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約從來不平等?宋遼之間簽訂的《澶淵之盟》到底便宜了誰?

靜夜史


印象中,幾乎所有的“城下之盟”都是弊大於利,都是屈辱的。

然而歷史上遼宋之間著名的《澶淵之盟》卻是個例外,而這個條約簽訂之後,表面上獲益的是遼國,實際上獲益的卻是宋朝,可遼宋都沒想到,最終讓北方的女真撿了大便宜

宋朝與遼朝之間的戰爭持續了超過20年,雙方為了幽雲十六州互相殺伐。對於行動迅速攻擊力強悍的契丹騎兵,宋朝軍隊向來沒什麼優勢。雖然《澶淵之盟》的簽訂經常讓後世之人所詬病,認為宋朝喪權辱國,然而當真如此麼?


《澶淵之盟》規定,遼宋之間罷兵並且約為兄弟之國,宋朝每年給遼國白銀10萬兩,絹20萬匹,而遼朝將幽雲十六州的一部分歸還宋朝,雙方設立開放邊境榷場進行互市貿易

對於《澶淵之盟》,宋朝被罵最多的就是每年給遼朝30萬歲幣,可是還有一個事實被忽略,那就是當時戰爭如果持續下去,宋朝每年軍事花費保守估計在3500萬到4000萬之間,30萬歲幣不過區區之數


更何況,宋朝還得到了一部分的幽雲十六州,畢竟宋朝打了那麼多年,都沒能爭得寸土。遼朝兵力強盛,然而與宋朝之間當時戰況膠著,誰都無法輕易取勝,《澶淵之盟》使得宋朝獲得了戰爭都沒能獲得的土地,遼朝獲得了戰爭也未能獲得的鉅額財富

更何況,因為雙方罷兵使得遼宋之間貿易通暢,由於生產力發展程度的對比懸殊,宋朝從中獲得了巨大收益。

可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澶淵之盟》後近百年遼宋相安無事,甚至宋朝去賑濟遼朝饑荒,遼朝皇帝憑弔宋朝帝喪,雙方長年不聞兵戈。最終東北女真崛起,推翻了遼朝,還南下攻宋。“靖難之變”,宋朝上百年積累的巨大財富悉數被女真人所掠。


澹奕


宋靠著區區三十萬的給侄子的壓歲錢,換來了和遼國做生意的機會。

然後瘋狂衝擊遼國市場,

大肆掠奪遼國財富,

腐化遼國高層,

終至大遼滅族,

你問我還有更毒的計策麼?

我認為是沒有的



蝸牛愛趴


公元1005年,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合約規定:宋遼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齒論;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放棄遂城及涿、瀛、莫三州),雙方撤兵;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宋朝每年的軍費開支必定不止30萬,並且與遼國停戰後,邊境恢復商貿往來,對於宋朝而言在經濟方面可以說是並不吃虧的,因此從表面上《澶淵之盟》可以說是宋遼兩國互利的一次合約。但從深層次而言,卻是兩敗俱傷的結果。少數民族與漢族的一個區別就是“逐水草而居”。這種民族特色也是他們保持強大的一個原因,自從宋遼停戰以後,遼國內部日益腐化,宋朝本身軍事羸弱,《宋史-真宗本紀》評價:“宋自太宗幽州之敗,惡言兵矣。”在簽訂《澶淵之盟》之後,宋朝“惡言兵”的風氣更加盛行,其後女真族南下,宋朝兵敗如山倒。因此從短期看,《澶淵之盟》確實是互惠互利的條約,但從長遠而言,卻是兩敗俱傷的結果。 漢武帝耗盡文景兩代積攢的財富馬踏匈奴,世人褒貶不一,“窮兵黷武”成為評價漢武帝的一個標籤,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漢武帝留下了一個強大的國家,儘管在漢武帝晚年國家陷入混亂,但在漢武帝以後的匈奴則不敢渺視漢朝,這種影響力一直持續到了東漢;相比之下,宋朝則是長期處於少數民族的軍事威脅之下,由此看來,《澶淵之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相信大家心裡都有各自的答案了!

團隊成員:張陽波


小張看歷史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先了解一下澶淵之盟是什麼一回事?是訂的什麼條約?

澶淵之盟是北宋與遼在經過二十五年的戰爭後締結的盟約。

1004年(宋真宗景德三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張避敵南遷,因宰相寇準的力勸,才至澶州督戰,宋軍堅守遼軍背後的城池,又在澶州(今河南濮陽)城下,用八牛弩射了遼將蕭達覽,加上遼自身的原因,很早就通過降遼舊將王繼忠與北宋朝庭暗通關節,宋真宗也贊成議和,派曹利用前往遼營淡判,於十二月間(1005年1月)與遼訂立和約。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為邊界。因澶州在宋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

從此以後,宋遼百年再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邊民禮尚往來,互通貿易。兩邊人民互相走動、通婚、定居的情況都有發生。

雖然,澶淵之盟的條約不平等,表面上北宋賠錢、賠物和土地,遼賺大了。但實際上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在貿易上吃了大虧。遊牧民族的一切生活用品都依靠農耕民族的幫助。遼每年雖然從宋拿去了10萬兩銀子,20萬匹絹子,但北宋從邊境貿易中獲得的利潤就達幾百萬銀兩。同時通過貿易逐使國內經濟的繁榮。人民在百年和平時期得到安寧,國家得到很快的發展。經濟規模在當時的世界上是數一沒有數二的經濟大國。

但澶淵之盟必競是北宋求和派的產物,儘管北宋得到了百年和平時期,此種做法最後還是為以後宋朝滅亡留下了禍根。

對於今天我們來說這也是一面鏡子,使我們認識到求和不辦法,只是國家富強,軍事強大了才能有立國之本,才能不受外國侵略。


張興193886045


我們來看看這個條約的背景,公元1004年閏九月,遼聖宗和蕭太后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北宋。遼軍前鋒先期抵達威虜軍、順安軍等地,但遭到北宋將領魏能、石普的堅決抗擊,遼軍最終未能佔領二地。遼軍初戰失利,又東侵保州,再次被宋軍擊敗,之後又轉攻定州。懦弱的宋真宗只看到遼軍深入宋境,但沒有認識到遼軍是一路失利,此次圍攻定州,乃是無奈之舉,立即產生了畏懼心理。副相王欽若主張宋真宗南逃金陵避難,樞密院副長官陳堯叟則主張逃往成都,宋真宗也擺出一副隨時逃命的架式。最後在宰相寇準的力勸下,宋真宗才打消了逃命的計劃,轉而同意北上親征。

十一月,宋真宗北上,剛到達韋城(今天的河南滑縣東南)時,隨行官員又有人提議南逃金陵,宋真宗再次動搖,寇準和殿前都指揮使高瓊指出一旦南逃,遼軍必將追擊,不僅到不了金陵,反而有被俘獲的危險,宋真宗這才決定繼續北上。

此次遼軍南侵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聲勢很盛,但由於各地宋軍都能堅守城池,拼死抵抗,遼軍在軍事上並未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十月中旬,遼軍東攻瀛州,遼聖宗和蕭太后親自擂鼓督戰。而宋將李延渥、史普率領城中軍民堅決抗擊,毫不示弱。經過十多天的激烈戰鬥,遼軍死傷慘重,不得不退兵。遼軍在瀛州城下吃了大虧,遂決定採取避開城市攻堅城的策略,前鋒直抵天雄軍城下,給北宋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但實際上,遼軍無異於孤軍深入。

十一月中旬,遼軍到達澶州城下,宋真宗命李繼隆出城迎敵。遼將蕭撻覽親自督戰,被宋軍張瑰射中前額,遼軍大敗,宋軍乘勢掩殺。當晚,蕭撻覽傷重而亡。

十一月二十五日,宋真宗進入澶州南城,在寇準、高瓊等人的堅請下進駐北城,並登上北城門樓,召見宋軍將領李繼隆等人。宋軍將士看到皇帝親臨前線,士氣倍受鼓舞,紛紛高呼萬歲。

宋遼雙方在澶州城相持十餘日,遼軍身後的宋軍堅守各處城鎮,面前的宋軍嚴陣以待,士氣旺盛。蕭太后擔心遼軍腹背受敵,於是秘密派人前來求和。生性懦弱的宋真宗馬上表示同意,當即命曹利用為使與遼國議和。雙方規定,北宋每年向遼國輸送遼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遼國退兵。因為澶州郡名叫澶淵,因此,此次和議史稱“澶淵之盟”。

看完“澶淵之盟”的背景,我們可以得到兩個信息:第一,宋勝遼敗;第二,遼國主動求和。北宋在軍事態勢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籤訂城下之盟,並以戰勝國的身份每年向戰敗國輸送一大筆財物,遼國當然是佔了大便宜。真可謂是北宋不敗而敗,遼國不勝而勝。

而宋真宗期許的一紙和約並未給北宋帶來永久的安寧,遼國並沒有履行條約不再南侵,經常出動小股部隊劫掠北宋邊境是常有的事,政治上的訛詐更是從來沒有停過。北宋仁宗慶曆年間,正當北宋與西夏激戰正酣之時,遼國公然向北宋索要被後周世宗收復的關南十縣土地,並以舉兵相威脅,其目的是為了要北宋增加每年向遼國輸送的歲幣。北宋在無可奈何之下答應每年增加絹十萬匹、銀十萬兩給遼國。遼國在不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獲取了更大的利益,北宋畏服於遼的情勢更加明顯,國家積貧積弱的局面也更加深入。


歷史的小學生


北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北宋與遼達成停戰協議。根據協議規定,宋朝每年給遼朝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

。歷史上把這次和議叫做“澶淵之盟”。四十一年後,遼國要求北宋增加歲幣,於是宋遼兩國重新商定了歲幣,宋每年要給遼國絹三十萬匹,銀二十萬兩。這個歲幣數字,一直持續到了遼朝滅亡的前夕。

那麼《澶淵之盟》,到底誰佔了便宜呢?很顯然,北宋吃虧了。那些說北宋沒吃虧的都是在嘴硬!理由有五:



嘴硬一:北宋很有錢,年歲入過億,歲幣只有區區三十萬。對北宋九牛一毛。

關於這一點,已經多次闢謠了。北宋確實歲入過億,但是北宋並不是白銀歲入過億,也不是銅錢過億,而是白銀、銅錢、鐵錢、絲綢、絹布、鹽、稻草、糧食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全部加起來過億。

宋朝的稅收只是看起來很嚇人!實際上最值錢的三項收入:谷、錢、布絹綢加起來,連四千萬都沒有,巔峰時期也不到七千萬。所謂的歲入一億,要看這一億裡面都包括了什麼東西。

比如說“草”,國庫一年收了三千萬捆(看下面的圖表)。知道草是什麼東西嗎? 其實就是牲口吃的飼料。這個玩意,城裡的孩子沒見過,農村的孩子應該都知道。就是鄉下堆得老高的草料。那玩意值錢嗎???宋朝一年收三千萬捆。不懂宋朝稅收統計的人,還以為是三千萬兩銀子呢!



然而《澶淵之盟》中,遼國不要北宋不值錢的銅錢、鐵錢、紙錢,至於什麼破草堆,人家就更不要了。遼國人只要的是最值錢的白銀和絲綢!而中原是貧銀產區,絲織品的產出也是有限的。事實上,北宋後期,一年的白銀歲入只有區區九十萬兩而已,四分之一都要白送給遼國。這不是負擔是什麼??

大量的白銀外流,最後直接導致了宋朝的白銀荒。北宋後期,蘇東坡在目睹了一名婦女被逼投水自殺後寫下了“官今要錢不要米,西北萬里招羌兒。龔黃滿朝人更苦,不如卻做河伯婦”的詩句,以此來抨擊趙宋王朝歲幣外交政策。



嘴硬二:繳納歲幣避免了戰爭,減輕了北宋的軍費開支。

這句屁話來源自當時北宋的宰相,王旦自己的估算,他認為一年貢獻三十萬,簡直是“較於用兵之費,不及百分之一”。

然而,這絕對是最不要要臉的說法。事實上北宋交了歲幣,遼國卻仍然佔據著北宋的北大門。一方面,這等於北宋在法統上承認了遼國對幽雲十六州的統治合法性;另一方面,遼國對北宋的威脅仍然存在!為了加強安全感,北宋還要不停的提高募兵數額,宋太祖時禁軍只有20萬人,宋仁宗時達到120萬人。等於是越捱打越送錢,越送錢越招兵,成了惡性循環。更坑爹的是,這大批宋軍根本就沒有什麼戰鬥力!

按歐陽修擔任河北轉運使的時候報告,河北廂禁軍、馬義勇、民兵,總計一共四十七萬七千人、騎。為此,朝廷每年需要歲支糧草和錢帛越2445萬!

好特麼厲害啊!歲入一億,其中四分之一要負擔河北的軍費開支!

不是說交了歲幣,然後就可以縮減軍事方面的開支了麼?然而呢?還不是一大筆的開支!而且還都養了閒人,根本沒有用到軍事戰爭方面去。

那麼,這麼大的軍事開支,北宋是怎麼挺過來的?呵呵呵,還能怎麼辦?向全天下的老百姓們攤派唄。瞭解一下“免夫錢”,會讓你們對北宋有新的認識。

備註:“免夫錢”原本是一種免除修河工的勞役而支付的免役錢,也就是該你出工的時候你不想去,你只要交錢給政府,政府就僱一個人代替你去。在這個名目之下,按口攤派,北宋向全國人民壓榨了六千多萬貫。



嘴硬三:北宋是中原發達國家,遼國漠北是落後國家。北宋通過貿易,把繳納的歲幣又賺了回來。

這是典型的阿Q精神。軍事不行就拿經濟來找補,雖然宋朝的經濟水平相對於前朝而言確實是最高的。

但是,經濟戰是這麼玩的嗎?

首先,宋、遼的貿易根本就不公平。北宋的產品可以選擇不賣,但是遼國賣給北宋的產品卻不得不買(主要是馬)。遼國說個“不”字,北宋毫無辦法。

其次,經濟戰的前提是軍事霸權。現在美國為什麼能在國際貿易市場中呼風喚雨?還不是因為軍事力量強大!然而北宋的經濟戰是通過被動給遼國送錢來進行的,貌似可以讓遼國對北宋形成依賴。但是縱然是遼國上下都使用北宋的貨幣,可是北宋敢對遼國釜底抽薪嗎?敢關閉邊境榷場嗎?恐怕到時候不是北宋出手,遼國大兵就會打來吧!

事實上,宋朝通過貿易,並沒有把歲幣都換回來,而是隻換回其中一部分。而且,遼國也對邊境貿易收稅,從邊境貿易中獲利。而宋朝仍然要白白長期送歲幣給遼國。宋朝只不過用自己有價值的財物,換回了歲幣的一部分,並不是賺回。等於是宋朝白白把自己的有價值的財物給了遼、金。



嘴硬四:通過《澶淵之盟》,北宋成功的腐化了契丹人。

說實話,契丹人是不是被北宋腐化的,這一點值得存疑。但是北宋通過送錢,居然還送出了自豪感,這是肯定的。

縱觀北宋一朝,167年的歷史,僅納貢居然就長達118年!什麼概念?相當於當年滿清的庚子賠款,一直賠到今年了。

北宋不僅向遼國納貢,還向西夏納貢。如果不是南方宋軍打敗了越南的入侵,估計還要向越南納貢。兜裡的銀子嫌燙手,自己不花在有意義的地方,居然拿去送給敵人。可笑啊!更可笑的是,現在居然還有人對此拍手鼓掌,簡直是莫名其妙。

嘴硬五:我不管你們怎麼黑,北宋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


關於北宋最富的言論,真不知道是從哪一年開始吹起來的。最搞笑的是,居然有人說宋朝的GDP佔全球的80%!

是誰給你們吹牛逼的勇氣?梁靜茹嗎?

據我所知,唯一對宋朝經濟做出過GDP推算的,是在安格斯·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一書中的統計。根據他的統計,宋朝的GDP佔世界的22.7% 。

然後不知道被什麼開始篡改,從22.7%就改成了87%。要不要臉啊?!

當然了,宋朝GDP佔全球22.7%也不算低了。

但是,根據《世界經濟千年史》的估算,中國歷史上其它朝代的GDP佔世界的比重也不低:

公元元年——漢朝,佔26.2%;

公元1500年——明朝,佔25%;

公元1600年——明朝,佔29.1%;

公元1820年——清朝,佔32.9%;

相比較下,宋朝GDP的比重反而較低,是中國古代史上,GDP佔全球GDP比例的一個低谷。


最後,反問兩個問題:

如果《澶淵之盟》,遼國吃虧了,遼國為什麼不打北宋?把吃的虧補回來?難道說遼國人講信用?要是講信用,遼興宗就不會逼著宋仁宗提高歲幣的額度了!

如果《澶淵之盟》,北宋真的佔便宜了。那麼金滅遼時,北宋為什麼不去救遼國?留著一個能讓自己佔便宜的遼國不是更好?反而還要幫著女真人去打遼國?

說白了,《澶淵之盟》沒有讓遼國吃虧,所以遼國人一百多年沒有攻宋;而宋朝是紮紮實實的吃了虧,只是礙於實力,一直都不敢報復遼國。後來女真興起,揍的遼國滿地找牙,於是北宋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想借著女真人的勢力替自己一血前恥。

至於什麼恬不知恥的“疲遼之策”、“通過貿易戰把錢再賺回來”、“減輕了宋朝軍事開支”等等屁話,都是宋朝人自己在意淫罷了。


Mer86


條約確實很少有平等的。原因在於條約本來就是妥協。既然是妥協。肯定就有沒有完全得到伸張的利益。也必然有犧牲利益的地方。

對雙方都是這樣。

檀淵之盟由於是城下之盟,從面子上來看,宋朝是吃虧的。要主動給錢。才能實現和平。

但從具體操作得看由於。巨大的貿易逆差。還有和平紅利。

宋朝是沒有吃虧的。

事情差不多就是這樣子。


莊楚狂


從表面看,遼朝得到了好處,宋朝吃了虧,但是,從長遠來看,大宋,也沒吃多大虧,主要是雙方互市,拉動了經濟發展,宋朝,也從遼朝那裡得到了宋朝奇缺的資源,雙方,都有獲利;這遠比,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有利,既促進經濟發展,又獲得和平,利遠大於弊。


華麗的樂章2


宋遼之盟看似雙贏 實則便宜了女真名族 百年後都後悔不迭


'尋夢旅人'


宋。打個比方吧,一個高年級的壞孩子經常和你打架,你打不過他,零花錢還經常被他搶去。有一天你倆都打疼了,雙方約定了,你每個月從200塊錢的零花錢中拿出10塊給他交保護費,他不打你了,(偶爾欺負一下)還和你換東西做交易。答案就很明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