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沉船里发现了哪些宝物?

姜汝翰.avi


先介绍下“南海一号”沉船的历史背景,这艘古船在南宋时期沉没于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应该是在当时遇到了台风或者恶劣天气而失事,在其船上装满了大量的南宋瓷器及对外贸易货品,这艘船于1987年被发现,经过潜水的初步探查,它是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对考古研究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2007年12月22日,“南海一号”采用整体打捞的方式出水保存。并且与2013年开启了全面考古发掘清理工作。截止到今天已经取出古船中几万件文物遗存。今天笔者实拍的这件国家博物馆藏的《南宋德化窑青白釉印花六棱执壶》也出自于此,其高25.4cm,足径5.5cm,执壶又称“注子”、“注壶”,是隋代出现的酒具。下面是这件将近1000岁的文物表情包。

第二件是笔者从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特展中拍摄的,“南海一号”南宋龙泉窑青釉菊瓣纹盘/国家博物馆藏,一并发出给各位上眼。


老猪的碎碎念


“南海一号”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1987年8月,“南海一号”古船在广东阳江海域被发现,由于当时技术及资金问题,只能延迟研究。

2002年3月至5月间,水下考古队再度下水,对海底沉船进行细挖掘、细打捞,打捞出文物4000多件,多数都是十分罕见甚至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

2015年1月28日,“南海一号”船舱内超过6万件的南宋瓷器重见天光,主要由江西景德镇窑系、浙江龙泉窑系、福建德化窑系、福建闽清义窑系和福建磁灶窑系等五大民窑瓷器构成。

“南海一号”沉船里的宝物,在悦史君看来,主要有以下5种:

第一,金器

金器是“南海一号”上目前出水最惹眼、最气派的一类文物,有金手镯、金腰带、金戒指等黄金首饰。

其中,鎏金腰带长1.7米,鎏金手镯口径大过饭碗,粗过大拇指,足足四两不止。

第二,瓷器

“南海一号”已出水的完整瓷器有上千件,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

其中,现数千件,不少瓷器极具异域风格,被认为是宋代接受海外订货“来样加工”的产品。

第三,铜钱

“南海一号”沉船点发现铜钱已达上万枚。

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年代最晚的是宋高宗主政期的绍兴元宝。

第四,铜环

在“南海一号”装载的货品当中,出水的还有不少金属制造的商品,如铜环、铜珠等。

考古人员认为,这些制品只是经过初步的铸造或打磨,像铜环等上面并无花纹等装饰的痕迹,有可能是“南海一号”的船主将中国造的半成品运往海外进行深加工。

第五,铁器

“南海一号”船仓里面还有两样比较大宗的东西,就是铁锅跟铁钉,铁锅跟海水发生作用后,一摞一摞地变成了铁疙瘩;铁钉个体较大,二十多厘米长,铁钉都是拿竹篾进行包扎的,数量非常多。

目前,整体打捞出水的“南海一号”,被放置在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广东海上丝路博物馆,里面的水质、温度和环境都和其原来沉没的海底位置的环境完全一样。

水晶宫特别建造了两条长60米、宽40米的水下观光走廊,墙体是由透明的亚克力胶建造的。虽然近在咫尺,游客还看不见船体,但可以通过视频看到现场挖掘、打捞文物等水下考古作业的情景。

为了保护古沉船的微环境。考古人员将采取逐层打开的措施,一点一点地发掘,整个过程估计需要10年左右。

应该说,未来还有很多惊喜等着我们发现!


历史这样说


2007年12月21日,中国成功打捞充满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这艘装载着数万件珍贵文物的“宝船”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后终于重见天日。它的安然出水宣告,中国在世界上首创的古沉船整体打捞工程获得成功。

于1987年夏天发现的“南海Ⅰ号”是南宋时期的一艘商船,沉没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由于当地海域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采用传统的水下考古方法将文物一件件打捞出水,会在抽泥过程中对文物造成破坏,并损失很多珍贵的文物考古信息。

中国政府对“南海一号”文物的考察和打捞一直持非常谨慎的态度。直至2003年,文物部门确定对这个装满秘密的古沉船实行整体打捞的方案,“南海一号”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洋考古项目,而如此大规模地整体打捞,在世界考古史上也成为首创。

有人说,大船的偶然发现是上天注定要把它送还给今天的“礼物”。它承载着宋代繁盛海上贸易的荣光,体现出中国古代高水平造船能力,更带给今人重新认知和思考中国“大航海时代”的机会——八百年前,中国人就带着丰富船货并搭载着“异域友人”扬帆起航,探索世界,传递出泱泱大国的问候。

  经测量,“南海一号”船体残长22.15米,最大船体残宽9.9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较早、船体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宋代远洋贸易商船。“南海一号”船内现存的货物以瓷器、铁器为主,钱币亦有相当数量。

南海一号”是一条满载货物的沉船,从我国的东南沿海港口装货后,在前往南亚、西亚地区进行贸易活动的途中沉没于海底。船内现存的货物以瓷器、铁器为主,钱币亦有相当数量,纸张、丝绸等有机质货物可能已分解不存。截至2016年1月5日,总共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标本2575件、凝结物55吨,其中瓷器13000余件套、金器151件套、银器124件套、铜器170件,铜钱约17000枚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船木等。

从已发现船载货物的时代分析,铜钱中最晚年号为南宋早期宋高宗时期(1131—1162)的“绍兴元宝”款,而金页和银铤铭文都与国内出土的南宋时期同类货币一致,瓷器中的景德镇窑青白釉婴戏纹碗与江西出土南宋嘉泰元年(1201)“青白釉婴戏水纹碗” 南宋中期纪年瓷相同,酱黑釉和绿釉器物的大部分为福建晋江磁灶窑土尾庵、蜘蛛山等窑址的南宋晚期产品,部分器物也与南宋晚期的“华光礁Ⅰ号”等沉船出水文物一致,据此推测该沉船年代应属南宋中晚期(13世纪中早期)。

  出土文物中最多的是瓷器。主要是当时南方著名窑口的产品,大部分源自江西、福建和浙江。金银铜锡和漆木器等其他发现也非常重要,金页、银铤上多有店铺名称、重量、地名等戳记,反映了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异常活跃,已延伸到海外贸易领域。

  这反映出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异常活跃,且已延伸到海外贸易。“戒指、手镯、臂钏、项链等金制饰品以及金页、玉件、银铤、漆器等应属于非贸易性质的个人携行物品,说明船内可能搭载了一定数量的商人、旅客等。”


聆雨轩史海探秘


南海一号沉船,一次举世无双的打捞行动,为的是一次跨越800年时空的对话。当我们真正面对这条沉船,我们才真正发现,这是一个真正的谜团。

出水文物:考古学者发现从南海一号挖掘出保存完好的瓷器有许多都源自宋代最顶级的瓷窑,还有许多受到西方、阿拉伯文化影响的瓷器。

依照浙江日报于2016年4月8日的报导中,总计1980年代至2016年间的全部水下考古发掘文物共有14000余件、标本2575件、凝结物55顿。而陶器占所有文物中的最大多数,有13000余件,如瓷壶、瓷瓶、瓷盘、瓷碗以及其他青白瓷器等。种类繁多,且制作工法以及细致度皆十分地高,可见南海一号便是典型的宋代商船,且是航运于国际间的贸易船只。另外还有金器151件(套)、银器124件(套)、铜器170件、铅锡器53件、铁器11件、竹器13件、木器46件、漆器28件、石器25件、铜钱约17000枚,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和船木等。

南海一号:是一艘中国南宋初期(约1160年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而失事沉没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的沉船,它于1987年最初被发现,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由于其上装载有八万余件保存完好的宋代瓷器、生活用具等文物而极具价值。

南海一号沉没于水下仅23米深处,船身覆盖了近2米的淤泥,船长30.4米,宽9.8米,高3.5米(不包括桅杆),发现时,甲板已经腐烂,而船身其他部分尚保存完好,全木质结构(马尾松木,杉木),其是迄今发现最大的宋代船只沉船。

谜团:其一是沉船之谜,有人考察国外一些沉船事件后,怀疑南海一号是否也是因为超载而沉没。其二是出发地之谜,历史学家根据出水的瓷器主要产自景德镇、浙江以及福建,认为船并不是从广州出发,而是更北的福建泉州地区。其三是船所携带的历史信息之谜,南海一号的考古,很可能找回一段失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其四是船沉没的确切时间,因为船上发现了来自不同时期的钱币,时间跨越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竟然还有汉初的钱币。第五是沉船不腐的秘密,虽然不清楚沉没的具体时间,专家还是大致推断船沉没于距今860年前,一艘木质的货船在水下浸泡800多年而不腐烂。对于此,猜测可能是由于船体上的淤泥提供了隔绝氧气的环境所致。

争议:(一)发掘或整体打捞之争 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订定的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最好的保存方式就是就地保存。然而,南海一号上面具有珍宝的消息已经传开,存于水下难以避免他人的觊觎。同时也难以清楚地厘清中国船只与海上丝路的关系。调查对曾经考虑过的方法曾有“分段拆解挖掘”、“逐件采取”、“围堰”等提案,经过多方争论,最后采用整体打捞离水保存至水晶宫中的“创举”。而之所以会采取就地整体打捞的方案之因不仅在于此法能够尽量将沉船于海中的环境尽可能复制,同时也由是广东地方学来的方法;其于节庆结束后,便把龙舟涂满泥浆再放入水中,明年端午时再直接取中。而南海一号整体取出之法也是基于先前的科学经验。

(二)整体打捞可能的负面因素与文化资产价值 尽管目前南海一号的状态在放置于博物馆后依然保存尚好,但这种方式却曾引来其他专家的批评,包括如何保存沉船在取出时如何避免破坏、南海一号在压力变化时如何保持、水体中微生物、温度、盐度的改变对船体造成的影响,以及采用人工方式长期保存的巨大成本等皆成为专家学者对此提出批评的原因, 且无人能够承担日后沉船若因保存失当而毁坏的责任。再者,南海一号经过媒体大肆炒作,在尚未厘清学术价值前,其文化观光价值便被吹捧抬升。考古学术价值与观光文化价值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可能让考古学术的成果因为非专业因素被过高或过低的评价。


星空下的守望者


罗汉头型脸型像老外

一尊长度只有七八厘米、近乎墨绿色的石制罗汉造像(见图),人物表情和衣饰还依稀可辨,有趣的是头像鼻子特别挺直,头型脸型都像老外。

铜鎏金龙纹开口环

龙泉窑系青釉印花菊瓣纹盘

出水的砚台

2009年,挖掘出一个造型奇特的高脚杯状的砚台,该砚台与“南海Ι号”的年代相近。砚台长近20厘米,宽10多厘米,细心察看可以发现,墨池近似高脚杯形状,脚杯底部呈现出“鸡冠花”形状的纹饰。专家分析,这个充满浓烈阿拉伯红海地区特征的砚台,带有中西文化融合风格,也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印记。


深夜守望者的港湾


南海一号”的设计载重是200 吨左右。估计船上当时装有10 万件各类器物。“南海一号”装载的货物可谓异常丰富,其中包括五大名窑出产的瓷器13000 件、金器151件、银器124件、铜器170件和铜钱17000枚。这些发现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预想。


丽江小胖


首先因为“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所以研究方向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古代陶瓷史发展、以及一些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还有存有的文献等一些方面。尤其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链接的通道,对于研究有着很大的帮助。保护状况因木质沉船、有机质文物的保护是世界性难题,“南海I号”也处在摸索与积累经验的阶段。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会不断应用于保护工作上。



关于文物方面,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其中最多的,当然还是——瓷器,已经发掘出的达13000多件。这些瓷器主要源于浙江、江西和福建三省,为南方著名窑口所产,如浙江龙泉系的青瓷、江西景德镇的青白瓷、福建德化白瓷,大部分都还其品种超30种,大多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器型多种多样,囊括壶、瓶、罐、碗、盘、碟等。“南海一号”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从棱角分明的酒壶到有着喇叭口的大瓷碗,都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一尊长度只有七八厘米、近乎墨绿色的石制罗汉造像(见图),人物表情和衣饰还依稀可辨,有趣的是头像鼻子特别挺直,头型脸型都像老外。

据专家介绍,以前打捞“南海Ι号”时,曾发现过一尊观音的挂饰,当时以为是船员自用物品,但现在发掘的罗汉造像,是新的发现,这对考古学者对造像的功能定位提出了新的命题。

南海一号被形容为“满船尽带黄金甲”,专家估计,古船的文物价值超过千亿美元。船上出土铜钱17000枚,更有金手镯、金腰带、黄金戒指等金器151件套、银器124件套。



老王说文化


中国成功打捞充满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这艘装载着数万件珍贵文物的“宝船”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后终于重见天日

中国成功打捞充满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这艘装载着数万件珍贵文物的“宝船”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后终于重见天日

中国成功打捞充满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这艘装载着数万件珍贵文物的“宝船”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后终于重见天日

中国成功打捞充满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这艘装载着数万件珍贵文物的“宝船”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后终于重见天日

中国成功打捞充满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这艘装载着数万件珍贵文物的“宝船”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后终于重见天日


创业集结号


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沉没于广东的一艘贸易商船,南海一号虽然沉没了千年,但是它的身上承载了众多珍贵的文物,其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可小觑,而且南海一号更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

南海一号于1987年发现,但是由于技术受限在当时并未打捞。2013年11月28日,“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正式启动。

南海一号在清理完船体后开始清理、提取船体内的文物。出土完整瓷器960件、金器122件、银铤23枚、铜器41件、铜钱5000多枚、漆木器11件、残损标本1850多件,除此之外还出土了朱砂、果核、串饰等。南海一号出土的瓷器几乎涵盖了南方所有的瓷器种类和窑口。

金器的种类也很多,包括项链、手镯、耳饰、臂钏、戒指、带饰等。漆器中的剔犀漆盘最为瞩目,该漆盘体型巨大,以木为胎,胎上附灼红、黑、黄三色漆,雕刻卷草云纹,纹饰精美且大气。

精美的器物往往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但是一些常被人忽视的出土遗存也是包含重要信息的。南海一号中出土了3105颗种子,分属于19个不同的植物种属,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可食用植物。这些植物遗存中有梅子、槟榔、橄榄、银杏、松子、葡萄、荔枝、冬瓜、花椒、胡椒等。

从植物遗存出土的位置看这些食用植物并非贸易商品,而是船员带的补给品。通过植物种类分析,这些植物基本都属于热带或亚热带植物,为南海一号由福建泉州起港提供了间接证据。而且此次发现的胡椒遗存是是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胡椒实物,南海一号的发现正是胡椒传入中国且被人们利用的历史见证。


(北京民俗版权作品)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专注民俗文化


北京民俗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是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对考古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于1987年被发现,2007年12月22日,“南海一号”整体出水。2013年11月28日,“南海一号”的全面发掘工作启动。

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时,整艘商船约30米长、10米宽,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

整体打捞行动在2007年开始,当时的“南海一号沉船水下考古队”对宋代商船已进行了小规模试掘,并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多数都是十分罕见甚至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这些文物以瓷器为主,包括福建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窑系及龙泉窑系的高质量精品,绝大多数文物完好无损。根据探测情况估计,整船文物可能达到6万至8万件。




在打捞出的文物中,金器统一的特点是粗大,到目前为止,南海一号共出水了金手镯、金腰带、金戒指等多件黄金首饰,没有生锈,闪闪发亮。其中一条鎏金腰带长1.7米,鎏金手镯口径大过饭碗,粗过大拇指,足足四两不止。可以推测佩戴这些饰品的人体格粗壮,身材高大。





目前在“南海一号”沉船点发现铜钱已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年代最晚的是宋高宗主政期的绍兴元宝。这么多的货币一方面可能表明当时中国的国力之盛。





“南海一号”船仓里面还有铁锅跟铁钉,铁器跟海水发生作用后,一摞一摞地变成了铁疙瘩;铁钉个体较大,二十多厘米长,铁钉都是拿竹篾进行包扎的,数量非常多。



据专家猜测它是一艘海上丝绸之路的货运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