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一千多年前的這座城門,馬上就能露出真容

前兩天,我路過定鼎路與中州路交叉口,看到應天門復原工程正在加緊進行,應天門已露出新面貌。

洛陽一千多年前的這座城門,馬上就能露出真容

應天門是隋唐東都洛陽的宮城正門,是進出宮城的重要通道。

應天門的誕生,與東都洛陽城的興建密不可分。

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由楊素、宇文愷等人負責,開始營建洛陽城。整個城北高南低,宮城、皇城偏處西北,導致城的南北中軸線西移,軸線北起邙山,穿過宮城、皇城、洛河、南部裡坊區、定鼎門,一直延伸至龍門雙闕。

洛陽一千多年前的這座城門,馬上就能露出真容

應天門遺址位於定鼎路(洛陽日報社)與周公廟之間,處於主軸線上西北高地與洛河灘地之間的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北和宮城主體建築相望,南與龍門雙闕遙遙相對。

應天門在隋代名為則天門,後為避諱武則天的名字,改稱應天門。

應天門,在唐玄宗時,改稱五鳳樓。北宋末年被毀。

洛陽一千多年前的這座城門,馬上就能露出真容

據考古發掘可知,應天門遺址東西兩側,向南突出巨大的雙闕,保留長度45米,闕南端寬30米,兩闕相距83米。闕與城門之間有寬17.5米的城牆相接,相接處加寬到21米。整個平面呈凹字形。

在定鼎路路面上,還殘留有門道石五塊,露出地面。

洛陽一千多年前的這座城門,馬上就能露出真容

期待應天門復原工程早日完工,喜歡的請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