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洗澡“挑”时间,做好这3点,宝宝免生病!别忽视!

冬天洗澡“挑”时间,做好这3点,宝宝免生病!别忽视!

天气一凉,整个人都畏手畏脚的不愿意出门,每次都要裹成一只熊,还要不停的暗示自己“人老了,不禁冻了......”

大人尚且感觉如此冷,更别提宝爸妈给娃洗澡的时候,宝宝会有多冷了。

这时有家长拿出了取暖神器 ——“小太阳”,但科大大却不怎么看好

湖北一7岁的小女孩洗澡时,浴盆旁放“小太阳”取暖,结果“小太阳”不小心倒在了浴盆里,孩子不幸触电致死。

冬天洗澡“挑”时间,做好这3点,宝宝免生病!别忽视!

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危险就在娃身边。家长原本好心给娃取暖,却不料发生触电致死的悲剧!

冬天洗澡“挑”时间,做好这3点,宝宝免生病!别忽视!

那么除了“小太阳”,冬季给娃洗澡,家长还有哪些事情该注意呢?

取暖、保暖要做好

看到上面的案例,有爸妈可能要说,直接开浴霸,浴霸不会掉到水里。

冬天洗澡“挑”时间,做好这3点,宝宝免生病!别忽视!

用对取暖设备

宝宝的眼睛比较脆弱,浴霸强光中含有的蓝光,会伤害到眼睛的黄斑区域,轻则导致水肿、重则出现失明。

冬天洗澡“挑”时间,做好这3点,宝宝免生病!别忽视!

别紧张,宝爸妈们可以这样给娃取暖:

✔ 洗澡前,尽量将室温控制在25~28℃

✔ 同时,打开浴霸15~20分钟,给浴室增温,洗澡时再关掉;

✔ 如果关掉浴霸温度不够,可以在头顶打一把有遮光效果的伞,做好遮光保护。

Tips:

○ 1岁以内的宝宝,最好不用浴霸。

○ 生活中使用闪光灯、荧光灯等光源,最好也让宝宝避让开。

做好保暖工作

一定有部分家长,习惯性给娃洗完澡后,才开始一件一件找衣服。

就算室温很高,不怕着凉。但你千万不要忘了孩子是没有耐性的,等太久会开始拒绝穿衣服的。

冬天洗澡“挑”时间,做好这3点,宝宝免生病!别忽视!

还有家长刚给宝宝洗过澡,就把冰冷的衣服套在娃身上。设想如果是你,你也会抗拒、不乐意吧?更何况是小宝宝呢。

所以,科大大建议大家,提前做好保暖工作:

✔ 提前把宝宝洗完澡要换的衣服捂热,放在被窝里保持温度;

✔ 在宝宝洗完澡后,立马换上暖暖的衣服,就可以尽量避免着凉。

有的家长做好了宝宝洗澡的保暖工作,又选错了洗澡时间,真是让科大大操碎了心。

洗澡时间要选对

冬季给宝宝洗澡的时间段,家长们总是好巧不巧的踩在了不合理的“坑”里。

✘ 睡觉前

睡前洗澡,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对身体发育带来不利。

正确做法:可以在宝宝睡前2个小时洗澡。

✘ 吃饱后

刚吃饱饭洗澡,会影响宝宝肠胃的吸收和消化。长期下去消化系统可能会大受影响,甚至出现胸闷、头晕等各种不适。

正确做法:可以在宝宝吃饱饭,休息1个小时后洗澡。

✘ 刚睡醒

刚睡醒洗澡,可能会影响皮肤正常调节能力,导致宝宝免疫力下降,甚至出现感冒、发烧等各种不适。

正确做法:可以在宝宝睡醒30分钟后洗澡。

Tips:

温度&时长▼

○ 新生儿,建议水温38~40℃,时长在5分钟左右。

○ 0~1岁宝宝,建议水温33~35℃,时长在15分钟以内。

○ 1~3岁宝宝,盆浴≦15分钟,淋浴≦10分钟。

频次▼

北方的妈妈,每周为宝宝洗1—2次;

南方的妈妈,每周为宝宝洗2—3次。

对健康的宝宝来说,家长只要在正确的时间段内,用对取暖设备,做好保暖工作,冬季洗澡的困难就减少了一大半。

但是对于刚打过疫苗、生病发烧、有湿疹的宝宝来说,能不能洗澡呢?

疫苗、高烧、湿疹可洗澡?

接种疫苗的宝宝

疫苗留下的针眼极小,而皮肤的修复作用会使伤口很快结痂,接触水不会引发针道感染。

所以宝宝打完疫苗,只要针眼没有出血,没有其他不适症状,是可以洗澡的。

高烧的宝宝

宝宝高烧时,能不能洗澡分两种情况:

体温上升阶段,宝宝会打寒战、手脚冰冷,这时不建议给宝宝洗澡。

体温下降阶段,宝宝会出汗,排出多余的热量,这时

只要宝宝愿意,就可以洗澡。

但家长要搞清楚,洗澡是为了舒适和清洁,对退烧的作用很小。

湿疹的宝宝

湿疹宝宝皮肤有小裂口,甚至渗出物,所以最好不洗澡吗?

其实不是,湿疹宝宝皮肤上脱落的皮屑,和裂口皮肤周围的细菌以及宝宝的汗渍,都会刺激到皮肤。

冬天洗澡“挑”时间,做好这3点,宝宝免生病!别忽视!

洗澡反倒可以把这些脏东西清洗掉,更有利于湿疹康复,所以是可以洗澡的。

另外,科大大唠叨一句,洗澡后给宝宝涂抹足够的润肤乳,能加速湿疹的恢复哦。


科大大嘚吧嘚:

冬季给娃洗澡,

选择正确时间段,

做好取暖、保暖工作。

打完疫苗或高烧,

宝宝可否洗澡分情况;

湿疹宝宝可洗澡,

同时多涂润肤露,

加快湿疹恢复度。


【科学家庭育儿】国家级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联合百名育儿专家与万千家庭一起,专注宝宝的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家庭亲子关系处理

更多育儿难题,关注【微信公众号:科学家庭育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