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雍正真的只有十三阿哥一个“盟友”吗?

伊辛巴耶娃66


关于九子夺嫡,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以现有资料来看,除了皇太子外,在康熙晚年有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觊觎皇位,其中四阿哥就是雍正,在众阿哥中其实皇太子和三阿哥和雍正关系都比较亲近。

(九子夺嫡)

关于雍正的政治盟友,其实有很多例如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等,还有康熙的总管太监魏珠等,但是越来越多的档案发现康熙晚年真的有意传位与第十四子,也就是说雍正真的是联合隆科多篡改了康熙的遗诏。

(雍正)

首先是十四子有继位的年龄优势,年轻气盛,而且从小就生养在皇宫,是跟康熙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子,得到康熙许多调教,

其次,康熙说过皇十四子最像朕,因为皇十四子性格耿直,康熙也是如此性格,不像雍正阴冷,一次康熙在下招众臣推举新太子的时候,看到大家都推举八阿哥,反悔,十四子为八阿哥打抱不平,遭到康熙呵斥;

(康熙十四子)

又再次,康熙曾经说过朕万年之后一定会为你们选一位友爱兄弟、深肖朕躬的天子,你们放心吧,但等隆科多宣布遗诏后,众臣尐然,一脸懵逼,简直不敢相信雍正就是继位的天子。

(隆科多)

最后,康熙晚年亲自授予十四子王大将军,出征规格前所未有,仅次于皇帝,让其去西北历练,每次十四子身边的人回来报信,总是嘘寒问暖,并亲自演示给他的报信人看,让他告诉十四子自己身体健康,放心打仗吧。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的盟友,不过他的作用是在雍正登基后,九子夺嫡时,胤祥的作用不大,对雍正继位作用最大的盟友有三个。



第一个是年羹尧。年羹尧是雍正的大舅哥,康熙六十一年,时任川陕总督。当时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祯驻扎甘肃,军粮物资由年羹尧供应,可以卡住胤祯的命脉。同时十四阿哥率部进京造雍正的反,年羹尧正好是隔在中间的一道屏障。可以说,有了年羹尧雍正就控制了京外部队。



第二个是隆科多。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康熙朝后期的步军统领,电视剧里的九门提督,相当于今天的卫戍区司令。整个京城防务都由隆科多负责,有了隆科多这个盟友,就相当于控制了京城。



第三个是康熙。康熙是皇帝,康熙在年羹尧和隆科多都要听他的。这两个人是皇权交接的关键人物,如果康熙不想把皇权交给雍正,如果康熙发现年羹尧、隆科多和四阿哥胤禛结党,他们两个也会像索额图和明珠那样死得很难看。康熙之所以没那么做,说明他和雍正是一伙的,他也需要保护他的盟友平稳继位。


豫有得


如果真的只有这么一位十三阿哥的话,康熙是绝对不会,也不敢把大位传给雍正的。因为那样就算是传给了他,他也一定坐不稳,必然会引起更大的乱子,甚至可能是毁了大清的百年基业。

除了上面几位笔者所罗列的张廷玉,图里琛,隆科多和李德全,我认为当时的四阿哥还有一明一暗两个更大的盟友。这两位才是他得以荣登大宝最有力的帮手。

明的是年羹尧。有了这位掌管着十万大军粮草的陕甘总督,就足以遏制住十四阿哥这位拥兵自重的大将军王。在荒无人烟的西北大漠,没有了钱粮草料,这十万大军别说是造反了,自身生存都是个问题。这样以来,就不光断了外患,也绝了京城里胤禩的外援。

这暗的嘛,就是康熙皇帝。虽然他并没有明白了当的支持胤禛,但是这位眼明心亮的一代圣主早已未雨绸缪了。没有他的首肯,年羹尧能坐上陕甘总督的位子?没有他的默许,四阿哥手里还能保留着关防大印?没有他的授意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就那么安分?

正因为有了这一明一暗两个人的明帮暗助,雍正才得以兵不血刃的顺利继承大统。

仅是说剧,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把酒共东风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这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胤褆,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其中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是属于八爷党的,十三阿哥是属于四爷党的。


下面最简短地分析一下九子夺嫡的情况:老大太蠢,老二烂泥扶不上墙老三智商跟不上野心,老八摊子铺的太大,老十四就是老八的备胎,只有老四低调闷声发大财。



面对强大的八爷党,四阿哥胤禛如果只有十三阿哥这一个粉丝那是上不了大位的,他有很多盟友,像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戴铎、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等等。

在康熙晚期张廷玉就已经得到重用,在存废太子的问题上,张廷玉和四阿哥十三阿哥都是主张废掉太子,他也曾向康熙揭发八阿哥势力过大有逼宫的可能,这些都无疑在帮四阿哥胤禛。

年羹尧是胤禛的舅哥,他们是姻亲关系,年羹尧肯定是明里暗里都支持胤禛,他作为川陕总督对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一党进行了有效的钳制,使雍正继位无外部之忧。

隆科多是支持雍正的,隆科多在任步军统领时,康熙让他秘密监视被圈禁的大阿哥和皇太子的情况,以及京城王公贵族和官僚的动向,他在向康熙密报的同时也告知了雍正,使雍正能实时掌握精准情报,应对自如。 戴铎是雍正争储夺嫡出谋划策的关键人物,他多次写信给雍正为他出点子 ,把雍正推上大位,戴铎功不可没,但雍正继位后,戴铎一点好处都没捞着,反而被雍正指为贪污被处死,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整个接近十年的夺嫡过程中,四阿哥胤禛呈现两面派的作法,不管康熙如何修理大阿哥二阿哥还是八阿哥,胤禛是那边都不得罪,极尽察言观色之能,以诚孝示君父,将自己打扮成富贵闲人的模样,极力标榜自己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暗地里结交人才,培养人才,最终夺得大位。


雍正颇富心机,懂得隐忍,善于审时度势,并能抓住机遇。他深知康熙的心态,不事广植党羽,而装出无意夺嫡、诚孝伺君的模样,他有丰富的政治经验,而且为人聪颖严肃,有能力治理好庞大的清王朝。在位十三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


遗产君


《雍正王朝》中,在雍正的继位过程中,支持雍正的人好像只有十三阿哥一个人,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1,康熙。雍正的最大支持者就是康熙本人,这也决定了他最后能够继承大位。在康熙的诸多皇子中基本上分为三个集团:“太子党”、“八爷党”、“大爷党”。康熙最初支持的太子党,太子是她从小抚养大的,对他寄予了很高的厚望,也付出了很多精力,然而太子并不是一个可塑之才。


黄河发大水四爷去前去扬州筹备赈灾款,却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康熙支持的只是能够继承大统的,有君王之才的继承人,并不是专指某一个皇子。在对太子的失望之极之后,他只能在自己的诸位皇子中再培养一位继承人。他又不能让他的这位继承人成为众矢之的,重蹈太子的覆辙,他既要锻炼他,又要保护他。

2,张廷玉。在雍正成为继承人的过程中,张廷玉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他也是雍正继承大统的一个关键人物。张廷玉是大清朝堂里的汉族官吏,他看中的不是某一个皇子,他忠于的是康熙,是大清王朝的江山。在诸多皇子中,他只忠于能够被康熙看中的继承大清江山的那一位皇子。


3,隆科多。在隆科多选择支持四爷还是八爷的时候,佟国维给了一个方案让它支持四爷,同时他告诉隆科多,皇上看中的人才是应该支持的人。佟国维这也是在给自己家族选择了一条能够持久兴旺的道路。

4,年羹尧。《雍正王朝》里的年羹尧,起初只是雍正的一个包衣奴才。是雍正一手把他调教出来的,并提拔成为了封疆大吏的。在剧情里年羹尧曾经有两次拜见过八爷,一次是四爷在追缴国库空虚时被康熙罚俸一年。八爷推荐他去四川巡抚;还有一次是八爷推荐他去做陕甘总督。可以看出年羹尧对四爷的忠诚也不是绝对,他看的多半是形势和利益。



5,十三爷。可以说十三爷对最雍正最忠诚的一个人。十三爷为人侠义,有他自己做人的原则。他对太子也很忠诚,但是他也看出太子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八爷被称为贤王,每次办差的时候也总是要做个“贤人”。十三爷也很不喜欢八爷的“老好人”的性格,相比较她更喜欢四爷雷厉风行的实干精神,雍正对百姓、对国家的一片赤诚和干事的能力。


纵观雍正继位过程中这些重要的人物,其实大多都是忠于康熙皇帝,以及大清王朝的。

有更多见解,请留言。期待您的指点。


叶子写实


不止啊,雍正的盟友都在最关键的位置上,还都利用自己的方式给康熙施加影响,使康熙最终选择了传位给雍正。

一、张廷玉

两朝老臣,始终身居高位,手握重权,是雍正最放心的盟友。

张廷玉做了哪些事呢?



①太子刑部腐败案,张廷玉烧奏折,似保太子,实压八爷。

表面上成全康熙与胤礽的父子之情,又保卫了储君,实则张廷玉已经明白太子储位难保,焚烧其奏折,即是暗示康熙,老八的取证不可信,须重新调查,把老八架到不尴不尬的地步上。

②木兰秋狝,太子事发。张廷玉借凌普调兵手谕,强调“废立太子已经不重要了”,与康熙设局。此局一设,太子被废,八子被诳入局中,一箭双雕。

③重新拥立太子复位。太子已经势颓,当务之急是击垮强大的八爷党,通过选储之争,八子胤禩遭到重创,实际上已经很难通过正常方式继承大统了。

④康熙大寿,张廷玉压住朝局,力求稳定,已经很明显地看出他的政治倾向性了。

二、张五哥

这个当然不用说,自从被救,成为康熙的侍卫,他是时时处处地替四爷党站台。



①木兰秋猎,利用自己的“孝子”的身份,引起康熙对老大和太子,老三的反感。

②替十三爷求情,并向康熙指出老十三的侠义心肠,使康熙留心保护。

③夺嫡之夜,毫不犹豫地交出调兵金令,还接受邬先生指令,使雍正一举定乾坤。

三、图里琛

隐藏得比较深。其实早就心有所属,所作所为,都是向着四爷党的。

图里琛本身就是老十三带出来的,对老十三非常忠心,当然也暗中为四爷办事说话。



①木兰猎场,故意添油加醋地描述肖国兴的喊冤,还故意错解康熙的言语,让康熙对老八更加厌恶。

②对囚禁中的太子和老大都故意迫害。

③用慌慌张张的表情加重康熙对八爷党所作所为的危害印象。

四、李德全

这很好理解,其实,相对其他阿哥,雍正最大的优势实际上就在后宫。

由于后宫得力,雍正上位,太监李德全站队正确,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太子和老八都没有这个条件。



①通过与德妃娘娘的交谈,言语中透露康熙的意志,由娘娘通风给雍正。

②利用自己接近康熙的条件,探测情报和康熙的心理状况,使雍正始终能掌握康熙的真实意图。

③利用掌握后宫的侍寝,暗示康熙第三代的重要性,使康熙对乾隆兴趣大增,雍正的位置重要性突飞猛进。

雍正的盟友渗透到康熙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几乎都能从思想上从各方面对康熙造成影响,这就是他最聪明之处,而其他阿哥的盟友只是在朝堂上就事论事,完全落了下乘。


馋嘴肥猫铲史官


“九子夺嫡”可以说是康熙晚年的的一场权力争夺大戏,名为“九子夺嫡”,实际上竞争最激烈的也就是太子,大阿哥,四阿哥,八阿哥。

下面我们结合一点点历史来分析一下各派的势力。

“太子党”以太子胤礽为首,胤礽以其太子地位笼络了一批人,因为太子是索额图的侄孙,所以索额图成了太子党的核心成员。

“大爷党”以大阿哥胤禔为首,因为其母是康熙惠妃,名列四妃之首,惠妃同时也是大学士明珠的侄女(并非电视剧所演的兄妹关系),所以明珠又是大阿哥一党。

“八爷党”以八阿哥胤禩为首,同时又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的支持,由于“八阿哥”素有贤名,所以在朝中也笼络了一批文武大臣,可以说在太子被废后,“八爷党”一度占据优势。

“四爷党”以四阿哥胤禛为首,在皇子中看似仅有有十三阿哥胤祥支持,实则不然,从雍正继位后对待兄弟的态度来看,十六子胤禄和十七子胤礼应该也都是四爷的支持者。

除了在皇子中有盟友外,四阿哥胤禛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支持者,隆科多和年羹尧,尤其是掌握京城防务的隆科多,对于任何一方都是至关重要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不能忽视四爷的出身,胤禛是德妃乌雅氏所生,但却是佟佳氏所养,佟佳氏是康熙朝唯一的皇贵妃,死前还被封为皇后。

佟佳氏的家族势力也非常强大,佟佳氏本人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亲侄女,父亲佟国维又是国舅,领侍卫内大臣,还有个弟弟隆科多。

所以四阿哥胤禛在“九子夺嫡”中看似势单力孤,但却是实力最为雄厚,“盟友”都是重量级人物,这也是他能最终胜出的重要原因。


一点点历史


其实,雍正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在夺嫡过程中的盟友,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各个都很重要。如果要排名次的话,根据他们的重要性依次是:隆科多、年羹尧、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



头号功臣:隆科多

隆科多这个人,文学作品里面的形象跟他的历史形象反差很大。电视剧里,隆科多没有什么政治立场,貌似谁拉拢他,他就倒向谁。然而在历史上,隆科多却是雍正的铁杆拥护者。否则雍正为什么要公开称呼他为舅舅?又不是亲舅舅……

历史上,康熙驾崩前夕,隆科多第一个向康熙进言,应立即确定皇位大事,然后他下令全北京城戒严。步军统领衙门的两万兵马封锁了皇城,将京城与外省的书信来往全部阻断。导致八爷党与领兵在外的十四阿哥胤祯无法内外呼应,十四阿哥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雍正骗回京城软禁的。不恭维的说,雍正能继位,隆科多的作用至关重要。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后来雍正将他软禁致死。隆科多这个人爱吹牛,雍正继位后他多次与人吹嘘自己派兵戒严,扶持雍正登基的那点烂事。在别人听来,他这不就是在说雍正在谋权篡位么?后来雍正将他软禁,也是他自找的。



二号功臣:年羹尧

年羹尧在文学作品里面的形象,跟他的历史形象反差也很大。电视剧里,年羹尧是雍正的包衣奴才,一手提拔的心腹,貌似沾了点雍正的光。然而在历史上,年羹尧却是一个能力非常强的人,是康熙一手提拔的封疆大吏,跟雍正没什么关系。

电视剧中,年羹尧为了接近雍正,将自己的妹妹嫁给雍正。其实在历史上,是雍正向康熙请允自己纳侧福晋,由康熙做主,选定了年羹尧的妹妹,将其许配给雍正的。因此,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经过康熙这么一撮合,就变成了姻亲关系了。

康熙驾崩时,身为川陕总督的年羹尧暗中支持雍正,对西北的十四阿哥一党,进行了暗中的清洗。比如十四阿哥最信任的延信,就被年羹尧所架空。后来被雍正下令圈禁致死。

公正的说,没有年羹尧在西北的支持,雍正也不可能顺顺利利的登基。



三号功臣:十三阿哥胤祥

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功臣成员中,文学形象与历史形象反差最大的一个人。电视剧里面,是胤祥带着丰台大营的兵马赶到畅春园,才确保了雍正能顺利登基。其实在历史上,胤祥并没有带过兵,他是一个偏文官的形象。

在二月河的小说中,胤祥是一个忠肝义胆的侠王,被康熙圈禁了十年。但是在历史上,胤祥却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时,他受牵连。太子第二次被废后,他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了,开始转而全力支持雍正。

在此期间,胤祥的记录非常少。但是可以肯定的说,胤祥肯定不是一个人。他也有发展自己的小团队,并带着这群人暗中支持雍正。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雍正登基后,就立即封为总理事务大臣和的怡亲王。(胤祥之前没有任何爵位,他是连跳数级,直接从光头阿哥提升为亲王的。)

所以胤祥的存在,对巩固雍正的统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雍正元年,清算国库的亏空,这个案子就是胤祥办的。胤祥在办案期间铁面无私,十二阿哥胤裪还不上钱,胤祥硬是逼着胤裪把家产给卖了,才还的国库借款。(电视剧中铁面无私的是雍正,历史上则是胤祥。)



四号功臣:十六阿哥胤禄

十六阿哥支持雍正夺嫡的史料记载不多,但是雍正登基的当天晚上,他担心有大臣和皇子会造反,让胤禄负责皇宫的警卫工作。这就是很诡异的事了!雍正凭什么这么信任胤禄?他就不担心胤禄会造反吗?

更诡异的是,雍正元年三月,第二代庄亲王博果铎(皇太极孙)去世。雍正将庄亲王的爵位封给了胤禄。博果铎虽然没有儿子,但是他有侄子。胤禄跟胤祥一样,康熙在世时爵位非常低。雍正将他连跳数级,直接提拔为了亲王,而且还是铁帽子亲王。(庄亲王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由此可见,十六阿哥胤禄平时跟雍正的关系肯定非常好,至少也是很得雍正的信任。否则雍正不会把皇宫的安保工作和大内管家的事务交托给他,更不会让他白捡一个铁帽子王的大便宜。



五号功臣:十七阿哥

十七阿哥胤礼在小说中是雍正的死党,雍正继位的当晚,他跟十三阿哥分别带了西山大营和丰台大营的兵勤王,保证了雍正继位。

但是在历史上,胤礼的功劳却貌似没有小说中那么大。雍正对他有一点戒心,是十三阿哥帮胤礼做担保,才保住了胤礼的命。

不过总的来说,雍正对胤礼还是倚重的。雍正二年八月,雍正发上谕给宗人府,准许胤礼以郡王的身份,享受亲王的待遇。这在当时是比较少见的情况。因此,胤礼肯定也是四爷党的成员之一。否则就解释不了雍正对他为何如此的恩宠。

只不过他的功劳应该没有胤祥和胤禄大。不然为什么胤祥和胤禄都是亲王,而他却只是一个郡王。(又过了好几年才封的亲王)

总的来说,雍正的支持者虽然不多,口碑也不如八阿哥那么好。但年羹尧和隆科多两个人的支持,就足够让他稳坐皇位了。再加上十三、十六、十七阿哥的支持,雍正在皇室宗亲中的名声也不会很差。相比之下,八爷党和四爷党都是四位阿哥,平分秋色。


Mer86


雍正的盟友除胤祥外还有谁

《雍正王朝》里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争斗中胤禛的盟友只有十三阿哥胤祥一个人吗?当然不是,除胤祥外,四阿哥胤禛最少还有王惔这一盟友。

说王惔是胤禛的盟友也许有人会有疑问,王惔不是死心塌地的保太子胤礽的吗,怎么又成了胤禛的盟友了?其实,王惔是真心实意的保太子不假,后来变成胤禛的坚定的支持者成为他的盟友也是真的,王惔身为东宫太子的授业恩师,为培育太子耗尽了毕生精力,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一心指望胤礽能克成大统,成为一代明君,王惔对太子用心之诚连康熙对此都深受感动,不仅对王惔一直礼遇有加,在决定废黜太子之前还特地把王惔请到自己的车驾上,开导安抚,极尽尊崇,怎奈天不从人愿,王惔培育太子虽然尽心尽力,怎奈所琢非玉,太子不论怎样教育培养,终究是难成大器,先后两次从太子的位置上被废黜下来,王惔在对胤礽心灰意冷之余开始看好胤禛,认为只有胤禛才能成为大清合格的继承人,在太子二次被废后他不仅力劝胤禛争取上位并且亲自出马解决了废妃郑春华,为胤禛拔除了夺嫡道路上的一颗暗雷,应该说,王惔对胤禛的帮助是实在而具体的。



不仅如此,王惔还尽可能的利用一切机会与八爷党为难,间接帮助胤禛,关于这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桥段,说的是朝廷准备遴选一位皇子出任大将军,率兵赴西北平叛,在朝堂上众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的时候,王惔竟然推举废太子胤礽,按王惔的说法,自古道哀兵必胜,如今废太子胤礽不但做不了太子,而且还被圈禁,可算是衰到了家,哀到了家,由这样一个哀到了家的皇子统兵,那不但他胤礽自己会哀,其统帅的兵也成了哀兵,所以他们必胜。应该说这种推举理由简直是匪夷所思,足以闪瞎众人的双眼,那么王惔真的是想拥太子复出到了丧失理智的地步了吗,其实,只要仔细想想王惔在说这一席话的时机就会明白,王惔其意并非于此。在谈话的技巧中有种手段叫打岔,就是用另一个不相干的话题去隔开谈话者的话题,以达到转移话题,分散谈话参与者注意力的目的,王惔在九阿哥十阿哥举荐八阿哥胤禩出任大将军,众八爷党随声附和,造成强大声势之机举荐废太子胤礽,其实就是在打岔,其重点在于隔断胤俄的话,分散众人的注意力,所以只要话的内容够劲爆,够吸引人就好,具体说些什么,说的这些话是否会被别人所认可其实并不重要,果然,王惔在发表完他的高见后整个朝堂变得静悄悄的,康熙对于王惔的奇谈怪论更是又好气又好笑,他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怎么的,静极思动了是吧,又想来掌握兵权了,好再来逼宫,谋逆是吧?胤礽既然这么想带兵,那就把他和马关在一起好了?到这里王惔的目的已经达到,他成功的用打岔的方式搅黄了八爷党的提议,事实上打乱了八爷党的步骤,不仅是与八爷党作对,也是间接的帮助了胤禛。



应该说王惔对胤禛的支持是从对大清的江山社稷有利的角度来考虑的,他对胤禛既没有私心,更别无他求,称得上是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这和当初佟国维对胤禩的支持完全是两个概念,他未曾与胤禛结成朋党,他们之间可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而他对胤禛更多是道义上的支持,走的是坦荡大路,行的是堂堂正事,可以说,王惔是胤禛真正意义上的盟友。


微风山谷1381


雍正上台的最关键人物是康熙,没有康熙的认可,雍正想登基就得起兵靖难了!

但想要顺利继位,没有人帮忙是不行的。康熙晚年,几个儿子对皇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堪称血雨腥风,雍正能从中杀出一条血路,不只是靠胤祥,有几个关键位置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首先是丰台大营,这是拱卫京师周围的安全,一旦出事能迅速进城支援,有2万多精兵,而且还有火器。史书没有记载雍正是怎么拿下这个点的,但他无疑肯定是控制住了丰台大营;

第二是九门提督,负责守卫京城的九个城门,能调动八旗步军营和巡捕五营的3万多军队,这个点的负责人隆科多是雍正的人;最后一个关键点就是皇宫里的领侍卫内大臣,能指挥1000多侍卫,这是直接守护皇帝的亲卫队,那时雍正就是领侍卫内大臣。

控制了这3个关键的位置,内外都在自己掌握之中,甚至可以说,雍正表示“我很有信心,就算不选我,也没人抢的过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