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62岁老人的困惑:帮忙带了7年孙子,得不到儿媳的感恩

一个62岁老人的困惑:帮忙带了7年孙子,得不到儿媳的感恩


01.

自己生的小孩自己养是天经地义,公婆帮忙带是情分而不是义务!

对于辛辛苦苦带大的儿子娶妻生子后又帮忙带小孩的宋阿姨,所付出的不是得到儿媳的感恩,得不到尊重,甚至是一句认同的话语都没有,最后却是和儿子儿媳的矛盾不断,心伤难受!

宋阿姨今年六十有二,丈夫去世的早,有一个独子,她一直生活在农村,直到儿子结婚生了小孩,她才跟随着儿子搬到城市里面一起居住,帮忙照看小孩。

在儿子未结婚前,宋阿姨拿出了大半身的积蓄,加上丈夫因工伤去世所得的一部分赔偿金,全款帮其在工作所在城市购买了一套房,婚后这所房子当然也做为了儿子的婚房。

可也正是因为这套房子,为后续的婆媳矛盾埋下了伏笔!

一个62岁老人的困惑:帮忙带了7年孙子,得不到儿媳的感恩

02.

因为房子是婚前购买,加上当初购买的时候宋阿姨也没想那么多,用的是自己的名字,当婚后某次儿媳突然得知这套房名字是宋阿姨的时候,就多次要求丈夫和宋阿姨在房产证上为她加名,可未得到宋阿姨的同意。

在宋阿姨的想法中,自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等到自己百年归去时什么都是给他们的,带也带不走,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经过几次争论后无果,这件事也就这么搁置下来。

儿媳妇表面上最终也默认了下来,没有再说什么,可是随后儿媳在对待宋阿姨的态度上慢慢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平时话也不主动跟宋阿姨说,对宋阿姨的态度变得很冷淡,遇到宋阿姨的问话往往都很惜字似的用“嗯”,“哦”,“好”等回答,也不给她互相交流的权力,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让宋阿姨非常的难受!

这样的情况看到儿子的眼里,他似乎也默认媳妇的做法,并不理解宋阿姨,没有站出来给宋阿姨主持公道,相反,在宋阿姨看来,儿子可能是出于“理亏”(没给媳妇加名)默认了媳妇的做法!

有事就对宋阿姨说一句,就像吩咐佣人保姆做事一样,没事也就完全不予理会,家里有什么计划完全不考虑宋阿姨的意见,完全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宋阿姨只好跟小孩作伴,同时还要负责家里的大半家务活,每天早起给家人做早餐,带着小孩到附近市场买菜,等晚上儿子和儿媳下班接过带小孩的工作,她还要去给他们准备晚饭!

每天几乎都在重复着这样的生活,整整将近七年的时间,而在这个家中,宋阿姨越来越感觉不到家的温馨,相反,这个家的空气中似乎永远弥漫着一种很冷清,冰冷的味道,除了小孩偶尔嬉闹发出的声音,才能够感觉到有那么的一丝“人气”外,这让宋阿姨内心充满了痛苦的煎熬!

一个62岁老人的困惑:帮忙带了7年孙子,得不到儿媳的感恩

03.

在这样充满冷漠的气氛下,将近七年的时间,宋阿姨不是没想过做出一些努力与让步,来缓解下这种不和谐的状态,宋阿姨提出在所居住城市再重新买一套房,首付她帮忙拿出来一半,将近10万(几乎是她剩余的积蓄),名字写儿子和儿媳两个人的名字!

在宋阿姨想来,自己都做到这一步了,她们应该没有理由不接受,尤其是儿媳妇这边,关系应该可以缓和下来了吧!

谁知道儿媳妇这时却又提出来一个要求,房产证上只能写她一个人的名字!婚后购买的房子应该是属于儿子和儿媳妇共同财产,儿子的名字当然也要写上去,可是儿媳不同意,最后又不了了之!

宋阿姨也有想过分开的想法,眼见矛盾无法缓解,加上孙子也越长越大,越来越坚定她要离开回老家的心里,可是又很舍不得孙子!

宋阿姨实在想不明白,自己不辞辛苦忙前忙后带了孙子将近7年,最终却得到的是冷淡,陌生人般的对待!就算是去帮别人当保姆做佣人,做得好了最起码还能得到雇主的认同与得到佣金,可儿子加上儿媳妇的态度却让她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让她很是心寒,真是一言难尽!!!

老人帮子女带小孩不是义务,帮忙带孙子是是因为子女工作忙,减轻了子女负担。不要求子女要有多孝顺,最起码的对老人要尊重,老人最需要的其实不多,就是能得到子女的理解!

财产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以后还不都是留给子女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