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博士好不好考?

生不有功不居


和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录取方式不同,博士的录取并不是以“考试”为主,而是以直博生和本校研究生硕转博为主,即使考的话,不少学校都已经在开始实行“申请-考核制”。



博士名额非常紧张,通常一个教授,一年只能分到一个名额,特殊情况下可以再临时争取一个。而据我所知,在一些普通的985或者科学院的研究所,稍微弱势一点的老师,有时一年一个名额都没有。

博士招生名额紧张,肥水不流外人田,大多都会留给本课题组有读博打算的同学,让其以硕转博的方式,继续留在组上攻读博士学位。除非今年该老师课题组没人转博,这个名额才会空出来,用来招收外校的考生。



而外校生考博,好一点的学校都会采取“申请-考核制”,需要看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至少发过一篇SCI论文(理工科),有的学校还要求论文发在二区及以上的期刊上。达到申请要求后,才能进入复试阶段,以面试为主,适当考察基础知识。

考博本身难度不大,但由于名额紧张,加之对硕士阶段有文章要求,最终能拿到名校博士的人非常少。一个学院,能留给外校考生的博士招生名额,往往都是个位数。

因此,如果有读博深造的打算,最好从硕士阶段就考入理想的学校,再争取硕转博,这是相对容易的办法;实在要考的话,也得提前联系导师,确认他那里今年还有招生名额。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我是今年三年月份参加中山大学博士初试考试,四月底参加复试,五月中旬收到预录取通知。以我的博士考试经历及我身边同学考博的上线率来看,现在的博士并不怎么好考,以前流行的“只有毕不了业的博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以最近的博士考试来看,并不是这样的,现在应该改成“既有考不上的博士,也有毕不了业的博士”。

我国现在每年博士招生名额大约在六万左右,博士招生名额已经很多年没有扩招了。研究生最近几年大幅度扩招,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达58.98万余人,较2011年增长了近10万人。研究生招生扩招了,与之对应的博士招生名额并没有随之扩招,这就形成了剪刀差,导致博士考试越来越难。

还有一个愿意导致博士考试越来越难,那就是现在就业形势严峻。有些人可能会问,就业形势严峻与博士考试难易有何联系?其实关系很大。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很多研究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研究生选择考博,从而实现更优质的就业(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博士毕业生就业质量还是不错的)。

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致使参考考博的人数越来越多,而博士录取名额有限,故博士越来越难考。以我们导师为例,今年报考我们导师的学生共有12人,而导师只有一个招收名额,也就是说考上的概率不足百分之十。我的室友今年报考了暨南大学的博士,他所报考的博士共有26人报考,导师只有一个招收名额,而且二十六人中还有很多是导师自己的学生,最后他是凉凉了。我们这一届有四人去复旦参加博士考试,全部凉凉。

总之,种种数据显示,现在考博的难度还是挺大的,我认为很多专业的难度远远超过了研究生入学考试。


沙漠孤狼2017


博士过来人想说,得看你攻读哪里的博士,大部分博士都是宽进严出,招考难度容易比较低。比较常见的博士招生方式是招考(或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和直博。以硕博连读和直博为例,选择自己的硕士导师后,读博难度基本是零,简单的填份表格即可。为保障课题研究的延续性,大部分硕士生导师都会劝自己的学生读博,选择读博与否就得自己想清楚。

招考的话,难度比考研难度低不少,关键在于导师的认可。博士生的招生指标近几年比较紧张,在985大学同样如此,基本一个导师年均只能招1个博士(中科院的博士招生指标比高校还稀缺)。不管是招考,还是申请考核,学院或学校仅仅是做基本条件的筛查,最终决定权都在导师。我就是招考读的博士,转硕博连读时,还需要单独参加英语考试过线,很遗憾我没有过线。在统一招考中,考试有2门专业课和英语,不是很难,大部分人都是简单准备后就参加考试。专业课的话,有个题库,多看看往年的研究生、博士生招考试题,然后多关注学院几个大牛的研究课题和发表的文章,基本就可以把握到位。

题主提出的推荐能上有点不太好听,但是有这样的情况。申请考核的话,基本上达到学院的申请条件,博士生导师沟通后愿意接受,就能上。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联系博士生导师就是关键,最方便快捷的就是你的硕士导师推荐。我记得之前在申请材料中,就需要2份博导的推荐信。题主关心的人大博士招生,目前也在采用申请考核,不清楚题主的具体学科,你可以查看对应学院的官网,了解下18年的博士申请考核要求,然后就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联系人大的博导,争取录取指标。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帅小西De


刚考完,且考了五所高校,所以比较了解。

博士考试的难度呈现较大的两极分化,难的难于上青天,简单的容易到像弯腰捡菜般。

难:博士阶段大家都想考个好学校好导师,但这样的资源就那么一点,所以要么题很难,要么导师要求高,即便满足导师要求,可能还要排队。

易:一般的高校由于资源少名气弱,没有多少学生愿意报,所以题简单,甚至导师苦口婆心劝你读,只要你愿意读,什么都好说。


文森特宫


学界有一句话通常是用来形容博士好不好考的,那就是“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说的就是硕士毕业和考博士一样都是没有太大难度的。不过,小编认为博士好不好考,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专业和学校的博士是好考的,但是有些专业和学校的博士却不是轻易可以考取的。

首先,现在选择考博士的人数和高考以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数相比是比较少的,大学毕业后有相当一部分人就选择了直接工作,另外一部分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而硕士毕业之后,又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直接工作,剩下来继续读博的人就成为了少数。因此在经历了两次分流之后,读博的人数必然就是少数。而在职读博的人数与前两次分流的人数相比也是处于少数的。考博的人数比较少,所以相对而言考博的难度要小一些。高校一般最重视的是两个阶段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一个是本科,一个就是博士阶段。因此,许多高校的博士招生人数比硕士招生人数是要多的。因此,在分母变小,分子变大的情况下,考博的难度自然就会减小不少。

而我们国家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取消了博士生的入学考试,代之以“申请-考核”制,具体程序是由考生个人向报名的院校提交读博申请,再由各个学校的院系进行材料的初筛,合格的进入复试和面试阶段,在复试阶段通常会进行理论知识的测试,在面试的时候则由各个考生所报考的导师对其科研能力进行测评,博士生导师在选择博士生的时候一般会有较大的自主权。所以从备考的难度来看,考博与考大学和考硕士研究生相比还是不能相比的。

不过部分顶尖大学的博士也不是那么好考的,以小编所在的北京大学来看,博士的考录比几乎和硕士研究生的考录比是一致的。所以,如果要报考北大、清华、复旦、浙大之类的顶尖名校的博士,难度还是有的。


青年史学家


现在名校的博士招生,例如北理工,把招生权下放给博士生导师了,导师如果看上你在本专业的科研潜质,不用考试,专家委员会面试通过即可。当然了,数学和英语这种基础课,不能太差。

在这种情况下,博士毕业普遍增加了难度,在双一流的压力下,各个高校都在增加博士毕业的难度,前年发一篇SCI论文可以毕业,今年必须发三篇SCI才可以毕业。

人民大学也不例外,想读博,先找好导师,成功了一半。


机器人孔博士


现在博士你说它好考它也不好考,说它不好考其实也不难。总体上全日制博士的途径有三种一是推荐免试,二是统一招考,三是申请考核。

推免针对一些重点大学本科生获取推荐免试资格后,提交申请材料,通过后进入直博或硕博连读通道。这种方式其实是有难度的,在大学期间各科学习成绩要足够优秀。

统一招考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主要还是看成绩,初试很重要。难度因人而异,有人英语不好专业课强,比如我第一次考试英语挺好,专业课差了几分;有人英语好,专业课稍弱,重点补强弱项。

申请考核这种方式弹性最大,难易程度更是不好说,首先硬标准是英语几乎所有学校都设有英语的门槛比如英语六级多少分或雅思多少分或托福多少分等。有的人找一个学校一个导师就能成功,有的人找十个学校二十个老师都不能成功。申请考核的方式给导师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他有在众多考生中回旋的余地,同时提高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比如对硕士阶段论文发表的要求---几篇论文(sci),对学生专业背景的要求是否对口等,这种情况需要学生事先对导师的研究方向,论文发表有一个较好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面试时要表现得自信。

人大的博士总体难度也是符合以上分析的几种范畴,其实不管哪个学校使自己变得优秀,是第一前提。

人大招生方式有本科推免直博,硕博连读,普通招考以及申请考核。不管什么方式记住报考前一定要联系导师询问名额以及有多少人报名等事项,获得导师认可后再行报名。

最后希望有志考博的学生都能如愿。


JavenL


严格说来,博士研究生入学不是依靠考试,而是主要依靠考察与推荐。鉴于目前读博与招博的人员和单位很多,因此,考试也成了一道门槛。

总体而言,博士生入学考试,不算太难,还是比较容易通过的。但是,想要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学位,则是件痛苦漫长甚至困难的事。


上善若水TONGJiPing


首先在读的叫博士生,毕业了才能叫博士。一般重点大学都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你能一路选拔获得资格就可以进入博士生学习阶段。考博士生相比较考大学本科要容易一些,但毕业难有很高要求,延期很正常。


为你护佑


现在很多博士点不用参加考试了,申请加推荐就可以,难得是毕业!一般没个四五年毕不了业。而且做实验发论文花费巨大,如果导师手上没有雄厚的项目经费支持你的实验,很难出成果,也就很难发论文,很难毕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