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拆遷分60萬,她自己留30萬,給女兒30萬,兒子一分不給

導語:婆婆生病給子女打電話,兒媳說沒空回來,女兒回來後婆婆做一決定

母親拆遷分60萬,她自己留30萬,給女兒30萬,兒子一分不給

徐大嬸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女兒比兒子大三歲,村裡人都羨慕她兒女雙全。徐大嬸和老伴都是普通的農民,手頭裡並不富裕,但這一雙兒女讓他們很滿足,所以日子過得很幸福。

女兒初中畢業後,徐大嬸沒有讓她繼續讀書。在徐大嬸的觀念中,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沒什麼用,還不如找個好婆家。可女兒不這麼認為,她讀書成績很好,很想繼續讀書,將來要像鳥兒一樣展翅高飛。因為讀書的問題,母女倆發生了重大沖突,最後女兒還是沒有讀上書。她一氣之下,就和同村的姐妹們去城裡打工了,她發誓就是不讀書,也要展翅高飛。

兒子初中畢業後,徐大嬸沒有阻止他讀書。一來她從女兒的事上吸取教訓了,二來兒子跟女兒畢竟是不一樣的,將來她和老伴是要靠兒子養老送終的。後來,兒子考取了大學,大學畢業後又留在城裡工作。老夫妻倆又竭盡全力給兒子在城裡買了房子,娶了個城裡老婆。

女兒在找對象的問題上,也跟徐大嬸發生過戰爭。徐大嬸想讓她嫁給隔壁村的一個木匠,因為木匠家出的彩禮高,但女兒看中了和她一起打工的一個小夥子。那小夥子人長得不錯,但家庭條件很差,別說彩禮,就連婚禮都辦不起。這一次母女倆的戰爭,以女兒的勝利而告終,徐大嬸氣得不得了。

母親拆遷分60萬,她自己留30萬,給女兒30萬,兒子一分不給

母女倆經過這麼多衝突後,母女親情已經幾乎蕩然無存了。母女倆吵架時,徐大嬸還賭咒發誓說,她就當沒生過這個女兒。女兒說她偏心,什麼都向著兒子,心裡根本沒女兒。事實上,徐大嬸也的確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兒子身上,對女兒她本來就沒有任何指望。

老頭子去世時,女兒象徵性地回來奔喪了一下。兒子和兒媳倒是很積極地回來操辦喪事,但兒子聽兒媳的,是個妻管嚴。兒媳嘴巴很甜,從不跟婆婆對抗,但就是輪到付錢時,她要麼裝瘋賣傻,要麼哭窮,說城裡什麼都要錢,壓力太大等等。所以辦老頭子的後事,都是徐大嬸出錢的,她把自己的棺材本都拿了出來。

老頭子走後,徐大嬸開始覺得孤獨了,兒子和兒媳在城裡上班,沒時間回來看她。其實就是有時間,兒媳也不願意回來,兒媳不回來,兒子和孫子就跟著也不回來。徐大嬸覺得很失落,她掏心掏肺地對兒子和兒媳,可最後盼他們來看一眼都盼不到。

這時,徐大嬸想起了女兒,女兒和女婿也在城裡,夫妻倆開了一家水果店,也挺忙的。女兒倒是有時會回來,但每次放下東西就走了,也不跟徐大嬸多說什麼。一說,母女倆就會扯到以前的事情上,就又會鬧得不愉快。徐大嬸在心裡也慢慢地覺得,那些年的確對女兒不夠好,她把所有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都放在兒子身上,卻沒有好好疼愛過女兒。

母親拆遷分60萬,她自己留30萬,給女兒30萬,兒子一分不給

後來徐大嬸病了,她打電話給兒子家,兒媳說兒子出差了,她也沒空來看婆婆,讓婆婆自己解決。徐大嬸沒辦法,只能打電話給女兒。女兒和女婿很快就來了,然後把她送去了醫院,住院的費用都是女兒讓女婿去付的。住醫院的日子裡,女兒和女婿一直輪流著照顧她。雖然女兒嘴巴不甜,但照顧母親是很用心的,女婿也不錯,忙前忙後的。

兒子一家始終都沒有出現,連個電話都沒有。徐大嬸在醫院住了半個多月後,忍不住給兒子打電話,她是打到兒子單位裡的,單位裡的同事說她兒子出差早就回來了。徐大嬸放下電話後,心裡拔涼拔涼的。

徐大嬸出院後,家的房子輪到了拆遷,鄰居說能分到60萬。徐大嬸暗暗決定,這60萬她留下30萬,另外30萬都給女兒家吧,兒子家沒良心了,她一分都不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