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现代书法家的字不具备古味?

书法影响力


第一,识字率比较底,西周只有4%,后来逐渐涨到20%,文人有股子天然的牛逼感,这种feel 是现代人不具备的。

第二,古代文人主要是为了从政而读书识字,一旦入仕那是阶层的提升,逼格就是比一般老百姓和小手工业者高。

第三,古代文人一般不止会写字,也就是说不仅仅会技巧,而是比较全面。首先什么四书五经之类的就不用说了,考试必考,很多人都旁通佛老。其次,文人谁不会做个诗词啊?这就牵扯到文学了。再次也有不少人会画画,比如赵孟頫文征明等人。

总之,古代文人是从小哲学文学,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这对于从小学数理化英语计算机的现代人来讲,是一种奢求。所以这种综合的古意现代人很难达到,无论如何总有一股子俗气,但是也没有办法?


BJ


谢谢提问。现代书法家的书法确实不具备古味。

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社会环境来看

现代社会是一个工业化完成时代。从中国的封建帝制推翻以后,中国的文化生态发生重大的转移,这就是从科举取士,转变为公学专职教育。社会需要多层次人才,特别是实用人才。


古代的人才,实际上基本只有科举一条路,而现代教育可以进入工商业公共领域工作挣钱。

所以,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了。这就与古代文人士大夫,没有工作,但是是一个读书人,读书人一般是不参加具体的社会劳动的。

如果没有人招募,只能读书写字,或者游山玩水,欣赏风景。这叫赋闲生活。

而进入官场的文人士大夫,也是宦海沉浮,大多数人,并不得意,所以,也喜欢读书写字为乐。

这样,古代文人士大夫,即使没有任何工作,读书就是他的全部生活。

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


由于科举没有年龄限制,所以,一个中举的读书人,也是整个家族的希望,家族鼓励他们读书,哪怕一辈子没有中举也有读书人的尊严,这是古代读书人的特殊社会环境。

我们今天是无法想象一个大男人,几十年只有读书是生活的唯一,是一种什么情景。

所以,古人更多得以体会书法情趣的味道。

从文化环境来看

古人的读书,纯粹是“国学”文化,子曰诗云。

所以,诗书文化的熏陶,已经给他们打上深深的古典文化烙印,他们的心情、精神也无法超越这个文化圈,所以,他们也更喜欢对古代充满理想主义的想象,因此,就会有一种超然的古意在书法作品里面流露。

现代社会是不太适合古意的社会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变化很快。三年五年之后,你都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所以,狂躁,彷徨充满内心。

尤其是书法家,是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但是,在现代快节奏的背景下面,逍遥自在是非常奢侈的生活,根本逍遥不起来。

所以,书法作品很难有宁静散淡的古味了。

那么古味真的不可求吗?当然不是

尽管现代生活节奏非常快,但是,完全可以自己调节。


这就需要高深的文化定力,才能与古人对话。如果与古人无法对话,那么,要想有书法的“古味”,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过,古意虽好,也不是书法的全部。

古代人其实与我们,也没有太大区别。

例如王羲之就很潇洒,张旭也很狂放。所谓的古味,我们应该多一些丰富多彩的精神层面。不要以为除了宁静还是宁静才是古意。

像怀素、徐渭、傅山那样激情澎湃,也是一种古味呢!

如果你也有他们的情怀,当然也是古味。


千千千里马


不只是有些,而是大部分现代书法家的字都不具备古味!

这是为什么呢?有这三方面的原因:

1、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古代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审美眼光也在变化,很多人喜欢看现代的字,但欣赏不来古代的字(有人认为歪歪扭扭);这种审美取向决定了很多人就只写现代的字;

2、字体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印刷体出现以后,侧重于排版、印刷、打印的规范性、标准型,实用性大大增强了,但艺术性却没有了;

3、古味的字难写,如钟繇小楷。当代很多书法家,没有深入植根传统,因为接触的大部分是现代楷书印刷体,或者接近于印刷体的字,甚至很多人把美术字当成了书法,这就难怪没有古味,没有艺术性了。

要把字写出古味,就一定要深入传统,临摹古帖,多揣摩古帖所出的那个时代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好比一个演员,要把古代人物演绎得出神入化,一定要“入戏”,好像自己就是古代的那个人,用他的思维来行事!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接近于古人。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


麓风轩


现代有些书法作品没有古代书法作品那种厚重的韵味,这得从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一从历史角度看,古代书法作品(碑帖、古代拓片)是在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承载了许多历史痕迹和人文印记中显现出来的,现代作品不具备;二从书家本人的研学经历和其所追求的艺术精神来看,如果书家师承有序,从古到今,从临帖到出贴,传承与创新,师古不泥古,在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开创,有些难以突破止步不前,有些自成一体,这类现代书家的作品技法不错,虽然历史韵味不足,但也难能可贵了。三是要看书家本人除了在艺术本体上追求技法之外,其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品性修为了,个人文化素养不高技法再好,写出来的书法也只是浮于纸表,自然就没有那些古书法作品中的那种文化气韵了。





滌园文化


所谓取法其上得其中,取法其中得其下。要写出古趣,首先就应多临古人碑帖,近代和今人字帖可以借鉴,但不能主要学习。尤其是现在很多所谓大家的字程式化、标准化,失去了书法的韵味。其次要临池不辍,学习一段后,把临摹与创作有机结合,每年都要有计划的临习原贴。第三是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不临帖不学习的学书法,只能是在偏离古趣的路上越走越远!



三悟轩


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讨论一下:

第一,学习内容,简单来说古时候的人,他们学习的内容是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书》、《礼》、《易》、《春秋》。等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作品,而且还全部都是古文写作方式。而我们当代都是采用的白话文教学,天生自然的就在缺少一分从小培养的古韵气质。



第二,教育模式,古时候学习的内容相对比较单一,对文人来说基本也就琴棋书画了,而我们现代人的教育模式是科目多而广,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自然人文和科学知识,所谓术业有专攻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学习环境,古时候的人学习基本上就是天天专研,什么事情都可以不做或者做得很少,比如学习书法,古人可以练习书法把自己家门口的河都变成黑色,不管是真是假,至少说明古人学习之用功。而我们现在除了学习我们可以玩游戏,上网,刷头条有很多我们都认为比学习更有趣的事情,自然学习深度不如古人也就好理解了。

以上是自己的几点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理财贵在学习


人是时代的产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

篆书规范于秦代,那个时代的人写的篆书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尽管篆书在清代出现起死回生的繁荣,但无论怎么写,都是清代的感觉,与秦代写法就不是一个味儿。

隶书盛行于西汉,在那个时代隶书往往是后来的人模仿的对象,所以清代的隶书永远是清代的隶书,而成不了汉代的隶书。

书法继承前人的目的,是学习前人的经验,而不是把自己做成古人。书法的古味应该是继承前的经验,而不是写成古代的字。

现代书法家的字不具备古味,或是没有好好继承古人的经验,或是现代书法家浮躁导致的。其实,哪一个时代的人不是有目的生活着?不具备古味,或是必然的结果。


传艺楼


现在很多人用硬笔的方式写毛笔字,古味自然没有了。


老乐151


现代的书法家,是现代的产物。

现代书法家的作品,最多也是仿古,称不上古味。

现代书法家的情怀和古代的书法家情怀是不一样的,所以,现代书法作品难以达到古味。

现代书法家在商业氛围的运作下,书法是为了名和利,严重扭曲了书法的内涵,铜臭味十足,何以谈书法,更何以谈古味。

归根到底,古代书法作品随着年代的久远,自然有古味了。强求现代书法是否有古味,只不过是现代人的一种臆病吧。


梅匠


一是受当前丑书书风影响,越丑越怪越好。

二是不读古帖,更不临古帖,离传统书法甚远,所以没古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