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3000多人就业,新增产值3000万,看这位教授如何打造“爆款鱼”

在陕西,提到安康相信大家一定能想到瀛湖,提到瀛湖的水产养殖,那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红教授一定是被大家津津乐道。多年来他一直在安康致力于发展渔业,不仅为安康引进了淡水小龙虾、框鳞镜鲤等10余个品种,还解决了3000多人的就业,为安康市渔业新增产值3000余万元。

解决3000多人就业,新增产值3000万,看这位教授如何打造“爆款鱼”

归国后全省考察与安康结缘

众所周知,陕西安康气候温和,天然鱼类品种多,水资源极为丰富,江河纵横,池塘、水库星罗棋布,发展渔业潜力巨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陕西安康水产养殖业主要以鲤鱼、草鱼、鲢鱼、鳙鱼为主,品种比较单一,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安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004年3月,在日本广岛大学生物生产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的吉红回到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水产养殖专家,吉红被派往全省考察。来到水资源丰富的安康时,他心里就想着能否为安康渔业发展做点什么。谁也没想到,从此他与安康结下了不解之缘。

成立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

2007年1月,在吉红教授的努力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在汉滨区恒口镇成立。吉红担任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团队成员包括7名博士、3名硕士。这个占地60余亩的试验站自此成了他给力安康渔业发展的阵地。

解决3000多人就业,新增产值3000万,看这位教授如何打造“爆款鱼”

为快速进入角色,吉红带领团队用了近一年时间走遍了安康的山山水水,从汉江沿线到秦巴山区,许多河流、水库、池塘、稻田等可开发和利用的水面都遍布他的足迹。弄清了安康的水产养殖现状后,他又远赴汉中、成都、荆州、丹江口等地取经,寻找突破口。

一条匙吻鲟的“成长路径”

2008年,经过前期调研,吉红发现生活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匙吻鲟是一种以浮游生物为食、养殖成本低、生长速度快且能净化水质的鱼类,是贫困地区群众发展渔业的理想切入点。这种原产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鱼与国人熟知的中华鲟同科,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每公斤零售价超过100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鱼苗引进来怎么养,网箱的深度多少合适,一个网箱养多少鱼,怎么解决鱼食问题,如何保证鱼苗供应?这些难题不解决,匙吻鲟就难以在瀛湖生根。

解决3000多人就业,新增产值3000万,看这位教授如何打造“爆款鱼”

2013年,吉红教授带领团队攻破了匙吻鲟人工繁殖技术。自此,这种鱼在瀛湖开始大量繁殖,成为撬动安康渔业发展的新支点。此后,吉红先后为安康引进了淡水小龙虾、框鳞镜鲤等10余个品种,其中仅匙吻鲟1年饲养量就超过100万尾,解决就业3000多人,为安康市渔业新增产值3000余万元。

在试验站和吉红教授的不懈努力下,安康渔业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2006年至2017年,安康市水产品产量从6687吨增长到4.5万吨,渔业总产值从0.8亿元跃升至20.2亿元,渔业占全市大农业的比例由1.23%增至12.0%,水产养殖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科技助力扶贫荣获“中国侨界贡献奖”

2018年6月,中国侨联第七届新侨创新创业成果交流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颁发了第七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白玛赤林、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为获奖者颁奖,吉红教授喜获“中国侨界贡献奖”二等奖。

解决3000多人就业,新增产值3000万,看这位教授如何打造“爆款鱼”

颁奖大会上,吉红教授“用科技打造安康水产的‘闪亮名片’”的事迹,赢得了评委们的肯定。其“用科技打造安康水产的‘闪亮名片’”事迹也被大会交流材料《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 – 新侨创新创业故事》收录。

回望十余年的奋斗之路,吉红说:“秦巴山区水资源丰富,我希望下一步能够携手自己的科研团队,一步一个脚印,为这里的农民早日脱贫尽绵薄之力。”

延伸阅读:

吉红,河南灵宝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3月博士毕业于日本国广岛大学生物生产学专业。1992年8月至今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分别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入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先后承担本科生《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鱼类生态学》、《水产养殖学》、《养殖水域生态学》等课程,为硕博士研究生讲授《水产动物营养学原理与研究方法》、《高级水生生物学》、《高级水生生物学研究进展》、《渔业政策与管理》等课程。现已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40名;在读博士研究生5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4名,其中外国留学生2名。

欢迎大家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造,更多资讯请关注头条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招部分素材来源于华商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