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会战中张灵甫58师为何见死不救?

杨渊滨


还是了解下整个事情的经过才好下结论,常德会战的主角是余程万,但是这里既然说的是张灵甫,所以得把战场转移。
要知道为何见死不救,就必须知道张灵甫在常德会战时在干嘛?
△张灵甫

01

1943年11月1日,日军按照计划,用五个师团兵分三路全线出击,日本动用了十多万的兵力,为的就是能将常德一举拿下,用了两个擅长攻击的师团做先锋,这些兵力远远超过了国军的想象。
而当时的蒋介石正在埃及参与《开罗会议》得知石门失守之后,立刻致电军令部,并下达命令“以一部确保常德,主力必须在慈利附近,与日军展开决战”。
军令部很快将命令下达至王耀武:“声称除第了57师坚守常德,其他主力必须要控制慈利等附近地区,最好能保持机动作战,可以随时从外翼侧击敌人”。

既然命令下达了,当时的51师和张灵甫的58师就开始按照军部的命令实施行动。

02

因为当时常德会战时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孙连仲,忽视了慈利地区的防御,导致了慈利兵力空缺。所以张灵甫很快就带着58师向慈利急进,在当晚就抵达指定位置,11月16日,因58师的搜索小队与日军伊藤联队的先头部队在猫儿峪狭路相逢,双方开始了战争。
慈利抗日阻击战在双方前哨部队的夜战对峙中打响了第一枪。
11月17日一大早,伊藤联队就向张灵甫的58师发动进攻,据日本相关记载可以看出,他们称58师比想象中的要厉害,他们想快速结束战斗,可未曾想58师的战斗意志非常强烈,在进行了一天的对战,都没能将58师击退。

后来因为日军增援部队到来,58师开始有些气馁,张灵甫发现之后立刻前往前线,给士兵鼓劲,当晚再次展开激战,58师依然稳守祖师殿、落马坡等地。
随后张灵甫开始观察自己的兵力部署,认为日军肯定会从后方袭击自己薄弱地带,于是在自己后方用一个营的兵力做了埋伏,18日清晨,
果然有日军的一支小部队前来,在遭到伏击后狼狈溃退。
与此同时58师两侧也遭到日军偷袭,张灵甫立刻调动兵力,用最快的速度对日军实施反包围,日军再一次偷袭失败。

然而因为日军增援不断,慈利县城还是被日军攻破,落马坡、羊角山等地也差点被占领,好在58师奋力抵抗才守住。

慈利境内日军得到增援之后,其他友军溃散,可以说当时只有张灵甫的58师依然在慈利地区坚守,后来张灵甫接到命令,要求将阵地向西收缩,之后与51师在仙娘庙、七姑山、马峰落阵地相接,重新占领零阳山、岩泊渡等新阵地。

03

日军总部大怒,因为日军师团长认为拥有空军和炮兵支援的强大兵力,却被58师抵挡,止步不前。师团长赤鹿理决定亲自前往前线,看看究竟是哪一路神仙!
然而师团长赤鹿理来了也没用,因为张灵甫的率先主动攻击,使得日军联队长以及一名少尉旗手受重伤,算是给赤鹿理的一个下马威。

到了20日晚,张灵甫的58师与周志道51师配合,决定派出两个营的兵力,向日军两翼发动强有力得进攻,当时歼灭了日军上千人,缴获枪支、骡马、军用品若干。
师团长赤鹿理这才意识到,对方确实有过人之处,在大部分兵力受到疯狂空炸的58师,竟然还敢主动发起进攻多次,所以他决定不再和张灵甫硬拼。


在增援部队再次抵达后,赤鹿理有了足够的兵力,派兵向58师后侧包抄,同时用空降兵直接降落目的地,之后与张灵甫的58师展开了连续五昼夜的激战,眼看着58师逐渐被侵蚀,王耀武并且注意到,如果张灵甫再撤退,很有可能被彻底包围,不能再冒险守住阵地,于是在22日给张灵甫下达了转移的命令。

04

事实证明,日军原本的计划被打空,原本应该快速进入常德的13师团和佐佐木支队,最后因为张灵甫的牵制,一直龟缩在慈利二坊坪,桃源漆河、九溪一线,始终不能按照原定计划抵达常德西郊,对常德城进行合围。


日军最后只能分散兵力,从常德城南、城西完成合围,张灵甫的58师在慈利方面的阻击,再次使得常德外围的国军部队有时间占据最有利的位置,对之后的反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事实证明张灵甫并非见死不救,张灵甫在这次作战之后还晋升到军长,如果真的表现不好,就不会晋升了。
再加上蒋介石不在,国军很多将士并不敢自作主张,他们也得奉命行事。
【感谢关注、评论、点赞】

羽评郡主


张灵甫是一代抗日名将,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多次率领敢死队与日军战斗,给日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正是因为如此,张灵甫经常在战斗中受伤,但是他依旧永远冲在最前面,有张灵甫的地方就有极大的士气,士兵们看到师长张灵甫都在前面,自然不会后退一步。

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一场著名的战役,常德的中国守军是余程万的虎贲师,人数在8000人左右,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而进攻常德的日军足足有三万,且有飞机坦克部队的配合,因此对于虎贲师来说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常德作为西北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德若失则重庆也面临被包围危险,到那时候就真的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常德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蒋介石下令余程万死守常德不得后退一步,命令附近的军队前往救援,而张灵甫的部队便是在救援部队之列。



可是援救哪有这么容易,日军早早就做好了部署,有七万左右的日军就在常德附近,目的就是阻止其他部队的支援常德。而张灵甫的58师遭遇了整整两个师团,又是一场以少对多的战役,张灵甫的58师与日军激烈战斗五日五夜伤亡惨重。而此时常德的虎贲师只剩下了200余人,他们依旧在艰苦战斗,从这方面说,他们是真正的中国军人,他们为了守卫常德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张灵甫的58师并不是不救援常德,而是敌我力量相差太大,他根本来不及救援,甚至他都自顾不暇了,根本没法救援虎贲师。


麦地传奇


常德会战,张灵甫时任国军74军58师师长,战争开始之前,由于国军上层对日军战争意图的错误估略,导致当时驻扎在常德周围的部队很少,其中张灵甫的部队就被放在了常德的外围,离常德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常德保卫战打响以后,日军又调出了部队对常德周围的国军进行了阻击,不幸的是,我们的“战神”张灵甫部队就在其中,虽然在五天的苦战中,张灵甫联合友军消灭了将近一千多日军,并因此获得了蒋介石的嘉奖,但对于大势已经是于事无补了。


所以从常德保卫战之前到战争结束以后,我们对于张灵甫的58师“不作为”不能定义成“见死不救”,而是“想不得,救不得”。何为“想不得”,就是在战争开始之前,国军上层对于日军战略意图错误的估计,使得他的部队去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远离战场的位置,让他“想不得”。

何为“救不得”?等到日军意图暴露的时候,也就是战争打响的时刻,而当时的情况是日军部队用于攻城的人数不到一半,一大半都被用来打阻击了。张灵甫的58师就被隔绝到了慈利一带,并且了日军强势师团的阻击,使得他根本没有机会冲破防线,这是他的“救不得”。



常德保卫战中虎贲万岁的虎贲军以8000人的兵力抗住了数倍于己的敌人,武器弹药更是远远落后于日寇,但他们仍然以牺牲7000多人,仅百人生存的代价死守常德十六天,可以说非常壮烈了,这是一支值得我们敬重的英雄之师。而对于张灵甫不能驰援常德,我们也应该抱以理解,毕竟许多事情并不是人力可以达到的。


历史十二郎


张灵甫表示我不背这个黑锅,老子和日本两个师团鏖战5个昼夜,自顾不暇,哪还能去救援常德城?再说最后我还是驰援常德,不过未能挽回败局而已。

1943年的常德会战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足见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时任第74军58师师长的张灵甫率部顶住日军两个精锐师团5个昼夜进攻,他没有实力再去救援。

常德会战双方参战兵力

1943年11月,日军发动常德会战,双方兵力如下。

日本方面:第11集团军主力(第68、3、13、39师)和第13军第116师团,加上伪军部队,共计16余万人。

中国方面:第10集团军之第79军、66军一部;第29集团军之第44、第73军;第6战区直辖第87军、第94军;江防军之第30、第18、第86军;主力为第74军之第51、第57、第58师,总兵力约21万人。

常德是湘西重镇,川贵门户,重庆大后方的重要屏障。一旦日军攻占常德,将直接威胁重庆,届时国民政府将无处可逃,因此常德必须要坚守,不容有失。

担纲守卫常德和常德西北方向的是中央军精锐、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第74军。

第74军下辖第51、第57、第58师,军长是当时名将王耀武,3个师长分别是51师的周志道、57师的余程万、58师的张灵甫。

王耀武的战略部署是:

余程万的57师在常德城区构筑防御工事,主要承担防御守城任务;

周志道的51师、张灵甫的58师在外围镇守,主要负责防御常德西北线。

经过一番激战,常德外围要地石门失守。

正在埃及参加开罗会议的蒋介石着急了,又犯上了老毛病——遥控指挥,他亲自下令,命第57师原地坚守常德,周志道的51师和张灵甫的58师前往慈利一带阻援。

防御一方主动出击,这是一招险中求胜的棋。

张灵甫的58师担当慈利一带的正面主阵地前卫,周志道的51师阵地在其后方,58师首先与日军交战,顽强阻击了日军进攻,日军见无法击败58师,便绕道向慈利县城进军。

张灵甫的58师约有8000人,而日军陆续投入兵力达2万人之多,而且自从石门失守,友军溃散,慈利地区只有58师、51师孤军奋战,没有友军来援,张灵甫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张灵甫毫不畏惧,打硬仗,他张灵甫从来没有怕过。

自11月17日到11月22日,张灵甫率领58师协同51师在慈利一带顽强阻击,顶住了日军整整5个昼夜不间断的进攻,双方互有伤亡,都有损失,但日军的第13师团和佐佐木支队始终无法突破国军在慈利一线的防御阵地,这就使得他们未能按原计划对常德城进行合围。

日军等不及西北方向的兵力全部到齐,便发动对常德城的猛攻。

日军3个主力师团足有2万余人,轮番进攻,又有飞机轰炸、炮火压制,而守城的57师只有8000多人,敌我力量十分悬殊,但守城将士毫不畏惧,浴血奋战,一直坚强抵御日军进攻。

恼羞成怒的日军甚至动用了毒气,最后终因寡不敌众,敌我力量太过悬殊,57师的防御阵地在敌人的强大攻势下不断缩小,最后被迫转入巷战,与日军血刃相搏,可歌可泣。

在日军强大的攻势下,常德城内的建筑物被毁坏殆尽,留存下来的不到十分之一,几乎没有一处完整的建筑。常德城内的每一寸街道、每一个炮弹坑、每一片瓦砾上,都浸染着国军将士的鲜血。

74军的顽强表现让日军吃尽苦头,随着战事推进,他们也开始出现给养不足的问题。

与此同时,74军军长王耀武敏锐第发现,日军第3师团正在迂回到张灵甫的58师侧翼,为避免被左右夹击,王耀武下令张灵甫率58师撤出阵地,向常德城转移,以解常德之急。

张灵甫不敢有丝毫延误,随即率58师火速向常德推进,但余程万却没能撑住最后一口气。

5日黎明,余程万率57师仅余的200人突围。

战斗到这个地步,余程万对得起蒋介石,对得起中国人民了,他已经竭尽全力。

但蒋介石的命令是死守,要与常德城共存亡。你选择了突围,就是违抗军令。

尽管余程万在第二天就率军光复了常德城,但这并不能平息蒋介石的怒火,老蒋一向褒贬分明,余程万被判入狱服刑,永不重用,张灵甫则因成功阻援的表现,被誉为模范军人。

对余程万最后失守常德而受到处罚,同为军人的张灵甫也很惋惜,他曾说:这是死重于泰山的好机会,失去了,太可惜。

在看我来,张灵甫是一个真正的职业军人,他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以战场为第一生命。

张灵甫或许达不到王耀武的成就,但说起打日本鬼子,他绝不认怂。纵观常德会战始末,并没有任何指令让张灵甫救援常德,根本不存在见死不救的问题。

4年后的孟良崮上,整编74师被全歼,张灵甫之死成了难以破解的谜题。是被当场击毙?炸死?还是自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无论如何,张灵甫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生信奉的信念——宁战死,不投降。对这样一个作风顽强的军人,一个浴血抗日的名将,我们应该致以军人的敬意。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常德会战是抗战后期国军战斗力发挥至顶点的一场硬仗。张灵甫第58师见死不救?天呢!我怎么没觉得?先来看作战命令,1943年11月14日,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电令第74军,“该军除第57师应坚守常德,主力即控制于慈利东南白鹤山、鸡公岩、燕子桥间之地区,保持机动,争取外翼侧击敌人”。

于是,张灵甫率部推进慈利县境,11月17日与日军第13师团主力正面接战,双方反复争夺落马城、羊角山阵地。日军感到压力,抽调第133联队改由第11军直辖,並向黄石驰援。战至29日,第58师奋勇队冲入黄石城区,上校师附杨剑秋壮烈殉国,击毙日军第116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长山田男。



与此同时,常德守军第57师伤亡很大,8000余官兵最后仅剩300余人。12月3日凌晨,师长余程万南渡沅江迎接外围援兵,留守城内的官兵大部战死。中午,在张灵甫的严令之下,第58师第172团敢死队攻入九溪,中校团附谢中框英勇牺牲。黄石、九溪位于常德以西五六十公里,也就是说,第58师的任务是在外围缠斗日军,并非直接救援常德。退一步说,第58师很卖力,先后阵亡一员上校和一员中校,怎么可以指责张灵甫见死不救呢?
当时奉命增援常德守军的是第九战区所属的第10军、第99军主力、暂编第54师等,其中又以第10军最接近成功,12月1日晩上攻抵常德南站,与市区隔沅江相望,但因找不到船只渡江,只好遗憾收场。


冯杰


常德会战张打的不错,守慈利达5天之久,至于其他,不是一个师长能够决断!再有守常德的就是57师,就是归属于74军的部队,怎么可能张灵甫的58师没尽力呢?这题目谁出的?如果是质疑,也应该是衡阳会战质疑张灵甫未尽全力吧?怎么是常德,出题的人搞懂最基本问题没?

还有,58师?张灵甫的58师在桃源,没有58师在外抵挡,57师的常德保卫战更危险,常德会战又不仅仅是常德保卫战,又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周围都是相关联的。无论是张灵甫还是王耀武都是尽力了的,57师也是74军的部队啊!74又称35部队,因为它包含了51师,57师,58师,作为58师主官的张灵甫对自己所属的74军的部队怎么可能不上心?

倒是杂牌军误事,石门是杂牌的湘军73军在守,一击即溃败,这战斗力....彭士量就在石门死的。顺便说说74军的战斗力,74军一开始是普通部队,也是血与火走出来的。施中诚的57师(后来师长是余程万),这个杂牌师战斗力很强悍(当年是杂牌)。淞沪会战时,57师一次夜袭干掉了150人的日军辎重兵,还顺手把增援的日军50多战斗兵也全灭了,这战斗力!也就是说74成军的时候就是普通部队,后来的江湖地位,真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

57师虽然是杂牌,可装备不错的,属于那20个德盔师,王耀武就是从浙保一路上来的。(第58师也是浙江保安队升级的,第51师是保定编练处出来的)所以,浙保的战斗力还是可以,比其它保强多了。


李三万的三万里


常德会战中张灵甫的58师“见死不救”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日军太凶猛,二是国军有传统。

1943年常德会战发生在11月,是抗战战场几个“东方斯大林格勒”中比较著名的一个。这场战役的简单过程,是国军余程万57师守常德城,遭到日军猛攻,坚守18天后,57师伤亡惨重,支持不住,只得逃出,常德被日军攻占。但占领常德后,日军发现以现有兵力无法保有,遂撤离常德。余程万的老上司王耀武趁机收复了常德。问题是收复之后发现城中居然还有少数57师官兵,于是余程万变成了“丢下部队逃跑”,差点被校长枪毙。从这个过程来看,常德会战在抗战大背景下看打得还算是不错了,但被评为“斯大林格勒”有点勉强,远不如石牌,石牌虽然未能歼灭来犯日军,好歹是实打实守住了的。

那么,为何在这次会战中,与57师同属74军的58师爱妻模范张灵甫,未能突入城中,救援同僚呢?其实单怪张灵甫是很过分的。这涉及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双方战力对比,二是抗战的战争习惯和国军的传统风格。

首先是双方战力,国军并不占优

在常德会战中,日军一共从5个师团抽调了部队,总共是44个大队。日军一个大队是中国营级单位,但满编兵力规模则有1100人。抗战后期大队编制当然很难满编,一般六七百人,但再加上其他辅助兵种和特战兵种,总兵力至少在5万左右(有资料说日军总兵力10万,存疑。在抗战后期这是相当于5个师团完全满编的兵力,但如前所述5个师团并未全部投入常德)。

而国军方面,虽然号称抽调了两大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参战,按满编兵力当在50万以上,但实际上其中有大批川军、西北军部队,其人数既少,装备也差。因此实际的总兵力是20多万。

日军在发动各大会战的时候,一直是以大队对应国军的师,即如果国军有30个师,则日军出动30个大队左右兵力发动进攻,很多时候能达成战略目的。也就是说,此战双方兵力的比例基本与日军惯常发动进攻的比例差不多,国军虽有数量优势,并不占据战力优势。

当然,此时美军占据了制空权,从这个角度说应该比抗战前期有利得多。但美军的制空权,即使在一年后豫湘桂大会战中也很难拯救地面战争,这也是一个铁的事实,所以不能指望其在常德战役中就能超水平发挥。

其次是国军在抗战中的战争传统,使得救援被困的友军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一般而言,除非己方占据绝对优势,否则国军的战争表现出攻守两级分化。如果坚守某个阵地(包括在阵地范围内反冲锋),能够表现比较英勇顽强。但主动进攻或长距离推进,就会比较迟缓和无力。这个问题不光是抗战,解放战争同样如此。所以余程万以区区一个师在优势日军围攻下能坚守半个多月,而外围40多个师,20多万友军却裹足不前。

(余程万)

尤其日军此次重兵围攻常德,之前把常德周围的城镇都打了下来,形成推磨之势。国军要救援常德,就必须攻克穿越日军占领的阵地,接近常德时还可能遭遇日军核心重兵的反冲锋。救援常德中比较积极的是10军方先觉(没错,就是后来守衡阳的方先觉,这才是良心),已经冲到了常德城下,结果遭到日军反冲锋,损失惨重,预10师师长阵亡。殷鉴在前,国军猛冲救援就是死路一条,这也不能单怪张帅哥。

当然,如果周围20多万国军能够一起发动猛烈攻击,向常德向心突击,或者切断日军补给线,加上美军飞机配合,那么理论上是足够解围的。但这种操作对国军来说太难了。40多个师国军分属于六九两个战区,各集团军、各军又是各有派系,常工又在开罗开国际会议,只能打国际电话由国防部转发电报,不能飞临上空督战。这种情况下实在没法整体协调,就算国防部统一下令进攻,到底能进攻几公里,还不是各部自行掌握?

在这种大背景下,非要张灵甫一个人带着58师往前猛冲救援,这不是救57师,是害58师哩。后来孟良崮战役,张灵甫被困,李天霞、黄伯韬还不是如此?再后来碾庄战役,黄伯韬被困,邱清泉已经打到了重炮都能射穿的距离,还是眼看着黄伯韬被全歼。

本来就是传统,非指着张灵甫一个人的鼻子说话,有点无聊。

顺便说一下,常德会战国军参战20多万人,伤亡6万人,阵亡好几个师长,就是说除了余程万部全军覆没,外围也损失了5万多人,真不能算没努力了。对于日军损失,国军宣称是4万人,日军自己宣称是4000人,有史学家认为万人左右比较合理,我这里就不多拍脑袋了。


巴山夜雨涮锅


小编是小学历史水平吗?常德会战国军的战术是让57师固守常德诱日军来攻,国军给日军来个反包围,从而大量歼灭日军。57师死守孤城之际,国军司令部也派了7个师去解救57师,其中就有张灵甫的58师,结果救援的7个师全被日军各个包围,4个师全军覆没,3个师伤亡惨重,被迫退出。张灵甫率领的58师被日军包围,伤亡过半,被迫突围,身受重伤。有个4师长:彭士量、孙明瑾、许国璋、柴立新以身殉国,可谓负出沉重的伤亡代价还没能救出57师。


开心哥19874306


悟空这个标题就是扯卵蛋!首先这58师和57师都是74军三师建制之俩,也就是是嫡亲兄弟,他们的老长官就是抗日名将王耀武,此时是第二方面军司令长官,74军是俞济时王耀武的心血部队,王耀武更是该军的灵魂,又是第二方面军的麾下,王耀武怎么可能允许他们之间见死不救,74军乃抗日战场的铁血之师,也没有这种互相之间不协作的传统。再来简单说下日军方面,日军十万大军压向常、衡,目标是夺取或摧毁中国当时最大,也是盟军最重要的芷江机场,威逼重庆,彻底动摇中国的抵抗意志!司令官横山勇是一个在中国战场征战多年,凶猛狡猾的日酋,在对常德全力一击之时会不顾身后安危?事实上58师驰援被牢牢地挡在了路上并且牺牲重大,其它中国军队也正在对攻击常德的日军合围,最后横山勇见击破常德、国军57师全军覆没以后,夺取芷江无望且自身有可能被包围歼灭之后撤出战场,国军才又重新进占常德,常德会战遂告停止。


东风破136


常德会战张灵甫第58师为何见死不救?这其中包含着许多的无奈,因为一开始日寇作战意图不明显,所以国军根本没有打常德会战的准备,也就是说常德不是会战的一个核心。但是常德会战爆发之后,国民党高层才意识到日本集中了重兵进攻常德,而此时张灵甫第58师有点进退维谷了。

当时如果张灵甫决定营救的话,其实也没有把握可以击退日军,第一就是情报不够,再有就是当时日军是有备而来,张灵甫的第58师如果前去,那么保不齐是羊入虎口,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一大批国民党官员,在那个时候采取的是选择性的牺牲。就是放弃一些城市,保住主要城市。

张灵甫在常德会战爆发之后,面对日军十万人的部队,一直犹豫到底救不救援,最后失去了最好的救援时机。张灵甫最后也选择了妥协,坐视常德守军与日寇血战,要知道当时离常德最近的就是第58师。还当时蒋介石正在开罗,没有蒋的督战,自然没有人敢轻易下令出兵。

整个常德会战其实检验了国民党内部的许多问题,例如将领的贪生怕死,各个派系之间的利益斗争,以及各个将领之间的纽带关系,一场常德会战就把国民党内许多问题反映了出来,国民党确实是败在了自己手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