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擦肩而過的武器,哪個最為可惜?

大國武器


20多年前 F16戰機差點成為中國空軍主力戰機

【薩沙講史堂第一百六十四期】【軍事系列89講】

解放軍曾有機會大批量裝備F16戰鬥機?這不是天方夜譚,是歷史的真相!當時只要我們願意,至少60架F16就會列裝我軍了。聽薩沙說一說吧。

眾所周知,打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後,中美進入蜜月期,一同遏制蘇聯。當時美國或親自或藉助盟友,出售給中國很多先進武器。比如將越南炮兵打的屁滾尿流的炮兵雷達,就是美國讓盟友出售給中國的。

當時中美合作的項目很多,海陸空三軍,坦克飛機大炮軍艦無所不包括。薩沙問大家?當時解放軍最大的短板是什麼?答案自然是空軍!

我軍的飛機完全來自於仿造蘇聯!其中米格19是我方完整仿造的最後一個版本,而米格21或者說殲7我方並沒有得到完整的資料,屬於部分仿製。

殲7的問題很多,性能一度低劣到越南都拒絕接受(不要錢白送給它的),直到80年代才徹底解決殲7的各種問題。

而在80年代,區區數十架落後的殲7還是我軍戰鬥機的主力。同時代,蘇聯已經批量生產了下一代的米格29戰鬥機。

顯然,目前我軍急需的是換裝先進戰鬥機。可惜,由於多年的欠賬,由我國自行生產類似於米格29或者F16戰鬥機這種先進飛機,幾乎沒有可能。

道理很簡單,連殲7的生產改造尚且不行,何談全新設計!

當時我軍高層對先進的西方戰機很感興趣,考慮直接購買。

我軍考慮的主要是三種:法國幻影2000戰鬥機、美國F15戰鬥機和F16戰鬥機!

相比起來,中法之間更沒有政治瓜葛,適合長期合作。

剛剛改革開放,我國就派員趕赴法國測試幻影2000戰鬥機。1983年,我們甚至派出試飛員試飛了幻影2000 B型戰鬥機。我軍試飛員對幻影2000評價非常高,內部報告寫到:在當時我國試飛員及相關行業的科研人員,對於幻影2000高性能的感受,可以用"震撼"二字來形容。讓長久以來一直使用俄系武器的我空軍高層,對當時西方國家的先進科技有了更進一層的認識。

性能好是好,關鍵不便宜!

法制飛機價格幾乎是國際市場最高的,且要求直接用外幣結算。80年代初期,中國還是很窮的,大部分資金要用於經濟建設。我國希望法國方面能夠降價,大有你只要降價我就買的意思。法國軍火公司是商業公司,以賺錢為第一目的,不同意降價。甚至當年我國總書記親自會見法國總統,提出戰鬥機應適當降價的建議,也沒有成功。

最終,我們只得拋棄了昂貴的幻影2000戰鬥機。

相比我軍高層,科研機構尤其是三機部優先考慮的是美製戰鬥機。美製戰鬥機參加的實戰遠遠多於法制戰鬥機,性價比也更高。

1982年的貝卡谷地空戰中,以色列的F15和F16狂勝敘利亞的蘇制戰鬥機。以色列宣佈,他們的美製戰鬥機以0損失,擊落敘利亞的82架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

我軍對於貝卡谷地空戰很清楚!

當時我們希望得到的是F15和F16。但前者基本不可能!F15是美國的看家寶,只出售給最鐵的盟友,普通盟友尚且得不到,更別說中國。況且,F15的價格也極高,中國同樣買不起!

那麼,看來看去,就是F16比較合適了。

F16是輕型戰鬥機,價格比較便宜。它主要用於戰區制空,也用於近距空中支援,非常符合中國的需要。F16於70年代末期剛剛裝備美軍,是當時最先進的戰鬥機。

1983年,大名鼎鼎的美國空軍雷鳥飛行表演隊訪問中國。他們駕駛F16A/B戰鬥機,在北京南苑機場作了精彩的表演,當時就打動了我軍高層。

F16的性能非常優秀,遠非當時我軍的殲六、殲七戰鬥機可以相比的。

表演後,我們就聯繫美國方面,表示希望購買F16。當時中美關係很好,美國政府經過研究,原則上同意了我們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美方開價並不算很高,比自用的飛機還便宜100多萬美元,甚至同意用農產品支付。

換句話說,只要我們點個頭,F16就飛到中國來了!

不過,我軍卻沒有同意,原因也不復雜。

第一,給我們的不是真正的F16,而是猴版。

美國方面願意賣給我們的是F16/79!

早在1977年,美國卡特政府因為多次軍售導致科技成果洩露,宣佈不再出口美軍現役戰鬥機。以後出口給盟友的美製戰鬥機,性能一律較低,F16/79就是這一產物!

它同F16A/B戰鬥機有一定差距,主要在於發動機不同。F16/79採用的是J79渦噴發動機,而不是F100渦扇發動機。J79發動機比較適合高空高速戰鬥機,用於F16/79這種制空戰鬥機就不太合適。

發動機的不同,導致F16/79的航程短、滯空時間也短,性能相比F16A/B有一定差距。

更奇怪的是,F16/79莫名其妙的安裝了沉重的發動機防熱護罩(重近1噸),導致機動性也有明顯下降。

正因為這個原因,F16/79始終沒有賣掉1架。所有盟友都拒絕購買,要求提供F16A/B戰鬥機。

我軍對此也不滿意,認為花大價錢買二流產品,太虧了!

第二,出售條件也不是很好

美方雖沒有開高價,也願意用農產品衝抵,但還是有一定要求。

美方要求中國必須一次性購買60架,這才轉讓組裝生產線。

單架F16/79價格不貴,60架可就不便宜了。

以當時中國的國力來說,這也是一大筆錢,必須仔細斟酌。

第三,政治方面的考慮

中國方面有過被蘇聯黑的經歷。當年仿造了蘇制武器體系,隨後蘇聯不願意提供新技術,我們又研發不出來,導致20年來我軍海陸空武器發展幾乎停頓。

以輕武器來說,直到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我軍還在使用幾十年前的56式系列。

而越軍則有諸如德拉貢諾夫狙擊步槍、PKM通用機槍等先進蘇制輕武器。為此,我軍在實戰中吃了大虧,繳獲後迅速進行仿造!

中美關係雖好,未來卻有很多不確定性。剛剛合作就搞這樣的大手筆,萬一將來崩了,豈非雞飛蛋打?

第四,對於我軍研發中的戰機,過於樂觀

當時我軍正在量產比較先進的殲8戰鬥機,同時計劃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將殲8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同時,我軍撥款高達5億人民幣(當年可是鉅款)研發殲10戰鬥機,要求可以對抗米格23戰鬥機,達到F16A/B的水平!

客觀來說,當時對於殲8和殲10的計劃都過於樂觀。似乎我們花費10年,就可以完成西方30年的技術積累!

誠然,買飛機不如造飛機,但前提也要看自己是否具備這個實力。

殲8無需多說,直到90年代才解決了雷達和發動機的嚴重問題,卻早已過時。外售的殲8 2M更差,壓根就沒賣掉一架!

全新的殲10研發難度就更大!

從1983年確定發動機方案,到了89年所謂的渦噴15發動機仍然是一個圖紙而已,8年之久幾乎沒有進展!

拖來拖去,幾次更改設計,最終殲10正式定型是2004年的事情了,整整20年之後!

最終,在80年代,我軍拒絕了猴版F16的引進計劃!F16也就沒有能夠列裝中國空軍!

對於這一點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專家各有不同的意見!

薩沙也不敢下結論。不過,F16/79至少是西方的先進技術產物,不是我軍當年戰鬥機可以相比的。我軍如果能夠引進後,將其核心技術學習大部分,對我國各方面技術積累也是很有幫助的。

【薩沙講史堂第一百六十四期】【軍事系列89講】


薩沙


80年代中美蜜月期的合作,對於中方來說可惜的是沒錢更沒有現代化的意識和眼光。當時TG確實挑花了眼,但是有幾個美方很有誠意也很可行,在八平方之前就可以完全成功的項目最後因為種種原因作梗而錯失是非常可惜的。首先就是航空發動機,美方提出過一個很現實的方案,用J-52配WP-7的加力燃燒室做一臺加力版的J-52,推比7,首翻期300H以上,和WP-7可以做到PIN 2 PIN互換,當時601和611很有興趣,但是兩個黎卻非常反感,最後不了了之。其次戰機,當時最有可能獲得完整生產線和全部技術轉移,也最符合中國軍方截擊北方圖-22,26突襲的美方產品是F-4。美軍在79年停產所有F-4後,麥道就一直為產線找出路,最後便宜的是南棒子和土雞。如果獲得F-4,中國空軍可以提前二十年就得到中距攔射能力,當然J-8II和JH-7可能也就沒了,這對於丟失三代機項目的西飛和沈飛當然就是是大不幸,為了一機八院士,也要誓死捍衛。


EdwardXue


擦肩而過就是沒緣分,沒啥可惜的,從可能引進的武器裝備來說,英國“鷂”式垂直起降戰機算是可圈點的一種,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英雙方就中國引進“鷂”式垂直起降戰機進行了五年多的談判,但最後還是因為價格太貴沒有達成交易。

當其時,“鷂”式正攜馬島戰爭輝煌戰績,這種亞音速戰機充分展現了其作戰能力,在與阿根廷的法制幻影3超音速戰機的角逐中,佔盡上風。其出色的羅羅公司“飛馬11”MK-103發動機具有矢量推力,可使戰機垂直/短距起降,如果當時引進該機,更多受益的可能是中國海軍,即使沒有製造航母,也能在大型輪船上起降,或許能推動兩棲攻擊艦的研發服役,英國在馬島戰爭中的大量使用經驗,可以直接拿來研究,海軍航空兵戰鬥力會得到大力提升。而美國海軍陸戰隊也引進了該機,改進為AV-8B服役至今才逐步將被F-35B取代。

不過現在看來,走過的路還是真對了,雖然80年代非常多的西方武器裝備咱們沒有引進,常常是因為囊中羞澀,但回過頭來看,真玄啊!如果當時傾囊而出買了大量西方裝備,那等於是跳進了大坑,西方對華禁運之後,這些武器裝備咱們能消化嗎?配套的雷達,導彈等咱們能自行生產嗎?可能錢也沒了,這些東西也老化了,蘇-27也買不成,殲-10也沒錢繼續研製,錢要用在刀刃上,這道理從個人到國家都沒錯!N


聯合防務


F16 幻影2000 豹2主站坦克

當年中美蜜月期,美國和法國都向我國推銷戰鬥機其中法國拿出幻影2000戰機,美國拿出F16戰機在當時可是非常先進的機種,後來法國人報價太高,美國人的我們又買不起,折中搞了個和平典範計劃,計劃用殲8飛機換裝F16的火控雷達和機載武器。

後來不是計劃終止了,所以國防裝備是買不來的,沒有什麼可惜不可惜。

正因為沒有引進那些戰機,我國才有了殲10C戰機。


李曉偉


當然是已經試飛成功但是中途落馬的運10了。

儘管現在推出了運12、運8等一批優秀的中小型運輸機,但是運10的落馬導致中國空軍一直沒有一款屬於自己的大飛機。為了滿足作戰需要,國家每年需要動用大筆外匯從烏克蘭,俄羅斯進口二手的伊爾76來滿足軍方要求,但畢竟數量有限,限制了我國的空中運輸能力。

最最典型的是,汶川地震期間,由於鐵路,公路被地震破壞,短期內無法修復,向災區運輸物資只能依靠空運,但因為空運力量有限,地震發生之後,大量的食品,藥品,醫療物資,醫護人員,救援人員,設備等都滯留在機場,無法第一時間進入災區現場。

另一方面,也導致之後開發預警機,加油機,反潛機,偵察機等特種機型時,出現平臺數量不夠用、改用其他平臺的情況,限制了我國在這些機種的人才培養。

還有一點,就是導致中國航空工業與世界強國的水平差距拉大。運-10如果成功,就標誌著中國繼美蘇歐之後第四個可以自己研製並生產大飛機的國家,並擁有了一批完全掌握的先進技術專利。例如運-10配套開發的機體材料是LC4高強鋁合金——今天的軍機還在使用,與當時尼克松專機上的用的水平差不多,只是尼克松的專機耐疲勞程度稍好。但運-10的下馬,使得中國飛機材料問題就拖下了。

除了材料問題,還有關於大飛機的理論論證,設計水準,製造工藝,日常維護等等都因為運10項目的落馬而擱淺,大大落後於西方大國,直到今日的運20才漸漸追平。

當然,運-10自身也有很多問題,運-10飛機是中國在特殊形勢下研製的,因此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印。在製造廠家上,當時的上海飛機制造廠的前身是海軍的飛機修理廠,技術骨幹不足以承擔任務,因此被迫從航空工業系統中抽調了不少骨幹去協助。另外有許多技術材料,機械工程不過關,導致最後只能降低標準,才勉強過關。

還有就是運-10面臨一個很尷尬的局面,該落馬都落馬了,就它還死而不僵,甚至有許多專家仍然在保它,最終因沒有撥試飛的油錢而告終。


兵說


對於一個武器研發能力不強的國家而言,軍購雖然不是長久之計,但也是一個讓自己國家軍隊快速增強戰鬥力的辦法,還能通過研究進口武器的設計特點自己研製或者仿製,這也使得國際軍火貿易幾乎沒有停止過。我國也經常購買其他國家的先進武器,比如“現代”級驅逐艦和蘇27戰鬥機,這兩款武器都曾經以一己之力支撐起了我國一個軍種,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號也是從烏克蘭買來的,還有殲轟7A早期型號的斯貝發動機,以及今年剛剛到貨的蘇35,那麼,在我國軍購的歷史上,有沒有什麼因為各種原因沒能進入我軍服役的武器呢?其中哪個最可惜?

我國曾經和美國有過一段時間的“蜜月期”,在這期間我國從美國引進了不少先進武器和技術,但是由於這個時期極其短暫,因此也有很多武器在兩國簽訂採購協議或者口頭約定後被取消,其中就包括CH47“支奴幹”直升機。CH47直升機,是一款由波音公司研製的重型直升機,其特點是航程大,載重大,而且改裝潛力也不小,可以承擔多種民用和作戰任務。我國曾於上世紀80年代初計劃引進其民用版本,也曾將這款直升機帶入本土測試,不過這樁買賣在80年代末被美國單方面取消了,對於我國直升機領域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損失;“豹”II坦克是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為了應對蘇聯部署於我國北方的鋼鐵洪流的威脅而考慮的一款武器,我國主要是看中了其優秀的穿甲能力,準備連著生產線加產品全部引進我國。由於資金短缺的問題和我過當時生產工藝落後的原因,這筆買賣也不了了之;“鷂”式戰鬥機,是一款英國生產的可以垂直起降的戰鬥機,我國也曾和英國接觸希望可以將其引進,由於英國不願意轉讓生產線,再加上我國資金短缺,這款武器同樣沒有引進我國。

海軍方面,在我國海軍防空火力極其薄弱時,英國42型驅逐艦進入了我國視野,不過在馬島戰爭中,42型驅逐艦由於其設計上的缺陷造成的拙劣的表現,讓我國放棄了這筆買賣;“光榮”級巡洋艦,是我認為我國軍購歷史上錯過的最可惜的武器。這型巡洋艦滿載排水量12000噸,有64個垂髮孔,以及16枚反艦導彈,是那個時代名副其實的“海上武器庫”。這型巡洋艦當時差一點就被我我國買來了,由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中作梗,最後這筆買賣不了了之,如果當時我國買到了這艘巡洋艦,那麼我國海軍將能在更早幾年就掌握建造大型水面艦艇的技術,所以“光榮”級巡洋艦才是與我國擦肩而過的武器中最可惜的。


諸葛小徹


只要有獨立自主,艱苦奮鬥的精神,沒有什麼武器是最可惜的。

曾經有一些先進武器,比如CH-47支奴幹直升機、豹二坦克、F-16、幻影2000戰鬥機等有機會落戶中國,但又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這些武器雖然可以幫我們提高科技水平,但那些帶著各種條款的買賣又豈是我們所需要的?

國防安全是買不來的。如果能買來,那印度一定是一流軍事強國,從飛機到坦克再到艦艇,大把的銀子買買買,可惜,只讓大家領教到摔飛機的本領。

只有獨立自主,借鑑吸收才是王道。如果固步自封,不思進取,那每一件錯過的武器都是最可惜的。比如這一個:

1793年,英國使團為83歲的乾隆皇帝送來英王喬治三世的祝壽賀禮。 禮物中有很多當時歐洲的先進科技,如軍艦模型、天體運行儀、地球儀、望遠鏡等,還有1支燧發槍。這也不是第一次送來燧發槍了,康熙年間英國就曾給清朝送過燧發槍和手槍。

只不過當時的清朝對這些先進技術視而不見,反倒認為是奇技淫巧之物棄之一旁。仍然沉浸在弓馬騎射的舊夢中,先進武器就這樣與清朝擦肩而過,讓人扼腕嘆息!

火藥起源於中國,後傳入歐洲。早在宋朝時期,軍隊就使用火箭、火銃了,中國人應用火器的時間並不比世界晚。明、清時的軍隊也使用過鳥銃(火繩槍)、三眼神銃,弗朗機炮,明神機炮等武器。

鳥銃

只不過鳥銃使用火繩點燃火藥擊發,受天氣等條件限制比較大,並不比弓箭更有優勢。所以當更方便、更精確的燧發槍出現後,歐洲國家紛紛扔掉了火繩槍。

清王朝站在歷史機遇的路口,卻選擇了視而不見,與世界潮流漸行漸遠,以至於後來要用大刀長矛去對抗侵略者的長槍大炮,使中華蒙羞。

而現在,儘管西方國家對我們封鎖技術,先進的飛機大炮不賣給我們,但我們的現代化國防不也獨立自主的發展起來了嗎?一流的武器裝備我們還缺啥? 我們都有!

雖然比世界頂尖水平還有差距,但我們不受制於任何人,也不接受任何人的挑釁和欺負,這才是最重要的。

一兩件武器裝備猶如過眼浮雲,又有什麼好遺憾的呢?


和風漫談


沒有任何可惜的。用慣了別人的東西,自己的能發展起來嗎?芯片的教訓應該牢牢記住。


劍已還匣


f16和幻影2000,同一時期的我兔還在用殲7


顧小悅


不是鐵桿子粉絲,老美是不可能賣最好的給你,閹割版不如不要,浪費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