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胖哥學物理 王明陽心學與量子物理可靠性

但是,現代把王明陽心學當做一種科學觀來看,也是一種極其錯誤觀點,因為每一種哲學都有一種認識基礎,與科學精神高度吻合的是自然辯證法,沒有唯一,因此很多西方科學家都是唯物主義者,而王明陽心學是徹底的唯心主義論。我們不能把王明陽的心學中一些認識與量子物理一些規律有某些相同地方,就把王的心學當做救命草,這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精神本質是尊重自然規律,一切對自然科學的假說和猜想,都必須通過實驗、推理以及數學化過程,才能證明這種猜想正確性。

王明陽心學,僅僅是在方法論上與量子力學觀點有相識地方,當然,這也說明王還是有大智慧的,他用自己觀察發現自然規律,雖然沒有提現科學精神,但是這種大膽猜想也是一種科學組成部分,這才是王高明之處。

其實,王的心學充滿著詭秘,一直被歷代儒家誤解。但是由於量子力學一些觀點,人類才明白他詭秘地方真是涵義。王曾經說過“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這件話王心學的一種方法論,即物質以你的觀察而存在,這句話剛好和量子力學中的粒子不確定性相聯繫。

學過物理人都知道,量子力學創始人玻爾認為,觀察決定物質存在。在沒有被觀察之前,微觀世界的粒子,其特性都是不確定的,直到你觀察它的那一刻,它的不確定性才會消失。愛因斯坦堅決反對這種觀點,他堅信世界獨立於觀察者之外,認為事物並非在你測量或觀察時才存在,而是一直都存在。玻爾則認為,微觀世界的粒子,在沒有被觀察時,按照波函數,以概率波的形式瀰漫於整個空間,可以干涉和疊加,就像幽靈一般虛無飄渺,沒有實體。但是,一旦有人觀測,粒子的波函數瞬間坍縮,一切的概率波,所有的幻影都消失了,粒子便以一個實體出現在你面前。觀察者一旦離開,實體粒子又化為虛無飄渺的概率波。許多人一定以為,沒有被觀測時,粒子一定在某個地方,只不過我們不知道而已。這種觀點遭愛因斯坦反對,並說了一句著名的話:“難道我不看月亮的時候,月亮就不存在?”

量子力學對粒子的確定性問題處理,與王明陽心學有著相同的方法論,不論是他所說“花”,還是量子力學中粒子,在沒有人觀測時,它都是不存存的。只有當有人去觀測時,花的顏色才明白起來,粒子的瞬間從一種概率變成一種確定,量子力學中不存在與觀測無關的實在,而“觀測”只能是人的行為,假如放一隻動物在那裡“觀測”,等於沒有觀測,粒子的波函數並不會坍縮。正是量子力學這種觀點,它的科學性也一直被人懷疑,但是這種假說到目前得出結論還都與自然想象高度一直,因為某些物理定義域條件下,依然還是理論一種。

更有趣的是,1935年,愛因斯坦認為他終於找到了證明量子論不完整的有力證據,這個證據叫做“量子糾纏”。在量子力學裡,當幾個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由於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則稱這現象為量子纏結或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量子糾纏是一種純粹發生於量子系統的現象;在經典力學裡,找不到類似的現象。

通俗講,當兩個粒子靠近時,會彼此糾纏,此後它們便有了聯繫,即使你把它們分開,不論把它們拉開多遠的距離,一個粒子的變化都會影響到另一個粒子,如同一對有“心靈感應”的雙胞胎姐妹。兩者之間沒有電話線,沒有任何傳導物質,根本沒有連結彼此的東西,令人驚訝的是,測量其中一個粒子時,另一個粒子的狀態也會隨之發生改變,所以說這種現象非常奇怪,完全違背了整個宇宙的邏輯。愛因斯坦將量子糾纏稱為“幽靈般的作用。愛因斯坦無法接受糾纏現象的存在,他認為幽靈般的連接關係並不存在,所有事態的結果,在你觀察到它們之前就已經確定了。玻爾則認為糾纏的粒子可以在瞬間發生聯繫,即使相距遙遠也沒關係。

兩位大師之間存存不可調和矛盾,這也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之間對立很重要的方面,但是,量子力學中兩個粒子之間發生聯繫,與王明陽一些觀點也是相同的:“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在這一次較量中,雖然當時沒有人對兩位物理泰斗觀點加於評價,但是後來科學實驗卻證明愛因斯坦錯誤,由於量子糾纏存在,直接導致了量子通信發明。

1964年,約翰·貝爾提出論文表明,量子力學的預測明顯地不同於定域性隱變量理論。概略而言,假若測量兩個粒子分別沿著不同軸向的自旋,則量子力學得到的統計關聯性結果比定域性隱變量理論要強很多,貝爾不等式定性地給出這差別,做實驗應該可以偵測出這差別。因此,物理學者做了很多檢試貝爾不等式的實驗。

1972年,約翰·克勞澤與史達特·弗利曼(Stuart Freedman)首先完成這種檢試實驗。1982年,阿蘭·阿斯佩的博士論文是以這種檢試實驗為題目,他們得到的實驗結果符合量子力學的預測,不符合定域性隱變量理論的預測。

2017年6月16日,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先成功實現,兩個量子糾纏光子被分發到相距超過1200公里的距離後,仍可繼續保持其量子糾纏的狀態。2018年4月25日,芬蘭阿爾託大學教授麥卡﹒習嵐帕(Mika Sillanpää)領導的實驗團隊成功地量子糾纏了兩個獨自震動的鼓膜。每個鼓膜的寬度只有15微米,約為頭髮的寬度,是由10個金屬鋁原子製成。通過超導微波電路,在接近絕對溫度(-273K)下,兩個鼓膜持續進行了約30分鐘的互動。這實驗演示出巨觀的量子糾纏。

因此,量子力學雖然在處理粒子確定和量子糾纏中,與王明陽的心學有某些高度的相似,只能說明科學是接受哲學指導的,但是王明陽心學只是在方法論上統一,但是心學本質與科學精神還是背道而馳的。科學是自然現象一種總結,而不是以某一個人或者某一種觀念而左右,因此量子力學正確性與王明陽心學無關,它是對自然想象一種真理靠近,而不是用來證明某一個哲學的正確性,方法上高度一致只說明真理是唯一的,檢驗真理唯一標準只能是實踐!

呵呵,胖哥又回到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說實在話,自然辯證法是唯一跟科學相同哲學,因為它們基礎和出發點是完全吻合的!

2018年12月1日於宜昌市尚書巷弄石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