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战败将士跑了,为何赵云战败无一人弃逃?

萌娃影视库


关羽和赵云的情况完全不同,用现在容易理解的话说就是,关羽被偷家,水晶都被打爆了,赵云只是丢了一塔,退到二塔继续防守。再加上关羽部队的家人全部被俘虏,自然都逃了。

在《三国志》中关于这段是这样记载的:

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

当时关羽手下大部分都是荆州兵,孙权偷袭已经把江陵占据了,士兵们的妻子儿女家产全部都在孙权的手里,向北是曹操的地方,后退都是吴国的军队,向益州突围,家人老婆怎么办。再加上对士兵来说,三国之间又没有明显的区别,都是自己人内讧,换曹操,孙权当老板都没有区别。没几年前他们还是刘表的属下,后来跟了曹操,赤壁之战后又跟了关羽。有什么宁可家破人亡也不逃跑,没偷偷把关羽绑了已经很好了。

而赵云这段《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

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当时诸葛亮是第一次出祁山北伐,士气最旺。诸葛亮让赵云和邓芝两个人带领一部分人马充作疑兵把曹真的主力大部队吸引在了狭窄的斜谷道里。

敌众我寡,赵云军队便在箕谷打败。但这里的地势狭窄,没有其他地方可以逃,往前逃就是曹军,自己家业老婆孩子都在益州,脑子坏了才往曹军跑。

难只有向后了,所以打败后士兵打败逃跑的路线很明确,只要派一对人在后面堵着,很容易就把人重新收拢起来了。还是因为地势狭窄,只要收拢一小队人,就可以把路堵住,让曹真的人数优势无法发挥,然后再慢慢重新整理部队。

所以两人两次不同的战败,结果才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Rick潘维镛


这个问题苍茫大地来回答:

一、关羽、赵云手下将士家属的处境不一样。

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先水淹七军,活捉魏帅于禁、斩杀庞德,后前线遭魏帅、老朋友、曹操另一五子良将徐晃冲入关公塵砦,全线进攻,荆州遭吕蒙偷袭,将士们已无家可归。加之吕蒙发动心理战,厚待荆州北伐军将士家属,让他们写信或带信让夫、子放下武器。简言之,关羽军的家属已沦为东吴人质,如投降正好和家中亲人团聚,刘备、关羽鞭长莫及,拿他们毫无办法。而赵云军的家属都在益州、汉中,他们成了蜀汉的人质,一旦溃散或投降,孔明会执行严苛军纪,家族可能也会受到牵连,他们不敢降;即便孔明对军人家属法外开恩,前方将士和家属蜀、魏两隔,人生也失去许多快乐,他们的家在蜀汉啊,背井离乡谁愿意?简言之:下半生会生活在痛苦之中。

二、赵云和关羽手下将士的处境不一样。

赵云失利,是在马谡失街亭之后,蜀汉北伐军被魏军抄了后路,本次战役,孔明出祁山北伐虽败,但大军仍在,大帅孔明在安排有序撤退,慌乱中各部有辎重人员损失,赵云、邓芝断后,处境更为危险些。但他们有诸葛亮发明的连弩防御,况且长板坡一仗威震曹营的主将赵云做人体盾牌,主帅孔明也不会坐视不管,赵军所部还远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三、关羽、赵云的统将方式决定了手下将士的取舍。

关羽与魏延一样狂傲,没有原则性,手下将领敢怒不敢言,打胜仗时人人皆大欢喜,敌军将士的脑袋不是脑袋,而是白花花的银子,一旦失利后果就很严重。手下糜芳、傅士仁已是将领了,一旦犯错,关二爷照样打屁股,糜竺、糜芳兄弟变卖家产,充当刘备军费,妹妹嫁给刘备,兄弟俩跟定刘备,关羽真不拿自己当外人!马超继承父亲马腾基业,也曾是一路诸侯,武艺超群,曹操也视他为劲敌,后在刘备收益州时,带数千骑兵来投,直接绝了刘璋的望,这等牛人,卖大枣出生的关羽全然不顾和自己有兄弟之情的主子五湖四海的国策,不愿和他同列,二爷头上只有天花板!这等轻慢手下,必尝恶果。糜芳、士仁投吴,关羽彻底歇菜。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谁不把手下当兄弟,谁愿意为你去送命?况且一溃散,可能与荆州家人团聚,何乐而不为?

赵云爱兵如子,受到奖赏都会与士兵分享。赵云品质的高洁可从以下两事中得到印证:一是刘备拿下益州,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大赏文武百官金银豪宅、良田美姬,赵云苦谏未果;刘备为夺回荆州根据地,为替情同兄弟的关羽报仇,举全国之力挥师向吴,赵云又竭力劝阻。赵云因此,到刘备死时才是个杂牌将军。赵云的身先士卒、爱兵如子,必将激励手下同仇敌忾,杀回蜀汉!





苍茫大地顾炜斌


答:无一人弃逃,也叫战败!我就呵呵😄了……

赵云的失败是整个战局的失败,不是局部战场的失败。赵云不知道诸葛亮的前锋马谡、王平,增援魏延、高翔已经被张郃打得溃不成军……主力部队全军崩溃,损失惨重。诸葛没有或者没有及时通知赵云战场的变化,赵云依然是保持着进攻的势态;曹真、郭淮率领的主力部队约12万大军,在获悉张郃完胜之后,突然自楣城向箕谷方向赵云的佯攻部队发起进攻,打了赵云一个措手不及!

就战斗力来说,赵云的部队不是主力,战斗力不太强,这不意味着赵云不是主力!赵云战斗力不强!!!赵云护着孤儿寡母、老弱病残的3、4个人,一点问题都没有,一支队伍就不是3、4个人的事儿了,他要保证的是跟着他打仗的所有的人的生命安全!说实话,曹真、郭淮这12万人?根本就不够赵云看的!!!如果赵云不顾自己的部队伤亡,对郭淮发起进攻,12万人就能挡住赵云吗!不可能也做不到;诸葛的命令是箕谷方面军撤退至阳平关,赵云怎么可能违令不撤而攻呢?敌人的打击、上级的命令都使赵云不得不把损失降到最低,完成撤退。有意思的是,12万大军面对一个人的赵云,眼睁睁地看着箕谷方面军从容淡定的撤出了战斗……

关羽????????我就不想提他了,太丢人,特别是与上面介绍的赵云相比🆚!因为我劝过其他网友,再不要拿赵云比关羽了,这样对关羽不好👎,我不能首先失言。


中行偃1


不必吹嘘赵云。关羽之败系全面溃败,荆州基地丢失,士卒连家都没了,钱粮、后勤补给也跟不上,加上吕蒙的怀柔政策,士兵们不跑才怪,而在无钱无粮援兵无望的情况下还是有几百人愿意追随关羽同死,已可见关羽人格魅力。赵云之败,并非战败,而是因马谡丢失街亭后不得已的战术撤退,四川老家还在,撤退计划没有收到任何干扰,只要成功撤退就是国家有功之人,傻子才叛逃哦!

人都是利益动物,不要过分夸大将领人格魅力在战场上的作用,关羽还有过千里走单骑(肯定有士兵追随,不然夫人的马车谁来驾?)的事迹呢,换成赵云,你能说服你原来的部下舍弃荣华富贵、安稳生活,跟你去投奔一个暂时看不到什么希望的人吗?


不出名的陈导1


这与他二人的个性和士兵的组织结构都有关糸。关羽一向心高气傲、目空一切,他的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他的影响力。当他战败时,这种影响力就随着他的败势一扫而空了,再加上他带的兵大多都是荆州本地兵,在受到吕蒙的蛊惑后也都一哄而散了,给战场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所以,关羽最后就成了孤军,只剩几个人。而赵云的性格恰恰相反,他一向沉稳、踏实,从不虚狂,再加上他个人的超强实力使得他对手下官兵来说更具凝聚力和吸引力,而且他带的兵都是川兵,老部下。所以在战场上即使出现了败局,大家也会众志成城,蚁聚而至的。


蓝天802532


关羽此人,性格孤傲,就连黄忠在他眼里都不可为伍,那么普通将领普通兵士就更加不入其法眼了。

关羽部下多数兵士属于荆襄或蜀地百姓,没有经历过多少疆场厮杀的经验,平时训练得再好,也不如战场上用鲜血得来的经验宝贵!如果战时处在上风,部下肯定随其奋力厮杀,争立战功;然而,当战事不利之时,就容易出现兵败如山倒的情况。

关羽由于自身性格孤傲的原因,不可能和部下打成一片。当时荆州一战不单单是战败,而是属于败逃,一个不合群的败逃将军,一个笼络不了人心的败逃将军,部下兵士在救援无望的情况下,四散奔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赵云,在“演义”里一提常山赵子龙,无不称赞的白马银枪常胜将军!

赵云战败的一次是在掩护诸葛亮大军进攻时。赵云是以少数兵力作为牵制,具体指挥作战的是诸葛亮,是不是赵云败我不想说。但是这种败仗不丢人啊,而且高大上!

再说说赵云的兵。赵云作为刘备部下专职护卫。兵士多数是公孙瓒旧部,身经百战的老卒——“白马义从”!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多豪壮的“白马义从”口号啊!

以赵云的低调为人,以部下“义之所至,生死相随”的豪迈,这样的部队即使吃了败仗,也不会狼狈不堪!更不会四散逃亡!最多就是相互守望撤退。

所以呢,关羽、赵云的败仗出现的情况就不可相提并论了!











上善若水36526


三国蜀汉关二老板个性张扬且目空一切,用强势雄辩的方式硬生生将自己塑造成天地间最亮眼的忠义形象,这在门阀森严的封建制度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当时根深蒂固的奴性和宿命思想起了极大的刺激作用!这是老关被推崇的意识根源之一。

然而,作为保镖,他并不能保全刘备的家小。

作为主将,他也不能保全城地军士黎庶。

作为上将方面大员,他并不善于经营地方,也不善于妥处邻邦关系,更有甚者,是不能包容同僚,虽还算善待士卒但并无生死之交,因此,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老关刚而自矜以短取败并亲自奏响了蜀汉灭亡三部曲的第一部。

那些粉老关的十之八九都是人云亦云。试想,这么一个既不近人情又不顺世事还极端自我的怪物你除了什么都顺着他还得满足他的要求和嗜好,你怎么和他相处?而且他总不能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被人一围他就投降了,尽管老罗和民间跟风的为他找了刘备的夫人作幌子还编了个约三事,但纸能包住火吗?一查史料就漏馅了!这事儿还勉强可用敌众我寡遮遮羞,五千精锐兴致勃勃的去偷渡,结果发现对方主将是甘宁立马就怂了,害得老刘从成都兼程赶来割让了三郡才罢。看到曹仁治下发生暴乱就贸然出兵,完全看不到事件深层的利弊!和老曹惦记秦宜禄夫人这事儿实在让人喷饭!

这一桩桩一件件,再傻的人只要近距离相处很快就知道关羽是什么人,谁愿意与他生死相随?

至于赵云嘛,为了避免被扣上云吹的帽子,在下就不说了。有兴趣的自己去研究史料吧!


黔北花满楼


败了当然要跑,这和谁是主将没有关系,书中只是为了表达武将的个人魅力才那么写。真正上战场,败了不跑那是傻子,当然,跑不掉的情况另当别论。在这一点上,有句古话可以证明“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留着有用之躯,养好了伤,打回来就是。在这时候说愚忠和义气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人死了,就连希望都没了,不跑干嘛?至于赵云,赵云号称常胜将军,至死都无一败绩,说他“败”,只是因为全局的需要,让他战略性撤退而已,所以手下人当然不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让他和他手下配合着演戏给对方看而已。


一划一重天1


关羽的失败和赵云的失败不是同一个等级。关羽的失败是战线拉的太长,又遭到曹操和孙权联合算计,力量对比太过悬殊而溃败。关羽率领军队在前方作战失败,关羽的将士家乡在后院,后院被孙权偷袭占据。吕蒙利用亲情感化,使得关羽军队人心思归,顷刻溃败。其实,据史书记载,关羽比较爱护士兵,他应该是得人心的。但他败的太惨了。赵云的失败纯粹是战役的失败,将士们的家在蜀国大后方,他们没有一哄而散的可能。


羽书迟


关羽是一位被神化的人物,为什么神化,自然有它的用处。首先关羽“忠”,忠谁?忠刘备,忠君,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所以有关帝庙,修庙修嗣也不是一般老百姓拿的出钱的,相比之下,赵云的人品还是比较接地气的,可惜没有给供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