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流行火葬,幾千年後還怎麼考古?歷史會不會斷代?

前段時間江西某地強制推行火葬,還發生了搶棺材砸掉的鬧劇,更有甚者,砸壞的棺材板還被一些傢俱廠回收,拿去做了傢俱,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小的討論。可見,雖然網絡用戶多為年輕人,但大家對這件事情還是挺關注的。

“入土為安”是我國傳統文化當中,關於人死之後最理想的一種喪葬方式,在古代,這種思想廣泛的被大家所接受,而現在很多反對的人則認為這樣不夠環保,而且有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在裡面,但其實,我國古代“入土為安”的土葬形式的出現,並非封建迷信思想的產物。

現在都流行火葬,幾千年後還怎麼考古?歷史會不會斷代?

遠古時期,地球上沒有國家的形式,早期人類是以部落為單位群居,或多或少。雖然當時沒有文明出現,甚至連語言、文字都很欠缺,但人與人之間肯定也是有感情的,因為這是“人”作為地球上唯一的高級生物,最基本的原則。

早期的人類社會,野生動物領地遠遠大於現在,部落只是團結起來在野物領地之間夾縫求生。每當部落中有人死去的時候,人們先是將其用樹枝草葉蓋住,但是後來發現這樣做會導致死者被野物吃掉,於是他們便會用土將其埋起來。而到了文明出現之後,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更為清晰,人們開始用木頭做一個盒子,將死者放在裡面,然後再埋葬起來,不讓土壤中的蟲子啃食分解。事實上,這才是古人“入土為安”的初衷。

現在都流行火葬,幾千年後還怎麼考古?歷史會不會斷代?

而到了近代時期,人口密度空前強大,特別是在城鎮密集的平原地區,土葬不僅佔用大量的土地,而且還會汙染水質,於是推行火葬就在世界範圍內展開了。但有人說:且不論火葬和土葬孰優孰劣,單單是這火葬給後人考古帶來的麻煩就無法解決,試問幾千幾萬年之後,人們無法進行考古工作,拿什麼來研究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火葬是不是會加大歷史斷代的可能性呢?

我們知道,歷史上的文明斷代事情並不少見。比如說:古埃及文明在歲月的踐踏下,早已無跡可尋,僅留下幾座金字塔和木乃伊供後人憑弔,現在的人類對於埃及文明的瞭解還是少之又少,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是如此;而燦爛的印度河文明,也曾一夜之間消失,並且在幾千年的朝代更迭,變得殘破不堪,重建印度史很大一部分還是借鑑了中國的相關古代典籍,如《大唐西域記》、《瀛涯勝覽》等。那麼,古代印度、埃及土地裡沒有古代的屍骨嗎?顯然是有的,而且還不少。

現在都流行火葬,幾千年後還怎麼考古?歷史會不會斷代?

​對於考古來說,屍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為他們畢竟不會說話。相比於屍骨,更重要的是對當時情況的一些相關的記載資料、書籍、碑文,以及當時存留的物品。因此,對於現代考古來說,大人物和陪葬品多的墓葬才具有一定考古價值,而這個價值僅僅只能在死者生前接觸的很小的一個範圍內起作用。正如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墓葬中的那些楔形文字遠比木乃伊要有價值的多一樣。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古代的文明或者歷史出現斷代,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這個文明本身的範圍並不大,一旦自己或者周邊地區陷入較長時間的戰火混亂,很多相關的真實資料就會出現誤差,甚至是喪失,就會出現較大的歷史斷代。而我們當今的社會早已經是全球信息一體化了,除非地球文明遭遇襲擊或者種族滅絕,否則地球上每一個地區的歷史都會有各自很清晰的展示。

從這方面來說,不管是火葬還是土葬,對於後世考古來說,幾乎都是沒有什麼影響的,歷史更不會因此產生斷代。也許,有一天世界將會推出“化學葬”、“生物葬”,來減少火葬帶來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