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有異香,屍身多日不腐的送子娘娘——金花娘娘

金花娘娘,又稱金花夫人、金花聖母,送子娘娘等,是中國粵、桂、甘、鄂、浙等地傳統民間信奉的生育女神。

《廣東新語》中,金花娘娘端午節觀看龍舟競賽時溺斃,屍體數日不腐敗,還有異香,接下來湖中浮現一塊木頭雕像,神似金花。於是雕像被當地人膜拜,金花也被視為神明,因為求子較為靈驗,被尊為送子娘娘。

身有異香,屍身多日不腐的送子娘娘——金花娘娘

金花娘孃的故事有很多,這裡說的是蘭州版和廣州版的故事

蘭州版

相傳,500多年前,蘭州井兒街有個金家,金家有個姑娘名叫金花。

她從小聰慧端莊,勤勞能幹,孝敬父母,4歲就會捻麻紡線。與眾不同的是,她從不食葷、穿著樸素,而且非常喜歡讀誦經書。隨著年齡漸長,父母於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通過媒妁之言為她定下一門親事,但金花堅決不肯出嫁,但是難以得到父母贊同。

眼看著娶親的日子到了,金花反覆思量下定最終的決心。這天夜裡,金花手拿纏著麻線的燒火棍,將線頭系在爐灶上,就悄悄出門離家,向著西邊一路走去,途中曾經在今天西固區金溝鄉熊子灣一個山頭上稍事休息,接著又繼續前進。

第二天早晨父母不見了金花,十分著急。金花的哥哥發現爐灶上的麻線,就沿著線繩一路追來,一直追到今天臨夏自治州永靖縣境內的關山何家峴一個小山頭方才追上。

身有異香,屍身多日不腐的送子娘娘——金花娘娘

傳說金花的哥哥勸妹妹回家的小山頭

哥哥極力勸妹妹回家,但金花姑娘卻怎麼都不肯回去,同時告訴哥哥,自己從小立志修行,今天已經到了脫離凡塵的日子,是不能後退半步的。哥哥聽了不肯相信,說那你做一件事情證明一下你要成仙。

金花聽了順手舉起燒火棍,朝著身邊青石板使勁戳下去。只見燒火棍頓時戳通了光溜溜的青石板直插在上面,轉眼之間燒火棍上面長出了嫩枝,嫩枝上面生出了松針,變成一棵挺拔的松樹。金花的哥哥大為吃驚,知道妹妹心意已決,無奈隻身回家。

隨後金花的父母親自到西南一帶山區尋找,只見那一棵松樹已經長大,枝繁葉茂,但是再也沒有發現金花的蹤跡。

身有異香,屍身多日不腐的送子娘娘——金花娘娘

傳說金花手裡燒火棍變成的松樹“火棍神松”

一直找到吧咪山(今天位於臨夏永靖縣)附近,見到一位名叫戴和尚的高僧,從他口中得知金花已經羽化成仙升入天界,今後將要濟危救困保佑本地百姓。

父母傷心欲絕又悲欣交集,流下的淚水化作何家峴龍虎燕子山裡的一眼清泉,當地百姓把這泉水叫做“金花泉”。

過些年後,蘭州大旱地裡顆粒無收,百姓飢餓難耐。這時候有人發現就在金花成仙的山上,不但遍地翠綠,而且長滿了一種可以食用的野生糜谷——吧咪。老百姓蜂擁而至,收割吧咪充飢度過了饑荒的鬼門關。

身有異香,屍身多日不腐的送子娘娘——金花娘娘

金花娘娘廟

聯想到高僧過去的預告,人們明白了這是金花顯靈救了大家,於是開始焚香禮拜表達感激,並且把這一座山叫做“吧咪山”,把金花手裡燒火棍變成的松樹叫做“火棍神松”,把何家峴叫做神松峴,並且在金花娘娘離家出走途中歇腳之處修廟敬香,叫做歇馬殿。

此後百姓們凡遇到災荒瘟疫或者急難之事,只要祈求金花無不應驗化解,金花娘孃的影響就迅速擴大開來。

廣州版

洪武七年(公 元 1374 年),廣州巡按的夫人臨盆難產,更換了多名接生婆均未能生產,巡按 大人手足無措,累極小憩,夢見一老翁“請金花姑娘來,可保母子平安”。

巡按 大人立即派人在廣州城內四處查尋,共尋得名金花的中國民間女子十餘人,逐一喚 到後堂,最後一位年芳十四的姑娘,剛進入後堂,巡按夫人即平安產下一男嬰。

巡按大喜,認為金花是仙女下凡,口呼金花娘娘救其夫人於危難,對金花叩謝。這事很快就傳遍廣州城,許多婦女臨產都來找金花祈求庇佑,保生貴子。

身有異香,屍身多日不腐的送子娘娘——金花娘娘

但不幸的事也發生了,竟無人敢與她成親。隨著年歲漸長,金花姑娘變得終日鬱鬱不樂,最後竟投湖自盡,死後屍體浮出,多日不腐,且發出異香,埋葬後不久,湖中又浮出一個沉香木小像,相貌酷似金花,廣州當地居民將其迎接回來,建祠祀奉,尊之為“金花保子 惠福夫人”。

該湖稱為仙湖,其廟為金花廟,並將金花的生日農曆四月十七日 定為金花誕。

中國民間還有一些傳說,比如說金花姑娘是一位有錢人家的侍女, 主人家生了一個兒子,特別愛哭,但只要金花姑娘抱抱,小孩馬上就不哭了, 特別好帶,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好多人家的孩子都來找金花姑娘抱抱,慢慢的金花姑娘就成為專門關愛婦女兒童的神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