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統領40萬大軍,明知康熙皇帝年幼,為何不敢踏進紫禁城半步?

lvjian_Kidd


鰲拜雖有操縱皇上之舉,卻無篡位之心

大清入關之後的第二位皇帝就是康熙,順治皇帝死後,年僅八歲的康熙繼位。四個輔政大臣中,權力功勞最大的便是鰲拜。

鰲拜曾經對大清忠心耿耿,事實上到最後也是忠心耿耿。鰲拜年輕之時,南征北戰,為大清立下過赫赫戰功。以至於康熙準備殺他的時候,他脫下衣服展示自己的傷疤,滿身的傷疤都是為國所得,康熙也不忍處死這位功臣。

當鰲拜成為輔政大臣之時,鰲拜看到了權力的好處,看到了權力能為自己帶來一切的時候,他再看向年幼的君主,無時無刻不在想,這個小孩子懂什麼,現在我才是天下第一人。一步步,鰲拜掌控了朝政,掌控了皇帝,但是最終沒有謀反。

他有造反的實力,為什麼不反?

自古以來,有權勢的大臣都不會造反,因為造反,是有風險的。造反意味著什麼,造反意味著與整個國家為敵,鰲拜不是皇家血統,他想當皇上,名不正言不順。而自己的地位極高,天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皇上有的,自己全都有,皇上沒有的,自己也有。那個小孩,只不過是一個木偶罷了。

其實古代社會,皇上僅僅是國家的一個象徵,而掌控國家的,是跪在皇上面前的那些大臣,那些大臣是政治的主導者。而鰲拜作為這些主導者之首,沒必要去冒這個險造反。造反成功了,也會被千夫所指,不成功,全家滅門。於情於理,鰲拜都不會造反。


御史三大人


1、順治立下遺詔,指定由皇三子玄燁嗣位(即康熙帝),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順治死後,四位輔政大臣曾經在順治靈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輔佐小皇帝玄燁。 他雖然權力大,但不是說他沒有掣肘;

2、君臣關係或者說君臣大義在前,以臣弒君是大逆不道,即便是曹操當時掌握了整個朝廷大權,也不願意背上這樣的歷史罵名。鰲拜此時雖然大權在握,但比起曹操來說,還差得遠,他如果敢謀反弒君,朝廷裡面的皇族、忠臣不會幹看著。

3、八旗制度確立之後,各旗子弟是都只聽從旗主的命令,鰲拜只是鑲黃旗,並不是旗主,而正黃、鑲黃、正白旗都是皇帝直接統領。鰲拜即便權勢大,那些人也未必有膽子跟他一起造反。

從以上三點看,鰲拜有實無膽。


韋德310


記得看過一個評論,不知道是不是洗白。說其實鰲拜背了大鍋,其實他是大忠臣


用戶3601389741754


連索尼都玩不過,他敢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