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真的有秘诀,还是有人故弄玄虚?

千千千里马


古人很有意思,说话一是含蓄,二是简洁。于是,后人的麻烦来了。

这有点类似领导讲话,云山雾罩,就是不明说,让人觉得往东也对,往西也行。


就如一句“道非道,非常道”,六个字,你的理解可以写出六万字。

书法就是如此,“使转”一词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若明明白白告诉你,使转就是通过一按一提来调整笔锋,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


古人这样做有其理由,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各种技能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当然不肯轻易示人。

这也是古代一些艺术、技术逐渐没落乃至失传的原因之一,一个师傅留一招,传下来的就越来越少了。

书法上的一些技法,现在的名家们就真的不理解?真的不能讲清楚?不是的,人家是大家,大家哪能讲大白话?

于是,用一个专业术语解释另一个专业术语,绕一大圈,就是不肯明说。哈哈,装B都会。

书法,技术上的东西哪有那么玄乎?不太容易说清楚的反而是其内涵,文化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毛笔书法,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法的,如果不掌握方法的瞎练,只会南辕北辙,最终即使不说“贻误终身”那么严重,那也是虚费年华,给别人看看笑话而已。

在下亦见过,有的年级大的爱好者,他自己说什么帖什么帖临过多少遍,每天花多少个小时写了几十年,可是看他写出来的点画绵软无力,结构也是散乱,甚至写的时候腕都提不起来。他自己可能已经深陷“自娱”的书法怪潭,也不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再说别人看他年纪大了,也不可能再提什么意见了。但是,这样写下去,终究不上路,其实也没有意义了,只能惋惜了。

其实,一门艺术首先是技法,然后才能谈艺术,所谓“技进乎道”。书法的技法也没那么高深玄奥,无非是中锋、侧锋、提按、转折、入笔、收笔、运腕,等等等等。这些技法,需要演示,甚至需要手把手的一遍遍重复教。如果有老师教习,也许会比较容易掌握,(掌握的好坏要看各人的悟性),当然也有天赋高者会自悟。但是大多数人,有老师教习,尚且学不会、学不好,更别说自己去领悟了,那是纯粹瞎写了。

这些技法在了解之后并熟练掌握便可以入门,(所谓入门就是没有走错路,已经上了大道),老师初步的指导就到这里了。但是要登堂入室,还需要自己的一些悟性。每个人领悟能力不同,领悟点不同,就导致各人的书法风格和方向不同,这是老师要给予建议和把脉,一旦你走偏或有问题,老师负责纠正一下,(至于听不听就看你自己了)。如果,你已经具备一定的临帖和创作能力,基本上一到两种书体创作不是大问题且具一定水平档次,那么你就登堂入室了。

登堂入室之前,其实大部分以技术为主,之后可以慢慢上升到艺术成分了。





云松书法


无悔人品请如玉

不俗文章淡似仙



梦入芙蓉埔


书法真的有秘诀,还是故弄玄虚?这个问题自古以来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说没有秘诀,能书者寥寥无几,要说故弄玄虚,得笔者难以告知真谛。从这个问题来看,答案就在其中。什么秘诀?什么故弄玄虚?“书法”二字,这就是答案。写字若无法度、道理、规则,那就无法无天了,还能称之为“书法”吗?由此可见,有法可依,“法”即是诀窍。但“秘”不“秘”却因人而异。俗话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会者逍遥自在,不会者难于登天。善书者不择纸笔,依然出“精品力作”,不会者笔墨精良,“登堂入室”都难。所以,问题就成为问题,故弄玄虚也就变得神乎其神。说实在话,书法还真不是一练就成,当然,不练更是难成。“一艺之成,良工心苦”,即使费纸三千也难以“书法”真谛。为什么?因为书法是艺术,是艺术那就得有艺术性,否则,与写字无异。虽然书法也是写字,但写字并不一定是书法。所以说,书法是一门学问,涉及到美学、文字学、历史学、艺术学、哲学等各门学科。可以说,这些知识都是书法的秘诀,也不是在故弄玄虚。要说起这些,你说是还是不是呢?





为龙书法


我认为,书法真的有秘诀。科学、系统、正规、专业的训练方法就是秘诀。如果是初学者,一起步入门就直接照着字帖写,没有其他辅助方法练习过程,这种作法是错误的!

我认为,对临法,非但不算是秘诀,还是引导人们误入歧途的“法宝”。对临法,不适合前期基本功训练使用,只能对后期模拟创作练习有一点点意义。

对于真正懂书法的人来说,书法并不神秘,仅仅是书写技艺方法而已。这种技艺方法,是前人、今人在长期的书法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发现的具有规律性的法理,进而归纳整理出来的定义,谓之书法论述。

由于每个人的学书经历不一样,对技法感悟及其心得体会自然有别于他人,可以说,各自都有道理。对于别人的说法,在没有弄清楚原作者历史背景,以及他为什么创立这种思想理论之前,轻易不要斥责或去反驳。

比如,我花费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潜心研究,创立了从古至今前所未有的《潘氏分步摹临法》书写技艺训练新模式,原本想为众多书法爱好者提供详细的参考资料……然而,这种教学研究成果,还未正式向社会公开呢,仅仅在〈今日头条〉上作一下预热准备,就招来许多人一通斥责……

之所以有很多人不相信我的作法是真的,功效很神奇,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入门,临了很多年古帖,从来没有想过古人到底是怎么写的。而且,在书法这条路上走的太短了……

试想,我练了五十年书法,确切的说,是边研究边练习走过来的。有的人刚练了三年五载,甚至一二十年,自以为懂书法了,其实还在萌芽期呢,或者说,一直是在学写毛笔字的道路上徘徊,并不是研究毛笔书法,也没有步入书法正轨的迹象……

我觉得,书法=技术+艺术,它们的总和才是书法。简言之,技法训练有特定的套路,艺术创作有规范的法则,不仅要有深厚的功底,还需修炼字外功。书为心画,绝不是一挥而就了之。难道这是故弄玄虚吗? 不在于总么说、怎么作,关键是懂不懂,书法行为美与丑是次要的,就看它否符合书法构成的要素与法度,判断书法好坏,不能光看字体外形如何,重要的是看它是否违背科学伦理。

总之,无论是古人或今人的书法学术理论,都是管窥之见,在当时那个年代肯定是正确的,而随着历史发展,有些理论,就像时装一样,过时了,甚至作废了。有的理论只能借鉴,有些说法要重新定义……因此,我们是现代人,书写条件与应用环境等,与古人大不相同了,所以,即不能全盘生搬硬套已有的定论,也不要迷信当代一些伪大师传播的歪理邪说,重点学习研究与时俱进的书法理念……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在古代,不要说书法,任何一门技艺都是有秘诀的,老师傅传艺留一手,留的就是秘诀。古代技艺的传承,向来有外姓人不传,传男不传女等保守思想,这些保守思想致使古代很多高超的技艺失传也不足为怪。李小龙在美国时,中国武术非国人不传,也是李小龙打破的规矩,才使中国功夫名扬世界。
蔡邕《熹平石经》

古代书法自然也是有秘诀的,用笔的规律,结字的规律等,都可称得上是秘诀。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我儿时学书法,跟的是一位乡贤,年龄自然很大了,跟随老先生学书一年半,只给我做过一次示范,还是我再三要求,而且示范仅仅是一个捺画。老先生年龄大,受得就是这种保守思想的影响。


钟繇《宣示表

三国时期,钟繇曾向好友韦诞借阅蔡邕书论《笔论》。韦诞自然是不会借,气的钟繇双手捶胸,直至吐血。就这样,韦诞还是不借。韦诞死后,钟繇第一时间掘取好友韦诞坟墓,盗走《笔论》,从此钟繇书艺大进。《笔论》即是书法的秘诀。
王羲之《黄庭经》


当代自然是没有书法秘诀了,很多有名的、有水平的老师,开班教学,如何临帖,如何创作,还包括各种示范,做的面面俱到,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让学生一览无余,根本就已经毫无秘诀可言了。


古风书法


书法有秘诀,秘诀在哪里?就在古人的字里面。决不是现在某些人的速成秘诀、笔法训练秘诀。


古人编辑的书法字帖,叫做”法帖”。他们把历史上写的好的书法作品收集起来,供学习者学习。”法帖”之所以叫“法帖”,因为里面的字包含有法度,用笔的技巧。为什么书法学习要用字帖?书法学习始于模仿。它的结构、笔法,用文字语言表述不清楚,只能通过模仿字帖,才能领悟其中的诀窍。

古代和现代关于书法的各种理论书籍,对笔法的描述不可谓不详尽。却没有人可以按着这些方法去学习。是他们说的错了吗?没有。他们说的没有错。是学习者的书写能力达不到理论上的要求。分寸掌握不了。而当自己的书写能力提高,就会发现,原来说的是对的。



理论能够助你锦上添花,却不能帮你解决初学时的控笔技能。控笔的技能,只能是一点一滴的磨砺。写不出的东西才叫做秘诀。秘诀就藏在古人的字里行间,是要靠自己去寻找。临帖越深越精,获得的东西就越多。奇巧的,一招致胜的秘诀是不存在的。


子衿书法


秘诀一词不知道是谁造的,真的很无聊,天下哪有什么秘诀,比如深山老林里,有的老头老太活了一百多岁,就有记者跑到那里去了,问长寿的秘诀,你想老头老太文化都没有,哪来的秘诀?不过随遇而安而已。

书法也是如此,没有什么秘诀而言。我没有秘诀,明诀倒有一个,给你一个图形,不用我说话就行,附图



硬笔张


书法真的有技巧秘籍,不是故弄玄虚。

书画人有一句俗语:既能使用别人模仿不了的笔法才叫高。这就道出了高难的用笔技巧是书法大家所独有的。右军、米芾、赵孟頫等大家的很多笔画,是很难模仿的。他们在长期历练中发现和掌握了高难的用笔技巧,书写的笔画线质和形质不仅发人义气,还可使愚钝者暂觉开朗。但是这种用笔技巧,古人很少用文字描述,只是形象地比喻。如: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等。倒是明清有两位书家隐约揭示了这个秘籍,既丰坊和包世臣的“侧左让右”和“腕扭筋”。这两个书法用语至今没见有通透的理解和解释。笔者认为,此即是书法的大秘籍,也是书与写的分水岭。


gongye059


一种文化或一门技能如果再一步提炼升华的话,就可以称之为“道”,如从茶文化到“茶道”,从剑术到“剑道”。其实这并非是古人故弄玄虚,或用玄学的东西赋予其神秘色彩,而是对一种文化传统的尊重和崇尚。书法之所以有“书道”之说道理也在此,中国书法自唐代传入日本后,至今在日本称之为“书道”。从艺术角度看,中国书法它是书写者以抽象的、符合一定审美规律的线条形式揭示人类心灵的美,揭示汉字发展规律内在的变化美,它的价值不取决于书写者的身份和外在承载物价值表象,它是与文学家以文字与世界对话、音乐家以音符引起人们共鸣、画家用色彩表达心声、舞蹈家用形体诉说情感一样,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古人留下的法帖和碑迹看,书法有其内在的规则和法度,但绝不是神秘玄虚的东西,只要按照古人的书写法度,经过多年的刻意练习是能够写出神韵兼备而且具有自己风格的一手好字来的。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学书法没有捷径,但有正确的方法”。更多观点尽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北京尚韵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