約有3000萬人口,其中約210萬人參軍,參軍人數居全國第一。



抗戰期間為國捐軀的國共兩黨湖南籍的將軍達38名。


可見,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湖南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的貢獻。


那麼為什麼湖南久攻不下,成為了日軍最難以攻克的地方?


1. 地理優勢


湖南地處中國中南部,長江中游南部地區,地形比較複雜。


其北部的地形是三山夾四水,東面是幕阜山、連雲山、羅霄山,西面是洞庭湖。


這樣不僅使擅長陣地戰的日軍發揮不了優勢,也使它的機械化部隊很難施展。


同時湖南繞洞庭湖四周都是魚米之鄉,物產豐富,為抗戰提供了大批的軍需糧餉,成為了抗戰軍隊最可靠的後勤保障。


2.軍事實力


  • (1)兵力


抗戰中,湖南隸屬第九戰區。


第九戰區是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後中國軍隊部署兵力最為雄厚的一個戰區。


它下轄五個集團軍,四十多個陸軍師,以及游擊隊武裝,總兵力在四十萬以上。


第九戰區的第4軍、第10軍、第37軍、第74軍、第100軍是當時中國軍隊中最精銳的部隊。


其中74軍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


而李玉堂率領的第10軍又有“泰山軍”的稱號,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充當“天爐戰法”的天爐爐底,給日軍以重創。


同時所屬部隊裝備精良,武器多為德式武器和美式武器。


大到德國造150毫米的榴彈炮,小到捷克式輕機槍、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中正式步槍都相當充足。


這些武器在戰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極大地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


  • (2)戰略戰術


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戰術方針。


如萬家嶺戰役中,採取的“反八字形陣地,如袋捕鼠,又如飛剪,敵犯右則中左應,犯左則中右應”的戰術。


第三次長沙會戰,採取的“天爐戰法”戰術。


即在預定的各作戰地帶,構成網形陣地,配備必要的守備部隊,用伏擊、誘擊、側擊、尾擊等手段,逐次消滅敵之兵力,挫其銳氣。


在決戰地帶,使用優勢兵力,熾盛之火力,實行反包圍及反擊,用優越之態勢,予敵以殲滅性打擊。


3.頑強作戰


湖南是抗戰相持階段的前沿陣地。


在此期間,侵華日軍以總兵力的35%夾擊湖南,國民黨正面戰場以總兵力的四分之一集中在湖南抵抗。


中日雙方在湖南先後展開了四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湘西會戰等大規模的戰役。


  • (1) 四次長沙會戰


第一次長沙會戰,日軍投入了6個師團約10萬兵力,支援作戰飛機約100架)及海軍一部。


中國第九戰區部隊共47個師,其中32個師和3個挺進縱隊(共約24萬人)以及海軍佈雷隊一部。


這次會戰中國軍隊傷亡4萬人左右,俘虜約4000人。日軍傷亡3萬人左右,不過日軍的資料記載日軍只有850人左右死亡。


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11軍投入了12萬人左右,中國軍隊共14個軍、36個師大約30萬人。


第二次長沙會戰中國部隊先敗後勝,使日軍前進困難補給斷絕,又面臨受到側翼夾擊的不利態勢,只能撤退了。


第二次長沙會戰,按每個師的傷亡百分比來計算。


74軍的58師傷亡55%,第57師傷亡40%;第37軍的第60師傷亡50%等。


第三次長沙會戰,日軍投入的兵力的只有7萬人。


中國軍隊有了前兩次的作戰經驗,採用了“天爐戰法”,制定了逐次抵抗、誘敵深入、在預設戰場四面合圍的計劃。


此戰還是以日軍失敗而告終。


根據中方資料來:中方傷亡28116人左右;日方33941人陣亡、23003人重傷、139人被俘,總共57083人。


第四次長沙會戰日軍人數約有36萬,守勢的中國國軍約有30萬。不過此戰因前三次的勝利,而導致思想上的輕敵,僅用了短短四天的時間,第四次長沙保衛戰就失敗了。


第四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傷亡約17000人;日軍傷亡約19380人,如果加上瘟疫傷亡,日軍總傷亡達到了30000人左右。


四次長沙會戰,中方總計傷亡大約139116人;日方傷亡總計大約為123744人。


  • (2)常德會戰


常德會戰,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


國軍集中了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的16個軍43個師21萬人迎戰。


中國軍隊依託陣地,節節頑強阻擊,遲滯日軍進攻,給敵重大消耗,擊斃日軍1萬餘人。


常德會戰也被譽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 (3)衡陽會戰


衡陽會戰,日軍使用了毒氣。


據美軍14航空隊化學戰情報官湯姆生上尉的研判,日軍所使用的是芥子氣與路易氏氣混和物。

衡陽陷落後,日軍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燒殺淫掠。


這次戰役中中國軍隊損傷6000餘人(其中5000餘人陣亡)。


日本軍隊損傷19380餘人(含瘟疫傷亡總計30000餘人)(日軍陸軍部官方數字:12186)。


衡陽會戰因是中國抗戰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中國軍隊正面交戰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


“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湖南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譜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有書博物館


說抗戰,就不能不提湖南。從1938年開始,日軍就攻進了湖南境內,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湖南都沒有被日軍佔領。

湖南,是抗戰時期日軍最難攻克的地方,岡村寧次就曾經感慨:欲滅華夏,先平湖南。

湖南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是兵家必爭之地。抗戰期間在正面戰場的22次大會戰,其中6次都發生在湖南境內。三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湘西會戰,一共殲滅日軍20多萬人。要知道,22場大會戰一共才殲滅日軍40多萬人,在湖南境內就殲滅了一半。



長沙會戰。

從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三次大規模的長沙會戰,雙方投入兵力達到200多萬人,日軍被殲滅了5萬多人,他們打通中國南北通道的戰略企圖,被徹底挫敗。而長沙會戰的慘烈程度,確實難以想象。

第一次長沙會戰中,守衛草鞋嶺的史恩華營,抗擊日軍瘋狂進攻,全部壯烈殉國。守衛斗篷山和金龍山的胡春華營,更是與敵人激戰了3天3夜,除了幾名重傷員開始撤出戰鬥外,其他人全部壯烈犧牲。岡村寧次的進攻屢屢受挫,長沙軍民誓死守城,讓日軍不得不撤退。

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集結了12萬人再次進攻。日軍吸取第一次長沙會戰的教訓,不再分兵作戰,而是集中兵力進攻。中國軍隊損失慘重,但是隨著各路援軍開進長沙,其它戰區也紛紛策應長沙作戰,主動向各地日軍猛烈進攻,迫使日軍後退。

第三次長沙會戰,日軍再次集結了約12萬人,氣勢洶洶的進攻長沙。中國軍隊誓死抵抗,還在長沙城內與敵人肉搏廝殺,一舉擊退日軍,贏得了勝利。美國總統羅斯福說:

“盟軍的勝利,全靠中國軍隊的長沙大捷!”



常德保衛戰。

這是一次慘烈的戰役,常德一個師的兵力,和日軍激戰了16天,殲敵5000多人。8000多守軍,最後只剩下了500多人。這場戰役被譽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給予了日軍重大的挫折。常德城內,所有的街角巷口都被利用,民房被打通,到處都是暗堡。第170團營長張挺林率部在陣地中奮勇衝擊,負傷達七次之多,壯烈殉國。攻入城內的日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常德守衛戰,慘烈至極。

同樣慘烈的衡陽保衛戰和湘西會戰,中國軍隊和湖南人民捨生忘死,徹底擊潰囂張的日軍,讓他們認識到了中國軍民,湖南人民的抗日決心。


當然,抗戰勝利是各地人民共同浴血奮戰造就的,每一個為了抗戰勝利犧牲的中國人,都值得永遠銘記。


七追風


74軍打光後,在湖南補充的,第五軍在湘潭組建的,十軍和74兵員十之八九都是湘人子弟,其它北方人只曉得當漢奸,你見過湖南有漢奸嗎?民團黑社會都自覺組織打日本?其它地方有嗎?農民用鋤頭乾死小日本你見過嗎?雪嶧戰役一個武岡城國軍一個營守日本就是攻不進去,那是有民團。日軍攻到雪嶧山下竹市就是過不了,我爺爺就洪江(是武岡人)沒有民眾一仗下來怎麼補充兵員,物資怎麼運上去,這就是民風,除了廣西和湖南你見過有這種民風嗎?我們老家在湘西南,祖上都參軍了,農民說這是我家,絕不允許外人踏入半步,小日本是外人,所以湖南就變成日本人的傷心地!!


西門吹雪58030385


在湖南呆過好多年,都快安家到湖南了。覺得湖南人聰明,勤快,做事蠻很狠。特別是打架不怕死。在街上拉幫結派,拿著刀子滿街砍得就算湖南人厲害。好像湖南人還能文能武,吃完飯沒事做閒聊時就喜歡討論時政,國際大事。閒聊時感覺他們說起來一套一套的。還有那公園裡老頭大媽你還別去惹,碰了一點事他們吃了虧,調子高的很,不是要賠錢就是了不難,感覺就是不怕事。我能感覺的出來。當年鬼子在別的省節節勝利,在湖南受阻,那是正常的。鬼子是鐵的話,湖南人就是鋼,兩者一碰就是你死我活幹了起來。湖南人感覺一直不服輸,鬼子碰了,估計會被百姓砍成一塊塊的做成長沙臭豆腐。😁但是湖南人也有不足,感覺當領導,搞決策,搞理論還是有一套。以前廣東打工時候,好多工廠的組長,科長,經理都是湖南人,很有領導氣派。好像廣東好多市領導也是湖南籍的。不足的就在於過於理論,搞起經濟,經商來就不如廣東人,潮汕人,溫州人,福建人靈活,八面玲瓏會做生意了。這方面湖南人有那麼一點一根筋的感覺🤔這就是我生活在湖南長沙好多年的感覺,總體來說,湖南人算中上等素質了,還不錯😊


中國黑協副會長


作為一個湖南人,很榮幸給大家來解答這個問題,抗日戰爭中後期,湖南成為日軍打通中國南北大動脈,直取廣西,打通越南,企圖快速佔領東亞。可是誰也沒有想到,日軍的這個計劃,遇到了湖南這塊硬骨頭。

日軍在湖南戰場,依次為: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湘西會戰,湖南軍民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搏鬥,日軍原計劃一個月拿下湖南戰場,沒想到在湖南打了整整6年。最後隨著美國兩顆原子彈,日軍撤退了,迄今,在懷化芷江還有一塊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受降碑。

為什麼湖南人這麼頑強。取決於三點:

1、吃得苦

2、霸得蠻

3、耐得煩

李鴻章說了一句話: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近代的中國歷史,被列強欺壓,國土流失、百姓遭殃,湖南人敢於創新、敢於崛起、敢於反抗,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在橘子洲頭,就留下詩句: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其實這幾句話,就代表了湖南人的精神。惟楚有才,敢為天下先。

湖湘精神:歸納起來,就是三氣,靈氣、霸氣、匪氣。剛是內核,毅是靈魂,靈是氣質。

湖南人既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忍之志,又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豪邁之氣。所以,日軍來一萬,殺一萬,來百萬,殺百萬。湖南人就是認死理,一條路走到底,傾家蕩產都要跟不平等抗爭到底。


綜上所述

為什麼湖南是日軍最難攻克的地區,因為湖湘精神


城市觀察君


敢問提問者的問題該如何解釋,既然是湖南是最難攻克的地方,那麼湖南省應該是全境都沒被日軍佔領吧?

可事實並非如此,抗戰時期的湖南省日軍佔領區的面積幾乎覆蓋了湖南省全境!長沙、岳陽和衡陽的城市相繼落入敵手,這就是題主所說的“最難攻克”?

接下來說一說湖南省境內與日軍的戰爭,正面戰場上國民黨軍隊與日軍打了長沙會戰、衡陽戰役和湘西會戰,兩敗四勝,還有三次是慘勝。如此戰果,果粉竟然能夠吹噓出薛嶽和方先覺這樣的“戰神”。

前三次長沙會戰,只是保住了長沙城,長沙城之外的無數縣城還是相繼落入敵手,而第四次長沙會戰薛嶽直接把長沙丟了。還有衡陽,47天戰鬥,戰鬥到方先覺都投降,愧對衡陽戰役中戰死的官兵。最後一個是湘西會戰,當時是1945年4月至6月王耀武指揮的一場戰鬥,在這場戰鬥中日軍還是攻佔了湘西大片領土,而且當時日軍已經快失敗了,湖南戰場還是丟城失地,這叫最難攻克?

國民黨在湖南戰場上節節敗退,而敵後戰場卻開始發展起來,1944年10月上旬,八路軍組建了南下支隊,11月9日,南下支隊從延安出發,東渡黃河,越過同蒲路,由太嶽區垣曲以東南渡黃河,越過隴海路,向豫鄂湘粵敵後挺進,並於1945年1月在湖北大悟山與新四軍第五師會合。在此期間,南下支隊多次與日軍作戰,收復了湖南大片領土。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湖南省是抗戰時期日軍最難攻克的身份”是果粉編造出來的謠言,是果粉吹噓的結果。




用戶76391435595


據說日本人開戰前對中國各地的血型構成進行過研究,他們已經預計湖南會是很困難進攻的地方。

第一、湖南人地處中國南方地區,中國南方本身團結抵抗的心理就比較強。民風也是相對強悍。

第二、湖南並非一馬平川,還是有很多山地,而且有江河湖泊。這給進攻帶來一些阻力。

第三、湖南人A型血比例相對較高。A型是天生的戰士。這就是最適合打戰的血型。這個血型來源於森林對於陌生環境適應度是最高的。勇敢、果斷、協作配合以及戰鬥中的聰明都是最佳的。歐美人中德意志人就是A型佔多數。二戰後英美人感嘆,為什麼我們跟德國佬打戰那麼難,有人解釋說,他們天生喜歡打戰。其實與血型為A型有很大關係。如果要組成一支強大的王牌部隊,一定要大量招募A型血。

關於血型,其實一同外出到外地一眼就能看出來。如果平時很外放很狂躁的人突然變得怯弱,那一定是O型或AB型。如果部隊裡這兩種血型過多,尤其戰鬥小組都由他們組成,那戰鬥力會大打折扣的。一定要讓A型在其中發揮帶頭作用。


國病


欲滅華夏,先平湖南,湖南被譽為“中國的普魯士”是有其原因的。

雖然湖南在古代史上並不顯達,三國以上就一個鄧艾,屬於三流人物。但從晚清兩江總督陶澍以來,從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到譚嗣同、黃興,再到毛澤東、彭德懷等,人才輩出,可謂是一茬接著一茬。

所以第一點,湖南人才輩出。其次,湖南民氣可用,按照楊念群教授《儒學地域化的近代形態》一書中的說法,湖南在很晚才出現一位儒學大師王夫之,所以其學風也相對質樸,更崇尚實學。而且湖南的鄉民民風淳樸,追求進步,同仇敵愾,團結一致對外。

第三點,湖南的地形條件複雜,山巒眾多,最適宜“天爐戰法”的施展。薛嶽一代軍神,蔣介石重視湖南戰場,調集眾多中央軍死守湖南。所以日軍雖然調集精銳,三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湘西會戰,皆無法佔據湖南全境,反而損失幾十萬的兵力,佔全國戰場損失兵力的幾乎一半。


青年史學家


這個是湖南人的驕傲,抗日戰爭中國很多將軍,司令員什麼的都是湖南人,所以這個是有原因的,

第一就是湖南人教育氛圍較好,不是吹,中國很多讀書人湖南佔比覺得是最高的,“惟楚有才,於斯為盛”,曾國藩開包的學堂也是近代的人才保證,


第二就是湖南人性格比較剛毅,無湘不成軍這句話大家都知道吧,到了抗日戰爭時候,家仇國恨就是戰鬥力啊。

第三就是湖南的地勢,衡山山脈給抗日戰爭提供了有利地勢,在以前湘西地區好多都沒有路,想去掃蕩大部隊進不去啊。小部隊一去不復返,增加了收服難度。


動車錘子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第一,湖南地形複雜。

湖南的地形非常複雜,不要說十萬大山的湘西,即便湘中和湘南也到處都是大山、湖泊、河流。

這種地形不要說作戰,就算日常旅遊業夠嗆。

說白了,這裡是比較適合防禦的地形,易守難攻。


第二,湖南民風兇悍

粟裕是湘西人,他回憶自己在小學時候,十幾歲年紀就敢舞動弄槍同鎮上的北洋軍士兵打架。

要知道,人家可都是成年人,他們不說是孩子最多是少年。

可見,湖南人兇悍的一面。

在湖南作戰,由於湖南人本身兇悍,加上日寇到處燒殺淫掠,引起了公憤。

湖南戰場的民眾,完全支持國軍抗日,出錢出人甚至出命。

以長沙會戰為例,每次會戰開始前,大量民眾都要參加破路、修工事、運輸等繁重又危險的任務,卻沒有人有怨言。

除了正規軍以外,湖南還有大量的民眾自衛軍,也敢和日寇正面對抗。


第三,湖南人心齊

湖南人一大特點,就是比較團結。

在抗戰中,這個團結很快轉變為愛國熱情。

日寇攻打到湖南,男女老幼全部團結起來,甚至山上打劫的土匪,也下山參加抗日。

整個湖南一條心,敵人也就很難打了。


第四,蔣介石在這裡投入巨大兵力

薛嶽這個老虎仔,鼎盛時期兵力超過三四十萬人。

而這三四十萬人中,一半以上是比較精銳的中央軍部隊,戰鬥力很強。

換句話說,湖南也是蔣介石認定的主戰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