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美集团千万商票违约背后 并购“成瘾”致资金危机

赫美集团1000万元商票逾期危机可能仅是表象。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赫美集团2018年上半年,4635万元短期借款已逾期未偿还,并且,2018年6月以来,集团及其股东方、关联公司和法人先后13次被申请冻结财产,涉及金额超过3.7亿元。此外,赫美集团旗下互金平台及小贷公司此前已经出现借款项目逾期,且子公司因流动性困难,无法承担担保责任。

本报记者统计发现,自2010年上市以来,赫美集团先后发生了17次并购,涉及类金融、服饰珠宝等多个领域,累计花费超过38.08亿元。

最近这一年多来,为了应对流动性等问题,赫美集团开始出售资产、引入投资者。颇为有趣的是,在出售盈利资产的同时,赫美集团却又继续购入亏损的企业。

关联交易未见披露

赫美集团于2017年10月18日出具的5张共1000万元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到期1个月仍未能兑付。

上述5张商票均在2017年10月18日出票,而汇票到期日分别为2018年10月5日、10月8日、10月10日、10月16日和10月17日。

据了解,由于上述票据逾期,10月24日,持票人深圳市益安保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安保理”)以票据追诉权纠纷为案由,向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法院起诉赫美集团、赫美集团惠州分公司、王磊。

记者获得的票据信息显示,出票人和承兑人为深圳赫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款人为深圳赫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后者是前者的分支机构,承兑人到期无条件付款。

商业承兑汇票,通常是指由收款人开出经付款人承兑,或由付款人开出并承兑的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相比,商业承兑汇票的付款人是企业。也就是说,赫美集团向惠州分公司开具商业汇票,惠州分公司作为收款方将这一商票转让给保理公司进行融资,承兑人赫美集团承担到期付款的责任。

有意思的是,商票的开票方和收款方之间的关系是公司和分支机构。

“分公司在业务、资金、人事方面受公司管辖,并不具有法人资格,属于分支机构。”上海某中型商业保理公司副总经理表示,“这可能会存在关联交易的风险。这一交易是否真实?是基于真实贸易背景所开出的票据,还是纯融资性的票据?”

记者注意到,《票据法》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而“汇票的出票人必须与付款人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并且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不得签发无对价的汇票用以骗取银行或者其他票据当事人的资金。”这一规定正是为了防止出票人与收款人串通,签发无真实贸易行为的票据骗取资金。

“正规的商业保理,一定要求提供基础交易合同和相应的佐证文件,比如说货物运输单据、发票票据等。”上述保理公司高管表示,目前行业内更多的将票据作为保理业务的一项增信措施。而商票贴现业务来看,多数机构只承接央企或者国企的小额度票,融资成本12%~15%左右。

记者梳理赫美集团2017年以来的定期报告发现,1000万元的票据并未作出披露。2017年公司应付商业承兑票据期初余额5007万元,期末余额为803万元;应收商业承兑票据期初余额148.5万元,期末余额为94万元。而2018年6月30日的应付商票余额200万元,应收商票余额为0。

就上述商票开具的贸易情况、集团与分公司的业务往来情况、票据数据和关联交易的披露情况等问题,11月27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多次联系赫美集团、益安保险等相关方,不过,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应。

颇值一提的是,记者采访第二天,11月28日,赫美集团发布了一份《关于补充确认关联交易及预计2018 年度日常关联交易的公告》,其中提到公司及合并范围内子公司与部分关联方存在采购和销售等类型的日常关联交易,截至2018年10月为 2445.94万元,但公司未就上述关联交易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并及时披露。

债务压身

事实上,赫美集团的窘境,远不止1000万元商业票据的问题。

2018年半年报显示,赫美集团已逾期未偿还的短期借款总额为4635万元。不过未披露具体的借款情况和所涉及机构。此外,《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第三方企业信息查询工具天眼查和裁判文书网等公开渠道统计得知,2018年6月以来,赫美集团及其股东方、关联公司和法人涉及13次被申请冻结财产,涉及金额超过3.7亿元。

“我们于6月份起开始出现暂时流动性困难,公司使用创始以来的所有利润进行垫付。直至2018年10月份,因缺口逐步增大,我们对投资人的刚性兑付难以为继。”赫美集团子公司深圳赫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赫美智科”)于11月14日对投资者如是说。

据了解,此前赫美智科曾先后用过深圳市中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联金所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两个名字,目前,其主要充当资产端,向“联金所”平台出借人推荐个人借款项目,并承担担保责任。记者注意到,“联金所”的平台运营方为深圳前海联金所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2018年7月13日,深圳前海联金所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股东变更为上海闻玺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80%,大股东)和赫美智科(持股比例20%)。此前,赫美智科曾是深圳前海联金所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唯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00%。也就是说,按照从属逻辑,赫美智科曾一度向自己全资控股的子公司平台推荐提供资产,并提供刚兑服务。

此前,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曾直言,网贷虽然是信息中介,但是本身存在着高风险低收益的情况,相对来说资金成本比较高,资产质量比较差,一些平台存在自担保性,难以打破刚兑。

针对逾期问题,赫美智科预计解决全部逾期需要6至9个月,其称继续使用公司利润与股东对公司的流动性支持进行垫付。作为赫美智科的大股东,赫美集团在深交所交易互动平台上回应投资者,公司将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承担应尽的责任。

但是,赫美集团自身的财务状况也显得捉襟见肘。

三季报显示,公司流动资产合计33.64亿元,账上的货币资金只有3.32亿元。同时流动负债合计35.44亿元,短期借款高达12.62亿元,其他应付款13.65亿元,以及3.17亿元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等。

另外,赫美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多年为负。2013年至2017年,其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991.33万元、-9541.26万元、-1.97亿元、5225.68万元和-2.49亿元;2018年前三季度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8亿元。

赫美集团所面临的不单是资金流动性问题,公司业绩自2017年开始下滑。2017年,赫美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开始出现负值,为-6735万元。2018年前三季度仍持续这一颓势。前三季度营收15.89亿元,同比下降15.83%;扣非净利为-2.74亿元,同比下降429.31%。

赫美集团还表示,受金融市场政策等因素影响,公司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上升,对公司各业务板块影响较大,预计2018年度净利润为-4.66亿至-3.95亿元。

另一方面,赫美集团的负债不断上升,2015年至2017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8.58%、60.26%、68.80%。 由于借款增加和融资成本升高,赫美集团2017年的财务费用较2016 年增加 6876.68万元,增长108.85%;2018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6921.19万元,较2017年上半年增长56.55%。2017年以来,赫美的长期借款年利率为7.00%~8.70%。记者注意到,赫美集团的短期借款远高于长期借款。截至2018年6月30日,其长期借款约为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6.38%;而短期借款则高达14.1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22.61%。

频繁买卖

债务之后,是赫美集团的大手笔“买买买”。

据了解,2010年上市之初,赫美是名为“浩宁达”的仪表仪器制作公司,但前几年业绩表现一般。2014年,赫美分别向通过定向增发股份,获得每克拉美(北京)钻石商场有限公司100%股权,正式进军珠宝行业。但是,此次并购的预估值增值率高达526.53%。

并购每克拉美让赫美尝到了甜头。201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170.0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762.29万元,同比增长1493.78%。

随后,赫美逐渐并购“成瘾”。

此前,2015年11月,赫美集团以2.55亿元自有资金收购深圳联金所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后更名为“赫美智科”,并持有深圳前海联合所100%股权)、深圳联合金融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赫美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赫美微贷”)51%股权,布局互金领域。

2016年,公司从浩宁达正式更名为深圳赫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购买的资产也逐步涵盖珠宝首饰、旅游娱乐、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服装百货等诸多领域。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自2010年上市以来,赫美集团8年时间进行了17次并购,累计并购金额超过38.08亿元;其中9单发生在2017年6月以来的一年多时间内。

在同一时间段,赫美累计13项出售资产,金额合计为14.11亿元,其中11个出售项目均发生在2017年下半年至今。

2017年开始,赫美转“卖卖卖”,陆续出售每克拉美、联金所、欧祺亚等资产。这部分资产的共同特点是:并购仅两三年,属于非边缘化业务、有稳定现金流。

记者梳理发现,联金所2016年和201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485.04万元和2406.07万元,净利润为2292.68万元和28.69万元。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每克拉美、欧祺亚、惠州浩宁达等公司上。

不过,2018年5月公告要出售的赫美智科,2017年营收为29447.1万元,较2016年增长55.14%;净利润为11926.98万元,同比增长458.17%。截至稿件刊发之时,赫美智科的工商资料中,股东信息尚未更改,交易尚未完成。

业绩下滑、资金流动性紧张、股价暴跌、大股东质押股份触及平仓线等背景下,除了出售盈利资产外,赫美集团接连搬来“救兵”。

7月份,赫美集团找到韬蕴资本作为援军,由后者以2.53亿元,每股溢价50%接盘第四大股东近5%股份。随后又打算将韬蕴资本持有易到用车的33.82%、20%股权受让于赫美集团。

韬蕴资本之后,11月13日,赫美再次引来北京文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文科投顾将收购不超过赫美集团总股本5%的股份,缓解其紧张的资金流动性问题。

在出售盈利资产的同时,赫美集团仍然继续购入亏损企业操作。

2017年10月12日,赫美集团子公司深圳赫美商业公司拟以8亿元现金收购臻乔时装、彩虹深圳、盈彩拓展和彩虹珠海各80%的股权,上述公司承诺三年完成3.1亿元业绩对赌。

11月15日,收购事项更改为:以4.8 亿元的交易价格现金收购标的公司 100%股权。但是,上述4家公司2016年无一例外全部亏损,2017年上半年只有两家盈利,合计净利润仅为645万元;今年前三季度也仅有1家公司盈利,合计净利润为-3085.29万元。

对于上述频繁买卖操作是否是导致近期资金危机诱因,赫美集团未予回应,本报记者将继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