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喜歡傳統相聲?

h黃x小w薇


傳統相聲近幾十年在德雲社等許多茶園演出的相聲團體挖掘、傳承、創新下,開創了一個相聲新局面。相聲一一一相貌之相,聲音之聲,舞臺上兩個人一捧一逗,用最簡單的藝術形式帶給了聽眾無限的歡樂。

相聲表演形式簡單,卻最難!用相聲演員經常說的一句話:"相聲演員的肚是雜貨鋪″。相聲四門基本功的"說、學、逗、唱″卻要求相聲演員在表演時所運用的知識要從古到今,從南到北、從中到外……既要逗笑觀眾,又不能讓觀眾笑話自己膚淺,這就是郭德綱先生說的一句話:"任何一種藝術形式,拼到最後都是文化!″

以前的電視相聲讓聽眾沒有真正瞭解相聲,這二十幾年相聲在德雲社號召相聲表演迴歸劇場表演這種形式的趨勢下,讓更多人(包括海外各國華人)對相聲有了更深的理解。人們開始理解,原來相聲不是兩個人在臺上插渾抬槓,還有竹板書、蓮花落、太平歌詞、京韻大鼓、等等許多瀕臨失傳的藝術形式讓大家欣賞。

最近挺火的相聲演員張雲雷,顏值高、唱功厲害,讓許多九零後、零零後追棒。這是好事,更加證明了相聲不低俗,證明能說傳統相聲,能唱傳統唱詞的相聲演員不是臺上搞笑的"小丑"集合。證明相聲是讓老百姓喜聞樂見,雅俗共賞、屬於老百姓不論年齡,不論性別,不論學歷的普通人都可以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

我們,能不喜歡嗎?



LK酒劍飄香


  “借物喻世”“借古諷今”被視為相聲創作的精髓,代表人有我們熟識的劉寶瑞對口相聲,馬三立,常寶華,朱紹文,侯耀文,郭德綱于謙的德雲社,都是我國比較著名的相聲大師。

當下的相聲劇場演出可以粗略分為兩類,一是以郭德綱和德雲社以及天津的茶館相聲為代表的“傳統相聲”;二是以活躍於北京、上海等地的嘻哈包袱鋪、相聲第二班、品歡相聲會館等為代表的“新相聲”。而傳統相聲保護了相聲的原生態,伴隨我們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年代,回味無窮,笑聲不斷。

我覺得傳統的文化作為我們年輕的一代永遠不能摒棄傳統文化,這也是中國的文化,因為這些文化應該得到我們年輕一代人的傳承,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相聲孕育而生,但是永遠不能忘了,新的東西的基礎和根基永遠都是傳統。新一代的年輕人也會帶著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敬仰去接受和學習。在這裡我也發自內心的倡導年輕人去虛心接受和學習正真有內涵傳統文化藝術,從你我做起,相信中國會越來越好,永遠繁榮昌盛。新相聲的這種藝術形式也要接受,這是時代的產物,讓我們一起感受相聲的時代魅力。






新廣娛樂


年輕人為什麼喜歡傳統相聲?這是個很奇怪的問題,喜歡傳統相聲難道不是好事嗎?

首先來說,傳統不意味著守舊,傳統往往意味著經典。傳統相聲傳到今天有150多年的歷史了,相聲人也傳承了十代!期間歷經多次挫折,輝煌與沒落。

近代最明顯的兩次波折,一是文歌之後。所有文化藝術均遭受打擊,相聲所屬的曲藝門類也不例外。大量的文藝資料,藝人傳承均出現斷檔。且當時為計劃經濟體系,不存在文藝生存的市場,整個文藝產業可以說進入嚴冬時期。要感謝侯寶林大師,大刀闊斧的進行相聲改革,拋掉了大部分髒口,葷口以適應嚴酷的文藝審查,並進入體制成為文藝宣傳的力量,在當時這是文藝唯一的生存土壤。應該說,侯寶林大師是將相聲這顆樹化為盆栽,躲過了嚴冬,保留了種子,此為大功一件。



改革開放之後,我國成為市場經濟體系。相聲事業也逐步興起,以馬季先生為代表的“新相聲”發揚光大,但是也留下了隱患。那就是傳承問題,侯寶林那一代,馬季那一代的相聲藝人都是有著深厚的相聲功底的。但是,其後的姜先生為代表的一代則忽略了對於功底的要求,當然這其中也有著時代的因素,不能全怪姜先生自己。因為所謂“新相聲”更依靠臺本,在體制內的晚會和慰問演出,也不能得到觀眾的真實反饋,導致相聲藝術很難有進步。在九十年代後期開始,相聲就走了下坡路。隨著社會的進步,相聲衰退的越來越明顯。應該說相聲這個養在室內的盆栽,已經開始缺乏營養了。

直到德雲社的興起,郭先生將傳統相聲融匯貫通,在小劇場重新帶火了相聲。第一強調了相聲的功底要求,讓相聲變得耐聽,吸引人,有了藝術特徵。第二重新挖掘整理了大量傳統相聲段子,讓當時的觀眾有了耳福。第三,以科班形式招收大量學員,打破了門戶之見。要知道,再此之前外人想進入相聲行業是極為困難的,第一沒有地方學,第二拜師困難,沒師承就寸步難行。德雲社為相聲行業培養了大量後備人才。這裡郭先生的作用,就是重新將相聲這個盆栽移植回外界,因為外邊已然春光大好。郭先生為相聲立了大功!


如此,相聲經過這些波折,其實在年輕人中相當於一個新升起的事物,並不“傳統”。所以不管是傳統相聲還是新編相聲,對於年輕人來說都是新鮮的,那麼年輕人去接受新鮮事物並不奇怪。

再有一點,相聲本身的特徵就是與時俱進,相聲“傳統”而不陳舊。相聲在傳播過程中,並不是化身傳統,而是趕超流行。相聲在每一個時代都是時尚的。因為,相聲都是以傳統功底,技巧,甚至傳統段子為框架,加入時代流行的題材,讓廣大群眾容易接受,能夠理解,才能笑得出來。如果相聲脫離了功底要求,脫離了傳統底蘊,那就已經不是相聲了,可以說是對口詞,雙人脫口秀,或者其他什麼藝術門類。就像一個人沒有了人的特徵,那憑什麼說它是人類?所以相聲本身就是“新”的,並沒有“新相聲”一說。

那麼既然相聲是“時尚”的,年輕人喜歡不足為奇。


按理說,相聲就應該是廣為流行的。只是某一階段從業者手藝不精,不能吸引人而已。曲藝這種藝術形式本就是誕生於民間,發展於民間,相聲亦然。而且德雲社珠玉在前,已經用實踐證明了相聲的生命力和廣大的群眾基礎,那麼在這個時候,如果誰的相聲不受歡迎,不能怪觀眾,就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雙六指笑面小鬼


那是因為一直沒人說啊,你不說怎麼知道我們不喜歡,後來的新相聲就是拍馬屁,各種拍,只要不要臉的人都能上來說一段。



黒仐剛


年輕人喜歡傳統相聲,這有什麼問題嗎?

年輕人對新生事物通常比較敏感。一般能讓她們感興趣的事情,都是能夠讓她們覺得快樂的事情。

相聲在郭德綱老師的大力發掘和努力之下,終於再次振興崛起。

現在年輕人喜歡相聲,恰好說明傳統相聲也能夠與時俱進。也能夠符合時代的潮流,符合現代的發展趨勢。能夠滿足年輕人的娛樂口味。這都是好事。

聽相聲能夠讓自己學到東西,能夠讓自己心情放鬆,能夠讓自己哈哈一笑,這就夠了。

所以我覺得年輕人喜歡傳統相聲,這並不矛盾也不衝突,這是一件好事。


險道求生


相聲是大眾文化,雅俗共賞!

每個人喜好興趣不一樣,年輕人喜歡並沒什麼不對,能帶來快樂就好!開心就好!

就和小年輕粉絲喜歡帥哥明星一樣。

百家齊鳴,百花齊放!各個領域並不衝突!



餘下遇上


真相是現在的年輕人小時候就很少能聽到傳統相聲,傳統相聲等同於新生事物,雖說是傳統的,但新鮮感滿滿的,受歡迎是一定的了


隔座送鉤


傳統掌聲接地氣 提現出人情冷暖 又有中國5000年文化風俗 非常親切


一弓一驢遊天下


可能因為……我已經老了吧……嗚嗚嗚嗚嗚


輕盞


我喜歡聽相聲,郭德綱于謙,岳雲鵬孫越,相聲新勢力。我不管也不會分是不是傳統相聲,作品好,好聽搞笑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