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快手大號幕後推手的自述:如何用流水線的方式生產網紅?

一位快手大號幕後推手的自述:如何用流水線的方式生產網紅?

短視頻似乎都擁有一種魔法,吸引你的目光、佔據你的心智、打開你的錢包。你樂在其中,既沒有反抗能力,也無法自拔。

這股魔力讓朱峰著迷。

2014年,90後創業者朱峰與同窗好友共同創立星站TV,研究出了一套日日迭代的方法論,它懂得機器的算法邏輯,知曉你的興趣愛好,又深諳人性的渴望。目前在抖音、快手上,星站TV已建立起500個大號,擁有8000萬粉絲,內容涉及體育、美妝、時尚、美食等各個領域,成為國內目前最大的短視頻內容矩陣。

這套方法論在打造網紅、大號時,屢試不爽:一個月內為商學院知識付費產品提升15%的銷售額;為汽修培訓學院提升了60%的線索轉化等。

一位快手大號幕後推手的自述:如何用流水線的方式生產網紅?

星站TV創始人團隊,左一為朱峰

星站TV於2016年3月完成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由經緯創投、德同資本投資。2018年 5月,星站獲得經緯創投連續領投,頭頭是道、豐厚資本跟投的B輪融資。

朱峰接受《21CBR》專訪,分享視頻製作、大號打造的心得。

瞄準短視頻

星站TV創立於2014年,那時是長視頻的天下,優酷、土豆、愛奇藝等平臺勢頭正勁。我們公司開始在平臺上進行探索,達到一個挺不錯的狀態,在優酷土豆的分成排行榜上,連續六個月排名第一。

那時我們就在琢磨,要把一套打造網紅大號的體系搭建起來。

進入移動時代,手機APP構成傳播形態,流量越來越分割,出現分佈式流量的一個大環境,需要通過內容打通,這階段出現了微博、微信這樣的超級APP。

後來,微信、微博的紅利期也慢慢過了,公眾號打開率下降,大家的時間到底到哪裡去了?

2017年的聯通沃指數,戶均流量消耗最多的APP中,前10裡有9個和短視頻相關,人均使用時長76分鐘。短視頻成為佔據用戶時間的新方向,異軍突起的APP是快手和抖音,每日活躍用戶數都超過1.5億。

我們認為,不是線上沒有流量了,而是流量遷移到了短視頻,短視頻成為新的流量窪地。

於是,2017年星站全面轉型,佈局快手和今日頭條。快手、抖音兩個平臺的崛起,讓我們看到了一些新的內容形態和它未來的可能性。基於算法的千人千面傳播,每個人都能找到喜歡的內容,未來這一定是大方向。

大量觀看內容的人群湧入,平臺原生的網紅年收入超過2億。一些企業開始佈局,他們希望像在微信、微博剛興起時那樣,吃到短視頻的紅利期。然而入局者很快發現,賬號是否能做大,運氣的成分太大,也沒有運營規律可循。

星站通過一套數據驅動的方法摸索出了規律,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在快手抖音上做到了短視頻平臺上最大內容矩陣。

關於視頻內容製作,我們有一套方法論,這正是公司的核心所在。

首先,星站研究了快手內容分發的邏輯,發現內容分發過程中會形成非常多的特徵節點,比如,視頻該在什麼時候發佈?應該發佈多少頻次,用什麼樣的色階,模板,濾鏡等。

根據這些節點先形成了數百個維度,然後提煉特徵,就特徵形成決策節點,之後開始用大量的視頻內容去做賽馬。

在決定進入短視頻領域的時,星站做了一整年的內容賽馬,去觀測和總結視頻在平臺上的傳播規律。簡單來說,同樣的視頻內容,調節色階、BGM、濾鏡等因素後,發佈在不同的快手號上,會發現有些號起量,有些號沒有起量。

此時我們去定性定量分析,什麼原因導致了有些號的內容傳播好,有些不行。這樣循環往復地進行測試,去弄清楚大家到底喜歡什麼,做怎樣的調整能得到最高的流量。

這套方法聽起來很科學,但測試過程中“噪音”巨大。噪音是指不確定性,你很難判斷到底是什麼因素在發揮影響,以為是A,但其實是B。海量的數據當中,大概只有5%是有意義的,我們經歷過大量的失敗案例。因此這是個重運營的過程,需要不斷對比,循環往復地做。

這套方法論,曾為快手平臺推薦來的品牌客戶打造出很多成功案例大號,實現了有效銷售轉化,所以我們也經常會給快手內部的運營人員做培訓分享。即使他們是平臺的搭建者,也弄不明白怎樣做內容才能讓用戶喜歡。

平臺的算法就像是建造大樓時搭建的鋼筋水泥,但最後生活在裡面的人是否喜歡這個環境,程序員們是不清楚的。

星站靠自研的這套內容生產機制打造的500個大號,形成了巨大的私域流量池,我們在這個池子裡通過直播、電商、知識付費等to C的方式變現。現在企業做短視頻賬號的需求越來越大,星站幫助企業代運營抖音快手賬號的to B業務也建立起來了。

我們本質上是一家流量公司,不是為了做內容而做。“內容為王”這件事早就過氣了,未來一定是“內容+運營+數據“的組合拳,才能讓企業在紅利期佔坑,讓企業也成為網紅。

研究平臺算法幫助我們有的放矢,而讓內容生產流程化,是我們能快速、精細生產短視頻的基礎。

早在整個短視頻環境尚未成熟時,我們就開始效仿好萊塢的“工業流水線”,把所有短視頻用流水化的方式來操作,流水線上有起標題的人,加封面的人,扣像的人,越做越精細化,變成一個規模化生產的過程。十個人的團隊,原來只能同時拍一條視頻,現在可以同時運營十個賬號。

傳統的視頻生產都是由一個團隊,根據主題花近一個月的時間做出一個精品視頻。未來一旦技術發生了突破,這一種小作坊式的生產勢必跟不上人們的消費需求,一定要用一種新的組織形態才能跟上。

手把手交你做大號

怎麼用一些基本的方式做出熱門短視頻?核心就是要吸引會對你內容感興趣的人。

我們團隊幫劉潤做的抖音號是個很好的案例。

劉潤是潤米諮詢公司的董事長,他的《5分鐘商學院》書籍在知識付費領域受到很多人的歡迎。開通抖音號後,他投入精力不少,但效果不好,發了很多條視頻才積累了一百多名粉絲。當時,他認為自己講授的商業邏輯知識,在調性上與抖音平臺的娛樂性不符,因此傳播性不佳。

我看了一下,跟他說,“潤總,不是這麼搞的,我用我們的辦法幫你做。”

我們的思路是,用“大字報”的形式處理視頻讓機器快速識別,將其精準推送到對商學院內容感興趣的粉絲群中。

首先,要考慮到合作方的時間和條件。劉潤是個忙人,沒有時間出鏡,最多隻能提供音頻。因此,我們在前期只用了潤總的圖片。視頻中,潤總的圖片在畫面中下方,中上方留給文字。每句在畫面上蹦出的文字約為5-6個字,重要字眼以標橙、放大的方式進行突出。

一位快手大號幕後推手的自述:如何用流水線的方式生產網紅?

劉潤的抖音賬號

視頻中留文字的另一個好處在於,方便機器為視頻打標籤。現在的短視頻平臺,都是以標籤匹配的方式來推廣視頻,視頻上傳後,後臺會根據賬號、地址、關注和被關注、內容等為視頻打上標籤,推廣到有類似標籤的人那裡。如果點贊數、播放完成度、評論等達到一定閾值,會被推薦到更大一群大有這些匹配標籤的觀眾池中。

所以,你的內容不僅要被人喜歡,最重要的是被機器認可和識別。大部分的網紅的運營者都陷在這個環節上,他發的內容根本沒法被機器精確地打上標籤。

其次,蹦出的字體多大、一行多少個字、大字和小字間的差別、語速、蹦字的頻率、背景音樂、視頻發佈的頻率等因素,都進行了斟酌,這些因素構成了我們強調的運營。

發了四條視頻後,粉絲數量達到了20萬人。現在潤總的號一共更新了20多條視頻,粉絲量已經接近70萬。當時他的線上課程已經結課了,但在運營短視頻賬號的一個月內,他的付費課程銷量上漲了15%。

一位快手大號幕後推手的自述:如何用流水線的方式生產網紅?

另一個例子,我們幫助一家汽修培訓學校做了一系列短視頻,發佈在快手上。有一條視頻,場景選擇在汽車維修現場,視頻的主要內容是一個身穿培訓學校汽修服的萌妹子不停地進行“託臉殺”遊戲。

這條視頻得到良好傳播的秘訣在於——反差萌。汽修是一項男性學員為主的課程,想要觸達這些用戶,我們得了解他們的視頻消費偏好。根據這些偏好,再去尋找之前積累下的創意模板,在模板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

創意行業用模板,這聽上去很稀奇,但好萊塢就是這麼做的,大片電影有模板、史詩音樂也有模板。追本溯源,短視頻模板甚至都能與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經典模式聯繫起來。

人與人的連接,一定要找到那些不變的東西。什麼是不變的,對生存的渴望、快樂的追求、食色性,這些本質的東西是不變的。

很多人問我抖音和快手這兩個平臺的區別是什麼。抖音注重作品,快手圍繞人。抖音更像是一個舞臺,具有展示性。快手上的視頻更像是一個個社交顆粒,就像我平常發的朋友圈一樣,不一定要有展示性,卻是我與朋友們互動的工具。這樣的平臺特性決定抖音視頻需要在前幾秒就抓住觀眾的注意力,而快手上有一定粉絲量積累的號,可以把視頻內容做得更完整。

豐富的內容,意味著會消耗人們更多的時間。過去人們是用產品來換錢,今天用內容來換時間。我們進入了一個以人為核心的新紀元,而不是過去以“貨”為核心。內容就是一種通貨,你需要拿內容去換用戶的時間和關注。

快手、抖音上在做的事情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不是簡單的播放平臺。在這一背景下,人可以成為網紅,企業也可以,線上的粉絲、播放量都可以成為每個公司的數字資產。

星站希望未來成為全球化的流量亞平臺,用強運營的理念,結合內容和平臺,抓住人的心智、時間、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