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农妇72道工序做出上坟用的“烧纸”,年入10万已干了6年


2018年11月13日,在贵州黔东南州,岑巩县岩山角,45岁的农村留守妇女王屏芝正在做上坟用的烧纸。。她通过自己的手艺,每天有三四百元的收入,月入万元不是梦,年入10几万,至今已经干了6年了。

王屏芝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学会舀纸了。后来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的风潮,她也到城市打工了。因为在外打工不自由,挣钱也少,后来她就又回到了农村老家,重新拾起了这个做烧纸的手艺。

其实,做这个烧纸的活儿也非常辛苦,但是挣钱还行。王屏芝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开始干,到下午六点钟左右收工回家,中午除了吃饭的时间,其它时间也可以自己说了算,累了就休息,比较自由, 不像给人打工那样受约束。

王屏芝这样一天辛苦干十几个小时,可以做出30多刀纸,每刀纸100张,一刀纸可以卖10块钱,这样一天就可以收入300多块钱,除去成本也有200多块钱。

“现在冬天白天的时间短,要是在夏天的话,可以舀40多刀纸。”王屏芝说,“我舀纸用的竹子都是在外面购买,每百斤珠子价格在140元,一百斤竹子可以舀一百七八十刀纸。”

王屏芝介绍,烧纸都是用竹子做的。她买来竹子,然后进行原料加工,再到烧窑做成纸浆,从竹子到做成烧纸,共有70多道繁杂的工序。烧制一窑纸的原料需要一万多元的成本价格,可以做成四五万元的烧纸。

据介绍,当地做烧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村民们世代传承古法造纸技艺已有千余年,生产的竹浆纸使用起来不但没有灰尘,而且还带有淡淡竹香味,畅销邻近省市,深受消费者青睐。

造烧纸的基本原料是当地阳山竹,制作过程有浸竹、煮竹麻、制浆、舀纸、榨纸、剥纸、晒纸等72道生产工序,整个制作流程需要大约55天。

这种传统古法做烧纸的技艺已传承千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剥好的纸以贴为单位进行晾晒,每十张为一贴,每十贴为一刀,每十刀为一捆。纸质因具有白皙、柔软、薄细和韧性强等特点。

王屏芝说,目前她做的烧纸主要销往铜仁、湖南新晃等地。在采访的当天,王屏芝共做了38刀纸,能收入380元。扣除成本80元,每天纯收益就有300元。

王屏芝说,她做纸用的竹子都是在外面购买,每百斤珠子价格在140元,一百斤竹子可以做一百七八十刀纸。

王屏芝通过传承传统手艺,在农村有也有不错的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差多少,甚至比打工更强。在当下全国各地农村,就像她这样的农村妇女,立足农村实际,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自己美好生活的人,她们是新时代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